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4篇
  免费   385篇
  国内免费   2469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339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312篇
  2011年   331篇
  2010年   315篇
  2009年   335篇
  2008年   661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335篇
  2003年   267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228篇
  2000年   229篇
  1999年   194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54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73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改进现有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荧光PCR法并开发出新的试剂盒,将其与直接测序法和ARMS法进行对比,验证该试剂盒用于临床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手术确诊的141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采用盲法分别使用直接测序法、ARMS法和新试剂盒检测EGFR突变,比较新试剂盒与其他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结果不一致时采用三种方法分别重复检验一次。结果:三种方法检测成功率均为100%,新试剂盒与直接测序法测得结果完全一致的比率达75.9%(107/141),在直接测序法测得的96例突变阳性中,92例在新试剂盒检测中得到验证(95.8%)。而直接测序法显示突变阴性的45例中,新试剂盒检测发现了23例突变阳性,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x2=40.745,P0.05)。与直接测序法进行比较,新试剂盒检测EGFR突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8%、48.9%,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84.6%,检测准确度为80.9%。以ARMS检测法为金标准,新试剂盒测得结果完全一致的比率达84.4%(119/141),两者的一致性比较好(K=0.749,P0.05),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1%、86.4%。结论:改进后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试剂盒在技术上较好地控制了检测结果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该检测方法较直接测序法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与现有的ARMS法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14)C 追踪试验结果表明,白兰瓜幼果中输入的~(14)C-葡萄糖,50%以上转化为稀酸水解和稀酸不水解的结构物质;果实发育后期,输入后48小时,在果肉和种子中分别只有18%和32%的~(14)C 参入结构物质。根据醇溶性糖的纸层析鉴定,幼果薄片渗入的~(14)C-葡萄糖仅转化为果糖,而发育后期果实则更多转化为蔗糖。显然,幼果的代谢模式是使物质和能量导向结构物质的形成;而后期果实生长已基本停止,物质代谢的方向又转向蔗糖合成的轨道上来。蔗糖合成底物试验结果表明,供给幼果不同底物都只有很低的蔗糖合成活性;发育后期果实供给UDPG+F-6-P 底物时可测出较高的蔗糖合成活性,初步推测白兰瓜中蔗糖合成主要是通过蔗糖磷酸酯合成酶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电针大鼠的血清中淋巴细胞转化抑制因子的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室以前的工作表明:电针(2H_z,3V,30min/d)刺激 SD 大鼠双侧足三里-三阴交,5d后,大鼠血清中产生出淋巴细胞转化抑制因子,本工作对此抑制因子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电针大鼠的血清不仅显著抑制 Con A 刺激的小鼠淋巴结 T 淋巴细胞转化,还可显著抑制 Con A 刺激的小鼠胸腺细胞和脾脏 T 淋巴细胞转化;同时也发现电针大鼠的血清能显著抑制脂多糖(LPS)刺激的小鼠淋巴结 B 淋巴细胞转化。提示此淋巴细胞转化抑制因子对不同淋巴器官及不同类型的淋巴细胞无选择性作用。(2)将电针大鼠的血清同小鼠淋巴结细胞培养1h,电针大鼠的血清就可显著抑制 Con A 刺激的 T 淋巴细胞转化;将小鼠淋巴结细胞同 Con A 预培养30min,电针大鼠的血清的抑制作用便消失,提示电针大鼠血清中淋巴细胞转化抑制因子作用于 Con A 刺激 T 淋巴细胞活化的早期阶段,同时也排除了此抑制因子的细胞毒作用。(3)电针大鼠的血清显著抑制蛋白激酶 C(PKC)激活剂 PMA和 PMA 加 ca~(2+)通道 A23187刺激的小鼠淋巴结细胞转化,提示淋巴细胞转化抑制因子通过抑制 PKC 的活性或抑制 PKC 介导的细胞活化通路,抑制有丝分裂原刺激的淋巴细胞转化。  相似文献   
4.
转化生长因子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平 《生理科学进展》1990,21(4):323-328
TGFβ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多种组织和细胞内,由二条相同的、含112个氨基酸的肽链组成,是细胞的多功能双重调节因子。它对不同组织类型的细胞,可促进生长、分化,也可抑制生长、分化,并直接参与组织修复、胚胎发育等过程,调节细胞外基质形成。  相似文献   
5.
