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我国浙江省平阳县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抗肿瘤抗菌素的产生菌72号,孢子丝钩状和圈环状,在各种培养基上气生菌丝体均为白色至浅灰白,基内菌丝浅黄至褐色,无可溶性色素。根据形态及培养特征以及生理特性,该菌属于轮生链霉菌类群,但与已知种不同,故定名为轮枝链霉菌平阳变种(S. verticillus var. pingyangensis n. var.)。  相似文献   

2.
从我国江西南昌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抗真菌抗菌素414的产生菌,具有松螺旋形的孢子丝,气生菌丝体玫瑰粉红色,基内菌丝体紫红褐色和无可溶性色素等特征。根据形态和在各种培养基上的培养特性以及其他生理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该菌株系属于球孢链霉菌类群,但不同于所有已知的种,定名为球孢玫瑰紫链霉菌(Streptomyces globoroseoviolaceus n. sp.)。  相似文献   

3.
从四川和广东的土壤中分离到两株产生麦迪霉素的链霉菌:74—10204和1748。经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特性的研究表明,前一株菌与生米卡链霉菌(Streptomyces mycarofaciens)近似,但形态与培养特征有某些不同,并能利用甘露醇,故定名为生米卡链霉菌四川变种(Streptomyces mycarofaciena var.Sichuanensis Yan);后一菌株鉴定为生米卡链霉菌1748(S. mycarofacins 1748)。这两株菌所产生的抗菌素,经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熔点、比旋光度、分子量和化学反应性质的测定,红外和紫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及质谱分析,确定为麦迪霉素。  相似文献   

4.
一株产生螺旋霉素的链霉菌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甘肃省永昌县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产生螺旋霉素的链霉菌L7990该菌株孢子丝螺旋形,孢子长方形,表面有疣状凸起并带有粗短小刺。在大多数培养基上气生菌丝体淡紫灰色,基内菌丝体葡萄酱紫色。与文献报道的螺旋霉素产生菌S. ambfacicns 比较,有明显的不同。与国外报道的几个近似种比较也不相同。因此,定为新种,命名为螺旋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spiramyceticus n. sp. Yan et Yu, 1979。  相似文献   

5.
一株产生杀虫抗生素的链霉菌新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本校校园的油茶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链霉菌,编号32。它所产生的抗生素对蚜虫、红蜘蛛、菜青虫、松毛虫、扁刺蛾等多种农林害虫有杀虫话性。该菌株孢子丝钩状,2w4固紧螺旋形,孢子近于球形。在大多数培养基上气生菌丝体褐灰色,基内菌丝体褐色,产生暗黄色水溶性色素。细胞壁化学组分I型,DNA中G+C含量为71 2克分子%。在电镜下孢子表面具有龟甲状饰纹,为极罕见的类型。与孢子表面结构相近似的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eus)比较,在形态、培养特征和抗生素的生物学活性方面均不相同。因此定为新种,命名为南昌链霉菌Streptomyces nanchangensis n. sp. Yan et Ouyang。  相似文献   

6.
对于从我国土壤中分离出来的3株属于粉红孢类群的链霉菌进行了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认为与已知的近似种都不相同,是3个新种,71一318号定名为玫瑰盛链霉菌(Streptomyces roseoaurantius n. sp.);3067号定名为玫瑰变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roseorubens n. sp.);71-484号定名为紫变红链霉菌(Streptvmyees violorubensn.Sp.)。  相似文献   

7.
从我国四川省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产生蘸环类抗肿瘤抗菌素的链霉菌77—3082。经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表明,该菌株与加利利链霉菌(Streptomyces galilaeus)相似,但也有些显著差异,故定名为加利利链霉菌思文变种(Streptomyces galilaeus var. siwenensis),它产生的抗菌素主要组分为阿克拉辛霉素A。  相似文献   

8.
从北京土壤中分离出一株产生链佐菌素的链霉菌1006—60,与文献报道的两株链佐菌素产生菌不同,定名为普拉特链霉菌链佐菌素变种 Streptomyces platensis var. streptozotoeeticusn.var。  相似文献   

9.
自广东省韶关地区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链霉菌,编号为T21-IB。该菌株所产抗生素对螨和蚜虫等有较好的杀灭效果。根据对其生物学特征鉴定,除某些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以外,与浅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flaveolus)很相似,故认为是浅黄链霉菌一个新变种,定名为浅黄链霉菌韶关变种 (Streptomyces flaveolus var. shaoguanensis, n. var.)  相似文献   

10.
黄色直丝链霉菌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4-773链霉菌对产朊圆酵母(Torulopsis utilis)细胞及稻瘟菌(Piricularia oryzae)菌丝有溶菌作用,对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的研究指出,34—773链霉菌的孢子丝直形,孢子长杆状,表面光滑;气生菌丝体先蚌肉白,后豆汁黄;基内菌丝体淡鹅掌黄、淡雅梨黄;无可溶性色素。经鉴定和国内、外文献中报道的近似种比较定为新种——黄色直丝链霉菌(Streptomyces flavorectus n. sp.)。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土壤分离的链霉菌中,选出气生菌丝体灰色、基内菌丝体褐黑和紫黑的3株菌。经过对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一系列研究,对比证明与国内外资料上发表的已知种都不同,因此分别定名为两个新种:褐黑链霉菌(Streptomyces fuscoatrus n. sp.)和黑微紫链霉菌(Streptomyces nigroviolens n. sp.)。  相似文献   

