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辽藁本(Ligusticum jeholense Nakai et kitag)。又名北藁本、热河藁本,为伞形科植物,以根及根茎入药,为镇痉、镇痛剂,主治头痛或周身疼痛。是一种很好的特产中药材。主要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等地。  相似文献   

2.
骨缘当归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缘当归Angellica cartilaginomarginata var.foliata Yuan et Shen,别名:山藁本、野芹菜(江苏),仅分布于江苏和浙江。在江苏镇江等地用干燥全草作山藁本入药,其化学成分未见报道。 样品采自江苏省句容县。将干根磨粉,提取物经中性氧化铝层析,根据色谱及光谱鉴定为两种脂肪酸、四种已知香豆素和一种植物甾醇即:正葵酸(n-capric acid)、月桂酸(lauric acid)、骨缘当归素(cartilaginomarginadin)、蝉翼素(pteryxin)、白花前胡素F(praeruptorin F)、佛手柑内酯(bergapten)及β-谷甾醇(β-sitosterol)。  相似文献   

3.
运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伞形科芹亚科拟藁本属8种及近缘类群2种(共10种)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并结合质体基因组系统发育树探讨拟藁本属的系统地位,提出分类处理意见,为拟藁本属的系统分类提供花粉形态学证据。结果表明:(1)显微观察显示,芹亚科拟藁本属及近缘类群10种植物花粉的极轴长与赤道轴长比值P/E为1.89~2.31,花粉大小变化范围25.45~41.70 × 11.29~20.52 μm,花粉粒形态有近矩圆形、近矩圆 赤道收缩形、近长椭圆形和近长菱形4种,萌发孔位置皆为边孔。(2)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拟藁本属及近缘类群10种植物的花粉极面纹饰有条网、细孔网、细孔条网、平滑 细孔网、平滑穴网、条状6种类型,极面观有三裂圆形和三瓣形2种类型,属于伞形科较为原始至较为进化的花粉类型。(3)花粉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拟藁本属的花粉形态均为近矩圆形型,扫描电镜下为条网状或细孔网状纹饰,属于一个较为自然的分类群,支持宜将拟藁本属从广义藁本属中独立出来单独成属,但蕨叶拟藁本的花粉形态为近长菱形,在芹亚科中属于较为原始的花粉类型。(4)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表明,9个物种在亮蛇床部族内构成包含拟藁本属模式物种玉龙拟藁本在内的高支持率单系分支(Subclade A),且拟藁本属及近缘类群10种植物中的7个物种均位于该亚分支内,在质体基因组系统发育树中构成了拟藁本属的单系分支,即分子证据表明拟藁本的系统地位独立,且位于亮蛇床部族下,但蕨叶拟藁本独自形成了一个位于滇藁本分支的基出分支,表明其系统地位特殊,既不属于拟藁本属,也不属于藁本属。研究认为,拟藁本属为一年轻的由同一祖先分化的属,可能是起源于泛东亚的祖先种,在向西及青藏高原迁移扩散中,于东亚至中国 喜马拉雅地区快速辐射物种形成的;该研究建议将归叶拟藁本划入当归属,将细叶亮蛇床、毛藁本并入拟藁本属,将尖叶拟藁本并入藁本属中;蕨叶拟藁本的系统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采自安徽省金寨县天堂寨镇的中国对囊蕨属一新记录植物——光叶对囊蕨Deparia otomasui(Sa.Kurata)Seriz.。光叶对囊蕨之前仅发现于日本,其根状茎细长横走,叶片一回羽状,羽片羽状分裂,叶为纸质,有光泽,近光滑无毛,是对囊蕨属中形态较为独特的一个物种。该文对光叶对囊蕨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提供了生态照片和线描图,编制了安徽省对囊蕨属部分物种的检索表,同时对该种的保护等级进行了评估。凭证标本保存于上海辰山植物标本馆(CSH)。  相似文献   

