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张天宇  J. C. 大卫 《菌物学报》1995,14(Z1):123-135
本文系作者继大戟属(Euphorbia L.)、守宫木属(Sauropus B1.)和铁苋菜属(Acalypha L.)植物上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真菌研究(Zhang, 1995)之后,对生于大戟科(Euphorbiaceae)其它属植物上一些链格孢真菌种级分类单位评鉴结果的后续报道.内容包括:一个新种,巴豆生链格孢(A. croronicola T. Y.Zhang & J. C. David), Macrosporium compactum Cooke:对其模式标本(holotype)进行T订正、巴豆链格孢[A.crotonis kamal,Singh & Kumar]:提出关于新模式(neotype)标本的建议;对蓖麻链格孢[A. ricini(yoshii)Hansford]典型性状作了补充描述.此外,还在大戟科其它一些植物上检查到长极链格孢[A. longissima Deighton et MacGarvie]和细极链格孢[A. tenuissima(Nees ez Fr.) Wiltshire]。  相似文献   
2.
由于卢氏凤仙花Impatiens lushiensis Y.L.Chen[=Impatiens heterosepala S.Y.Wang(1988)non J.D.Hook.(1924)]的主模式和副模式全部遗失,在此指定了卢氏凤仙花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对新种丽花兰Cymbidium concinnum Z. J. Liu &; S. C. Chen和新变种龙州兰C. eburneum var. longzhouense Z. J. Liu &; S. C. Chen进行了描述和绘图; 丽花兰与大雪兰C. mastersii Griff. ex Lindl.有亲缘关系, 区别点在于新种叶片先端不分裂, 花序具18-22朵花, 唇瓣中裂片上有一个V型的紫红色斑块; 龙州兰(变种)与独占春(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唇瓣中裂片上和侧裂片顶部有较密的紫红色斑。对象牙白C. maguanense的分类问题进行了讨论, 并为其指定了新模式; 还为腋花组sect. Eburnea国产种类提供一个检索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沼生矮樱(Cerasus jingningensis)和雪落樱桃(Cerasus xueluoensis)变异类型的分析,指定了沼生矮樱的新模式标本,并将雪落樱桃处理为新组合Prunus jingningensis (Z. H. Chen, G. Y. Li et Y. K. Xu) D. G. ZhangY. Wu的异名。分类学处理和新模式的指定均依据2018年《国际藻类、真菌和植物命名法规(深圳法规)》中的规定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Amana anhuiensis主模式的存放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的查找及向原作者证实,确认该种的模式已不存在。在对模式产地的野外调查过程中,发现仅有这一种老鸦瓣分布,且其花期及果实成熟期植株的一些重要形态性状与原描述不符或在原描述中没有提及,这些性状不仅在个体间比较稳定,而且在种的划分上具有重要价值。它们是:鳞茎皮黄褐色,薄纸质,内侧被绵毛;第1叶自基部向上3/4处最宽;苞片狭披针形;花被片内侧基部具黄绿色斑块;内轮3枚雄蕊比外轮3枚长,花粉黄色,雌蕊花柱与子房近等长。朔果近球形,果喙长10 mm左右。为此,我们指定了该种的新模式,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补充描述。  相似文献   
6.
由于卢氏凤仙花Impatiens lushiensis Y.L.Chen[=Impatiens heterosepala S.Y.Wang(1988)non J.D.Hook.(1924)]的主模式和副模式全部遗失,在此指定了卢氏凤仙花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茶薪菇是我国广泛栽培的一种食药用菌,由于其形态特征与柱状环伞十分相似,分类地位至今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形态学和多基因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茶薪菇和柱状环伞的分类问题,结果表明:茶薪菇和柱状环伞是两个不同但亲缘关系密切的物种;在形态上,茶薪菇菌盖颜色浅褐色至深褐色,油茶味浓,菌环较薄易脱落,褶缘囊状体柱状、烧瓶状或纺锤状,易与柱状环伞相区别。因此,提出了该种新组合——茶薪菇Cyclocybe chaxingu,并指定了茶薪菇的新模式(凭证标本为HFJAU1332,保存于江西农业大学真菌标本馆)。  相似文献   
8.
运用β多样性研究了不同更新模式(择伐更新、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对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Hemsl.)Hayata]群落高度级和物种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更新前各米槠林样地均有7个高度级,cody指数(βc)和共有种数随高度级增大迅速减小;更新期各样地的高度级均减少,但随更新期延长高度级有所增加,低(第1至第3)高度级的物种数也有所增加。物种周转主要发生在第1至第3高度级。更新前各样地低(第1至第3)高度级间非共有种数和共有种数均较多,相异性系数较小并随高度级差异增加而增大;但受到干扰(皆伐)后相异性系数急剧增大并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择伐更新导致米槠群落高度级减少但可逐步恢复;天然更新样地中米槠生长很快,在12年更新期内已进入第6高度级;人工更新样地中米槠已不能生存,人工种植的杉木[Cunninghamialan ceolata(Lamb.)Hook.]成为优势种。总体上看,采取不同的更新模式后米槠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变化明显,但择伐更新和天然更新属轻、中度干扰,有利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和稳定;而人工更新为重度干扰,导致群落基准高度级物种周转速率和总物种周转速率均大幅下降,使群落演替方向大幅改变。  相似文献   
9.
关于晚古生代圆印木属(石松纲)的命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讨论晚古生代木本石松植物圆印木属Cyclostigma命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4个方面:1)圆印木属的合格发表和作者引证;2)圆印木属的异名、同名和替代名;3)圆印木属的保留;4)圆印木属的模式。基于相关原始文献和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文中澄清了这些命名问题。Hecr在1871年最早合格发表了,圆印木属.故该属应被引证为Cyclostigma Haughton ex Hcer.1871.(或Cyclostigma Hcer,1871).而不是文献中通常引证的Cyclostigma Haughton.1860(或1859)。圆印木属不宜归入具叶舌的窝木属Botkrodendron Lindlcy et Hutton.1833.二者相关的生殖器官特征差别也较大。圆印木属的3个同名Cyclostigma Hochst.ex EndL.1842(夹竹桃科Apocynaccac).Cyclostigma Klotzsch ex Sccm,.1853(大戟科Euphorbiaceae)和Cyclostigma Phil.,1870(茄科Solanaceae)住现代被子植物中已不再使用.Cyclostigma Hochst.ex Endl.被提议废弃,后两者为非法名称.这3者分别是更早合格发表的属名Voacang Thouars.1806.Croton L,.1753和Leptoglossi,Benth.,1844的分类学异名。Cyclostigma Haughton ex Heer因住化石石松植物中广为使用已被提议为保留名,它的模式种为基尔托克圆印木C kiltorkense Haughton ex Heer.为晚泥盆世法门期植物群的重要组分或标志化石.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地层学意义。比较而言,圆印木属的替代名Jurinodendron Doweld.2001日后被普遍接受的可能性极小。保留广泛使用的圆印木属Cyclostigma有利于命名的稳定性.而且避免了不必要的重新命名。由于圆印木属模式种的原始标本下落不明.一份保存在爱尔兰部柏林三一学院地质博物馆的标本TCD.6012(采自模式产地)被选为新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