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科学研究》2016,(2):113-11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分化成为肝细胞的潜能已得到证实,但其分化的调控机理还不完全清楚。通过检测大鼠骨髓源性肝干细胞(rat bone marrow-derived liver stem cells,RBMLSCs)诱导分化为肝细胞过程中OCT4启动子甲基化的变化,来探讨启动子甲基化调控细胞分化的机制。RBMLSCs用25μg/L重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和0.1 nmol/L地塞米松进行诱导,在诱导之后不同时间点(0 d,7 d,14 d)提取细胞的DNA及RNA。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白蛋白(albumin,Alb)和OCT4的m RNA表达水平,应用焦磷酸测序法定量检测OCT4基因的启动子中4个Cp G位点的甲基化变化。结果表明:在RBMLSCs分化过程中,Alb m RNA持续增高(P0.05),但OCT4 m RNA表达在7 d及14 d明显减少(P0.005);同时OCT4启动子上游的Cp G 1-2-3甲基化频率显著上升(P0.001),但Cp G 4甲基化无明显变化。这些结果说明OCT4启动子高甲基化可能导致其m RNA表达减少,RBMLSCs多能性消失,但Cp G 4并不参与这一分化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脐带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的浓度和基因甲基化变化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选择152名正常妊娠足月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为对象,其中68名巨大儿,84名正常出生体重儿.收集产妇及新生儿的基本信息和脐带血样品.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脐带血IGF-1蛋白浓度,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MALDITOF)测定脐带血IGF-1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结果显示,脐带血IGF-1启动子区CpG位点均呈低甲基化状态.以所有研究对象出生体重的上四分位数(4 260 g)为拐点,出生体重4 260g组的脐带血IGF-1浓度显著高于出生体重≥4 260 g组(P=0.015),且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关系(r=0.242,P=0.011).表明在出生体重4 260 g范围内,脐带血IGF-1浓度的增加贡献于出生体重的增长.但当胎儿过大时,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使脐带血IGF-1浓度降低,以限制胎儿过度增长.这些结果提示,脐带血IGF-1浓度与出生体重呈双向性关联,两者均与处于低甲基化状态的脐带血IGF-1的甲基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3.
应用重亚硫酸盐测序技术,研究了镉(Cd)胁迫21 d后拟南芥幼苗错配修复基因Mut L-homologue1(MLH1)启动子甲基化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拟南芥MLH1启动子区域为-346~+42(391 bp),含有71个胞嘧啶:16个Cp G、6个CHG(H为C、A或T)和49个CHH位点。对照植株Cp G、CHH和CHG位点的甲基化率分别为44.8%、40.5%和52.0%。随Cd胁迫浓度的增加,MLH1启动子区胞嘧啶位点发生超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的位点数逐渐增加;这些位点的甲基化率均呈上升趋势,且均高于对照组(除CHG位点外)。MLH1启动子区域71个胞嘧啶中,Cp G6、Cp G9、CHH44和CHG4位点的甲基化多态性对Cd胁迫更敏感,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其中0.25 mg·L-1Cd胁迫下,Cp G9位点为超甲基化,其甲基化变化率为20.0%,其他3个位点为去甲基化,其甲基化变化率分别为12.0%、20.0%和20.0%。相对于幼苗的其他生物学性状(叶片数、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Cd胁迫下MLH1启动子甲基化变化更显著且敏感,上述4个胞嘧啶热点的甲基化多态性可作为检测Cd胁迫对植物遗传毒性效应潜在的、有效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NPLA3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Cp G岛甲基化状态,探讨PNPLA3在N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1.采用10μg/m L的油酸作用于人正常肝细胞株L02建立脂肪肝细胞模型,72 h后经油红O染色,观察正常组、脂肪肝模型组及给药组细胞内脂滴形成情况,并用荧光定量PCR检测PNPLA3在三组肝细胞中的表达情况。2.采用专用DNA提取试剂盒分别提取正常组、脂肪肝模型组、给药组细胞中DNA,经亚硫酸转化后行PCR扩增目的基因,并用焦磷酸测序方法检测不同组PNPLA3 Cp G岛中甲基化水平,探讨其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作用。