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扁平钳蛤具有蓝褐色珍珠层,是培育色泽特异珍珠的潜能品种,不同养殖方式的选择对扁平钳蛤的生长和存活具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锥形笼吊养和底播养殖两种方式对扁平钳蛤进行为期半年的养殖,探讨两种养殖方式对扁平钳蛤壳长、壳宽、壳高和体重等生长性状以及其存活率的影响,以摸索一种适合扁平钳蛤的养殖方式。结果表明,养殖半年后,吊养扁平钳蛤(以小贝为例)的壳长、壳高、壳宽和体重的增长率分别为137.95%、143.84%、152.63%和92.68%,而底播贝则分别为110.30%、113.02%、115.85%和68.97%,吊养贝和底播贝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吊养贝在6个月的养殖期内总存活率分别为100%、75.56%、82.22%、91.11%、98.89%和82.22%,而底播贝总存活率则分别为100%、66.67%、74.44%、88.89%、100%和91.11%。在5、6、7、8四个月内吊养贝的存活率都显著高于底播贝(p0.05);9月份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在10月份因受台风影响则表现为底播贝的存活率高于吊养贝(p0.05)。这从生长性状和存活率两方面表明,锥形笼吊养与底播相比更适合于扁平钳蛤的养殖。  相似文献   

2.
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是我国最具潜力培育大型海水珍珠的优质母贝,其贝壳色泽及珍珠层颜色与黑色素(melanin)的合成水平有关。为了筛选安全有效的企鹅珍珠贝黑色素抑制剂和增强剂,探讨其有效使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分析其毒副作用,实验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熊果苷(arbutin)和丙戊酸(valproic acid)浸泡1月龄稚贝不同时间,观察3月龄,5月龄和7月龄幼贝壳色,并统计熊果苷和丙戊酸的使用对幼贝变色率、存活率、壳长、壳高、壳宽的影响。结果显示,2 mmol/L熊果苷处理稚贝1h或5 mmol/L丙戊酸处理1h即可显著提高壳色变异的比率(p0.05),且幼贝变色率随熊果苷和丙戊酸的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对熊果苷和丙戊酸的毒性检测发现,熊果苷达到10 mmol/L处理8h时,仍不会影响幼贝的存活率、壳长、壳高、壳宽(p0.05);但丙戊酸在浓度为5 mmol/L处理4h时,幼贝的存活率即显著下降,壳长、壳高和壳宽亦显著低于对照(p0.05)。研究表明,熊果苷和丙戊酸对企鹅珍珠贝幼贝而言分别是有效的黑色素抑制剂和增强剂,熊果苷在10 mmol/L处理8h以下都未检测到毒副作用,丙戊酸在5 mmol/L处理4h时即存在一定毒性。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分析了微胶囊饲料S1和S2对马氏珠母贝的生长性状与矿化基因nacrein与pif177表达量的影响。实验共设置了5个组合(EG1,EG2,EG3,EG4和CG),其中EG1和EG2分别单投喂饵料S1和S2,EG3和EG4分别投喂S1+亚心形扁藻与S2+亚心形扁藻,CG投喂扁藻。经过60 d的养殖后,比较了各组的生长率及nacrein与pif177的相对表达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各组间的壳宽、壳高绝对增长率与相对增长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EG4具有最大的壳宽、壳高绝对与相对增长率,单喂饲料的EG1和EG2的壳宽与壳高增长率均小于CG或投喂混合饲料的EG3和EG4。各组间外套膜nacrein相对表达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EG4中央膜nacrein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EG1、EG2和EG3(p0.05);EG4边缘膜的nacrein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EG1和EG3(p0.05)。各组间外套膜pif177相对表达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EG4中央膜和边缘膜的pif177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EG1和EG3组(p0.05)。壳宽与壳高的增长率与矿化基因的表达量存在正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研发的胶囊饲料能替代部分单胞藻饵料,为进一步研发珍珠贝人工饲料及开展工厂化养殖提高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杨凤  曾超  王华  文永升  何阳阳  张瑜 《生态学报》2016,36(3):795-802
