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年来在获取一数量标本的基础上,对伊犁鼠兔作了不同时期毛被和季节性换毛序的初步观察,发现该物种的冬夏季毛被有很明显的差异,存在春秋季两个换毛期。秋季换毛始于背部,止于头部;春季换毛于胸部和头部。  相似文献   
2.
张兆群 《化石》2014,(3):28-31
正白垩纪与第三纪之交,盛极一时的恐龙家族灭绝,腾出了巨大的生态空间,哺乳动物从此登上了生态链的顶层。经历了6500万年的演化,形成了现今看到的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海洋中的鲸类家族,陆地上的大象、老虎、狮子,空中飞翔的蝙蝠,以及无所不能的灵长类动物——人类等,陆续从历史的长河中走来。这其中还包括有一群既不大也不凶猛,但与人类很友好的小精灵——兔子。尽管现在兔形目种类不算多,曾经生活过的化石种类也不很丰富,但是科学家们对兔形目起源以及演  相似文献   
3.
兔的家族     
张兆群 《化石》1999,(2):5-6
“小白兔,白又白,两支耳朵竖起来…”这支儿歌几乎伴随着每个人天真烂漫的童年。兔子性温顺,体态可爱。农历兔年则象征着祥和、安宁。那末,兔子究竟有多少种类,生活习性如何,现在生活的兔子又是如何演化发展来的呢?现代生存的兔子:兔属于兔形目,因其上颌生有两对...  相似文献   
4.
2002年Bleefeld和Bock发现跟骨上一个独特的解剖结构——跟骨管——仅在现生与化石兔形目种类中存在,而在啮齿类以及相关类群中缺如,并认为这个独特的解剖特征支持了兔形目是一个单系类群。对安徽潜山古新世地层中发现的基干啮型类标本(IVPP V 7422)的观察表明其跟骨上也存在清晰的跟骨管,使得我们重新审视这一独特解剖特征。结合显微镜观察与CT扫描技术,发现兔形目种类,如Dawsonolagus,Ordolagus等存在较大的跟骨管,其进口与出口皆与骨体内部髓腔贯通;在双门齿啮型类如Mimolagus,Gomphos,单门齿啮型类Rhombomylus上也存在清晰的跟骨管。因此,跟骨管的存在可能是啮型类的共近裔性状,也支持了兔形类与啮齿类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
兔子的名片     
兔子,俗称兔类,为兔形目兔科动物的通称。兔形目共有2科:兔科和鼠兔科。兔科动物现存9属共50种左右。其中兔属最大,有20多种,林兔属有12种,岩兔属4种,其余6属(山兔属、粗毛兔属、苏门兔属、穴兔属、琉球兔属、火山兔属)各有1种。  相似文献   
6.
在本文中,我们使用几何形态学的研究方法对58 个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草兔头骨进行了分析。分析中总共使用来自头骨背面、腹面和侧面的180 个标点和半标点。研究结果表明,草兔在胚后发育早期即迅速建立起与成年个体近似的形态结构,组成头骨的不同形态单元存在显著的异速生长现象,主要的形变发生在幼年至年龄1 阶段,即出生后的6 个月以内。从大小的变化来看,鼻骨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呈现正的异速生长,额骨和眼眶区则与头骨整体大小变化基本等速,而顶骨、听泡和枕骨大孔则呈现显著的负异速生长。我们亦用几何形态学的方法绘制出头骨在生长发育早期和晚期不同部位的形态变化轨迹,这一结果显示较显著的形状变化发生在鼻骨、前颌骨、眶上突和头骨的纵轴方向。头骨整体形态在胚后发育过程中伸长并变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幼兔较早实现完善的头部系统的建立,尤其有利于提高呼吸系统的通风能力,提高在高强度的捕食压力下保持警觉,在多样的运动过程中保持身体平稳的能力,也可能进一步提高了对固态食物的处理能力。这种异速生长模式可能是善于奔跑的植食性哺乳动物在功能需求上的一种适应性进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兽类头骨测量标准Ⅲ:啮齿目、兔形目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为《兽类头骨测量标准》第三部分,在第一部分———基本量度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啮齿目和兔形目各类群特有的量度及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8.
Alilepus longisinuosus sp.nov.系禄丰古猿动物群兔形目的唯一代表。基于自1976年以来采集到的69件标本,本文对新种的特征,特别是在种内的变异作了描述;并将其与华北及欧洲其它地点的翼兔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可能由Gobiolagus或Ordolagus进化而来的Alilepus,在中新世晚期有较大的分化;禄丰的翼兔似乎代表该属向南亚现生的Nesolagus进化的一种。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有物种——塔里木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维东 《动物学杂志》2011,46(1):134-135
塔里木兔(Lepus yarkandensis),又称叶尔羌兔,英文名Yarkand Hare,属兔形目(Lagomorphs)兔科(Leporidae)兔属。为中国特有物种,仅分布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和罗布泊洼地,为典型的平原荒漠栖息型动物。叶尔羌河流域是该物种的模式产地。  相似文献   
10.
野生动物的自然行为受当地家畜影响。作为与家畜共享一个栖息地、并具有挖掘行为的兔形目高原鼠兔,其行为也受当地高原家畜影响。本文采用了Poisson回归分析方法,确定牦牛、不同土地利用对高原鼠兔行为频次的影响。结果显示觅食、移动频次是高原鼠兔的主要行为频次。在冬季牦牛觅食地高原鼠兔觅食行为频次高于警戒行为频次。相反,在夏季,无论是在牦牛觅食地还是在其夜宿地,高原鼠兔警戒行为的频次高于觅食行为频次。高原鼠兔行为也受不同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以及季节因素的影响。植被覆盖度与觅食频次成反比,植被覆盖度高的生境高原鼠兔觅食较少,相反,植被覆盖度较低生境觅食行为频繁。另外当前牧民的定居化趋势造成局域放牧过度,加速了土地荒漠化。因此本文也认为,季节性传统游牧模式对于草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