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明确齐齐哈尔市玉米田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成虫发生规律,为该害虫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2019年,通过在齐齐哈尔市玉米田间罩网,定点观察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羽化动态、虫体大小、发生数量与温度及降雨量的关系.[结果]成虫羽化出土始见期在7月上中旬,初期羽化出土的成虫虫体偏小;7月下旬-8月上旬为成虫羽化出土高峰期,虫体的长度与宽度明显增大,8月上中旬,羽化出土的成虫虫体达到最大值;8月中旬以后羽化出土成虫数量明显下降,成虫虫体的长度与宽度逐渐减小;到8月下旬-9月上旬只有少量的成虫羽化出土,成虫虫体的大小与初期羽化出土期的相近;9月中旬以后零星羽化出土的成虫虫体大小达到最小值;9月下旬以后未见有成虫羽化出土,10月上旬田间成虫消失.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羽化出土持续时间在61-74 d,平均1 m2玉米田羽化出土的成虫12.0-97.8头.温度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羽化出土始见期、盛发期、持续时间影响较大,5-7月温度高有利于成虫羽化出土.降雨量对羽化出土的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总量影响较大,6-8月降雨量大羽化出土的成虫数量减少.[结论]齐齐哈尔玉米田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在7月上中旬羽化出土,8月上中旬达到高峰,与当地玉米抽雄吐丝期相遇,8月中旬后成虫羽化数量明显减少,8月下至9月初仅有零星羽化出土,9月下旬无新羽化出土,10月上旬田间成虫消失.成虫虫体大小与羽化时期密切相关,以羽化盛期的虫体最大.温度和降水影响成虫的羽化时间和数量.  相似文献   

2.
1.羽化 成虫羽化自18时开始,19时较多,20时达到高峰。以江西而言,越冬代自5月8—24 日羽化,5月15日左右为盛期;第一代羽化7月17日—8月3日,7月25日左右为盛期;第二代9月18—30日,23日左右为盛期。  相似文献   

3.
粘虫幼虫密度对成虫能源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李克斌  罗礼智 《昆虫学报》1998,41(3):250-257
通过粘虫Mythimna separata幼虫密度(1头/瓶、20头/瓶、40头/瓶)对成虫水分、甘油酯和糖原含量影响的研究结果。不同幼虫密度处理的初羽化成虫水分含量无明显差异,但1~5日龄40头/瓶的雄蛾及1~3日龄雌蛾高于单头处理的;20、40头/瓶的初羽化成虫甘油酯含量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均显著地高于单头饲养的;20头/瓶羽化的雌、雄成虫l~5日龄甘油酯含量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到5日龄达到最大值后才开始下降,40头/瓶的在3日龄达到最大值后即开始下降,而单头饲养羽化的在1日龄达到较高值,2日龄降至最低后再缓慢回升。幼虫密度对初羽化成虫及1~7日龄雄蛾的糖原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但20、40头/瓶条件下羽化的1~7日龄雌蛾糖原含量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而单头饲养的则随日龄的 增加而下降。这些结果表明幼虫密度不仅影响到初羽化成虫能源物质的含量,而且也可能影响到成虫能源物质特别是甘油酯的代谢。  相似文献   

4.
【目的】翅多型雄虫在繁殖方面的能量投入与雌虫相异,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雄虫飞行与繁殖权衡的生理机制发生改变。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翅二型长颚斗蟋Velarifictorus aspersus雄成虫在营养物质积累与分配方面是否存在飞行与繁殖的权衡关系。【方法】选取长颚斗蟋V. aspersus头幅相近的长翅和短翅型雄成虫,对羽化后7 d内两型雄成虫的体重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比较,利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两型雄成虫虫体及飞行和繁殖器官内蛋白质、总脂和糖原含量。【结果】长颚斗蟋V. aspersus长翅雄成虫在羽化后前7 d内体重保持不变,而短翅雄成虫的体重显著增加。羽化当日长、短翅雄成虫体内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6.5±2.7和42.3±1.9 mg,二者差异显著,且长翅雄成虫羽化后体内蛋白质含量的增加速率明显高于短翅雄成虫;而羽化当日两型雄成虫体内总脂含量无显著差异,但羽化后第5和7天短翅雄成虫体内总脂含量均显著高于长翅雄成虫。成虫羽化后7 d内长翅雄成虫飞行肌内蛋白质和总脂含量均显著高于短翅雄成虫,羽化当日两型雄成虫附腺内的蛋白质与总脂含量无显著差异,但从第3天开始,短翅雄成虫附腺内蛋白质和总脂含量均显著高于长翅雄成虫。【结论】 结果说明翅二型长颚斗蟋V. aspersus雄成虫体内营养物质的积累与分配方面存在飞行与繁殖的权衡关系。  相似文献   

