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普通小麦与簇毛麦双二倍体的合成,育性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傅杰  陈漱阳 《遗传学报》1989,16(5):348-356
通过杂种幼胚无性系培养获得大量再生植株F_1,经秋水仙碱处理,合成了普通小麦与簇毛麦属间双二倍体(AABBDDVV)。其形态特征除株高、穗长、小穗数,籽粒大小和育性明显增加,生育期延长外,分别与各自的再生植株F_1相似。双二倍体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范围为48—5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 2n=28Ⅱ的细胞占56.82%,每个细胞平均有27.10个二价体,1.44个单价体,0.08个三价体,0.03个四价体。经过连续两代单穗单株选择,结实率由15.91%提高到36.52%。  相似文献   
2.
对节节麦×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杂种F_1减数分裂的观察结果表明:该杂种F_1的可孕性是由于杂种F_1产生了大量的(近于)未减数配子的结果。在一些PMC中,单价体中期Ⅰ集结到赤道板上,后期Ⅰ染色单体均等分离产生二分体,二分体发育成有功能的花粉粒。由于染色(单)体的丢失或不分离可产生大量的不完整的重复、缺失未减数配子,完整未减数配子的频率很低。杂种F_1和普通小麦杂交一代及F_2代的细胞学分析结果和F_1配子形成途径分析结果一致。推测从大量的F_2代中可能筛选到自发八倍体(DDAABBVV)。  相似文献   
3.
通过幼胚培养和秋水仙碱处理,人工合成了具有一对双随体染色体的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AABBVV)。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2n=21″的细胞占69.94%,染色体构型为1.0'+20.47″+0.02'″。天然和自交结实率分别为49.07%和39.23%。籽粒蛋白质含量为20.98%。抗白粉、条锈、叶锈和赤霉病。  相似文献   
4.
采用胚胎拯求方法,首次成功实现了栽培黄瓜(Cucumis sativus L.,2n=14)与同属野生种C.hystrix Chakr.(2n=24)间可重复的种间杂交。杂交F1植株形态一致。其中多分枝、密棕茸毛(尤其是在花瓣和雌蕊上)、桔黄色花冠及卵圆形果实这些特征与亲本Chystrix相似,而第一雌花节位则与亲本黄瓜(C.sativus)相似。其它性状如株径、节长、叶和花的形状和大小等都介于双亲之间而呈中间型,将杂种F1植株自交并与两亲本进行回交,结果表明F1杂种的雄蕊和雌蕊都是不育的。这可能是由于杂种染色体数目为奇数(2n=19,其中7条来自黄瓜,12条来自野生黄瓜),缺乏同源性而导致减数分裂不正常。利用体细胞无性系突变方法,对杂种的染色体数进行了加倍,流动细胞计量仪测定表明,加倍的F1植株(双二倍体)占再生植株的7.3%,形态一致,其DNA含量为2.35pg,而F1(二倍体)的含量为1.17pg。新合成的双二倍体植株能释放花粉,并且能形成含种子的果实。对生长和发育、营养价值及抗性等方面初步研究表明,这一新物种可望成为一新型作物种,在未来农业中占有一席之地。通过不同杂交可形成两种类型的果实:一种为腌渍类型,该株系每株可着生30多个大约10cm长的果实,可一次性采由;另一种为耐弱光类型,果形细长,基本上元种子,适合于部分遮荫的环境,如温室栽培。营养分析表明,新物种果实的蛋白质含量为0.78%,矿物质0.35,均分别高于普通黄瓜含量0.62%和0.27%。对根结线虫筛选试验结果表明,C.hystrix具有高度抗性,其抗性通过正反交可部分转移到F1代和双二倍体中。  相似文献   
5.
温博贵WEN  Bo-Gui 《遗传》1999,21(2):39-682
介绍了一种灵敏、简便、快速测定双链PCR产物或DNA片断单个碱基差异的方法。该法借助常规PAGE电泳,能区分出有单个碱基错配而发生构型改变的异双聚体与碱基互补配对的同源双聚体双链DNA分子;并判断出序列中碱基错配的百分率。  相似文献   
6.