5.
锡叶藤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锡叶藤为五桠果科锡叶藤属植物 ,常绿木质藤本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有收敛止泻、消肿止痛的功能 ,用于腹泻、便血、菌疾、肝脾肿大、子宫脱垂、白带、风湿性关节炎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 ,1991)。其乙醇提取物经活性筛选 ,有较强抗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 lardisease)和抗病毒活性 (antiviralactivity)。其化学成分未见报道 ,为了探讨其活性成分 ,我们对其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锡叶藤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的 11个化合物 ,经波谱分析 ,分别鉴定为 :良姜素 (iza…  相似文献   

6.
伞形科中药的研究——Ⅴ.南瓜七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南瓜七(Heracleum henryi Wolff )又名荷花七、缅瓜七,系伞形科白芷属植物,分布于滇西一带,主产于保山地区施甸县。药用其根。味辛、性温,通经活络,镇痛散淤,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疼痛,痛经,月经不调等症。该植物的化学成分未见报道,为搞清其化学成分我们进行了此项研究。 研究样品采自施甸县酒房。提取分离方法如下:将干根磨粉,用乙醚浸泡,得深棕  相似文献   

7.
雀瓢的黄酮醇成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雀瓢(Cynanchum thesioides var. australe)系萝藦科鹅绒藤属植物,属地稍瓜组。该组植物我国产两种,即原变种地稍瓜(C. thesioides)和变种雀瓢。它们的化学成分均未见报道。本文报道雀瓢的化学成分。 雀瓢样品采自陕西秦岭。其干燥全草2公斤,用工业酒精回流提取。粗提物经显色反应及薄层检查,示有黄酮类成分,未检出C_(21)甾体成分。粗提物在弱酸性条件水  相似文献   

8.
中国岩蕨科植物研究(二)——成熟孢子体的比较形态解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国产岩蕨科19个种l变种的比较形态解剖研究结果,其中10个种为我国 特有。 通过对根、根状茎、叶轴和叶柄关节的解剖,对叶、毛状体和孢子囊群的比较形态观察,及对20种孢子扫描电镜观察,扼要讨论了它们与系统发育和分类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四川藁本属植物果实和叶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省藁本属5种植物的叶柄及果实进行了解剖研究,结果表明:藁本属植物的果实分为近两侧压扁和背腹压扁两种类型,背棱每棱槽内油管总数多为1~4个,合生面油管总数4~8个,在少数种间有一定的差异;胚乳背面微微隆起,腹面平直或微凹,如多管藁本,胚乳向内微凹;在蕨叶藁本中,胚乳占很大的比重,胚乳形状有很明显的个体差异.果实的压扁程度、油管特征、胚乳的形状等特征可以作为确定本属植物种间关系的依据.叶柄横切面类型多样,包括圆型、U型和V型,其中U型植物3种,占60%;近轴面除蕨叶藁本外,都具有沟槽;膜苞藁本和抽葶藁本中不具有髓腔,其他种类具髓腔,且大小、形状略有不同;横切面上维管束的数目多为5~14个,排列类型为圆型、U型、V型.以上叶柄等特征比较稳定,并且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可以作为本属分类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辽藁本的人工栽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辽藁本又名北藁本,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5~60厘米,分布于东北及华北地区。其根及根茎入药,为传统常用中药材,有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多种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偏头痛、腹痛泄泻、关节风湿寒痹等症。目前辽藁本野生资源日趋枯竭,人工栽培势在必行。现将辽藁本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供生产和实验中参考应用。一、生活习性辽藁本喜温和湿润环境,耐寒怕热,喜湿怕涝,野生分布较广,多生千石质地的山坡,林缘、灌丛处,对土壤要求不高,生命力强。二、选地整地  相似文献   