作为埋栖型滩涂贝类的典型代表种类,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具有很强的潜沙行为。为了进一步了解其生态行为学,在室内实验室条件下,模拟了常见环境因子温度、盐度、p H值以及流速和规格大小对蛤仔幼贝(6—12 mm)潜沙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10—30℃,盐度25—30,p H值在6.0—9.0范围内蛤仔幼贝均能100%潜沙;在试验观察的4—5 h内,盐度由30突变至10时没有蛤仔潜沙,突变至20时有20%—30%潜沙(20℃,庄河蛤仔)或100%潜沙(15℃,福建蛤仔);p H值由8.0突变至10.0时不能潜沙;以暂养海水的温度(15或20℃)、盐度(30)和p H值(8.0)为中心,随着各个指标向两侧突变潜沙时间延长;流速为3、4和5 cm/s时,随流速增大潜沙速度加快;在规格6、9 mm和12 mm的幼贝中,以12 mm潜沙速度最快。若以半数潜沙时间(ET_(50))为判定指标,则适宜潜沙温度为15—20℃,盐度为25—30,p H值为7—9(莆田蛤仔)和8.0(庄河蛤仔)。在适宜条件下,蛤仔幼贝1 min内开始潜沙,3 min内有半数潜沙,5 min便全部潜沙。研究发现环境突变对蛤仔潜沙有明显影响,在天然海区放养蛤仔时应该注意购买地和放养海区温度、盐度和p H值的差异,并且选取10 mm以上幼贝放养效果较好。所得结论对完善菲律宾蛤仔幼贝的行为学及其底播养殖技术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分析了不同人工饲料(S1, S2和S3)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消化酶、免疫和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共设置了6个实验组(EG1, EG2, EG3, EG4, EG5, EG6)和1个对照组(CG)。实验组EG1、EG2、EG3分别只投喂饲料S1、S2和S3,EG4投喂饲料S1+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EG5投喂饲料S2+亚心形扁藻,EG6投喂饲料S3+亚心形扁藻。对照组CG仅投喂亚心形扁藻。养殖60d,结果显示:(1) EG5、EG6和CG的蛋白酶活力显著的高于其他组(p0.05);EG6和CG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 EG5、EG6和CG的FGF18、TβR I和GHITM m 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 EG1的免疫酶(ALP, SOD, CAT和POD)活性最低,MDA含量最高;EG1、EG2和EG3中SOD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EG5, EG6和CG (p0.05);EG1、EG2和EG3 GPx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EG5、EG6和CG (p0.05);EG1、EG2和EG3 CAT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EG6和CG (p0.05)。因此,饲料S2和S3与微藻混合投喂可以促进马氏珠母贝的消化吸收以及抗应激的能力,从而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和保持最佳的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6.
张跃环  闫喜武  杨凤  张国范 《生态学报》2008,28(9):4246-4252
通过对菲律宾蛤仔大连群体壳宽的选择,于2006年5月建立了壳宽型(WS)和壳扁型(PS)两个家系.对两种壳型亲本的鲜重、性比、产卵量及其子代的生长与存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亲贝的鲜重差异显著(P<0.05),WS、PS亲贝的雌雄比例分别为0.88 : 1、0.62 : 1,产卵量分别为124.19万/粒和408.50万/粒;两家系子代的卵径、D形幼虫大小、变态规格无显著差异(P>0.05),但单水管、双水管稚贝的大小差异显著(P<0.05);幼虫浮游期间(0~16日龄),WS和PS幼虫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9.46±1.56)ìm d-1和 (9.60±0.38)ìm d-1,差异不显著(P>0.05).12日龄前,WS和PS幼虫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16日龄时,WS幼虫存活率明显低于PS (P<0.05).变态期间(16~24日龄),WS家系的生长速度((2.64±0.34)ìm d-1)显著地小于PS家系((3.91±0.67)ìm d-1) (P<0.05),WS家系的变态率(5.32%±1.53%)也显著地小于PS家系(15.68%±3.06%) (P<0.01).PS家系在稚贝的室内培育期间(24~60日龄)和生态池育成阶段(60~180日龄)的生长速度均显著地快于WS家系(P<0.05);PS家系的存活率也均显著地高于WS家系(P<0.05).  相似文献   

7.