5.
经调查研究表明:在青海省的油菜种植区,茴香薄翅野螟Evergestis extimalis Scopoli越冬幼虫从6月初开始化蛹,6月中旬化蛹率达为80%,到6月下旬化蛹率达到100%;成虫于7月上旬开始羽化,7月15~20日为成虫羽化高峰;田间卵始见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中旬达到产卵高峰期;越冬幼虫平均死亡率为96.63%。  相似文献   

6.
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是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明确松褐天牛的发生世代及成虫羽化规律对于松材线虫病的防控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塑料薄膜包裹松树树干、定期解除包裹供天牛产卵"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余姚地区松褐天牛的产卵规律及成虫的羽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成虫产卵期为5月上旬至8月下旬,高峰期出现在6月下旬至8月中旬。松褐天牛在浙江余姚多数为1年1代,部分为2年1代,95%以上的成虫集中在产卵后的第2年羽化,少数在第3年羽化。成虫自5月上旬开始羽化,高峰期出现在5月中旬到6月中旬,7月中旬羽化基本结束。  相似文献   

7.
北京郊区苹果小卷蛾成虫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苹果小卷蛾AdoxophyesoranaFischervonR slerstamm为北京郊区大桃生产中的主要害虫 ,试验采用黑光灯诱杀、糖醋盆诱集 2种方法在不同生态环境果园对其成虫发生期进行了观测。结果显示苹果小卷蛾在北京地区 1年发生 3代 ;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为 5月底至 6月初 ,第 1代幼虫防治适期为 6月1 0~ 1 5日 ;第 1代成虫羽化高峰为 7月中旬 ,第 2代幼虫防治适期为 7月下旬。  相似文献   

8.
核桃长足象的生物学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桃长足象AlcidodesjuglansChao在重庆城口县 1年发生 1代 ,以成虫在向阳处的杂草或表土 1cm处越冬。翌年 4月中旬开始活动 ,取食核桃嫩枝、幼芽、果实、叶柄 ,5月上旬在青果皮上钻孔产卵 ,5月中旬幼虫孵化后在果内蛀食 ,6月中旬开始在落果内化蛹 ,6月下旬开始羽化 ,成虫于 1 0月下旬开始越冬。 6月下旬至 7月下旬核桃大量落果时进行人工捡拾落果 2~ 3次 ,可控制核桃长足象危害落果85 %以上 ,大大降低其种群基数。 7月中旬成虫羽化盛期用从核桃长足象僵死成虫上分离获得的球孢白僵菌株 (剂 ) ,对该害虫有很强的致病性和专化性 ,其成虫的死亡率达 90 %以上 ,是一个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的菌株。  相似文献   

9.
在宁夏银川利用室内自然条件比较观察了莱氏脊漠甲Pterocoma reitteri Frivaldszky和洛氏脊漠甲Pterocoma loczyi Frivaldszky的生物学特性。莱氏脊漠甲2年发生1代,以成虫和幼虫越冬,越冬幼虫于翌年6月下旬至9月上旬化蛹,羽化成虫7月上旬开始出现;洛氏脊漠甲2年发生1代,以成虫和幼虫越冬,越冬幼虫于翌年3月中、下旬出土活动,并在5月下旬至7月下旬化蛹,羽化成虫6月上旬出现。2种脊漠甲的幼虫在室内饲养条件下均有自相残杀的习性。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腮扁叶蜂的生活习性及药物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腮扁叶蜂Cephalcia pinivora Xiao et Zeng是腮扁叶蜂属的一个新种[1]。主要分布在重庆和四川等地,严重危害马尾松。在重庆1年1发生代,成虫发生期约80d,3月中旬开始羽化,雄虫先羽化出土,雌虫在羽化高峰期才开始出土。未交配雌虫能孤雌生殖。用2.5%溴氰菊酯等7种烟剂喷烟和3‰溴氰菊酯粉剂对成虫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成虫羽化盛期后3~5d(4月上旬)是防治成虫的最佳时机,烟剂防治效果好的可达80%以上,粉剂效果也可达86%以上。  相似文献   

