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探讨车前(Plantago asiatica)对铝胁迫的耐受特性及生理机理,在不同铝浓度及胁迫时间下,对其叶片的渗透调节物质、膜脂过氧化程度和体内保护酶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铝处理对车前的生理指标无明显影响。随着铝浓度的升高,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细胞质膜透性显著增大、MDA含量显著增加。500 mg L–1的Al3+处理,车前叶片的SOD、CAT、POD活性均明显提高。因此,在铝胁迫下,野生草本植物车前能通过体内的生理保护机制来减少Al胁迫,表现出较强的耐铝特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系列浓度AlCl3溶液(100、500、800、2 000 mg·L-1)进行处理,在处理后不同时间(0,10、20、30 d),测定北美车前(Plantago viriginica)和车前(P.asiatica)的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征指数,旨在比较外来入侵种北美车前和同属本地种车前的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对铝胁迫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车前和北美车前的根冠比在轻度铝(Al3+=100 mg·L-1)处理下略有上升,在中度(Al3+=500 mg·L-1)以上铝浓度处理下开始显著下降;叶绿素a、b含量在轻度铝处理下变化不明显,随着铝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ΦPSⅡFv/Fo值在低浓度铝的短时间处理下略有上升,随着铝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则明显下降。结果表明铝胁迫对上述两种植物的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均有一定影响,但北美车前各参数的下降幅度小于车前,表现出比车前更为耐铝的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3.
镉(100 mg/L)胁迫下,研究不同浓度硫素(硫离子)对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DSE)——嗜鱼外瓶霉(Exophiala pinsciphila)菌株生长、矿质元素(钙、镁、氮、磷、硫)与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 mg/L镉胁迫下,低浓度(0.06和0.30 mmol/L)和高浓度(3.60和6.60 mmol/L)硫素处理均显著降低菌丝干质量(P0.05),而对培养液孢子数和p H值无影响。培养液硫浓度(0.06,0.30,0.60,3.60和6.60 mmol/L)显著影响菌丝矿质元素和镉含量,其中钙、磷、硫和镉含量在高浓度(3.60和6.60 mmol/L)处理下显著增加,在低浓度(0.06和0.30 mmol/L)处理下却显著下降;低浓度处理显著增加菌丝氮含量。菌丝镉含量(0.53~3.55 g/kg)和培养液硫浓度与菌丝矿质营养元素磷、硫、钙呈极显著正相关。镉胁迫下,外源添加高浓度的硫会降低菌株镉耐性,抑制DSE的生长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而正常浓度的硫添加有助于菌株生长。  相似文献   

4.
北美车前和车前的生长特征与相对竞争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样方调查,比较了入侵种北美车前(Plantago virginica)和土著种车前(P.asiatica)的生长特征与种间相对竞争能力.结果表明:北美车前的有性繁殖效力显著高于车前,而营养生长效力显著低于车前;其果穗数和果穗长明显大于车前,而叶面积则明显小于车前,说明北美车前较多地投资于繁殖生长,而车前较多地投资于营养生长;种间竞争和种内竞争明显降低了2种植物的平均每株果穗数、果穗长、单株地上生物量和单株总生物量;车前的种间竞争能力(相对邻里效应指数)显著大于入侵种北美车前,表明入侵植物北美车前目前不能对广泛分布的车前发生竞争取代.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以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种子为材料,采用双层滤纸培养法,设置系列浓度NaCl (0、100、150、200、250 mmol/L) 胁迫试验,以及系列浓度水杨酸(SA)溶液(0、50、100、150、200、250 mg/L)拌种和浸种后盐胁迫实验,测定3种大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指标,揭示外源水杨酸对盐胁迫下大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NaCl浓度增大3种大黄种子的发芽率均呈直线下降趋势,且子叶、胚轴、根和苗等生长均受到强烈抑制。(2)在拌种条件下, 200 mmol/L NaCl胁迫下掌叶大黄苗长在200 mg/L SA处理下受到显著促进; 200 mmol/L NaCl浓度盐胁迫下唐古特大黄种子发芽率在250 mg/L SA处理下受到显著抑制;100 mmol/L NaCl胁迫下药用大黄种子发芽势在200 mg/L SA处理下受到显著抑制,其发芽率在150 mg/L SA处理下得到显著抑制,其苗长在250 mg/L SA处理下受到显著抑制。