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塔里木河下游胡杨空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断面胡杨林长期监测样地,分析胡杨林空心率、树洞特征及其在不同胸径和树高组间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 研究区胡杨种群具有较高的空心现象,空心胡杨占调查胡杨总数量的56%,约159株·hm-2;胡杨空心率在不同胸径和树高组间呈显著差异,其与胸径呈显著正相关,与树高呈显著负相关。该监测样地胡杨树洞密度约560个·hm-2,平均每株2个;所调查的胡杨树洞大部分出现在树干上(57.1%),均以树干中部洞口为主(31.3%);直径为5~15 cm的树洞(38.2%)所占比例最大。总树洞数量、单株树洞数量、树洞直径等特征与胸径呈显著正相关,与树高呈显著负相关,而各树洞类型在不同胸径和树高组间的分布不同,变化趋势不一致。胡杨树洞在各方位上的分布差异显著,树洞集中分布在正西方向上。胡杨荒漠河岸林的空心发生率较为严重,且胸径越大其空穴化程度越明显。加强保育幼龄胡杨和修复退化荒漠河岸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贵州黄喉鹀繁殖生态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2年和2013年4~8月,在贵州贵定县境内采用定点观察法对黄喉鹀(Emberiza elegans)的繁殖行为进行了初步观察,并测量了雏鸟的体重和体长,第5飞羽、尾长、嘴峰长、跗跖等生长情况,用Logistic方程对体重和体长进行拟合。黄喉鹀常常结成小群活动于山间溪流平缓处的阔叶林间以及山间的草甸和灌丛,极少活动于针叶林带。其种群遇见率为3.13只/km,种群密度为7.82只/km2。繁殖期是4~7月份。共发现17巢,地面巢11个,树上巢6个。营巢期6~8 d(n=9),巢分为外中内3层。巢外径(10.8±0.6)cm×(10.7±0.7)cm,内径(7.2±0.3)cm×(7.0±0.4)cm,巢深(6.1±0.4)cm,巢高(7.4±0.2)cm。卵有褐色斑点,卵重(2.20±0.01)g,卵长径(18.34±0.45)mm,卵短径(15.03±0.05)mm。窝卵数(3.6±0.4)枚(3~6枚)(n=9)。对2巢亲鸟(2♀,2♂)13 d白天坐巢时间统计,雌鸟坐巢时间9.69 h/d,雄鸟3.49 h/d。孵卵期12~14 d(n=8),孵化率84.37%。雏鸟留巢11~12 d(n=6),雏鸟离巢率74.07%。雏鸟的外部器官的生长发育符合雀形目外部器官发育规律。体重和体长生长的Logistic拟合方程分别为W=18.03/1+e3.06-0.27t和L=15.60/1+e1.21-0.17t。  相似文献   

3.
对76份从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CIP)引进的胡萝卜素含量较高的特用型资源材料进行鉴定评价,结果如下:筛选到短蔓资源2份,干物率较对照徐薯18(CK)高的材料19份,干物率≥30%的材料3份,胡萝卜素含量≥10mg/100 g鲜样的资源材料有19份,鲜薯产量较CK高的材料1份(440189);通过抗病鉴定评价获得抗黑斑病、根腐病、茎线虫病材料分别为44份、10份、26份,兼抗两种病材料20份,兼抗三种病材料5份。  相似文献   

4.