结果:1、脂肪肝模型组肝细胞PNPLA3 m RNA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经姜黄素给药后,其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PNPLA3启动子区6个检测位点中,脂肪肝组位点2甲基化水平高于正常组,姜黄素给药后甲基化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各检测位点中甲基化水平无差异。结论:1、油红O染色后,脂肪肝模型组细胞内发现有大量红色脂滴积聚,而正常组基本上未见脂滴,姜黄素给药组脂滴较模型组减少,表明用10μg/m L的油酸诱导能成功建立体外肝细胞模型。2、PNPLA3 m RNA在肝细胞中高表达及其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异常参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3、抑制肝脏PNPLA3活性或降低肝细胞PNPLA3 m RNA的表达水平可能是今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一个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脐带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 IGF-1)的浓度和基因甲基化变化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选择152名正常妊娠足月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为对象,其中68名巨大儿,84名正常出生体重儿.收集产妇及新生儿的基本信息和脐带血样品. 采用双抗体夹心ABC ELISA法测定脐带血IGF-1蛋白浓度,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MALDI-TOF)测定脐带血IGF-1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 结果显示,脐带血IGF-1启动子区CpG位点均呈低甲基化状态. 以所有研究对象出生体重的上四分位数(4 260 g)为拐点,出生体重<4 260g组的脐带血IGF 1浓度显著高于出生体重≥4 260 g组(P=0.015),且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关系(r=0.242,P=0.011). 表明在出生体重<4 260 g范围内,脐带血IGF-1浓度的增加贡献于出生体重的增长. 但当胎儿过大时,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使脐带血IGF-1浓度降低,以限制胎儿过度增长. 这些结果提示,脐带血IGF-1浓度与出生体重呈双向性关联,两者均与处于低甲基化状态的脐带血IGF-1的甲基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6.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在妊娠期间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代谢异常,属于糖尿病的一个独立类型,对GDM的形成和发展机理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试图探讨GDM与胎盘PPARγ水平的关系,以及对新生儿体脂的影响,以进一步阐明GDM的形成机理。我们选取常规产检的孕妇292例并将其分为两组,GDM孕妇86例(GDM组),正常孕妇206例(对照组)。本研究测量了两组新生儿体格特征,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凝胶电泳法分别检测胎盘PPAR、FATP-3和CD36蛋白。研究表明,GDM组新生儿总脂肪质量和体脂含量分别为(0.67±0.21)kg和(18.50±3.28)%,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p0.05);GDM组胎盘PPAR m 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33±0.098)和(0.892±0.112),明显低于对照组胎盘(p0.05);GDM组胎盘FATP-3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563±0.080),明显低于对照组胎盘(p0.05);胎盘PPAR m 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与新生儿体脂含量呈负相关(r=-0.573和-0.691,p0.05),与胎盘FATP-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63,p0.05)。初步认为,GDM产妇胎盘PPAR表达水平降低,其与脂肪酸转运蛋白FATP-3有一定关联,这可能导致新生儿体脂含量升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通过建立稳定的重亚硫酸盐测序(bisulfite-sequencing PCR,BSP)检测平台,研究人类永生化肝细胞LO2与人肝组织细胞中凝血因子Ⅷ(coagulation factorⅧ,FⅧ)基因5'端Cp G岛的甲基化状态及该Cp G岛的甲基化在FⅧ表达调节中的作用。运用RT-PCR、Western-blot检测FⅧ在LO2细胞与人肝组织中的转录及表达,Methprimer软件预测FⅧ基因5'端Cp G岛并设计BSP引物,BSP联合TA克隆及质粒PCR各验证十个阳性单克隆送测序,QUMA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甲基化位点分析,以(甲基化CG位点个数)/(甲基化CG位点个数+非甲基化位点个数)计算甲基化率。