(3)在浸种条件下, 200 mmol/L NaCl胁迫下掌叶大黄种子发芽率在50 mg/L SA处理下显著提高,其幼苗根长和苗长的生长在250 mg/L SA处理受到显著促进;200 mmol/L NaCl胁迫下唐古特大黄种子的发芽势在200 mg/L SA处理下得到显著促进,其幼苗根和苗的生长在50 mg/L SA处理下得到显著促进;100 mmol/L NaCl 胁迫下药用大黄根和苗的生长在100 mg/L SA处理下均得到显著促进。研究表明,3种大黄种子和幼苗对盐胁迫的响应趋势一致,但对不同浓度SA拌种和浸种的响应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铝对秋茄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铝盐(0-100 mmol/L AlCl3)处理后秋茄的各种生理反应,对幼苗的生长、净光合效率、膜脂过氧化作用、游离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与胁迫程度及时间的关系作了对比研究,特别分析了高浓度(25-100 mmol/L Al3+)胁迫下,秋茄叶片和根部活性氧清除系统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在10 mmol/L浓度以下,秋茄在生理特性上表现出对铝胁迫的最大适应性,能维持正常生命生长过程。当浓度增加至25-100 mmol/L,秋茄的生理反应较为敏感,膜脂过氧化加重,MDA含量及保护酶活性随铝浓度增加的变化趋势与其在海莲中的表现基本相似。高浓度铝胁迫的极端环境使植物体内产生过量的活性氧自由基,诱导了细胞膜系统的氧化损伤,最终导致秋茄植株衰老甚至死亡。抗氧化保护酶系统SOD、CAT、POD的协同作用,在一定时间内可以维持细胞内活性氧代谢平衡;特别是POD被激活的程度最大,且持续时间最长,可以考虑作为秋茄幼苗抗铝胁迫的生理标志。秋茄叶片和根部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在25和100 mmol/L Al3+胁迫下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7.
干旱胁迫会抑制小麦种子的萌发及生长,20%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同时施以不同浓度的外源葡萄糖处理小麦种子,探讨外源葡萄糖对干旱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14 h光照/10 h黑暗的光周期培养条件下,较低浓度的葡萄糖(0.02 mmol/L和0.05 mmol/L)促进了干旱胁迫下小麦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但较高浓度的葡萄糖(0.1 mmol/L,0.2 mmol/L及0.5 mmol/L)加强了干旱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效应;而在黑暗条件下培养,葡萄糖的上述调节作用消失。以上结果说明葡萄糖对干旱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浓度效应,并且依赖于光。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以‘北抗1号’西瓜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实验室盆栽方法,考察在不同浓度镉胁迫(0、60、120、180和240 mg/L)处理下西瓜幼苗的生长及其叶片生理特性和解剖结构的变化特征,初步探讨西瓜耐受镉胁迫的生理机制。结果显示:(1)在镉胁迫条件下,西瓜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随着镉胁迫浓度的增加,西瓜幼苗的叶片形态黄化现象逐渐加重,根系形态逐渐纤弱,株高、茎粗、茎节数和叶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2)镉胁迫下,西瓜幼苗叶片主脉中细胞受损,主脉直径显著减小,叶肉组织疏密度显著降低。(3)随着镉胁迫浓度的升高,西瓜幼苗的含水量、净光合速率、SOD活性等显著降低,丙二醛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生理特性受到显著影响。研究发现,‘北抗1号’西瓜幼苗对镉有一定的适应性,在低浓度(60 mg/L)镉胁迫处理下,西瓜幼苗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变化不显著,但在高浓度(180 mg/L)镉胁迫下,幼苗的生长受到严重抑制,渗透调节系统以及生物膜保护系统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复合胁迫下碱蓬萌发生长及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重金属复合胁迫对金川镍铜矿区广布植物碱蓬Suaeda salsa(L.)Pall.的影响,根据当地环境条件及预实验结果设置胁迫梯度,测定分析重金属胁迫下碱蓬种子萌发和芽期生理指标,并从野外站台取样研究碱蓬重金属富集能力。结果表明:无论是单一胁迫还是低浓度复合胁迫(Cu20和Ni20复合),发芽期碱蓬的生长均呈现"低促高抑"的趋势,即低浓度(≤40 mg/L)时促进碱蓬生长,高浓度(≥80 mg/L)时抑制碱蓬生长;高浓度复合胁迫(Cu320和Ni320复合)下均抑制碱蓬的生长。MDA(丙二醛)的含量随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胁迫组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整体上高于对照组;单一胁迫下POD(过氧化物酶)活性随胁迫浓度增加而增加;复合胁迫下低浓度提高POD活性,高浓度抑制POD活性;碱蓬叶片的平均转移系数(TF)大于茎部,且平均转移系数大于1.00;碱蓬叶片的富集系数(BCF)大于根部大于茎部。