对血液筛查的四种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抗体试剂检测方法的性能进行评估。方法采用协作标定方式,应用四种检测方法(间接ELISA法、双抗原夹心ELISA法、间接CLIA法、双抗原夹心CLIA法)16种HCV抗体试剂,对经确证筛选出的70份(HCV抗体阳性35份、阴性35份)血浆样本进行检测,通过分析阳性、阴性符合率,评估四种方法 HCV抗体试剂的性能。结果间接ELISA法试剂检测阳性符合率为88.6%(31/35)~94.3%(33/35),双抗原夹心ELISA法、间接CLIA法、双抗原夹心CLIA法试剂检测阳性符合率为91.4%(32/35)~94.3%(33/35),四种检测方法 HCV抗体试剂阳性符合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接ELISA法和间接CLIA法试剂弱阳性样本检出率为11.4%(4/35)~31.4%(11/35),双抗原夹心ELISA法和双抗原夹心CLIA法试剂弱阳性样本检出率为5.7%(2/35)~11.4%(4/35),四种检测方法 HCV抗体试剂对弱阳性样本的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接ELISA法试剂检测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4.3%(33/35)~100%(35/35),间接CLIA法试剂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4.3%(33/35)~97.1%(34/35),双抗原夹心ELISA法和双抗原夹心CLIA法试剂阴性符合率均为97.1%(34/35),四种检测方法 HCV抗体试剂阴性符合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种检测方法 HCV抗体试剂的性能基本一致,不同方法各有优缺点,建议应用多种检测方法对弱阳性样本进行确认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抗生素敏感性及产酶情况。方法铜绿假单胞菌通过ID 32GN鉴定条并用ATB expression微生物判读仪判读进行菌株鉴定,ID 32GN鉴定条和ATB expression微生物判读仪为法国梅里埃公司产品。药敏纸片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K-B法测定菌株的耐药性。结果 314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敏感性较好是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和亚胺培南,其敏感率分别95.5%(300/314)、95.4%(299/314)、91.0%(285/314)、90.4%(284/314)、90.1%(283/314)和88.3%(277/314);314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检测到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33株,总检出率为10.5%(33/314),产酶菌主要来自痰和分泌物(分别占63.6%和27.3%),以ICU病房、总外科和呼吸科最多见(共207株,占65.9%)。结论本地区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较好的选择仍是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等,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与其产生的金属β-内酰胺酶有关;产酶菌主要来自痰和分泌物,以ICU病房总外科和呼吸科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女性不孕症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性状况。方法用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对宫颈拭子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检测的2 325份患者标本,共检出阳性1 028份,总检出率44.2%,检出支原体共1117株,包括Uu 998株(89.3%),Mh 119株(10.7%),其中单一Uu感染率为87.5%(900/1028),单一Mh感染率为2.0%(21/1028),Uu和Mh同时感染率为9.5%(98/1028);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四环素、克拉霉素、原始霉素对Uu和Mh的敏感率为77.3%~93.3%,阿奇霉素敏感率为58.8%~78.0%;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率仅为21.0%~42.0%。结论 Uu是主要感染菌种,有生殖泌尿道症状或不洁性行为史的女性不孕患者,都有必要检测支原体;混合感染Uu和Mh患者的治疗用药应兼顾2种支原体的效果;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可作为支原体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阿奇霉素治疗Mh疗效不佳,喹诺酮类药物因其较高的耐药率而应慎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石家庄地区住院非腹泻儿童艰难梭菌的定植率、毒素产生及核糖体分型特征,并与本地区成人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患者中分离的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采用改良快速肉汤孵育法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石家庄三所医院的601份粪便标本进行厌氧培养,筛选出艰难梭菌;应用PCR方法检测A、B毒素基因并进行核糖体分型,Ntsys PC 2.0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601份住院非腹泻儿童粪便标本的艰难梭菌定植率为25.3%(152/601),其中产毒株定植率为18.3%(110/601);2岁以下婴儿与2~18岁儿童定植率分别为20.6%(81/394)、34.3%(71/207)。PCR核糖体分型共分有23个型别,其中6种主要型别的菌株占82.2%(125/152)。与该地区成人CDI患者来源菌株的12个型别相比,有10个型别相同。结论石家庄地区住院非腹泻儿童艰难梭菌的定植率不同年龄段有差异,产毒株的定植率较高,且与引起成人CDI的菌株有同源性。提示艰难梭菌可能在儿童与成人间相互传播,尤其是无症状儿童作为艰难梭菌的储存库可能会污染医院环境,成为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中草药鱼腥草与罗非鱼共生池塘养殖系统, 研究了该系统中鱼腥草作为浮床植物对吉富罗非鱼非特异免疫力影响和对养殖水质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 在持续3 个月的养殖实验过程中, 实验塘COD、NH4+-N、NO2 – -N、TP 和PO43-–-P 等主要水质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塘(P<0.05); pH、DO 则呈不规律波动, 实验塘与对照塘无显著差异。实验塘罗非鱼血清溶菌酶(LSZ)、一氧化氮(NO)、碱性磷酸酶(AKP)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力均高于对照塘(P<0.05), 丙二醛(MDA)活力则低于对照塘(P<0.05)。此外, 实验塘和对照塘罗非鱼平均成活率分别为95.25%和88.15%;实验塘罗非鱼的相对增重率和特定增长率分别达到326.63%和161.19%, 远远高于对照塘的264.4%和143.68%。结果表明: 鱼腥草浮床对罗非鱼池塘养殖水质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 可较好促进水体的自净功能。同时, 鱼腥草浮床可明显提高罗非鱼非特异免疫能力, 从而提高其成活率及产量。  相似文献   

9.