11.
高建发  杜进琦 《昆虫知识》2010,47(4):794-796
小红珠绢蝶Parnassius nomion Fischer von Waldheim在甘肃甘南1年发生1代。翌年5月上旬幼虫孵化,6月下旬开始化蛹,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8月中旬至9月上旬成虫开始产卵,该虫以卵越冬。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新入侵我国的进境植物检疫性害虫葡萄花翅小卷蛾在吐鲁番市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群周年发生规律,为其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田间以性引诱剂定点监测、野外网室笼罩饲养以及室内人工饲养相结合的方法,观察葡萄花翅小卷蛾生活习性及其种群发生规律。【结果】该虫在我国新疆吐鲁番市1 a发生5代,以蛹在葡萄藤皮下越冬。越冬蛹翌年3月底—4月初(葡萄开墩)开始羽化,4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清明节前后),中旬为羽化末期。越冬代成虫将卵产于花芽上,4月中旬第1代幼虫开始孵化;第1代成虫于5月中旬开始羽化,5月下旬羽化结束;第2代成虫于6月下旬开始出现,7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第3代成虫于7月底开始羽化,8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第4代成虫于8月底开始羽化,9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越冬代幼虫10月上旬开始化蛹越冬,大部分幼虫更趋向于在老树的藤皮下化蛹。成虫的飞行、取食、交配、产卵等行为多发生在黄昏。越冬代成虫将卵产于葡萄花序萼片以及花蕾上;第1~3代成虫将卵产于葡萄果实表面,第4代成虫将卵产于葡萄二次开的花絮上,卵单产,单雌产卵量为20~40粒左右。第1代幼虫取食葡萄花絮,第2~4代幼虫危害葡萄果实,并有自相残杀的习性,糖醋液(红糖:醋:酒:水=6:3:1:10)对成虫有一定的诱杀效果。【结论】该虫在吐鲁番1 a发生5代,各世代划分明显,越冬代发生数量最大,无世代重叠现象,随温度升高各世代和虫态的发育历期缩短,幼虫在葡萄整个生长季节均造成危害,第3、4代幼虫危害成熟果实,引起果实大量腐烂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正> 乌翅麦茎蜂(Cephus sp.)是兰州市小麦生产上一种新发生的害虫。经过几年试验观察,基本搞清了它的发生规律,初步找到了比较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生活史与习性 乌翅麦茎蜂在兰州地区每年发生一代。7月以老熟幼虫在小麦根茬中造薄茧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上旬进入盛期,5月中旬为化蛹末期。成虫羽化自5月中旬开始,5月下旬达盛期,羽化期长约20天。成虫飞翔能  相似文献   

14.
脐腹小蠹Scolytus schevyrewi Seme.是榆树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本研究在宁夏盐池县通过室内观察和林间调查相结合,研究了脐腹小蠹的形态特征及其生活史、成虫寿命、习性、交尾行为等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脐腹小蠹虫在宁夏盐池县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或蛹越冬,老熟幼虫约占98.2%,蛹约占1.8%。越冬幼虫于5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化蛹盛期,5月下旬开始羽化,6月上旬为羽化盛期。第2代幼虫于6月底、7月初开始化蛹,7月下旬达羽化盛期,8月上旬羽化结束;脐腹小蠹雌成虫平均寿命为(27.14±3.74)d,雄成虫的平均寿命为(16.86±4.13)d,差异显著(P<0.05);此外,脐腹小蠹无滞育现象;脐腹小蠹的4种天敌,分别是榆小蠹长茧蜂Elachistocontrum sp.、虱形螨Pedieuloids ventricosus Newport、拟截斑郭公虫Thansimus sp.和蠼螋Labidura sp.。  相似文献   

15.
蔡立君  李军  花保祯 《昆虫知识》2006,43(5):681-683,F0004
2004~2005年,在陕西省南部米仓山黎坪国家森林公园研究了秦岭蝎蛉Panorpa qinlingensis Chou et Ran的年生活史和生物学习性,通过饲养,成功获得卵、幼虫、蛹等虫态。结果表明,秦岭蝎蛉在米仓山1年发生2代,以预蛹在土室里越冬,5月中旬始见越冬代成虫,5月中旬末~6月上句为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7月下旬~8月中句为第1代成虫羽化盛期,成虫在室内可存活35~60d。羽化近1周后开始交尾,交尾4~8d后开始产卵,单雌产卵量35~180粒,卵期5~9d;幼虫蝴型,共4龄。历期38~50d;蛹为强颚离蛹,蛹期8—18d。记述了主要生物学习性。  相似文献   

