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邓敏  李谦盛  曹明  席世丽 《广西植物》2011,31(2):148-152
分布于华南的雷公青冈Quercus hui Chun和分布于云南及广西的滇南青冈Q.austroglauca(Y.T.Chang)Y.T.Chang长期被认为是我国特有植物,实则分别为越南北部分布的Q.auricoma A.Camus和云南东南部分布的龙迈青冈Q.lungmaiensis(Hu)C.C.Huang & ...  相似文献   

2.
滇青冈种子的萌发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比较3种打破滇青冈种子休眠方法的结果表明,经40℃处理后的效果最好,发芽率达74.5%.100 mg·L-1的赤霉素浸种处理的次之,发芽率为70.2%.种子种皮切伤和去除种皮后,发芽率增大,分别为96.0%和95.0%,并提早5 d萌发.种子抑制物质实验的结果显示,滇青冈种子的内种皮和种仁含有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  相似文献   

3.
青冈种群的能量损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引言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a)种群的能量损耗,是能量代谢中除能量积累外的另一部分。能量损耗过程是通过植物三大生理代谢活动中的呼吸和蒸腾两个作用而实现的。本文是继“青冈种群的能量积累”一文[1]的续篇,以便对青冈种群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4.
青冈种群的能量积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引言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a)种群的能量积累,是能量代谢的主要部分。能量积累过程是通过植物的三大生理代谢活动之一光合作用而实现的。在研究了青冈林能量环境的基础上,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了测试和分析,从而阐明了能量积累的规律。青...  相似文献   

5.
青冈种的能量积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6.
长叶粉背青冈 新种 图1 Cyclobalanopsis pseudoglauca Y.K.Li et X.M.Wang,sp.nov. Species C.glaucae(Thunb.)Oersted affinis,sed foliis aristato-serratis,subtus crassiorius albo-farinoso-stratis,et pilis villosis adpressis obtectis,nervislateralibus utrinque(7-)9—11;cupulis lamellis concentricis 5,integrisfacile differt.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调查统计和实验,对青冈种群动态进行了初步研究,包括种子库动态、种子萌发、无性繁殖以及密度调节等。研究表明,青冈种子量较大,但只有少数能发育成幼苗;有性繁殖和无性的克隆生长相互配合达到种群较高的繁殖效率;种群内个体的自疏定律说明,较成熟(40年左右)的青冈种群的增长速度已减慢。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青冈属的几个种的学名,经予新组合如下: 1.薄叶青冈 Cyclobalanopsis kontuments(A.Camus)Y.C.Hsu et H.W.Jen[in Actaphyto  相似文献   

9.
青冈亚属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壳斗科青冈亚属(Quercus subg.Cyclobalanopsis)植物分布区内各地区的分布作了分析和统计。通过分析,认为中国南部、西南部和中南半岛北部,即印度支那植物地区,是青冈亚属植物地理分布的分布区中心。基于其形态、现代分布和地史资料,马来西亚地区分布有许多性状较原始的类群,是青冈亚属原始类的保存中心。青冈亚属植物中有许多地区 特有种,它们的分布区很狭窄,集中分布在加里曼丹、台湾、海南和云南东部部,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地理隔离,如海峡、高山等,以及气候和地史的复杂性。青冈亚属植物还存在许多替代现象,如青冈(Q.schottkyana)、赤皮青冈(Q.gilva)和黄毛青冈(Q.delavayi)`、云山青冈(Q.sessifolia)和窄叶青冈(Q.augustinii)为中国-日本分布式和中国-喜马拉雅分布式之间替代。  相似文献   

10.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种群数量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是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优势种。以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采用胸径大小分级法,编制了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和生存函数曲线,分析了青冈种群数量特征,同时结合种群动态量化方法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进一步解析了青冈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冈种群的年龄结构近似于倒"J"型,主要集中在Ⅰ龄级(个体数量比例占69.49%),但成功定植于下一龄级的个体比例较低;种群趋于DeeveyⅡ型,即稳定型;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第Ⅰ、Ⅵ龄级出现高峰期;生存率单调下降,累计死亡率单调上升,死亡密度曲线与危险率曲线变化规律一致;青冈种群具有前期锐减、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pi和Vpi'均大于0,种群稳定且略微增长,易受环境影响;在未来2、4、6个龄级时间后,老龄个体逐渐增多,若不及时抚育幼苗,种群将难以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1.
华东地区青冈种群的等位酶变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华东地区6个青岗种群等位酶变异的检测结果表明,青冈种群的遗传变异较大,每位点含有的等位基因较多,平均为2.3个,种水平的平均每位点等位基因数目为2.4。种群水平有效等位基因数目为1.446,种水平为1.467。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表明,青冈种群中不少位点偏离该平衡,其原因是种群内含有较多的纯合子,表现为多数位点的固定指数大于0,其中有9个位点的固定指数与0的偏差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国产青冈属的数量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观测了中国青冈属(Cyclobalanopsis Oersted)77个种近千份标本,选取包括叶柄、小枝、叶片、毛被、裂齿、坚果、壳斗等70个特征,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青冈属属下分类.因子分析借助主成分分析方法,从70个原始性状变量中筛选归纳出5个关键形态因子14个变量,并以此作为聚类分析的新变量,选取欧式距离系数和非加权平均数法(UPGMA)进行聚类.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将国产青冈属划分为2个组5个亚组,与以前的形态分类吻合.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叶型、环带裂齿、壳斗毛被等性状对青冈属分类具有较重要的意义.还对青冈属2个大组和5个亚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对用于分类的特征因子的可靠性进行了讨论.对青冈属一些有争议或存疑的种或变种(如青冈、龙迈青冈、长叶粉背青冈、黄枝青冈和滇青冈等)的关系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青冈常绿阔叶林氮的生物循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分布于浙江建德的青冈常绿阔叶林N的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群落各代表种类的N浓度在0.49%~1.64%之间,其中下木层、草本层和藤本植物中N的浓度远大于乔木层和亚乔木层的种类;乔木层和亚乔木层4种器官中N的浓度基本为叶>枝>根>干,其他层次的种类则为地上部分>地下部分.乔木层青冈不同器官中N浓度的高低顺序为花序>嫩叶>老叶>嫩枝>老枝>细根>树干、粗根.各器官中N浓度的季节变化不是很大,其根、枝和叶中的N浓度均在秋季(10月份)最高;下木层青冈各部位N浓度在1月份最高.不同径级青冈中N浓度变化无明显规律.N元素在不同类型凋落物中的浓度范围为0.74%~2.30%,降水和穿透水中的N浓度分别为0.000038%和0.00009%,N在死地被层中的浓度为1.94%,土壤中N的浓度为0.59%.N在植物群落中现存量为1025.28 kg/hm2,死地被层中积累量为224.88 kg/hm2,土壤(A0~B层)中储存量为55151kg/hm2.群落中N的存留量为119.47 kg/(hm2·a);归还量为84.13 kg/(hm2·a),其中通过凋落物的为78.49kg/(hm2·a),通过穿透水的为5.64 kg/(hm2·a);吸收量为203.60 kg/(hm2·a).降水输入了4.88 kg/(hm2·a)的N.  相似文献   