1982年2—11月我们在现场对钩虫第三期蚴的某些生态现象作了一些观察,现报道如下。方法以随机采样法每月在各种农作物地及易受粪便污染且人群经常到达的地区,采集土样,采用平血分离法分离钩蚴,鉴定并计数。结果1.共采土样537份,阳性率11%(61/537)。获钩蚴128条,其中十二指肠钩蚴98条,美洲钩坳30条。平均每100克阳性土含蚴0.82条。2—11月的含蚴率分别为0(0/20)、0(0/40)、4%(3/80)、20%(7/36)、24%(11/46)、16%(10/63)、7%(6/83)、14%(11/80)、18%(11/61)、7%(2/28);每100克土的幼虫数分别为0、0、0.40、0.66、3.22、0.68、1.49、1.82、1.46…  相似文献   

10.
《蛇志》2018,(4)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GU)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我院治疗的110例Hp阳性GU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兰索拉唑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磷酸铝凝胶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p根除率、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胃泌素(GAS)、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Hp根除率(72.73%)、总有效率(74.55%)相比,观察组Hp根除率(90.91%)、总有效率(94.55%)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GAS、TIMP-1、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GAS[(161.23±15.94)pg/ml]、TIMP-1[(1.49±0.34)ng/L、[MMP-9[(96.78±14.47)g/L]水平比较,观察组[GAS(123.08±13.42)pg/ml、TIMP-1(0.61±0.11)ng/L、MMP-9(76.61±12.28)g/L]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索拉唑、磷酸铝凝胶联合治疗Hp阳性GU的安全性高,且疗效确切,有利促进症状缓解,增强Hp根除效果,降低GAS、TIMP-1、MMP-9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分枝杆菌噬菌体在自然界的生存环境,深入研究噬菌体在微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奠定基础。以含柠檬酸和磷酸氢二钠的溶液为提取剂,从50份不同性质土壤中分离、纯化分枝杆菌噬菌体,电镜观察初步确定其分类;统计分析土壤类型、酸碱度、含水量、阳离子交换量、有机碳含量对噬菌体分离率的影响。共分离纯化到13株尾病毒目肌尾病毒科的分枝杆菌噬菌体。3种类型土壤的分枝杆菌噬菌体分离率分别为暗棕壤(41.2%)>黄棕壤(25.0%)>褐土(16.7%);土壤pH值、含水量、阳离子交换量对分离率影响呈规律性:pH值和含水量分别在7.45—7.95和13.7%—21.7%时分离率最高;当阳离子交换量为20.8—28.6 cmol/kg时,分离率随之升高而升高;未见有机碳含量对分离率的影响有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上海地区社区获得性腹泻儿童致病菌流行病学情况,对2007年度就诊于我院的2871例社区获得性腹泻患儿进行粪便弯曲菌、志贺菌、沙门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致腹泻大肠埃希菌、气单胞菌、耶尔森菌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及部分菌株的血清分型。结果发现,弯曲菌在腹泻患儿粪便中的分离率为11.1%(172/1556),4月份感染率最高(P<0.001),多见于1~4岁儿童(P<0.05);其次是志贺菌,分离率为3.2%(91/2871),其中福氏志贺菌占63.7%;第3位是致腹泻大肠埃希菌,分离率为1.0%(30/2871),其中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占70.0%,以O55/K59血清型为主。沙门菌、气单胞菌分离率不超过0.5%,未检测到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和耶尔森菌。本次调查显示,弯曲菌、志贺菌、致腹泻大肠埃希菌是目前上海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腹泻的3种主要致病菌。弯曲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志贺菌及致腹泻大肠埃希菌,提示临床微生物室应将弯曲菌、致腹泻大肠埃希菌作为儿童社区获得性腹泻常规监测的病原微生物。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牛分枝杆菌纯化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单纯颈部皮内变态反应试验(single intradermal cervical tuberculin,SICT)在奶牛结核病检测中的特异性,采集54头SICT阳性牛的118份组织样品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结果显示,14头SICT阳性牛样品中分离到抗酸阳性菌,占SICT阳性牛总数的25.9%(14/54)。其中,10头阳性牛样品中分离到分枝杆菌,占18.5%(10/54);1头阳性牛样品中分离到牛分枝杆菌,占1.9%(1/54)。从118份组织样品中分离到16株抗酸阳性菌,其中12株为分枝杆菌,分枝杆菌分离率为10.2%(12/118)。12株分枝杆菌中,1株为牛分枝杆菌,其余11株为禽分枝杆菌、土地分枝杆菌等非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分别占分枝杆菌分离株的8.3%(1/12)和91.7%(11/12)。病原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SICT阳性牛的牛分枝杆菌分离率较低,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必要采用其他检测方法进行验证。