胡三觉  翁志成 《生理学报》1988,40(5):437-443
在大鼠尾部,重复压力刺激皮肤感受野,当间隔时间小于2min时,多觉型伤害性感受器的单位放电数随间隔时间的缩短而减少。压力与辐射热交叉刺激同一感受野,随后刺激的放电数也显著减少。皮下注射致痛剂引起持续性放电的背景上,分别向感受野施加按压、辐射热或电针刺激,随着放电增多后出现一个放电减少的过程。刺激支配尾部的交感神经则使减少的放电显著增多。结果表明,多觉型伤害性感受器受到刺激兴奋后有个感受性降低的过程。本文讨论了这一过程在按摩、针灸缓解痛机制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EcoRI部分降解枯草芽孢杜菌8a5染色体DNA,琼脂糖疑胶电泳分离纯化各降解片段,用转化法逐一测定各降解片段的转化活性。实验结果证明,a-淀粉酶基因本身可作为选择性标记用于a-淀粉酶基因的分离。用Hind III降解的λ-DNA 作为分子量对照,确定能高效转化淀粉酶基因的DNA片段大小约4.3kb.本实验获得的a-淀粉酶基因的转化率为1×104转化子/μg DNA.  相似文献   
7.
用人工合成的六种对β-地中海贫血基因特异的寡核苷酸作为杂交探针,对10例β-地中海贫血病人及其父母的β-珠蛋白基因进行分析,鉴定出六种β-地中海贫血突变:(1)TATA Box-28 A→G;(2)IVS-1n.5 G→C;(3)Codon 17 A→T;(4)codons 41—42—46p;(5)Codons 71—72+A;(6)IVS-2 n.654C→T。本文分析的中国人β-地中海贫血患者中,上述六种突变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5%,10%,10%,40%,20%和15%。  相似文献   
8.

武汉地区硅质磷片金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年11月,在武汉植物所的3个池塘及东湖附近的池塘内采集的标本中,含有大量的具硅质磷片的金藻,共11种,分别隶属于Spiniferomonas, Paraphysomonas, Chrysosphaevella, Mallomonas和Synura 5个属。本文提供了这些藻的硅质磷片、刺及毛的电镜照片。这些藻在中国研究得很少,许多种都是第一次报道,它们中的大多数在世界上其它一些地区也是普遍出现的,有些则毫无疑问地属于世界性分布。  相似文献   
9.
使用寡核苷酸指导的定点突变方法,将人αA型干扰素的完整基因与γ干扰素C端16个氨基酸的编码序列融合,在噬菌体λP_L启动子控制下,合成了一个杂交蛋白质。此蛋白质经抗人α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纯化后,在MDBK细胞上具有抗病毒活性,并像γ干扰素一样,可被依赖于cAMP的蛋白激酶磷酸化。[γ-~(32)P]杂交蛋白与MDBK细胞的结合,可被αA型干扰素大大抑制(70%)。  相似文献   
10.
 本文~3H-TdR参入细胞DNA为指标研究了EGF等生长调节因子对小鼠腹水癌细胞DNA合成的影响,发现不同癌细胞对EGF等生长因子的敏感性有所差异,考虑到这也许与肿瘤细胞自身特性如恶性度有关。为了进一步探讨恶性度与这一敏感性是否相关,我们观察并比较了C_3H10T1/2CL_8(一种来源于鼠胚的正常成纤维细胞,简称NC_3H_(10)及转化的C_3H_(10)T1/2CL_8(用~3H-TdR转化的上述细胞,简称TC_3H_(10))对EGF等生长因子的敏感性。实验证明,细胞恶性转化后,对EGF的敏感性明显降低,~3H-TdR参入率降至原先的1/4以下。用DBcAMP作用于NC_3H_(10)和TC_3H_(10)均能抑制~3H-TdR参入DNA并可抑制EGF诱导的~3H-TdR参入作用。因此,我们认为,有关物理的致癌因素如放射性同位素,像生物、化学的致癌因素一样,亦能引起其转化细胞对外源性生长调节因子敏感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