14.
青冈常绿阔叶林的碳素动态   总被引:39,自引:6,他引:33  
报道了浙江建德青冈林碳素的含量、现存量、存留量、归还量、释放量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植物群落中碳素含量的变化幅度不大,一般在10%以下。其中,叶片(器官比较)、乔木层(层次比较)和春夏季(季节比较)的含量稍高,根系、草本层、秋冬季的含量稍低。群落的碳素现存量为66.113t/hm2,主要集中在乔木层或常绿树种内;群落的碳素存留量为5.691t/m2·a;每年通过凋落物归还至地表的量为2.296t/m2·a;死地被物中又有0.911t/hm2·a的碳素释放至大气库中。  相似文献   

15.
自然定居青冈幼苗的亲本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遗传排除法和似然分析法进行青冈幼苗亲本分析。共采用了5个等位酶多态位点,累积排除概率为71.57%。采用遗传排除法仅能为1株幼苗确定唯一的亲本,其余幼苗均有多个亲本。似然分析揭示出各轩有1或2对亲本,分析表明由成体自交形成的幼苗占41.18%,与种群个体间酱的概率也较大,为17.65%。成体之间的繁殖成功率变化较大,有9个个体的繁殖成功率为0。个体24的繁殖成功率最大,占总的39.4%,种群外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分布于我国福建西部的壳斗科(Fagaceae)青冈属(Cyclobalanopsis Oerst.)一新种——软枝青冈(Cyclobalanopsis reclinatocaulis M.M.Lin)。该新种与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Thunb.)Oerst.)相似,但冬芽淡红褐色;叶薄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边缘常具浅锯齿,叶背干后常呈暗灰色;壳斗环带8~10环;小坚果常为倒卵球形或倒卵状椭球形,先端略凹陷,密被短柔毛,柱座底宽3~4 mm,有7~8圆环而与后者相区别。  相似文献   

17.
青冈常绿阔叶林钙的积累和循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分布于浙江建德的青冈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Ca的积累和循环。群落各代表种类的Ca浓度为0.12~1.25%,变幅较大,其中能在石灰岩上分布的青冈比其它树种含Ca量高,酸性土批示植物映山红含Ca量很低。老的器官和个体中积累了较多的Ca。青冈体内Ca浓度的季节和径级变化不明显。轱叶和枯枝中的Ca浓度比鲜叶和鲜枝高。降水通过林冠时有部分Ca被淋溶出来。Ca在群落中现存量为1057.22kg/hm^2  相似文献   

18.
符国瑷  洪小江   《广西植物》2007,27(1):29-30
描述海南岛昌化岭青冈一新种。  相似文献   

19.
洪水干扰对青冈种群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安徽黄山选择位于溪谷、受洪水干扰程度不同的3个样地,调查青冈种群的更新特征,结论如下:①从幼苗数量来看,受洪水影响最轻的样地3最多,密度为0.5825株m-2,洪水影响最严重的样地1数量最少,密度仅为0.1150株m-2;从幼苗性质来看,样地1萌生苗比率最高.3个样地中,随着高度级别增加,萌生苗的比例也增加。②萌生苗高度的分布接近于对称的低峰分布,实生苗的偏斜度均为正值。所有的Gini系数都较大,平均为0.5260,说明大小不等性较大。③3个样地中萌生苗均为集聚分布,样地2、3中实生苗为随机分布,而样地1由于洪水干扰较严重,实生苗多集中于地势较高的一端,呈集聚分布。以上结果表明,青冈种群的更新受洪水影响较大,溪谷种群形成了以无性繁殖为主的更新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刘颖  田斌  欧光龙 《广西植物》2022,42(3):460-469
为揭示湿润常绿阔叶林和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替代分布的气候制约变量,该研究选择其代表性优势树种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和滇青冈(C.glaucoides)为研究对象,收集两个物种的标本分布点数据和19个生物气候变量图层数据,运用MaxEnt模型,模拟其潜在分布区,通过判别分析(DFA)、方差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