同时,可将分枝杆菌快速分离培养及菌种鉴定检测技术引入对皮内变态反应试验阳性牛的实验室诊断,进一步提高牛结核病检测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学龄前化脓性中耳炎儿童感染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学分型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取1 251份学龄前儿童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性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对培养获得的肺炎链球菌按年龄段分为3组(0~2岁、2~4岁、4~6岁),采用玻片凝集试验进行血清学分型,药敏试验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配套的GP68卡进行。结果 1 251份标本中共检出322株肺炎链球菌,阳性率为25.7%,其中2~4岁组分离的肺炎链球菌构成比最高,占45.3%(146/322);5~6岁组最低,占26.1%(84/322)。血清学分型以19F为主,占60.2%,其他依次为19A、23F和6B,构成比分别为12.7%、11.2%和11.5%。肺炎链球菌对克林霉素耐药率最高为73.60%,对复方新诺明、红霉素和四环素均有较高的耐药率,耐药率分别为70.50%、69.25%和61.80%,对万古霉素、氯霉素均无耐药性。另外,常用于临床治疗的青霉素也存在相当高的耐药性(28.26%),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学龄前儿童化脓性中耳炎肺炎链球菌分布构成比以2~4岁组为主要人群,血清学分型以19F为主;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临床在治疗过程应尽量根据药敏结果制定用药方案,减少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某地区中心医院收集的临床血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析,了解该地区血感染患者病原菌构成、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期间在某院就诊的858例血感染患者血液标本,采用BACTEC9050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采用VITEK 2 Compack系统和K-B琼脂纸片扩散法对阳性标本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检测。结果:血培养结果显示,在858份血培养标本中共检出阳性标本109份,每份标本都只检出一种病菌,总检出率为12.7%,革兰阳性菌占64.22%(70/109),革兰阴性菌占33.03%(36/109),真菌占0.35%%(3/109);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40%;肠杆菌科细菌对氨苄西林和氯霉素耐药率40%;非发酵菌科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和氯霉素耐药率40%。结论:目前本地区临床血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感染率高,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治疗可以首选糖肽类抗菌药物;革兰阴性菌以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为主,对氨苄西林、氯霉素耐药率高,大肠杆菌对头孢类抗生素的耐受较绿脓杆菌低,两种细菌感染治疗可以考虑选择单环-内酰胺类抗生素。及时准确的血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可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住院儿童EB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患儿血清中EBV-VCA-IgM和IgG抗体,分别从年龄、性别、季节、涉及的疾病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 209例儿科住院病人EB病毒总体感染率为68.84%,近期感染率为14.76%,10~15岁组总体感染率最高为93.50%,各年龄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男童EB病毒感染率67.52%(3 308/4 899),女童为70.79%(2 343/3 310),女童感染率高于男童(P0.05);EB病毒感染存在季节差异,1-3月份感染率最高,7-9月份相对较低;EB病毒感染累及全身多系统而引起相应的疾病,1 212例近期感染患儿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86例(15.35%)、支气管肺炎142例(11.72%)、急性扁桃体炎112例(9.24%)。结论 EB病毒感染在本地区住院儿童中占有一定比例,小儿EB病毒感染症状多样,可累及全身多系统,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综合分析,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同时加强护理,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含凝血酶敏感蛋白序列的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ADAMTS-1)在酒精性心肌病(ACM)大鼠心室肌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将5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ACM组(n=30)。ACM组大鼠第1周每天给予10%酒精随意饮用,60%酒精灌胃1次(5 mL/kg);第2周每天给予10%酒精随意饮用,60%酒精灌胃2次(10 mL/kg);第3周~16周每天给予20%酒精随意饮用,60%酒精灌胃2次(15 mL/kg),第17周~6个月每天给予30%酒精随意饮用,60%酒精灌胃2次(15 mL/kg)。对照组大鼠采用普通水随意饮用,以同样方式给予普通水灌胃。实验开始前及6个月时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和短轴缩短率(FS)。