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郑太坤  万绪山 《植物研究》1992,12(4):373-374
本文发表了车前属一新变种,即小芒苞车前Plantago aristataMichx.var.minuta T.K.Zheng et X.S.Wan,var.nov.  相似文献   

2.
中国车前属植物一新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报道圆苞车前Plantago ovata Forsk.在中国的归化新记录,并提供该种的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3.
北美车前生物与生态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调查了北美车前分主然害现状,对其生物生态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旨在掌握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为综合防除该害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北美车前在华东地区已有较广分布;在金华地区,北美车前是一种过渡性的先锋群落性物种;具自花传粉及风媒传粉两种授粉机制,气候条件,种群密度,人为干扰影响着风媒传粉的比例;种群的分布具明显的伴人特征;光合作用特征为光补偿点高,光合速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车前属两种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华宣   《广西植物》1998,18(2):119-122
本文对我国两种车前属Plantago植物的核型进行了分析。2个种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12。它们的核型是:海滨车前P.camtschaticaLink,Enum.2n=2x=12=8m+4sm;毛车前P.jehohlensisKoidz.2n=2x=12=6m+4sm+2st。它们的核型均属“2A”型。由12条染色体组成。  相似文献   

5.
中国车前属(车前科)一新组合——丰都车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Plantago erosa Wall. var. fengdouensis Z. E. Zhao & Y. Wang提升为一独立的种,即丰都车前P. fengdouensis (Z. E. Zhao & Y. Wang) Y. Wang & Z. Y. Li。该种由于花冠无毛,花丝着生于花冠近基部,子叶在种子中与腹面(种脐面)相平行,应属于车前亚属subgen. Plantago。丰都车前P. fengdouensis以植株干后变黑和种子较大的特征接近湿生车前P. cornuti Gouan,但其叶具牙齿或羽状锐裂,具3脉,苞片三角状卵形,花冠裂片狭三角形,蒴果纺锤状椭圆球形,近中部周裂,种子腹侧具1纵槽而不同于后者。  相似文献   

6.
郭水良  黄华 《植物研究》2003,23(4):464-471
采用连续样方法,分别调查了浙江师大校园内不同定居阶段和生境特点的北美车前(Plantago virginica)种群密度和盖度,以此为基础,计算了北美车前种群分布的偏离系数,并进行了种群的格局规模和格局纹理分析。结果表明:(1)北美车前呈明显的集群分布;(2)多数样点中的北美车前种群存在一个直径在30~50 cm的斑块(包括间隙);(3)随着北美车前种群定居时间延长,种群密度的增加,其斑块数目呈现出少→多→少的变化趋势,这一特点与其种子散布机制有关;(4)种群盖度与偏离系数呈现有统计学意义上的负相关,表明随着定居后时间的延长,外观上北美车前种群的集群分布趋势变弱。  相似文献   

7.
中国车前属种子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中国车前科Plantaginaceae车前属plantago2亚属8组17种及1变种植物的种子,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及亚显微结构(种皮纹饰).结果表明种子形态有四个类型:1,多角形类型;2.舟形类型;3.卵形类型;4.矩圆形类型。各个种的种子形态和种皮纹饰有着相当明显的区别。新种plantago densiflorus的建立应用了种子形态和种皮纹饰这一特征。车前种子形态分类与pilger用植物其他形态特征建立的车前属分类系统是一致的,因此,笔者支持Pilger的车前属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8.
王恒昌  孟爱平  李建强  王勇  陶勇 《广西植物》2004,24(5):422-i008
对长江三峡库区特有濒危植物丰都车前(Plantago erosa var.fengdouensis)进行了细胞学研究,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方面.丰都车前可能为一异源四倍体。其核型公式为2n=4x=24=12m(2sat)+12sm(2sat),属于2A型.极端的环境压力尤其是季节性的水淹可能是此四倍体物种形成的主要原因。对同属内的另一物种车前(P.asiatica)进行了比较观察,确证车前为六倍体。该实验为丰都车前的保育遗传学研究提供了细胞学证据。  相似文献   