碱蓬对Cu和Ni均具有很高的耐受性,但对于Cu的耐性强于Ni;低浓度时Cu、Ni复合胁迫对碱蓬生长的促进作用强于Cu、Ni单一胁迫,高浓度时则相反;碱蓬具有较高的重金属富集和转移能力;在当前矿区土壤环境背景下,碱蓬可以作为矿区生态恢复和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备选植物。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NaCl胁迫下番茄种子发芽率及芽苗生长的影响,以‘中杂九号’番茄种子为试材,不同浓度ALA(0、0.1、0.5、1.0、5.0、10.0mg/L)浸种24h后,在0、25、50、100mmol/L NaCl胁迫下,28℃,黑暗培养7d,研究ALA对番茄种子发芽参数(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芽苗总鲜重)及胚芽和胚根中的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盐胁迫下,ALA浸种使番茄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芽苗总鲜重增加,胚根中SOD、POD活性降低,MDA含量减少;25 mmol/L NaCl胁迫能够提高发芽率、活力指数、芽苗总鲜重,而50-100mmol/L NaCl胁迫极显著的降低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0.1-0.5mg/L ALA浸种能够提高NaCl胁迫下番茄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芽苗总鲜重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含量,而高浓度ALA(10.0mg/L)浸种导致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降低.总之,ALA浸种能够促进番茄种子萌发和芽苗生长,浸种浓度不宜超过5.0mg/L,NaCl胁迫下以0.1 mg/L ALA浸种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苎麻雄性不育材料的生理生化特性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苎麻(Boehmeria nivea(L.) Gaud)雌雄性器官发育期取功能叶,现蕾后取幼蕾(直径小于0.4mm)、中蕾(直径0.4-1.2mm)、大蕾(直径大于2.0mm),比较分析苎麻雄性不育材料C26、C4与可育材料B8、B16的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育材料在各时期的花蕾中可溶性糖含量都高于可育材料的,以大蕾最为明显,C26比B8高0.58%,C4比B16高0.83%;淀粉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从中蕾期开始,不育材料明显低于可育材料,到大蕾期差异最大(淀粉含量B8/C26为1.81,B16/C4为1.46;游离脯氨酸含量B8是C26的7.35倍,B16为C4的3.94倍);在相同花蕾期,可育材料的POD活性略高于不育材料。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可育材料和不育材料中无明显规律性。这些物质的代谢可能是导致苎麻雄性不育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低温处理对牡丹春节催花及营养类物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连续观察、测定了牡丹春节催花进程中不同低温天数处理对温室外自然低温解除休眠及温室内培养过程中形态及某些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温处理34d后的11月28日温室外牡丹花芽形态及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显著,11月28日左右是低温处理期间牡丹花芽代谢变化剧烈的时期;处理41d后的12月5口及以后移入温室的植株能够正常开花。以上结果从形态与营养物质变化的角度说明了11月28日左右牡丹花芽开始逐步解除休眠,12月5日花芽已彻底解除休眠,不同低温对牡丹春节催花过程中花芽的发育有着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矮牵牛花期一些生理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择了 3种颜色的矮牵牛 (PetuniahybridaVilm) :粉红色、杂色和红色 ,将其开花过程分为 4个时期 :未出现花芽、花芽期、花蕾期和开花期 ,测定各时期MDA、可溶性糖、激素水平和多胺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 ,从无花芽期到开花期MDA含量有所升高 ;可溶性糖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在粉红色的矮牵牛叶片中 ,IAA含量在开花期升高 ;GA含量在无花芽期和花芽期时较高 ;而ZRs则在花蕾期较低 ,在开花期时含量上升。 3种多胺含量的变化不同 ,腐胺在整个花期略有上升 ,精胺和亚精胺则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4.
