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3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76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豆下胚轴可溶性蛋白中钙激活的蛋白激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豆(Glycine m ax L.) 下胚轴可溶性蛋白提取液进行自磷酸化,以SDS-PAGE电泳分析其标记产物时发现,当有较高浓度的Ca2+ 存在于反应液中时,有一条18 kD蛋白带被高强度标记,同时也可观察到另一条标记强度不高的67 kD蛋白带. 当反应时间延长到15 或30m in 时,它们的标记强度都逐渐减弱,最终从放射自显影底片上消失;在反应液中加入钙螯合剂EGTA 时,则只有67 kD 被高强度标记;在磷酸化反应过程中加入非标记ATP,蛋白中的32P逐渐被非标记磷取代,表明反应体系处于磷酸化-脱磷酸化的平衡过程中,并有结果显示这一过程是钙依赖性的. 组蛋白H1 可以使反应进程加快,表明提取液中的蛋白激酶可以利用它作为底物. 综合结果表明,18 kD和67 kD蛋白可能是具有自磷酸化能力且对Ca2+ 敏感的蛋白激酶,它们对Ca2+ 的不同反应,使得钙信号的传递更具可控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找中国北方相似地域大豆产地的溯源特性指标,以提高矿物元素指纹分析技术在大豆产地溯源方面应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方法: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来自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5个主要大豆主产省区的159份大豆样品中12种矿物元素(Mg、Al、P、K、Ca、Mn、Fe、Ni、Cu、Zn、Rb、Sr)的含量。结果: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大豆产地进行初步分类,但除黑龙江外,其他产地并不能进行良好地区分,进一步利用多层感知器建立产地分类模型。训练子集、测试子集和保持子集的正确预测率分别为100.0%、92.3%和94.4%,可有效地对中国北方地区5个产地进行分类。结论:本研究可为我国大豆产地溯源体系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接种不同大豆根瘤菌株的根瘤放氢和吸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测定和比较了七株大豆根瘤菌与三个大豆品种共生时的放氢和固氮效率。证明了大多数菌株接种不同寄主,其根瘤的放氢、吸氢和固氮效率的差异均明显。但USDA110在三个品种上所结根瘤不放氢或极少放氢;它的固氮量最高。根瘤的能量利用率与植株的氮积累及产量的相关性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
广西北部罗汉果根结线虫病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丘风波  黄家德   《广西植物》1987,(3):277-284
罗汉果根结线虫是罗汉果的一个重要病害。在室内盆栽接种条件下,该线虫年发生6代。本文叙述了线虫的生物学及其寄主植物。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穴施灭克磷等是有效的。土壤翻晒也能消灭大部分土中线虫,病薯用热处理也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闽,粤,海南地区的斯氏线虫科及异小杆线虫科分布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是对闽、粤、海南等地区27个县(市)昆虫病原线虫分布的调查结果。从1983至1987年共采集土壤样品600多个,从中分离出昆虫病原线虫39号,全部鉴定到属,少数鉴定到种。结果表明,闽、粤、海南均有斯氏线虫科及异小杆线虫科分布,该两科线虫的发现率,沿海20公里内的花生地,番薯地较高,砂土,砂壤土较高。  相似文献   
6.
抗阿特拉津转基因大豆植株后代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试验用阿特拉津溶液涂抹、荧光诱导动力学检测、分子杂交等方法对抗阿特拉津转基因大豆植株的后代进行了鉴定,在第二代及第三代中检测到了抗性基因的存在,表明从龙葵中得到的此抗阿特拉津 psbA 基因不仅能导人大豆叶绿体基因组中获得表达,而且可以遗传到后代。  相似文献   
7.
在无菌条件下,用快生型大豆根瘤菌ZA1、ZA1:接种栽培大豆,从根系现瘤初期,中期,直至成熟期,发现由快生型大豆根瘤菌形成的根瘤含菌组织中,菌体形态分化不明显,随着瘤龄增长到一定时期,菌体的直径由0.5μm增至0.9μm,繁殖率亦随瘤龄的增长而增长。  相似文献   
8.
大豆花叶病毒(SMV)的侵染对大豆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品种“广吉”感染大豆花叶病毒(SMV)的 Sg和Sh株系后,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Hill反应活性、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活性明显下降,而在感染Sh株系的病株中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却明显增加。感染Sh株系的病株光合速率下降程度大于感染Sg株系的病株。感染Sg株系的病株在症状开始出现的早期阶段,光合速率出现短时间的增高。  相似文献   
9.
大豆光合日变化与内生节奏的关系(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光照、温度、温度和CO_2浓度都相对恒定的条件下,大豆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都显现出早晚低,中午高的周期性变化。这是由大豆内生节奏造成的,能为环境因素所调整,与光合作用的午休并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两个田间栽种的大豆品种在鼓粒期的光合速率有明显的午休,此时呼吸速率也出现午休。在全天中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在9:00~17:00时内,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大豆叶片的光合午休以及下午光合速率明显低于上午的现象不是呼吸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