11.
以鳞毛蕨科的华北鳞毛蕨为材料,在模拟自然条件下人工培养配子体世代,用石蜡切片详细观察记录了胚胎发育全过程,以建立更详细的薄囊蕨胚胎发育模式,为探讨薄囊蕨与其它类群的系统演化关系及生殖生物学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华北鳞毛蕨的胚胎发育垂直于配子体平面和背腹轴,符合俯卧型发育模式,合子第一次分裂平行于颈卵器的长轴方向;胚胎在16细胞时期才能够确定器官发生的原始细胞,且第一叶原基的产生先于第一根原基;海马胚时期第一叶原基和第一根原基突破帽状体形成具有明显维管束结构的第一叶和第一根;胚胎发育过程中有游离核的存在。(2)该文绘制了从合子到第一叶和第一根成熟的发育过程,包括胚胎早期细胞的分裂方式、细胞核及其核仁的特征、器官的发生顺序及其相互关系等14个点线图,总结出薄囊蕨胚胎发育的详细模式;该模式支持Nayar的"根叶学说",并主张薄囊蕨和种子植物的茎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二者是平行发展的两个类群。  相似文献   

12.
4种鼠尾草属植物根、茎、叶中脂溶性成分的分布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说明4种鼠尾草属植物脂溶性成分在根、茎、叶中的分布情况,本文采用了组织化学定位和HPLC图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4种鼠尾草属植物不同部位的脂溶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鼠尾草属植物的根、茎、叶中脂溶性成分的分布有差异,根中脂溶性成分分布于周皮,茎、叶中脂溶性成分分布于表皮.丹参和白花丹参根中的脂溶性成分主要是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和二氢丹参酮Ⅰ,鼠尾草和药用鼠尾草根中仅含丹参酮ⅡA,不含丹参酮Ⅰ和二氢丹参酮Ⅰ.茎、叶中的脂溶性成分不是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和二氢丹参酮Ⅰ.脂溶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随品种和引种地的不同而产生差异.这一结果明确了脂溶性成分在4种鼠尾草属植物不同部位的确切分布,为准确用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蕨麻的化学成分以更好地利用蕨蔴资源,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了青海和甘肃两个地区产的蕨麻中的脂溶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蕨麻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来自甘肃产地的蕨麻含有11种脂肪酸,青海地区产的蕨麻含有7种脂肪酸,二者的共同成分有7种;甘肃产蕨麻中硬脂酸含量最高,辛烷含量最低;青海产蕨麻中邻苯二酚含量最高,棕榈酸含量最低。表明不同产地的蕨麻所含脂肪酸种类和脂肪酸含量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菘蓝根、茎、叶、花和幼果等不同器官的脂溶性成分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脂溶性成分进行鉴定,并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相对含量,以明确菘蓝的化学物质基础,为综合开发利用菘蓝资源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从菘蓝的根、茎、叶、花和幼果中分别鉴定出24、23、21、18和23种脂溶性成分;其中,十二烷、十三烷、十四烷、2,4-二叔丁基苯酚和棕榈酸为各器官的共有成分;不同器官中脂肪酸含量依次为:花(80.91%)>根(60.56%)>幼果(21.93%)>茎(17.45%)>叶(11.28%)。除花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不饱和脂肪酸外,其他器官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均较高,表明菘蓝不同器官中脂溶性成分的组成及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蟹爪叶盾蕨(Neolepisorus ovatus(Bedd.)Ching f. doryopteris(Christ)Ching)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组成及抗菌活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蟹爪叶盾蕨石油醚提取物的成分,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检测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八叠球菌的抑制活性。从蟹爪叶盾蕨石油醚提取物中鉴定出38种化学成分,占出峰总数的92. 76%,其中豆甾-4-烯-3-酮(19. 83%)、何帕烯(16. 40%)、β-香树脂酮(14. 93%)等甾体和萜类化合物含量丰富。抑菌活性结果显示,蟹爪叶盾蕨石油醚提取物对藤黄八叠球菌的抑菌圈为(7. 78±0. 55)cm,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没有抑制作用。所鉴定的化合物均首次从蟹爪叶盾蕨检测到,蟹爪叶盾蕨石油醚提取物对藤黄八叠球菌有抑制作用。此研究结果为该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人工培养和石蜡切片法研究了多羽实蕨(Bolbitis angustipinna(Hayata)H.Ito)胚胎发育过程。合子第一次分裂面垂直于原叶体纵轴且平行于颈卵器颈部;第二次分裂面平行于原叶体纵轴且垂直于颈卵器颈部;第三次分裂面同时平行于原叶体纵轴和颈卵器颈部。经多次分裂形成球形胚胎,球形胚胎的外上和外下区域几乎同时分别发育出第一叶顶端细胞和第一根顶端细胞,继而分别斜向分裂产生第一叶原基和第一根原基。随后,第一叶原基迅速分裂,最早突破帽状体形成第一幼叶;第一根原基的分裂速度稍慢,晚于第一叶突破帽状体形成第一根。并讨论了胚胎发育的系统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组织培养暗紫贝母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组织培养的暗紫贝母为材料,野生暗紫贝母为对照,用不同溶剂提取,得4个化学组人 生物碱部分,总皂甙部分,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并以生药粉为阳性对照进行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组培贝母与野生贝母有相似的止咳、祛痰作用;总皂甙部分与总生物碱部分均为川贝有效活性成分,t得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经TLC是乌头总生物碱部分与总皂甙部分无化学成分重叠。  相似文献   

