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改进现有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荧光PCR法并开发出新的试剂盒,将其与直接测序法和ARMS法进行对比,验证该试剂盒用于临床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手术确诊的141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采用盲法分别使用直接测序法、ARMS法和新试剂盒检测EGFR突变,比较新试剂盒与其他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结果不一致时采用三种方法分别重复检验一次。结果:三种方法检测成功率均为100%,新试剂盒与直接测序法测得结果完全一致的比率达75.9%(107/141),在直接测序法测得的96例突变阳性中,92例在新试剂盒检测中得到验证(95.8%)。而直接测序法显示突变阴性的45例中,新试剂盒检测发现了23例突变阳性,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x2=40.745,P0.05)。与直接测序法进行比较,新试剂盒检测EGFR突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8%、48.9%,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84.6%,检测准确度为80.9%。以ARMS检测法为金标准,新试剂盒测得结果完全一致的比率达84.4%(119/141),两者的一致性比较好(K=0.749,P0.05),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1%、86.4%。结论:改进后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试剂盒在技术上较好地控制了检测结果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该检测方法较直接测序法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与现有的ARMS法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铃兰族(广义)花粉形态与叶表皮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对铃兰族(广义)7个属分别作了花粉(17种)扫描电镜观察和叶表皮(12种)的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花粉可分为8个类型。在狭义的铃兰族的4个属内,花粉全为远极单槽,舟状。它们的外壁除夏须草属外,都具细孔。夏须草属的花粉外壁则为细皱。 Hutchinson(1934)的蜘蛛抱蛋族花粉形态变异很大,其中开口箭属和万年青属的花粉为远极单槽,舟形,外壁具穿孔或网纹,而蜘蛛抱蛋属的花粉则为球状,无萌发孔。其间的显著差异支持Nakai为前两个属建立万年青族(Rohdeae)。表1归纳了7个属的花粉形态;图1是我们对铃兰族(广义)花粉形态演化的见解。叶表皮观察表明,气孔器为无规则型,上表皮角质层主要为条纹加厚,或均匀加厚,而铃兰属的角质层秕糠状加厚。7个属的叶表皮特征归纳于表2。  相似文献   
3.
灭幼脲引起两种幼虫表皮组织病变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灭幼脲引起黄粉(虫甲)(Tenebrio mclitor)和粘虫(Mythimna separata)幼虫的中毒征象和组织学病变.低剂量能引起幼虫蜕皮障碍,但看不到明显的组织学病变.高剂量处理,不仅引起了严重的中毒征象,而且伴有明显的组织学病变:内表皮生长停滞,真皮细胞排列异常,在内表皮和真皮细胞之间出现附加层和球状颗粒.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较细致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3H-TdR参入细胞DNA为指标研究了EGF等生长调节因子对小鼠腹水癌细胞DNA合成的影响,发现不同癌细胞对EGF等生长因子的敏感性有所差异,考虑到这也许与肿瘤细胞自身特性如恶性度有关。为了进一步探讨恶性度与这一敏感性是否相关,我们观察并比较了C_3H10T1/2CL_8(一种来源于鼠胚的正常成纤维细胞,简称NC_3H_(10)及转化的C_3H_(10)T1/2CL_8(用~3H-TdR转化的上述细胞,简称TC_3H_(10))对EGF等生长因子的敏感性。实验证明,细胞恶性转化后,对EGF的敏感性明显降低,~3H-TdR参入率降至原先的1/4以下。用DBcAMP作用于NC_3H_(10)和TC_3H_(10)均能抑制~3H-TdR参入DNA并可抑制EGF诱导的~3H-TdR参入作用。因此,我们认为,有关物理的致癌因素如放射性同位素,像生物、化学的致癌因素一样,亦能引起其转化细胞对外源性生长调节因子敏感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表皮生长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6.
7.
十种金花茶叶片横切面显微构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承曾  雷沛立   《广西植物》1985,(2):105-106+153
<正> 金花茶是产于我国西南部的珍贵观赏植物,目前医药界正在挖掘其潜在的药用价值,为人们的健康服务,我们就广西所采的金花茶类共10种,取每种有代表性的叶片中肋1/3—1/2处取一小块,用石蜡法作横切面,经番红亮绿染色制成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作详细观察,列出其异同,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人肝癌细胞株7404,7721细胞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表达和EGF对肝癌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125)Ⅰ-EGF对7404细胞的结合试验表明结合是可饱和的和专一的,从~(125)Ⅰ-EGF对7404、7721细胞结合浓度曲线作Scatchard作图和计算,提示每个7404和7721细胞表面分别有1.1×10~5和0.7×10~5的EGFR分子。Northern杂交分析证明EGFR基因在7404,7721细胞中的转录产物主要是5.6 kb EGFR mRNA,免疫印迹分析证明7404细胞和7721细胞的EGFR为170kd的蛋白。EGF对培养于含10%或0.5%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液中的7404、7721细胞的贴壁依赖性生长有促进作用,促进作用的程度与培液中CS含量有一定关系,提示EGF的促生长作用可能是EGF与血清中其他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EGF对培养于软琼脂中的7404,7721细胞的贴壁不依赖性生长也有明显促进作用。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说明EGFR基因在人肝癌细胞中是活跃表达的,EGF可能是肝癌细胞生长依赖的一个重要有丝分裂原。  相似文献   
9.
10.
人肝癌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以及佛波酯对它的调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sing radioligand binding assay, the presence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receptors in cells of two human liver cancer cell lines, BEL-7402 and SMMC-7721, was demonstrated. The ligand binding data were analyzed by a computer program. The dissociation constants (KD) of the ligand-receptor binding complex at equilibrium for 7402 and 7721 cells were 1.2 nM and 0.8 nM respectively, and their number of EGF receptors per cell were 6.2 x 10(4) and 2.5 x 10(4) respectively. After the treatment of cells with 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 (PMA), no change either in the affinity or in the number of EGF receptors was found in 7721 cells. However, in the case of 7402 cells, while the number of receptors, like 7721 cells, remained unchanged, the affinity of EGF receptors displayed a time dependent modulation after PMA treatment. It dropped within the first hour to a KD value of 3.0 nM and then gradually returned to the normal control value at 48 hours or even slightly higher than normal (0.95 nM) at 96 hours of treatment. The modulation or down-regulation of EGF receptors by PMA in 7402 cells was paralleled by the simultaneous inhibition of DNA synthesis in these cells as evidenced from their reduction of 3H-TdR uptake. It is not clear what is the basis for the differences found between 7402 cells and 7721 cells in their number of EGF receptors per cell and their responsiveness to PMA treatment. It might be related to their difference in autocrine secretion of alpha-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s.(ABSTRACT TRUNCATED AT 250 WOR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