在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亲蟹生殖洄游期间, 通过研究中华绒螯蟹放流群体和自然群体繁殖力随壳宽的变化规律, 比较放流群体和自然群体繁殖力的差异, 从而评估人工增殖放流亲蟹的繁殖力。结果显示, 随着壳宽的增大, 中华绒螯蟹放流群体和自然群体的繁殖力都显著增加(P<0.05)。在相同壳宽范围内, 放流群体和自然群体的繁殖力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回归分析显示, 放流群体繁殖力(F)与壳宽(CW)呈幂函数关系: F=3.979CW6.208(R2=0.822);自然群体F与CW呈幂函数关系: F=1.696CW6.636(R2=0.673)。协方差分析显示, 放流群体与自然群体F与CW的两条曲线在显著性为0.05时拟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 放流群体与自然群体的繁殖力与壳宽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推断放流亲蟹能够适应长江口天然水域环境, 并与自然群体的繁殖力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8.
在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亲蟹生殖洄游期间,通过研究中华绒螯蟹放流群体和自然群体繁殖力随壳宽的变化规律,比较放流群体和自然群体繁殖力的差异,从而评估人工增殖放流亲蟹的繁殖力。结果显示,随着壳宽的增大,中华绒螯蟹放流群体和自然群体的繁殖力都显著增加(P0.05)。在相同壳宽范围内,放流群体和自然群体的繁殖力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回归分析显示,放流群体繁殖力(F)与壳宽(CW)呈幂函数关系:F=3.979CW6.208(R2=0.822);自然群体F与CW呈幂函数关系:F=1.696CW6.636(R2=0.673)。协方差分析显示,放流群体与自然群体F与CW的两条曲线在显著性为0.05时拟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放流群体与自然群体的繁殖力与壳宽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推断放流亲蟹能够适应长江口天然水域环境,并与自然群体的繁殖力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缺氧和饥饿对马氏珠母贝的生理能量学的影响,设置对照组、缺氧组、饥饿组、缺氧且饥饿组,处理12 h后连续5 d分析滤水率与耗氧率,结果显示缺氧和饥饿都显著影响马氏珠母贝的滤水率(p0.05),但是缺氧和饥饿对马氏珠母贝的滤水率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无论是缺氧还是饥饿均对对马氏珠母贝的耗氧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而且缺氧和饥饿对马氏珠母贝的耗氧率也没有交互作用(p0.05)。  相似文献   

10.
开展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生物学研究,对指导养殖具有重要意义.1993年6月20日购于上海市崇明县的仔蟹放养于湖北省保安湖渔场的一个试验塘(2330m2),每天投喂小杂鱼和螺蚌肉.在试验期间,河蟹成活率为18.6%.协方差分析表明,性别对各月体重与壳长、体重与壳宽及壳宽与壳长回归方程的截距和斜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两性数据混合后的不同月份间回归方程的截距却有显著差异(p<0.01).在每次取样时,雄蟹与雌蟹的壳长、壳宽及体重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雄蟹与雌蟹可能具有相同的生长率.在各次取样时统计的性比(雄∶雌)均无异于理论值1∶1(X2检验,p>0.10).在九月中旬发现大部分雌蟹开始青春期蜕壳,在11月下旬雌蟹性成熟比例为88%,性成熟雌蟹壳长变幅为26.2-49.8mm,均值为34.1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