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9篇
  免费   401篇
  国内免费   2459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520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黏虫Mythimna separata是为害禾本科作物的重大迁飞性害虫。汉江中游流域是湖北小麦等作物的主产区,也是黏虫的常年发生地。2012年至2017年,连续6年在汉江中游湖北省宜城市利用糖醋液、频振式杀虫灯调查了黏虫成虫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宜城地区黏虫成虫可分为4代:越冬代及1代至3代。越冬代成虫峰期出现在2月中下旬至3月底,其中最早始见期为2017年2月14日,最晚为2015年3月10日。1代成虫峰期为5月中旬至6月底,且1代为黏虫累积虫量最多的世代,7月至10月的2代、3代黏虫成虫数量稀少,没有明显的成虫峰期,但2017年7月底至8月初出现较明显2代成虫峰期。汉江中游流域宜城地区属于1代黏虫多发区;1月份温度不足以影响此地黏虫越冬,此地可能为黏虫常年越冬地;在田间变温环境下,夏季高温对宜城黏虫成虫种群无显著抑制作用;黏虫在宜城越冬代及1代成虫量是全国黏虫发生量的重要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2.
易扬  胡昕利  史明昌  康宏樟  王彬  张辰  刘春江 《生态学报》2021,41(19):7796-7807
基于1999-2015年的MODIS NDVI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应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重标极差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长江中游的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地区NDVI均值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从0.72增加到0.80)。从空间分布来看,NDVI低值区域(0.1-0.5)占1.40%,高值区域(>0.7)占87.15%;NDVI空间格局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低值区域表现为以三省省会城市为中心向外辐射。Hurst指数显示,研究区大部分区域(60.54%)的NDVI变化趋势具有不确定性,持续性改善区域(34.78%)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地区,持续性退化区域(3.26%)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频繁的较发达城市区域。在年际尺度上,研究区NDVI与各气象因子关系均不显著;月际尺度上,NDVI与降水、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显著相关,降水和日照时数有明显的时滞性。区域内NDVI动态趋势以不确定性发展为主,城市群周边NDVI呈现持续退化的区域应该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3.
光质对一品红叶离体培养中形态发生及生化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德祥  冯文煦  张丕方  王凯基   《广西植物》1987,(4):339-345+360
本文讨论了将光质应用于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大规模细胞繁殖及形态发生调控的可行性,并测定了一些形态及生化指标作为这种调控的参数。 以一品红试管苗的叶片作为外植体,置于MS培养基中并分别培养于白(W)、红(R)、黄(Y)、蓝(B)、绿(G)色光及黑暗(D)下,一个月后进行测定。蓝光和黄光明显促进出苗。而愈伤组织形成的情况则正相反,红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黄光效果最差。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力及蛋白质、RNA、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与愈伤组织形成有较为一致的关系,但与分化不直接相关。 实验中还测定了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的含量。白光与蓝光均能促进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的合成,但蓝光中chl b/chl a的比率较高。此外,本文尚涉及暗处理中的晶质化现象(vitrification)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1480个颅骨中发现顶骨凹陷变薄的有16例。对其性别、年龄、颅形以及凹陷的形状、深度和骨质厚度作了观测,利用骨磨片和X线摄片对凹陷部分骨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种凹陷均见于老年人,多数为双侧性。凹陷是由外板内凹而成,不涉及周围组织。X线侧位片显示凹陷处有宽带状低密度阴影。骨组织磨片显示在骨改建过程中,出现未满围骨单位增多,骨陷窝闭塞,造成局部的骨萎缩。  相似文献   
5.
大豆光合日变化与内生节奏的关系(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光照、温度、温度和CO_2浓度都相对恒定的条件下,大豆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都显现出早晚低,中午高的周期性变化。这是由大豆内生节奏造成的,能为环境因素所调整,与光合作用的午休并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6.
两个田间栽种的大豆品种在鼓粒期的光合速率有明显的午休,此时呼吸速率也出现午休。在全天中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在9:00~17:00时内,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大豆叶片的光合午休以及下午光合速率明显低于上午的现象不是呼吸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模糊聚类分析青梅桃粉大尾蚜种群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取模糊聚类方法,分析青梅桃粉大尾蚜发生规律,从聚类分析中可以看出桃粉大尾蚜种群在时间序列上亲疏关系的动态特征,初步认为可分为5个状态集,并简要阐述了各自特点,为指导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渤海南部半滑舌鳎的食性及摄食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窦硕增  杨纪明 《生态学报》1992,12(4):368-376
本文研究了渤海南部半滑鳎的食性及其摄食的季节性变化,胃食物分析结果表明,半滑舌鳎为底栖生物食性鱼类,以虾类,蟹类,双壳类及部分中下层小型鱼类为主要食物,兼食一些多毛类,头足类,腹足类,棘皮动物及海葵,半滑舌鳎终年摄食,其摄食强度的周年变化不大,半滑舌鳎常年捕食鲜明鼓虾,日本鼓虾,口虾蛄,隆线强蟹及泥古隆背蟹等。夏季加强捕食小刀蛏,凸壳肌蛤等双壳类,降春季外还捕食一些以虾虎鱼为主的中下层小型鱼类。  相似文献   
9.
贵阳喀斯特山地云贵鹅耳枥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58,自引:3,他引:55  
梁士楚 《生态学报》1992,12(1):53-60
  相似文献   
10.
鹤山亚热带丘陵人工林群落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