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采后荔枝果皮色素、总酚及有关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成熟度约八成的“淮枝”在采收后2天内,色素的合成代谢仍相当活跃,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的含量增高,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增大,总酚保持原有水平,叶绿素降解,反映了果实达到完全成熟的特征,随后,上述各项参数因果实的衰老而下降,与采收当天相比,7天后花色素苷为90%,类黄酮为59%,总酚为71%,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为46%,讨论了酚类,花色素苷及两种酶活性之间的关系及对荔枝果实在成熟,衰老褐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荔枝果皮多酚氧化酶酶促褐变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从荔枝果皮分别提取多酚氧化酶及其天然底物,两者相作用,形成褐色产物,酶促褐变是荔枝果皮变褐的原因。 从荔枝果皮提取的酚类物质中分离出多酚氧化酶的天然底物。此底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分别在215和280 nm有一强的和一弱的吸收峰,它的红外吸收光谱在3190、1600、1500 cm~(-1)有很强的吸收峰。  相似文献   
3.
凤眼莲能够吸收和在体内聚集外源苯酚,体内的酸含量随着环境中酚浓度的上升而上升。从生长于合酚培养液中的凤眼莲体内能够检测到酚糖苷,说明凤眼莲体内有酚精苷转移酶的存在。浓度小于50mg/L的外源酚能提高凤眼莲体内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多酚氯化酶与过氧化物酶在线粒体和微粒体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而酚糖苷转移酶则不存在于这些细胞器中。  相似文献   
4.
采后的鸭梨果实果心的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含量高于果肉,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显著低于果肉,多酚氧化酶活性差别不大。随着采后天数的延长,果实的过氧化物含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6.
有机酸对马铃薯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苹果酸、柠檬酸、抗坏血酸和半胱氨酸中苹果酸-抗坏血酸混合物对马铃薯多酚氧化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一定含量的有机酸是保持果蔬品质和防止酶促褐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菠萝黑心病是PPO催化氧化酚类物质形成褐色产物所致。低温或GA_3处理提高了PPO活性及其底物——儿茶酚、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含量,也导致了PAL活性增加;低温还使乙烯释放率增大。这些变化均有利于黑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黑芝麻多酚氧化酶的酶学性质,利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原核表达了黑芝麻多酚氧化酶 (Black sesame polyphenol oxidase,BsPPO)。将合成的基因构建至pMAL-c5x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对重组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及融合标签切除,获得的BsPPO蛋白用于酶学性质探究。结果表明,合成的Bsppo基因1 752 bp,编码585个氨基酸,理论蛋白分子量为65.3 kDa;构建的pMAL-c5x-Bsppo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 中可溶表达了MBP-BsPPO蛋白;酶切去除MBP融合标签后对BsPPO进行了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BsPPO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25 ℃和4.0,在低温和弱酸性环境中有较好的稳定性。短时间低强度的光照和Cu2+可激活BsPPO的活性,Zn2+和Ca2+能抑制其活性。BsPPO可催化单酚、二酚以及三酚类化合物,对l-酪氨酸以及香草酸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此外BsPPO还对黑芝麻中含有的2-甲氧基肉桂酸、吲哚3-羧酸和根皮素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研究结果为黑芝麻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的明确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与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2019年5月选择在本院肾内科就诊的终末期肾病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所有患者都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持续3个月,记录残余肾功能与钙磷代谢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2%,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两组治疗后的24 h尿量、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也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钙值高于治疗前,观察组也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血磷值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有利于残余肾功能的恢复,调节钙磷代谢平衡,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大孔树脂纯化岩高兰多酚的最佳工艺,以岩高兰的地上部分为原料,通过考察6种不同类型树脂(HPD-100、X-5、AB-8、D101、HPD-600、NKA-II)的含水率、吸附率和解吸率的大小,筛选出一种最适合纯化岩高兰多酚的树脂。在此基础上,选择对纯化工艺影响较大的4种因素(上样浓度、乙醇浓度、洗脱流速、洗脱体积),进行响应面法分析得到最佳工艺。结果表明:HPD-600型大孔树脂对岩高兰多酚的纯化效果最佳,其最优工艺参数为:上样浓度0.84 mg·mL-1;乙醇浓度62.15%;洗脱流速0.67 mL·min-1;洗脱体积2.71 BV。该条件下,岩高兰多酚的提取率为229.18 mg·g-1,岩高兰多酚的纯度由8.11%提高到22.56%,回收率为67.78%。本研究为岩高兰多酚的纯化工艺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也可为岩高兰提取物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