9.
三种药用车前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炳声  葛传吉  李岩坤   《广西植物》1987,(3):195-199
<正> 车前为常用中药材,《神农本草经》和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列为上品,以干燥全草及种子入药,有清热、明目、利尿、止泻、降低血压和镇咳祛痰等功效。 本文报道了作为“车前”中药材的三种车前属Plantago L.植物:大车前P. major L.车前P. aslatica L. 和平车前P. depressa Willd.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的资料,旨在为探讨车前属内的分类和进化及为提高车前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细胞学资料。  相似文献   

10.
采用系列浓度AlCl3溶液(100、500、800、2 000 mg·L-1)进行处理,在处理后不同时间(0,10、20、30 d),测定北美车前(Plantago viriginica)和车前(P.asiatica)的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征指数,旨在比较外来入侵种北美车前和同属本地种车前的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对铝胁迫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车前和北美车前的根冠比在轻度铝(Al3+=100 mg·L-1)处理下略有上升,在中度(Al3+=500 mg·L-1)以上铝浓度处理下开始显著下降;叶绿素a、b含量在轻度铝处理下变化不明显,随着铝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ΦPSⅡFv/Fo值在低浓度铝的短时间处理下略有上升,随着铝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则明显下降。结果表明铝胁迫对上述两种植物的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均有一定影响,但北美车前各参数的下降幅度小于车前,表现出比车前更为耐铝的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北地区地卷属地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根据前人的文献资料,对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1950年以来在东北地区所采集的1200余号地卷属地衣植物标本进行整理、研究,共报道23个种,其中8个种为东北地区新分布。本文包括属的特征、分种检索表、种的文献考证、生境、产地以及国内外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三种木生革菌:南方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australis,纤毛原毛平革菌P.calotricha和革质原毛平革菌P.stereoides,分别采自河南省,吉林省和湖北省。前两种是中国新记录种,最后一种为中国大陆首次报道。本文根据采集到的标本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绘图,并给出了我国该属已知19种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在我国伞形科植物上寄生的4种单轴霉(Plasmopara)。其中寄生于鸭儿芹(Cryptotaenia japonic Hassk)上的鸭儿芹单轴霉(Plasmopara cryptotaeniae sp.nov.)和寄生于水芹[Oenanthe javanica(BI.)DC.]及卵叶水芹(O.rosthornii Diels)上的水芹单轴霉(Plasmopara oenantheae sp.nov.)是2个新种。寄生于变豆菜(Sanicula chinensis Bunge)上的变豆菜单轴霉(Plasmopara saniculae Traian et O.savulescu)是亚洲的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4.
陈双林  李玉 《菌物学报》2000,19(3):328-335
在前两篇关于中国绒泡粘菌属分类的研究论文中,已经报道了见于东北和新疆的新种和新记录种,本文报告的是散见于河南、山东、福建、陕西、广西和四川六个省区的六个种,金色绒泡菌和紫绒泡菌是中国新记录种,另外四种为新种。膜壁绒泡菌Physarumbadhamioides以囊被上石灰质稀散及孢丝宽扁、少石灰质而有别与其它绒泡菌;迷乱绒泡菌P.confusum则因易与绿绒泡菌P.viride和垂头绒泡菌P.nutans混淆而得名,但以散生的孢囊具短柄、石灰结与囊被同为灰绿色等特征显著不同于后者;畸形绒泡菌P.deformans具有显然不规则的孢囊、炳和孢子,易与其它绒泡菌相区分;草生绒泡菌P.herbaticum发生于活草叶上,淡绿色的联囊体发达,石灰结之间的连线细长而明确,使其与相近的绒泡菌明显可分。所有研究标本都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吉林省针层孔属(Phellinus)的21种,其中新种2个:丁香针层孔(P.syringeus Zeng sp.nov.);硬盖针层孔(P.scleropilcatus Zeng sp.nov.);国内新纪录种3个(并一种为新组合):黄肉针层孔[P.rhabarbarinus(Berk.)Cunningh.];厚黑针层孔[P.euerhartii(Ell.&Gall)Ames];粗糙针层孔[P.rudis(Berk.)Zeng comb.nov.]。  相似文献   