16.
2004~2005年,在陕西省南部米仓山黎坪国家森林公园研究了秦岭蝎蛉Panorpa qinlingensisChouetRan的年生活史和生物学习性,通过饲养,成功获得卵、幼虫、蛹等虫态。结果表明,秦岭蝎蛉在米仓山1年发生2代,以预蛹在土室里越冬,5月中旬始见越冬代成虫,5月中旬末~6月上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7月下旬~8月中旬为第1代成虫羽化盛期,成虫在室内可存活35~60 d。羽化近1周后开始交尾,交尾4~8 d后开始产卵,单雌产卵量35~180粒,卵期5~9 d;幼虫型,共4龄,历期38~50d;蛹为强颚离蛹,蛹期8~18 d。记述了主要生物学习性。  相似文献   

17.
<正> 鲜黄鳃金龟Metabolus impressifrons Fai-rmaire是我省普遍发生的蛴螬,在丹东、辽阳和营口等地的部分农田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优势种,危害日趋加重,现将研究结果简述如下。 一、生活史 一年发生一代,由卵发育至成虫320—350天。成虫羽化始期5月29日至6月21日,盛期6月8日至26日,末期6月13日至7月8日,羽化历期7—16天。 成虫产卵始期6月末至7月上旬,峰期7月上、中旬,末期7月中、下旬;卵期10—17天,孵化盛期7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18.
长鞘卷叶甲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长鞘卷叶甲Leptispa longipennis(Gestro)是为害绿竹等丛生竹的新害虫,该虫在福建永定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卷起的竹叶内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交尾产卵,卵期10无;5月中旬开始化蛹,蛹期8无:5月中下旬第一代成虫开始羽化。以幼虫及成虫在卷起的竹叶内取食及繁殖。在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找到了该虫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在7月份新羽化成虫在卷起的竹叶内取食盛期喷洒灭多粉、1605粉荆;初孵化幼虫喷洒白僵菌粉剂、25%灭幼脲粉剂、灭多粉粉荆、1605粉剂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白背飞虱生殖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建新  顾忠盈 《昆虫知识》1990,27(5):260-263
本文测定了白背飞虱羽化、交配、产卵等生殖行为。结果表明,雄成虫较雌成虫羽化早;羽化高峰雄虫在中午前后,雌虫为午夜前后和早晨;交配日节律高峰在下午和后半夜;产卵日节律高峰在中午前后;雌成虫一生只交配1次,雄成虫可交配1~3次;交配前期长翅型显著长于短翅型,交配成功率为41.33%(实验种群);交配持续时间平均为91.87~92.80秒;未交配雌成虫的产卵前期显著长于交配过的雌成虫;交配前期、交配持续时间、产卵前期的遗传力h~2分别为0.1581、0.2661和0.2421。  相似文献   

20.
赤眼蜂在田间环境下的存活时间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淹没式释放是赤眼蜂田间应用的主要方式,在这种释放方式下成虫羽化后在田间的存活时间是影响其防治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以松毛虫赤眼蜂雌成虫为材料,将赤眼蜂引入固定在桃树上的透气的塑料管中,研究了田间不同地面植被(紫花苜蓿和自然生杂草)和不同试验日期(5月31日、6月5日、7月17日、7月24日、8月24日和8月30日)温度、湿度、食物和叶片等因子对成虫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面植被和不同试验日期松毛虫赤眼蜂成虫的存活时间差异显著,成虫的存活时间紫花苜蓿区明显长于自然生杂草区;5月31日和6月5日试验日期的成虫存活时间最长,7月17日和7月24日试验日期成虫的存活时间最短。成虫的存活时间与温度和湿度都呈显著负相关,但温度对成虫存活时间的影响更为显著。松毛虫赤眼蜂羽化后补充营养可以显著延长成虫的存活时间;食物充足的条件下,桃叶的存在使成虫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结论认为,在田间环境下温度和食物是影响赤眼蜂成虫存活时间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