6个月后处死动物,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组织学改变;Masson染色检测心肌胶原分布及胶原容积分数(CVF);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测定心室肌中ADAMTS-1及其底物多配体蛋白聚糖-4(Syndecan-4)的蛋白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M组大鼠LVEF(P0.01)及FS(P0.05)明显降低,而LVEDD显著增加(P0.05);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部分心肌细胞脂肪变性;心肌纤维断裂、溶解;心肌间质血管扩张充血,胞外间隙明显增宽,纤维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CVF及凋亡指数显著增加(P0.01);ADAMTS-1及Syndecan-4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ADAMTS-1在ACM心肌中表达明显增多,可能通过水解释放Syndecan-4,促进ECM重塑、心肌纤维化及细胞凋亡,参与ACM心室重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erBb-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其浸润转移的关系,寻找浸润转移的客观指标及可能相关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测定8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erBb-2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①C-erBb-2、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60.0%,(48/80)和56.2%(45/80)。②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C-erBb-2、MMP-9阳性率分别为75.0%(30/40)、72.5%(29/4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C-erBb-2、MMP-9阳性率45%(18/30)、40.0%(16/40),(P<0.05);③二者共同阳性者淋巴结转移率为78.1%(25/32)高于二者均阴性者淋巴结转移率26.3%(5/19),(P<0.05),④C-erBb-2、MMP-9联合表达存在意义,且为正相关(r=0.257,P<0.05)。⑤C-erBb-2、MMP-9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性别、年龄、浸润层次等因素无关,但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有关。结论:C-erBb-2、MMP-9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二者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可作为临床检测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 proteinase 9,MMP9)和P53的表达及其与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2年3月至2011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诊治且临床资料完整的TNBC标本147例,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其MMP9、P53的表达。结合临床随访数据,分析MMP9、P53的表达与TNBC预后的关系。结果:TNBC占同期本院收治的乳腺癌13.3%(147/1103)。MMP9、P53在TNB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6%和66.0%。MMP9与TNB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数显著相关(P=0.003)。MMP9表达阳性的TNBC与MMP9表达阴性TNBC患者60个月的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率分别为62%和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率分别为66%和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P53表达阳性的TNBC和P53表达阴性的TNBC患者60个月的DFS分别为65%和87%(P=0.010);OS分别为60%和85%(P=0.005)。MMP9和P53的HR分别为3.353(95%CI:1.614-6.966,P=0.001)和2.979(95%CI:1.239-7.165,P=0.015)。结论:MMP9和P53在TNBC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且MMP9为影响TN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茶树春霜冻害气象指标的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订茶树霜冻害气象指标对于科学客观地开展春季茶树霜冻灾害的监测预警和影响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浙江省茶树4个主栽品种为材料,应用人工气候箱开展低温胁迫控制试验,模拟6组不同低温条件和持续时间(15℃/3℃、12℃/2℃、10℃/1℃、10℃/0℃、10℃/-1℃、10℃/-2℃,各设置组较高温度持续12 h,较低温度持续4 h;对照温度25℃),观测茶树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应用Logistic函数确定茶树的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茶树霜冻害的发生与低温强度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各品种茶树叶片半致死温度为福鼎大白茶(-1.5℃)乌牛早(-1.3℃)鸠坑(-1.2℃)龙井43(-0.7℃);结合历史灾情和茶园逐小时气温观测数据,提出了新的茶树春霜冻害等级标准,包括气象指标、茶树受灾症状和新梢芽叶受害率,其中气象指标为新梢生长期间每日的小时最低气温和持续小时数。应用2013年春季2次霜冻灾害验证,新标准的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并且比原有标准吻合率提高41.7%。研究成果可为茶叶气象定量化服务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