辣椒杂种一代生化特性与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辣椒雄性不育杂种一代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间、花蕾、叶片中生化物质含量与农艺性状间关系的密切程度。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问关联度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株幅、株高、果长、结果数、单果质量、第一花节位、果宽和侧枝数,花蕾中生化物质含量与农艺性状问总体关联度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过氧化物酶活性、脱落酸、生长素、游离脯氨酸和玉米素,叶片中生化物质含量与农艺性状问总体关联度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可溶性糖、过氧化物酶活性、游离脯氨酸、脱落酸、生长素、玉米素和可溶性蛋白质。  相似文献   

15.
易仁知  秦俊  黄清俊 《西北植物学报》2023,43(10):1760-1769
以穗花牡荆为研究材料,通过探究其花芽分化进程和生理特性,为花期调控技术提供成花机理。采用物候期观察和石蜡切片相结合的方法并测定花芽分化过程中相关生理指标,研究花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和生理变化。结果表明,穗花牡荆花芽分化为一年多次分化型,其进程可划分为七个时期:未分化期、总轴花序原基分化期、初级分轴花序原基分化期、次级分轴花序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花器官分化前期和花器官分化后期。同一植株不同位置花芽及同一花序中不同单花分化的进程不同,第一季花期后各阶段的花芽分化形态常存在重叠。花芽分化过程中不同时期叶片和花芽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有上升下降的变化,总体上叶片中营养物质含量高于花芽保证营养供应。花芽分化过程中,IAA、ABA、CTK和GA3整体水平上先升后降有利于花芽分化进行。研究认为,花芽中大量的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积累及较高的碳氮比,有利于穗花牡荆花芽形态分化顺利完成。低水平的GA3/ABA和IAA/CTK有利于花序的形成,ABA/CTK和ABA/IAA比值升高促进小花原基和小花萼片原基的分化, GA3/CTK、GA3/ABA和GA3/IAA比值升高促进花瓣原基、雄雌蕊原基发育。  相似文献   

16.
梨树萌芽期,越冬代梨木虱Cacopsylla chinensis和梨二叉蚜Schizaphis piricola子代共用同一食物资源,为了解其母代如何避免子代发生种间竞争,通过研究其产卵特点表明,梨二叉蚜和梨木虱在梨树枝条上的产卵位点不同。梨木虱主要在花芽枝上进行产卵,偏好于花芽芽鳞和枝条基部刻痕处产卵,以枝条基部产卵量最多,其次为顶花芽,产卵量随芽位次序依次下降,梨木虱还可在叶芽部位产卵,但数量较少;梨二叉蚜主要于叶芽枝上进行产卵,偏好在叶芽枝的第2、3芽位产卵,顶芽和枝条基部无产卵,未见梨二叉蚜在花芽部位产卵;在花芽枝上,梨木虱卵的空间生态位大于梨二叉蚜、叶芽枝上却相反,两者在梨树枝条上的产卵空间生态位呈分离状态;梨木虱和梨二叉蚜孵化的若虫数量及空间分布特点与卵一致;对梨木虱和梨二叉蚜产卵位点分析表明,其产卵位点的物理性状明显不同。本研究明确了梨木虱和梨二叉蚜母代通过不同产卵位点的选择,降低了子代种间的同位竞争。  相似文献   

17.