结果显示,新鲜分离的人肝组织细胞能够稳定表达FⅧ,LO2细胞不能表达;FⅧ基因5'端存在一个278 bp的Cp G岛,LO2细胞中该Cp G岛的甲基化率为93.48%,正常人肝组织中该Cp G岛的甲基化率为93.91%。本实验成功建立稳定的BSP检测平台,并发现在LO2细胞与人肝组织中,FⅧ基因5'端均存在一个被高度甲基化的Cp G岛,人肝组织中FⅧ基因5'端Cp G岛的甲基化可能参与维持体内FⅧ的低水平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 R)对人伯基特淋巴瘤Raji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瘤组织中CHFR表达和甲基化的影响。方法:1皮下接种Raji细胞悬液构建荷瘤裸鼠模型18只,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予腹腔内注射等体积的5'-Aza-Cd R(1μg/g)及生理盐水,计算肿瘤体积大小,绘制肿瘤生长曲线,24天后比较两组移植瘤体积大小和重量。2分别从移植瘤组织中提取DNA及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HFR m RNA的表达,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CHFR基因甲基化情况。结果:1实验组移植瘤生长速度较缓慢。实验结束时,实验组移植瘤体积、重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实验组瘤细胞中CHFR m RNA的表达水平(3.69±1.20)与对照组(1.04±0.30)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94,P0.001)。3实验组中的甲基化条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变暗,同时出现非甲基化条带,对照组中CHFR基因启动子只有甲基化条带被扩增。结论:5'-Aza-Cd R能抑制人伯基特淋巴瘤的生长,诱导瘤细胞CHFR m RNA表达增加,其机制可能为5'-Aza-Cd R使甲基化的CHFR启动子发生去甲基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1A,RASSF1A)启动子区甲基化对结肠癌组织中该基因转录和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al PCR,MSP)、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0例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在结肠癌纽织和正常组织中的甲基化频率分别为57%(17/30)和20%(6/30),甲基化频率在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肠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频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x2=8.531,p<0.01);②结肠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mRNA和蛋白袁达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836±0.0493和0.5092±0.0433,P<0.001;以上组织中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124±0.0472和0.5320±0.0440,P<0.01);③在结肠癌组织中,甲基化组RASSF1A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低于非甲基化组(甲基化组和非甲基化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686±0.0174和0.5511±0.0486,P<0.0001;以上组中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219±0.0326和0.5614±0.0380,P<0.0001).结论:结肠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明显增高,与该基因蛋白表达减少显著相关,这可能是导致结肠癌中RASSF1A抑癌基因失活的主要因为.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肝癌细胞SOX7基因失活及其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方法:定量PCR检测肝癌细胞Hep G2和20例SOX7m RNA低表达肝癌患者癌组织SOX7甲基化水平。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定量PCR检测的甲基化结果显示,SOX7DNA启动子区在肝癌细胞Hep G2开始出现甲基化现象,但在SOX7m RNA表达下调的二十例肝癌组织中只有四例具备启动子区甲基化现象。结论:SOX7DNA启动子区于肝癌细胞Hep G2中出现甲基化现象,但在SOX7m RNA表达下调的肝癌组织中发现SOX7DNA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并不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2.
