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勇 《化石》2016,(3):53-56
正近期,著名SCI刊物"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ology,Palaeoecology"(古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2016年452期上发表了由中国和美国等国专家合作撰写的科研论文:"A new Minisauripus site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China:Tracks of small adults or  相似文献   
2.
本文调查了402例(男197例,女205例)彝族成人的68项体质指标,计算了20项体质指数,对凉山彝族体质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凉山彝族头面部主要特征为圆头型、中鼻型、狭面型。体部特征为中躯干型、中骨盆型,彝族男性为亚中等型身材,女性为中等型身材;2)四川彝族与广西、云南彝族比较,头宽、额最小宽、形态面高值最大;头长值小;口裂宽、鼻宽居中;面宽值接近,鼻型均为中鼻型。四川彝族男性身高与云南彝族接近,明显高于广西彝族(p<0.01),四川彝族女性身材明显高于云南彝族和广西彝族(p<0.01);3)四川凉山彝族体质特征与阿昌族、怒族、仡佬族等南方少数民族较接近,与四川汉族最接近。  相似文献   
3.
祝正银 《植物研究》1991,11(1):33-35
本文发表了葱属二新种,即凉山Allium liangshanense Z.Y.Zhu,sp.nov.;汶川韭A.wenchuanense Z.Y.Zhu,sp.nov.。  相似文献   
4.
凉山山系小熊猫(Ailurus fulgens)分布区景观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0~2001年对凉山山系主山脊7个县小熊猫野外分布调查数据,利用“3S”技术对凉山山系小熊猫分布区进行了确定,估算出分布区面积为219055hm^2,占山系研究区域面积17.8%。利用景观空间格局定量化分析软件FRAGSTATS,分析了小熊猫分布区景观格局的组成、各类型斑块特征、不同类型斑块间空间分布关系。结果表明,栖息地景观边缘褶皱程度低,趋于平整,景观丰富度大;森林斑块间的结构连通性较好,各类型斑块聚集度较高。小熊猫生境内部破碎化程度较低,森林结构连接程度高,有适宜生境面积为160249.5hm^2,占分布区面积的73.15%,生境中存在3个脆弱区域,特别是美姑-峨边公路通过的椅子垭口区域需要引起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凉山半细毛羊1号染色体微卫星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明亚  吴登俊 《遗传》2005,27(4):575-578
实验选择绵羊1号条染色体上的9个微卫星标记,采用父系半同胞家系群体(共387个个体)构建凉山半细毛羊1号染色体遗传连锁图。建立的资源参考家系通过20个微卫星标记进行了系谱确证。试验结果表明,9个标记的等位基因数变化范围为5~15个,杂合度在0.202~0.831之间,平均杂合度为0.617,各标记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0.604。构建的凉山半细毛羊1号条染色体遗传连锁图总长度311.0 cM,与美国肉畜中心(USDA)和国际绵羊作图中心(IMF)构建的绵羊1号条染色遗传连锁图结果基本一致。可用于下一步的QTL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6.
凉山半细毛羊微卫星标记与羊毛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王高富  吴登俊 《遗传》2006,28(12):1505-1512
利用微卫星技术对凉山半细毛羊核心育种群206个个体第1、2、3、9号染色体上的18个微卫星位点进行研究, 检测其基因型, 利用SAS 程序下的GLM对18个微卫星位点与羊毛性状的关系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结果发现7个微卫星位点对部分羊毛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 同时, 在这些位点上找到对羊毛性状有利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7.
凉山彝族喜食的四种野菜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费曜  曾永刚  杨其亮 《广西植物》2020,40(9):1242-1250
为评估四种野菜的营养价值,指导凉山彝族人民平衡膳食,该研究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四川凉山彝族喜食的四种野菜,即楤木、牛口刺、紫花碎米荠、鞘柄菝葜的氨基酸、脂肪、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四种野菜中至少含17种氨基酸,其中含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多种药用氨基酸。四种野菜中,楤木中谷氨酸含量较高,为0.41%,鞘柄菝葜、紫花碎米荠和牛口刺中天门冬氨酸含量较高,分别为0.80%、0.33%和0.05%; 牛口刺的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EAA/TAA)及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AA/NEAA)最高,分别为34.44%和67.78%。与《中国食物成分表》上栽培根菜类和叶菜类的同类营养成分相比,紫花碎米荠的蛋白质含量较高,为3.26%,且富含多种维生素(VA、VB、VB2、VC、VE和β-胡萝卜素)。凉山彝族人民喜食这四种野菜与其营养需求、饮食习惯和文化息息相关。综上结果认为,四种野菜具有高能量、 低钠、粗纤维含量较低、口感较好、富含矿物质元素(铜、铁、锌、锰和镁)的特点,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8.
凉山半细毛羊初生重性状分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辉生  吴登俊  周明亮  张翔宇 《遗传》2008,30(10):1319-1325
首次以非线性理论中的分形理论对凉山半细毛羊的初生重数据进行分析, 计算了1996~2004年间初生重性状的信息维数、关联维数、无标度区及性状测度范围。结果表明: (1) 从1996~2004年凉山半细毛羊的初生重性状的信息维数都集中在0.66529~0.90675, 而且无标度区较大, 测度范围广。该结果说明, 每年羔羊初生重信息维数都较大, 群体存在十分丰富的变异, 变异范围广, 具有十分巨大的育种潜力; (2) 相应的关联维数则集中在0.62438~0.86528之间, 表明群体内个体遗传结构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3) 这两个分形维数能够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揭示群体遗传结构的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9.
方盛国  冯文和 《兽类学报》1997,17(4):248-252
利用同位素标记大熊猫DNA指纹探针F2ZGP96060801,比较检测了凉山山系和小相岭山系大熊猫随机个体的DNA指纹图,获得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如下:(1)凉山山系和小相岭山系随机个体的平均谱带数分别是33.14和28.25条;平均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0.43和0.48;平均杂合率分别是57%和52%。(2)凉山山系和小相岭山系大熊猫各自群体内部个体之间DNA指纹的相似系数分别是0.68和0.72。将两个山系并为一个大群体后,随机个体的平均谱带数为30.53;平均等位基因频率为0.36;个体之间DNA指纹的相似系数为0.58;平均杂合率上升至64%。(3)凉山山系和小相岭山系大熊猫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42,两山系之间已有明显的遗传分化。大熊猫以分布的山系为群体单元时,个体之间遗传相似性高,遗传多样性贫乏;若群体单元扩大到两个山系时,个体之间遗传相似性下降,遗传多样性明显上升。此结果初步表明:大熊猫作为一个物种,遗传多样性可能不是很贫乏,但各个山系内的大熊猫群体,遗传多样性的贫乏程度是相当严重的。  相似文献   
10.
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对生境的选择   总被引:63,自引:9,他引:54  
魏辅文  周昂 《兽类学报》1996,16(4):241-245
作者通过设置167个20×2m的样方,采用Vanderloeg和Scavia选择指数对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喜欢选择在常绿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以及东、南坡向,坡度平缓(小于10°),上层乔木郁闭度较大(大于50%)的大叶筇竹林中觅食,并且对于基径较粗(大于10mm)、幼竹比例较高(大于5%)、密度适中(10~30株/m2)的大叶筇竹林更加青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