Three quercetin glucosides were isolated from flower buds of Japanese butterbur (Petasites japonicus subsp. gigantea Kitam.) together with caffeic acid as the ingredients that had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using the DPPH-HPLC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These quercetin glucosides were identified as quercetin 3-O-beta-D-glucoside, quercetin 3-O-beta-D-6'-O-acetylglucoside, and rutin, and the amounts of the glucosides in flower buds were also examined by HPLC. The flower buds were harvested from four different sites, the total amount of quercetin glucosides in each site was 100-170 mg/100 g fr. wt., and there were no great differences of the amounts between growing fields.  相似文献   

18.
枇杷成花过程叶片蛋白质变化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温室内水分胁迫下盆栽枇杷和大田枇杷的成花和未成花枝梢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花芽分化过程中的变化动态,同时对成花和未成花枝梢顶芽进行特异蛋白双向凝胶电泳研究。结果表明,枇杷成花诱导需经历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一定程度的升高,然后急剧下降的过程,即可溶性蛋白质的升高对应成花诱导,而蛋白质的下降与形态分化紧密相关。成花植株枝梢顶芽与未成花植株枝梢顶芽的2-DE图谱总模式相同,但前者比后者多了两种蛋白质,其分子量和等电点一为MW 14110.5±110.8、pI 5.350±0.008,另一为MW 66446.3±260.9、pI 4.730±0.032,两种蛋白质均呈酸性,可能与枇杷成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土壤盐分对转Bt基因抗虫棉棉蕾抗虫性的影响程度,采用盆栽试验,以2个Bt棉品种‘新棉33B’(盐敏感)和‘中07’(耐盐)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土壤盐分水平(0、0.15%、0.30%、0.45%和0.60%), 研究盐分对蕾期Bt棉棉蕾中杀虫蛋白含量、Bt基因相对表达量及氮代谢相关酶和物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棉蕾中Bt杀虫蛋白含量随土壤盐分的升高而降低,与对照相比(0%),2个不同类型棉花品种在土壤盐分0.30%及以上时,棉蕾中杀虫蛋白含量显著下降,且随土壤盐分水平的升高,Bt 杀虫蛋白含量下降幅度增大.土壤盐分胁迫提高了棉蕾中B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相同土壤盐分水平下,盐敏感品种棉蕾中Bt杀虫蛋白含量受土壤盐分影响较大.杀虫蛋白表达量下降幅度大的品种,其可溶性蛋白含量、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和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活性下降幅度较大,游离氨基酸含量、蛋白酶和肽酶活性上升幅度也较高.说明土壤盐分胁迫下,Bt棉棉蕾蛋白质合成能力下降,分解能力增强,可能是导致杀虫蛋白表达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A freeze-fixation technique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distribution of ice crystals and the pattern of freezing in peach flower buds. In dormant buds, ice crystals formed at localized sites within the bud axis and scales. Ice crystal formation disrupted tissues and mechanical injury from repetitive freezethaw cycles was apparent. There was evidence of ice formation in the floral organs of dormant buds exposed to ?25°C but none observed in buds exposed to either ?5 or ?10°C. The distribution of ice crystals was different in deacclimated buds. In addition to large ice crystals within the subtending bud axis and scales, evidence of large crystals within the developing floral organs was noted. These crystals were most prominent in the lower portions of the developing flower and peduncle, and caused a separation of the epidermal layer from adjacent cells. The distribution of ice crystals within both dormant and deacclimated peach flower buds corroborated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thermal analysis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