抑癌基因OPCML的甲基化失活是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因此采用药物逆转抑癌基因的失活状态是肿瘤防治的重要策略。研究表明,Luteolin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DNA的甲基化转移酶(methyltransferase)的活性,但木犀草素是否能逆转OPCML的失活状态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体外培养肝癌细胞系HepG2,用不同浓度木犀草素处理后,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OPCML、DNMT1的m RNA和蛋白表达;甲基特异性PCR(MSP)和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催化实验分析OPCML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及细胞核中甲基化活性;ELISA分析木犀草素处理前后对核转录因子Sp1活性的变化;RNA干扰及慢病毒转染等方法观察Sp1在介导甲基化及CPCML表达中的作用。最后建立裸鼠异种移植瘤动物模型,观察木犀草素对异种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Hep G2细胞基础状态下OPCML表达水平较低,其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较高,而经0~30μmol/L木犀草素处理后,能显著增强OPCML蛋白和m RNA的表达,并能降低其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以及细胞核中甲基化活性。同时,木犀草素也能抑制Hep G2细胞中Sp1的活性以及DNMT1的表达。si RNA干扰OPCML后,可逆转木犀草素对Hep G2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上调细胞内Sp1表达后,同时伴有DNMT1表达增加及OPCML表达降低。此外,木犀草素也能上调裸鼠异种移植瘤中OPCML表达并抑制移植瘤生长的生长。以上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内甲基化水平而上调OPCML基因表达,最终抑制Hep G2细胞生长增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LA-DRB5基因甲基化与维吾尔族饲鸽者肺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资料,总纳入60例,其中饲鸽者肺组20例、阴性对照组(饲鸽未患病组)20例及正常对照组(健康体检组)20例,对纳入者的全血标本进行DNA提取、亚硫酸氢盐转化、PCR扩增、体外转录和RNase A特异性酶切,并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检测HLA-DRB5基因甲基化情况。结果:检测到HLA-DRB5片段的18个Cp G位点,Cp G1、Cp G2/3/4、Cp G5/6/7、Cp G8/9/10、Cp G11/12/13、Cp G14、Cp G16/17/18/19,各个位点在三组样本中的甲基化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发现HLA-DRB5基因甲基化与维吾尔族饲鸽者肺之间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4.
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在基因的转录调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异常的DNA甲基化可以导致癌症等复杂疾病发生,癌基因相关的DNA甲基化调控位点的识别对于解析癌症的发生发展机制及识别新的癌症标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整合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的泛癌症基因组的高通量甲基化谱和基因表达谱,识别癌基因相关的DNA甲基化调控位点。对于每种癌症分批次计算Cp G位点甲基化与相关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并筛选调控下游基因的Cp G位点(包括强调控位点、弱调控位点和不调控位点),结果表明仅有一半的Cp G位点对下游基因具有调控作用;对癌症间共享的调控位点的分析发现不同癌症间共享的调控位点不尽相同,表明癌症特异的甲基化调控位点的存在。进一步地,对差异甲基化和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揭示了受甲基化调控的基因确实参与了癌症发生发展相关的功能。本研究的结果是对当前甲基化调控位点集的重要补充,也是识别癌症新型分子标记特征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梅花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和生长激素GH基因m RNA表达量的影响,为科学配置梅花鹿饲料及鹿茸生长提供理论基础。选取27头4岁梅花鹿公鹿为试验对象,随机分成3组,分别饲喂不同蛋白质水平的日粮(Ⅰ:20%,Ⅱ:24%,Ⅲ:28%)。采用SYBR Green 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梅花鹿鹿茸组织IGF-1基因和GH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显著影响鹿茸组织IGF-1和GH基因的表达风度,随着蛋白质水平的增加,IGF-1基因在鹿茸组织上的表达量降低,Ⅰ组鹿茸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Ⅱ组、Ⅲ组(p0.05),GH基因在Ⅲ组鹿茸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Ⅰ组、Ⅱ组(p0.05)。  相似文献   

16.