尾状山羊草(AegilopscaudataL.)具有丰富的抗病虫和高赖氨酸、高蛋白优良性状,是进行小麦(TriticumaestivumL.)遗传改良的重要遗传资源。合成了硬粒小麦(TriticumdurumDesf.)-尾状山羊草双二倍体、进行了普通小麦与双二倍体的杂交。并以作者克隆的尾状山羊草C基因组特异重复序列PAeca212为探针,对上述杂交后代的花粉母细胞进行了染色体原位杂交检测。证实了新合成的双二倍体中有7对C基因组染色体;在F2中检测到C基因组染色体的自发纯合易位,显示出从C基因组向小麦转移外源基因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7.
用离体叶段接种方法鉴定了11个四倍体小麦一山羊草双二倍体、波斯小麦PS5、硬粒小麦DR147、5份山羊草、杂交高代材料Am9/莱州953*^2F5和(DR147/Ael4)//莱州953*^2F4对20个具有不同毒力白粉菌株的抗谱。通过与含有已知抗病基因品种或品系的反应模式比较,推测Am9/莱州953*^2F5含有Pm4b,波斯小麦PS5含有Pm4b与一个未知抗病基因组合;(DR147/Ael4)//莱州953*^2F4和硬粒小麦DR147含有Pm4a和一个未知抗病基因组合;尾状山羊草Ael4和小伞山羊草Y39抗所有白粉菌株,由于迄今还没有在尾状山羊草和小伞山羊草中鉴定出抗白粉病基因,推测这2份山羊草含有新的抗白粉病基因。除Am9外,在其它双二倍体中波斯小麦或硬粒小麦的抗性部分受到抑制。山羊草的抗性部分或完全量到抑制。  相似文献   
8.
西藏裸大麦主要性状的遗传参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西藏当前大面积种植的9个裸大麦品种, 运用数量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其主要性状的平均数、变异系数、广义遗传率、相关遗传率、遗传相关系数及表型相关系数,为提高今后育种效率提供一些信息。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油菜与蓝花子远缘杂交及双二倍体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徐利远  罗鹏  兰泽蘧 《遗传学报》1996,23(2):124-130
甘蓝型油菜品种奥罗×蓝花子杂种F-1,平均配对构型为12.1Ⅰ+6.53Ⅱ+0.41Ⅲ+0.18Ⅳ+0.18Ⅴ,A、C染色体组与R染色体间存在配对,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在甘蓝型油菜与蓝花子的杂种F-1代中,存在一种染色体不配对的减数分裂类型。这一类型中有少量可形成平衡的不减数配子。提供了油菜与蓝花子远缘杂种回交结实的细胞学根据。在MS+0.2mg/LNAA+3mg/LBA+1g/L秋水仙碱+30g/L蔗糖+8g/L琼脂的培养基中,接种甘蓝型油菜奥罗与蓝花子的杂种F-1进行加倍处理,经快速繁殖后,获得大量的染色体数为2n=56的双二倍体幼苗。上述双二倍体自交结实,在减数分裂中绝大多数细胞形成28个二价体,个别形成26个二价体和1个四价体。上述技术在油菜与蓝花子远缘杂交中首次解决了用常规方法不易获取远种杂种稳定双二倍体的难题。甘蓝型油菜品种Altex×蓝花子杂种F-1代,长时间的快速繁殖后,出现了染色体丢失和加倍,有形成19条染色体的配子回复到甘蓝型油菜染色体组成的趋势。在油菜远缘杂种中发现了类似于球茎大麦远缘杂种中染色体丢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卢宝荣  杨俊良   《广西植物》1991,11(3):231-239
本文对缘毛鹅观草(Roegneria pendulina)、鹅观草(R.tsukushiensis var.transiens)及其人工合成杂种F1、双二倍体进行了细胞学,育性等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双亲的减数分裂,花粉育性和结实性均正常,杂种F1的减数分裂不规则且完全不育;当代双二倍体的染色体数目为70,其减数分裂构型为:6.04 Ⅰ+26.21 Ⅱ+1.52 Ⅲ+1.59 Ⅳ+0.02 Ⅴ:第二代双二倍体的染色体数目为70,个别植株为69,减数分裂构型分别为:4.16 Ⅰ+27.33 Ⅱ+0.50 Ⅲ+2.16 Ⅳ和4.79 Ⅰ26.26 Ⅱ+1.13 Ⅲ+2.13 Ⅳ。与期望染色体配对模式相比,双二倍体中二价体出现的频率有明显增大的趋势。在减数分裂AⅠ和AⅡ分别观察到数目不定的落后单价体,大部份的四分体中出现了微核。双二倍体的育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恢复,其花粉可染色性及结实率分别为54.4%和6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