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
天麻球茎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麻(Gastrodia elata)是真菌寄生植物。密环菌侵入初生球茎并在其皮层被消化,营养物供次生球茎生长需要;密环菌不能侵染生长小的次生球茎。我们从初生球茎分离并纯化了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分子量各为31.5 kD和94kD,得率各为0.8和0.4 mg/100 g鲜重。纯化几丁质酶的内切酶比活为208 nmol GlcNAc s~(-1)mg~(-1),外切酶比活为4.1 nmol GlcNAcs~(-1)mg~(-1);纯化葡聚糖酶比活为546 nmol Glc s~(-1)mg~(-1)。以相同鲜重计,初生球茎中二种酶的总活性各为次生球茎的34和56倍;这主要是由于次生球茎的酶比活性很低。二种酶对平板上培养的木霉菌丝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但抑菌活性均较天麻抗真菌蛋白(GAFP)低。我们认为这两种酶在天麻初生球茎消化密环菌菌丝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对天麻球茎阻止和限制密环菌侵染的抗菌作用贡献甚少,后者主要属于天麻抗真菌蛋白。  相似文献   
3.
曲霉F—817菌株几丁质酶的产生条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夏国庆  马应伦 《真菌学报》1996,15(4):306-308
从采自河南各地的三十一份土样中的分离筛选到一档能分泌外几丁质酶的曲霉(Aspergillussp.)F-817。该菌株几丁质酶产生的最知适碳源是1%的胶体几丁质,表面活性剂Tween-20,Tween-80能显著提高酶的产量,产酶的最适温度和起始pH值分别是28~32℃及pH5。  相似文献   
4.
几丁质及脱乙酰几丁质的微生物降解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王士奎  王汉潜   《微生物学通报》1994,21(3):180-183
几丁质及脱乙酰几丁质的微生物降解作用王士奎,王汉潜(廊坊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河北廊坊102849)氨基糖(AminoSugar)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多糖(几丁质、肽聚糖、糖蛋白、粘多糖等)形式存在。其中,几丁质作为多数真菌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结构成份,在自...  相似文献   
5.
黄瓜几丁质酶的诱导,提取纯化及其基本性质(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周龄黄瓜幼苗经乙烯利处理后,诱导了几丁质酶活力。叶片提取液经20%和60%饱和度的两步硫酸铵沉淀,通过再生几丁质亲和层析后,纯化制备的SDS-PAGE显示单一谱带。酶学特性呈现pH2.7和pH7.1两个最适反应pH和50℃的最适反应温度。纯化的酶对几种病原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菜豆内切几丁质酶对立枯丝核菌的抗菌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Benha  .N  邱立友 《微生物学杂志》1994,14(1):66-70,65
菜豆内切几丁质酶对立枯丝核菌的抗菌作用N.Benhamouetal.]L-J“质是由N一乙撤葡萄糖胺以卜1,4键连接而成的线性多糖,是大部分菌物细胞壁的结构物质。对于立枯丝核菌(尸/h-。octonda。cia,,i加hn),几了质和卜l,s葡聚精是...  相似文献   
7.
21科41种(变种)植物叶片几丁质酶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广州地区常见的21科41种(变种)植物叶片几丁质酶系研究的结果表明,所有受试植物都具有几丁质酶活性。几丁质酶不仅存在于被子植物的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中,而且也存在于裸子植物及蕨类植物中。几丁质酶活性及比活性均较高的有蕹菜、葱、蕨类植物、蒜、茄科植物、玉米、菜豆、番木瓜等。植物一般都具有两种几丁质酶:外切酶和内切酶。几丁质外切酶活性及比活性均较高的有蕨类植物、葱、茄科植物等。几丁质内切酶活性及比活性均较高的有蕹菜、裸子植物等。不同植物几丁质外切酶与内切酶的比例相差较大。有些植物的几丁质酶系以外切酶为主,如茄科植物、大部分豆科植物、番木瓜等;有些植物以内切酶为主,如裸子植物、伞形科植物、蕹菜等;有些植物的外切酶与内切酶含量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几丁质酶样蛋白YKL-40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表达水平对的联合检测对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最终转归将其分为RMPP组和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GMPP)组,另纳入同期于我院行体格检查的6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儿童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结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AA、YKL-40和SP-A的表达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定各指标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结果:MPP组患儿和对照组儿童一般资料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依据病情最终转归,60例MPP患儿中共有23例(38.33 %)进展为RMPP,RMPP组与GMPP组患儿在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等实验室指标以及肺不张、胸腔积液等影像学特征方面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RMPP组和GMPP组血清SAA、YKL-40和SP-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RMPP组血清SAA、YKL-40和SP-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GMPP组(P<0.05)。血清SAA的最佳截断值为39.75 mg/L,预测RMPP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95%CI:0.861-0.925),敏感度为78.26 %,特异度为86.67 %;血清YKL-40的最佳截断值为31.85 ng/mL,预测RMPP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4(95%CI:0.634-0.873),敏感度为73.91 %,特异度为67.21 %;血清SP-A的最佳截断值为35.59 ng/mL,预测RMPP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1(95%CI:0.640-0.891),敏感度为73.91 %,特异度为75.00 %;SAA+YKL-40-1+SP-A三者联合检测预测RMPP的AUC为0.914(95%CI:0.871-0.957),敏感度为91.30 %,特异度为91.66 %。结论:血清SAA、YKL-40和SP-A表达水平的检测可作为预测RMPP发生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且三者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较高,可为临床尽早诊断RMPP、尽早干预、改善患儿预后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裴祖南 《动物学杂志》1990,25(5):4-6,19
伸展蟹海葵生活在温暖的浅海和深海中,它与蟹共栖,海葵的足盘分泌粘液和几丁质固着在伪关公蟹的头胸甲上。分布于我国广东(珠江口,海南岛)和福建等地沿海水域中,以及日本、泰国、印度洋(印度的马德拉斯)等沿岸海域中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10.
杆状病毒几丁质酶基因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杆状病毒几丁质酶基因是杆状病毒的非必需基因 ,是高度保守的基因。该基因在杆状病毒复制晚期表达产生几丁质酶 ,该酶N端具信号肽 ,中部是酶的活性区 ,C端是酶的内质网结合区。杆状病毒几丁质酶同时具有内切和外切几丁质酶活性 ,主要功能是水解昆虫体内的组成型几丁质。杆状病毒几丁质酶对于虫体液化是必需的 ,同时它还是原组织蛋白酶 (pro V Cath)的分子伴侣 ,并与病毒侵染机制相关联。杆状病毒的几丁质酶基因与细菌的几丁质酶基因可能源于共同的祖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