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5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秦永杰   《广西植物》1985,(2):141-145
<正> 五倍子,即由半翅目蚜科(Aphididae)的角倍蚜寄生在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上,危害叶组织所造成的一种病理产物——虫瘿的总称。五倍子主要成分为单宁酸,是医药,化工、印染和国防上的重要原料。目前,我国的五倍子按外形可分为十余种,其中以角倍蚜分布最广,产量最高。角倍蚜亦称五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 Bell),一年有六个世代,终年生活,无休眠阶段。成虫有有翅型及无翅型两种,当盐肤木快落叶之  相似文献   
2.
青鱼性腺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生生物学集刊》1975,5(4):471-488
湖南地区生长于池塘环境的青鱼,性成熟年龄是5—6年,雄性比雌性普遍地早熟一年。卵母细胞和滤泡细胞是同源的,都来自于卵原细胞。池养青鱼的卵母细胞只能发育到初级卵母细胞阶段(Ⅳ时相),必须通过人工催情,才能进行染色体的减数分裂,使卵母细胞由第Ⅳ时相发育到第Ⅴ时相。精细胞的发生,能够完成由精原细胞到精子的全部发育过程。青鱼在第一次性周期内,雄性精巢在第5个冬季进入第Ⅳ期,雌性卵巢在第6个冬季进入第Ⅲ期,从此以后,每年冬季,雄性精巢回复到第Ⅳ期,雌性卵巢回复到第Ⅲ期,这种性腺季节周期变化的规律,为生产上选留亲鱼提供了理论依据。青鱼雌性卵母细胞由第Ⅲ时相到第Ⅳ时相是同步性的;经人工催情产卵或自然退化后,卵巢的组织学结构又回复到第Ⅱ期,证明青鱼是一次产卵类型。已经达到性成熟年龄的雌性青鱼,卵母细胞的卵黄形成有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泡内卵黄,第二种类型是泡外卵黄。如果饲养管理工作如投饵、水质调节不适宜,卵母细胞不能正常形成卵黄,就会出现卵子的败育现象,这是生产上一个重要问题,必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棘腹蛙(Quasipaaboulengeri)是无尾目(Anura)叉舌蛙科(Dicroglossidae)棘胸蛙属的两栖动物。因其以农业和森林害虫为食且对生存环境要求高的特点,故有保护和监测环境的生态功能。但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和过度捕捉等原因,造成野生棘腹蛙数量急剧下降,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列为易危种。本文从棘腹蛙的习性、生存环境特征、系统进化、人工养殖和资源保护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棘腹蛙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淡水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现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鱼类资源的持续衰退以及保护水产学的兴起,鱼类人工增殖放流已由传统渔业增殖发展成为特有珍稀鱼类种群恢复的主要技术手段。近年来,我国淡水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涉及水系多、规模大且种类丰富,取得了显著效果并积累了大量基础资料和经验。为深入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基础研究,规范技术并提升生态效益,该文收集整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分别从基础理论、塘养种群管理及效果评价等方面阐述人工增殖放流的理论背景,并结合我国"四大家鱼"、中华鲟、胭脂鱼、滇池金线鲃及其他珍稀濒危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现状,讨论了野外监测和效果评价的作用和意义,提出放流种群遗传局限性、数量和规格权衡以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权衡等问题,旨在为相关研究和人工放流实践提供系统资料。  相似文献   
5.
具瘤神蕊螨Agistemus exsertus Gonzalez—Rodriguez是长须螨科、神蕊螨属的一种捕食性天敌。多生活于苔藓、枯枝落叶、土壤、植物叶片上。寄主范围极为广阔,能在苹果、桃、无花果、柑桔、胡椒、南瓜、马樱丹、黄秋葵、棉花和玉米等多种植物及其地面被发现(Zaher MA,1971)。是我国柑桔园、苹果园、棉田、桃园中的主要捕食性天敌之一。本文就具瘤神蕊螨的猎物范围、生物学、生态学、人工繁殖和田间利用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6.
1994~ 2 0 0 3年间对莽山烙铁头蛇进行人工孵化繁殖 ,总计孵出幼蛇 89条。从 2 0 0 0年起 ,孵化率最高达 79%。  相似文献   
7.
模拟黄腹角雉野外生存环境和自然种群结构,采用较大空间散放与多个体群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饲养试验,其笼养繁殖性能比对照组传统对养方式显著提高.通过两年来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产卵量为8.5枚,卵受精率为82.6%,受精卵孵化率为88.7%;对照组平均产卵量5.7枚,卵受精率50.3%,受精卵孵化率72.4%,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对两组间的卵重、卵形、产卵期进行了测定,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一种简易繁殖潜蝇姬小蜂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以蚕豆作为寄主作物,南美斑潜蝇作寄主,在自然条件下利用纱岗笼罩进行潜蝇姬小蜂Diglyphus isaea Walker的人工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9.
低温环境下施氏鲟的人工繁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尹家胜  潘为志  孙大江 《生态学报》2001,21(10):1741-1744
施氏鲟天然繁殖水温为16-19℃,在8-14℃水温中进行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催产率85%,在低温环境(8-14℃)中催产,效应时间内水温基本稳定或升高是催产成功的关键,而温度高低与催化成功率没有明显关系。在低温环境中,催产的效应时间大幅度延长,卵母细胞游离速度十分缓慢,应多次少量注射激素,催产才能完全成功,催产激素剂量以怀卵量计算效果较佳;卵化积温非常数。神经胚期胚胎在水温低于11时畸形死亡,孵出期胚胎在水温达13℃才能正常破膜,其它时期胚胎在8.5℃水温中能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0.
八月的百山祖自然保护区,银钟花硕果累累,森林中的银钟花零散生于山谷常绿阔叶林中,树高达10多米。银钟树花洁白而芬香,果形奇特,树叶入秋呈红色,是优良绿化观赏树种。人们在保护珍稀植物的同时,应进行迁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开展人工繁殖,引种载培,合理进行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