18.
岩蕨属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为岩蕨属植物心岩蕨、岩蕨和耳羽岩蕨配子体个体发育和比较形态学初步研究。报道了用无机琼脂培养基由孢子培养配子体的方法。由孢子萌发到配子体成熟分四个时期:萌发期,原丝体发育期,过渡期和原叶体发育期。大多数原丝体发育到七个细胞,与顶端细胞相隔的原丝体细胞开始胞间细胞纵向分裂,进入过渡期。同时顶端细胞的横分裂受到抑制,直至原叶体顶端细胞形成开始原叶体发育期。岩蕨成熟配子体精子器盖细胞不分裂,耳羽岩蕨分裂为一个圆形细胞和一个镰刀形细胞,而心岩蕨两种情况兼而有之,配子体比较形态特征支持心岩蕨可能是以岩蕨和耳羽岩蕨为双亲的异源双二倍体的假设[5]。  相似文献   

19.
乌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民间药用植物乌蕨的形态特征和资源分布情况,综述了国内外对乌蕨的药理药效作用、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乌蕨对小鼠砷中毒、乐果中毒具有解毒作用,对小鼠CCl4肝损伤具防治作用,可治疗家畜肝炎,临床上治疗腹泻、下肢顽固性溃疡、慢性肾衰等疾病取得了显著疗效,乌蕨具有抗菌活性,对酪氨酸酶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乌蕨对小鼠基本无毒。乌蕨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已从叶分离得到牡荆素(Vitexin)、丁香酸(Syringic acid)、原儿茶醛(Protocatechualdehyde)和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提出应当对乌蕨药效的物质基础进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还应研究其引种栽培技术,为开发利用这一植物资物资源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云南永仁纳拉箐晚三迭世考依卜期植物,新属4个,新种15个,并对其在植物学和地质学上的意义加以讨论。这四个属是日蕨属 Rireticopteris、吕蕨属 Lüreticopteris、间羽蕨属 Mixopteris、永仁叶属 Yungjenophyllum。15个新种是古莲座蕨 Angiopteris antiqua、永仁莲座蕨 A.yungjeneensis、美栉羊齿 Pecopteris callipteroides、小叶日蕨 Rireticopteris microphylla、大叶吕蕨 Lüreticopteris megaphylla、间羽蕨 Mixopteris intercalaris、中国厚羊齿 Pachypterischinensis、永仁厚羊齿 P.yungjenensis、舌羊齿型鱼网叶 Sagenopteris glossopteroides、窄叶鱼网叶 S.stenofolia、永仁楔羽叶 Sphenozamites yungjenensis、大叶耳羽叶 Otozamites mega-phyllus、反弯耳羽叶 O.recurvus,两叉楔银杏 Sphenobaiera bifurcata 和大叶永仁叶 Yungje-nophyllum grandifolium,并建议北美同期下钦里组所产的矛羊齿属的一种(Lonchopterissp.),Daugherty 名为亚利桑日蕨(新种)Rireticopteris arizonica sp.n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