旨在分析番茄JMJ524基因如何通过影响Sl GLD1的DNA甲基化程度来调控其表达,从而导致番茄的赤霉素不敏感的矮化。利用生物信息学和BSP(Bisulfite sequencing PCR)分析JMJ524抑制系和野生型的Sl GLD1的DNA甲基化程度。结果显示,分离出Sl GLD1的启动子序列,发现其启动子区域含有3个GA响应的顺式作用元件;Sl GLD1的启动子区域和编码区的DNA是高度甲基化的,而且在不同组织部位和突变体中的甲基化模式是不一样的;在基因的编码区发现了两个GC岛,推测Sl GLD1的甲基化可能发生在基因的编码区;针对这两个GC岛进行的BSP分析结果表明:Sl GLD1的这两个区段的DNA Cp G是高度甲基化的,而且在JMJ524抑制系中,DNA的整体甲基化,特别是Cp G甲基化程度显著低于野生型对照M82。JMJ524抑制表达导致了Sl GLD1的基因甲基化程度降低,从而激活这个基因的表达,可能是导致番茄植株矮化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DNA甲基化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本研究用环境毒素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连续腹腔给药诱导小鼠帕金森病(Parkison's disease,PD)模型,应用ELISA检测小鼠黑质脑组织总体甲基化水平,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DNA甲基转移酶表达水平,探讨MPTP诱导的小鼠PD模型黑质部位是否存在DNA甲基化异常.进一步应用甲基化DNA免疫共沉淀结合DNA甲基化芯片方法,构建MPTP诱导的小鼠PD模型黑质脑组织DNA甲基化谱,并寻找DNA甲基化修饰异常的PD相关基因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黑质脑组织DNA总体甲基化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Dnmt1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利用DNA甲基化芯片在全基因组内筛选出甲基化差异修饰位点共48个,涉及44个基因,这些甲基化差异基因参与信号转导、分子转运、转录调控、发育、细胞分化、凋亡调控、氧化应激、蛋白质降解等生物学过程.在甲基化差异修饰基因中,对Uchl1基因及Arih2基因进行了甲基化水平以及表达水平的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黑质脑组织Uchl1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较对照组增高,m 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降低,Arih2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较对照组降低,m 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增高.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DNA甲基化修饰异常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环境因素(如MPTP)可以通过改变DNA甲基化修饰参与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ell-1基因启动子区不同甲基化位点与胃癌患者术后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度之间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2年9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临床医院肿瘤外科25例接受胃癌根治术的病人资料,运用配对t检验及线性回归统计方法,分析Nell-1基因启动子区不同甲基化位点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相关因素。结果:Nell-1基因启动子区不同甲基化位点的胃癌组织组和胃正常组织组甲基化率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第1号位点及第38号位点),简单线性回归结果分析显示在第1号位点随着患者术后病理分期逐渐降低,胃癌组织组和胃正常组织组甲基化率之间的差值会逐渐增大(负相关);而在第38号位点随着淋巴结转移度的逐渐增大,胃癌组织组和胃正常组织组甲基化率之间的差值会逐渐增大(正相关)。结论:胃癌的发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甲基化位点其甲基化率不同,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抑癌基因p16和白血病致癌因子Ralb与白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对基因表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分析p16、Ralb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位点信息,并比较这两个基因在小鼠骨髓细胞和原代培养的骨髓细胞中甲基化状态的差异.运用"MethPrimer"软件预测p16、Ralb基因启动子区的CpG岛,设计甲基化特异性引物.利用重亚硫酸盐测序法(BSP)检测甲基化位点信息.结果显示,p16有1个CpG岛,岛上21个CpG位点全部未发生甲基化;Ralb有2个CpG岛,CpG岛1上的5个CpG位点全部呈甲基化状态,而CpG岛2上的17个CpG位点全部呈非甲基化状态,且小鼠骨髓细胞和体外原代培养的骨髓细胞中两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一致.表明p16、Ralb基因甲基化状态未受外界培养条件的影响而改变,提示在与两基因甲基化相关的研究中体外试验可替代体内试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Y性别决定区基因7(SOX7)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对细胞的体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脂质体转染pcDNA3.0-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质粒至MDA-MB-231细胞中,并于24h、48h及72h后,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WB)检测细胞内DNMT3a蛋白表达水平;甲基化特异性定量PCR(Q-MSP)检测DNMT3a处理组、5-aza-C处理组及对照(Control)组MDA-MB-231细胞中的SOX7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WB实验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中的SOX7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划痕实验及细胞侵袭实验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pcDNA3.0-DNMT3a质粒转染MDA-MB-231细胞24h时,细胞内的DNMT3a蛋白表达水平最高。DNMT3a能够显著提高SOX7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而5-aza-C则抑制了SOX7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P0.05)。与Control组相比,DNMT3a处理组的MDA-MB-231细胞中,SOX7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而5-aza-C处理组SOX7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与Control组相比,DNMT3a处理组的MDA-MB-23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增强(P0.05),而5-aza-C处理组的MDA-MB-23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变化不大(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中,SOX7低表达表受其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调节,且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低表达的SOX7能够影响细胞的外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