16.
腐霉属的一个新种和二个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作者1982—1983年在北京和广东一些地区土壤中用已知方法(余永年,1975)分离到的几种腐霉,其中1个新种(Pythium borealis sp.nov.)、2个国内未报道的种(P.oligandrum和P.myriotylum)和1个已知种的变异株(P.ultimum variant)。文中对以上各菌进行了形态学描述。  相似文献   

17.
中国橡胶树疫霉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疫病是我国植胶区的主要病害。近年来,作者从云南西双版纳和广东海南岛的橡胶树和胶园土共分离出57株疫霉菌种。通过分类研究,共鉴定出4个种:恶疫霉 Phytophthoracactorum(Leb.& Cohn)Schroeter,辣椒疫霉 P.capsici Leoman,柑桔褐腐疫霉 P.citrophthora(Sm.& Sm.)Leonian,和棕榈疫霉 P.palmivora(Butl.)Butler。其中辣椒疫霉是首次在橡胶树上发现。我国橡胶树疫霉的种群结构与东南亚和南亚的有所不同,除棕榈疫霉外,其余3种在东南亚和南亚均未发现。而东南亚常见种:簇囊疫霉(P.botryosa)、橡胶疫霉(P.heveae)和蜜色疫霉(P.meadii),在我国却迄今尚未发现或有待证实。以前报道分离自胶园土壤中的芋疫霉(P.colocasiae),可能系柑桔褐腐疫霉之误。绝大多数分离物经配对培养均可产生性器官:辣椒疫霉的A~1交配型和A~2交配型大致相等;柑桔褐腐疫霉和棕榈疫霉的A~2交配型则明显多于A~1交配型。  相似文献   

18.
疫病是我国植胶区的主要病害。近年来,作者从云南西双版纳和广东海南岛的橡胶树和胶园土共分离出57株疫霉菌种。通过分类研究,共鉴定出4个种:恶疫霉 Phytophthoracactorum(Leb.& Cohn)Schroeter,辣椒疫霉 P.capsici Leoman,柑桔褐腐疫霉 P.citrophthora(Sm.& Sm.)Leonian,和棕榈疫霉 P.palmivora(Butl.)Butler。其中辣椒疫霉是首次在橡胶树上发现。我国橡胶树疫霉的种群结构与东南亚和南亚的有所不同,除棕榈疫霉外,其余3种在东南亚和南亚均未发现。而东南亚常见种:簇囊疫霉(P.botryosa)、橡胶疫霉(P.heveae)和蜜色疫霉(P.meadii),在我国却迄今尚未发现或有待证实。以前报道分离自胶园土壤中的芋疫霉(P.colocasiae),可能系柑桔褐腐疫霉之误。绝大多数分离物经配对培养均可产生性器官:辣椒疫霉的A~1交配型和A~2交配型大致相等;柑桔褐腐疫霉和棕榈疫霉的A~2交配型则明显多于A~1交配型。  相似文献   

19.
庄剑云  魏淑霞 《菌物学报》2001,20(4):449-453
本文报告了我国西部的四种柄锈菌。黑果茜草Rubia cordifolia var. pratensis上的西北柄锈菌Puccinia boreo-occidentalis被描述为新种。垂花报春Primula nutans上的北极柄锈菌P. arctica、车叶草Asperula aparine上的车叶草柄锈菌P. asperulae-aparines和黄水枝Tiarella polyphylla上的黄水枝生柄锈菌P. tiarellicola为中国新记录。根据我国的标本对每个种作了描述和讨论并附有孢子线条图。所有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20.
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大型真菌比较丰富和复杂。本文报道该地区有关多孔菌科的4个新种和14个新纪录,其中小多孔菌Polyporus minor Bi et G.Y.Zheng sp.nov.,近莲座多孔菌Polyporus subfloriformis Bi et Zheng sp. nov.,近软多孔菌Polyporus submollis Bi etZheng sp.nov.和近多年生多孔菌Polyporus subperennis Bi et Zheng sp.nov.,等为新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