12.
对于从我国土壤中分离出来的三株属于灰红紫类群的链霉菌进行了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认为与已知的近似种都不相同,是三个新种,289号定名为红木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acajouruber n. sp.);71-351 号定名为玫瑰烬灰链霉菌(Streptomycesreseocinereus n.Sp. ):71-536号定名为铁锈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ferruginagriseus n. sp.)。  相似文献   

13.
从湖北省房县郊区土壤中分离到SH-121和SH-4两株菌。对其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化学组份及DNA中G+C克分子含量进行了研究。此两株菌在高氏合成一号等培养基上均产生带成链孢子的气生菌丝体,并具有吸水现象,细胞壁化学组份I型,属于链霉菌属吸水类群,经与已知种比较,定为两个新种,命名为肉色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car-neohygroscopicus Zhou et Lin,nov.sp.)和团块普拉特链霉菌(Streptomtces glomeroplatensis Zhou et Lin,nov.sp.)。  相似文献   

14.
菌株SCY311是从河南省凤凰山土壤样品中分离到的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一株放线菌。为了明确其分类地位, 在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细胞壁组分测定等传统分类学方法的基础上, 测定和分析了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结果表明, 菌株SCY311在高氏一号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基内菌丝呈褐色; 气生菌丝灰色至鼠灰色, 不产生可溶性色素, 无吸水现象; 孢子链卷曲, 末端形成闭合或开放螺旋; 孢子椭圆或圆柱状, 表面形成结节状突起; 生理生化特征和在国际链霉菌计划(ISP)培养基上的培养特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用静电加速器的厚铍靶(d、n)反应产生的快中子辐照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griseus的诱变效果。1974年秋以来作过7批诱变处理,总结了快中子对灰色链霉菌的杀菌率、菌落形态、色素、生理特性、营养缺陷型和产量的诱变率。筛选到两株高产菌株,并已用于生产,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从福建省厦门市郊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链霉菌,编号为620—11。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应属于烬灰链霉菌类群的一个种,因不同于文献报道的所有近似的已知种,故认为是一个新种,定名为香蕉链霉菌(Streptomyces musae n. sp. Yan et Kuang)。  相似文献   

17.
从山东省和西安市的土样中,分离到3株气丝为粉红色调的链霉菌,编号为0769、01762和01 763。经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它们与已知的近似种均不相同,因此定为新种,命名为玫瑰暗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roseoerythraeus n.sp.)(0769)和玫瑰肉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roseocarneus n.sp.)(01 762、01763,其中以01 762为标准株)。  相似文献   

18.
以精原细胞法为响导,利用抗代谢的微生物学和化学方法进行跟踪,找到一株产生抗瘤抗生素重氮丝氨酸(Azasetiae)的菌株402.根据其形态、培养特征、碳源利用及生化特性,并与已知重氮丝氨酸产生菌及相近链霉菌比较,认为402菌株是重氮丝氨酸的新产生菌,也是链霉菌属中的一个新种,命名为灰黑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niger n. sp. Yan & Hu,1982。  相似文献   

19.
亚嗜盐链霉菌新种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离极端嗜盐细菌的过程中,在含25%NaGI的Gibbons[1]培养基上发现一个放线菌菌落A75,经两代转种之后便不再生长。此菌仅能在含5—8%NaCI的Gibbons培养基上较好地生长,当NaGl浓度高于18%时则完全不生长。经鉴定,此菌株属于链霉菌属中的白孢(Albosporus)类群[2],但它与本类群中的已知种差异明显。在不另外添加NaCl的其它供试培养基上,一般不产生气生菌丝体,对供试碳源均不利用。在5—8%NaGl的Gibbons培养基上孢子丝呈白色,常成圈,幼龄菌落形成同心圆,液体培养菌体呈团状。在普戈二氏基础培养基[3]中添加8% NaCl,除D-木糖和L-阿拉伯糖外,对多种碳源均可利用,但生长弱。经鉴定认为A75菌株是链霉菌属中的一个新种,命名为亚嗜盐链霉菌(Streptomyces subhalophilus n.sp.)。  相似文献   

20.
从原始热带雨林土壤中,分离到一株产蓝色色素菌株18-A-5,对其进行了系统分类学研究。形态学特征观察表明,在高氏合成一号培养基上初产蓝绿色色素,日久为深蓝色,基内菌丝蓝色,气生菌丝灰白色,产灰色孢子,孢子丝直或柔曲,形成长孢子链,孢子圆柱形。其DNA的G+C摩尔分数为62.4%,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GenBank登陆号为EU054353),18-A-5与生靛链霉菌Streptomyces indigoferus ATCC23924T 、草绿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herbaricolor ATCC23924T具有极高的同源性,达100%,聚类分析表明,18-A-5与生靛链霉菌Streptomyces indigoferus、草绿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herbaricolor两株菌聚类在一起,分支置信度为74%。结合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化学组成分析、脂肪酸分析等将菌株18-A-5定名为草绿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herbaricolor。并对该蓝绿色可溶性色素性质进行了耐酸碱性、热稳定性、抗菌谱等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