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黑松海防林是山东半岛北部海岸带典型的生态系统类型,对于维护沿海地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对黑松海防林的天然更新动态和生存状况进行评价和预测,在山东半岛北部黑松海防林内设置3个样地,调查黑松幼龄植株的生长动态和种群数量特征。使用查数轮生枝法确定黑松幼龄植株的年龄,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探讨黑松幼龄植株的生长动态、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编绘黑松幼龄植株的时间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结果表明:(1) 3个样地中幼龄植株高生长、基径生长与年龄均分别呈指数函数、直线和二次函数关系;(2) 3个样地黑松幼龄植株年龄结构存在着明显差异,分别表现为纺锤形、残缺型和金字塔型;(3) 幼龄植株主要集中分布在距最近立木0.3~1.2 m,离立木越近或越远幼龄植株均逐渐减少;(4) 对样地Ⅰ和样地Ⅲ黑松幼龄植株 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的分析表明,随年龄的增加,黑松幼龄植株生命期望值基本上呈递减趋势,黑松幼龄植株种群存活数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样地Ⅰ和样地Ⅲ黑松幼龄植株种群存活曲线近似于Deevey Ⅱ型,表明2个样地黑松幼龄植株种群处于稳定发展阶段;(5)样地Ⅱ幼龄植株种群结构很不完整,表明该种群属于衰退型,与人为干扰及坡度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的繁殖策略,揭示萌蘖苗和实生苗在维持种群数量中的作用。采用每木调查法调查贵州省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标水岩珙桐种群,根据调查数据绘制径级结构图。以珙桐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采用匀滑技术分别编制了萌蘖苗和实生苗种群静态生命表,并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及4个生存函数曲线。结果显示:(1)珙桐种群年龄结构存在一定的波动性,按萌蘖苗统计则幼龄个体占78.78%,按实生苗统计则幼龄个体占21.45%,两种统计的珙桐种群的生存曲线接近于DeeveyⅡ型。(2)珙桐种群整体是增长的,萌蘖苗V_(spi)高于V_(sepi)(6.50%>2.30%)。(3)珙桐种群生存率呈单调下降趋势,萌蘖苗较明显。(4)珙桐种群累计死亡率呈单调上升的趋势,萌蘖苗更明显。(5)珙桐种群生存率和消失率曲线呈单调上升趋势,萌蘖苗和实生苗基本一致。标水岩珙桐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存活曲线为DeeveyⅡ型,后期种群保持稳定,萌蘖繁殖有利于维持种群数量,在维持种群稳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河上游胡杨种群结构与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路  王家强  王海珍  宇振荣 《生态学报》2014,34(16):4640-4651
采用样带调查法对塔里木河上游3个断面8.5 hm2天然胡杨林进行野外调查,绘制了胡杨种群年龄结构图和存活曲线,结合种群动态量化方法与时间序列预测,分析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上游胡杨种群密度随径级增大而减小,自疏指数接近-3/2,个体胸径达24 cm后种群密度保持相对稳定。中、下段胡杨种群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幼龄级所占比例较大、林分年轻;存活曲线为Deevey C型,且动态指数0,为增长种群。受所处生境条件影响,上段不同生境胡杨种群年龄结构差异明显。阿瓦提县胡杨种群结构呈金字塔型,幼龄级比例高达77.2%,存活曲线属Deevey C型,为增长种群;南口镇与托海乡胡杨种群结构呈壶型,幼龄级比例极低、中大龄级比例高达84.7%,存活曲线属Deevey A型,为衰退种群;沙黑里克镇胡杨种群结构呈钟型,存活曲线属Deevey A型,为暂时稳定种群。种群数量动态与时间序列分析表明,中、下段胡杨更新资源丰富,未来种群能够稳定增长;上段南口镇、托海乡与沙黑里克镇幼龄级数量随时间推移减少,种群向大老龄级发展,未来种群将走向衰退。总之,上段胡杨种群因更新资源不足而趋于衰退,未来保持适当的人工辅助恢复措施和加强保护现有植株及其生境是保持胡杨种群自然更新和进行种群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安徽皇藏峪自然保护区青檀种群数量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野外调查资料编制皇藏峪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青檀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以及4个生存函数曲线,分析种群数量特征。同时,结合种群动态量化方法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分析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生境青檀种群径级结构大体呈金字塔型,中、幼龄阶段个体数量丰富,老龄阶段个体数量相对较少,种群在发育过程中存在一定波动性,但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pi和Vpi’(考虑外部干扰时)均大于零。种群属稳定增长型。2)不同生境青檀种群在幼龄阶段死亡率较高,随着龄级的增加,死亡率逐渐降低。进入生理衰老阶段时,阳坡、阴坡种群死亡率再次上升,而坡谷种群由于老龄个体受到较好保护,死亡率略有下降。3)不同生境存活曲线存在差异,阳坡、阴坡种群趋于Deevey-Ⅱ型,坡谷种群趋于Deevey-Ⅲ型。4)生存分析表明,阳坡、阴坡种群具有前期锐减、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坡谷种群表现为前期锐减、中后期稳定的特点。5)在未来2年、5年中,不同生境青檀种群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将林木依胸径大小分级,以林木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采用分段匀滑技术,编制四川草坡自然保护区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生存函数曲线,分析种群数量特征;同时结合时间序列模型,分析该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草坡自然保护区的水青树的年龄结构表现为稳定型,虽然幼苗较多,但幼树死亡率高,种群处于衰退早期;(2)水青树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在第Ⅲ龄级出现一高峰,即幼树死亡率较高;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3) 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水青树种群具有前期锐减、中后期相对稳定和末期衰退的特点,其种群处于衰退早期;(4)种群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分析表明,在未来9年水青树种群数量将下降,老龄个体逐渐增多,幼龄株数更显不足,呈衰退势态。  相似文献   

6.
长柱红山茶(Camellia longistyla Chang ex F.A.Zeng et H.Zhou)是贵州特有经济植物,分布于贵州省金沙沟桫椤自然保护区和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海拔950~1400 m的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中,为我国珍稀濒危物种。通过对长柱红山茶密集分布的两个典型样地(望乡坡A和方山B)采样调查,采用径级代替龄级的方法绘制种群生命表、存活曲线(ln(ln))、生存率函数(Sn)进行生存分析研究,用动态指数(Vn、Vpi)和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种群发展动向。结果表明:长柱红山茶种群的年龄结构总体上呈衰退型早期阶段,即中龄个体数量多、幼龄个体数量少,其生存曲线基本属于Deevey-Ⅰ型;生命表及其相关曲线分析显示,长柱红山茶种群有早期锐减、中期稳定、后期逐步衰退的特征;种群数量动态分析发现,幼苗不足,自然更新困难,但仍有一定的恢复潜力,且A种群受环境影响较大,对环境变化较敏感;时间序列分析表明,A、B两个种群的衰退现象是在最近的1~2个龄级时间内开始的,如果不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在未来4个龄级时间后,该物种原生种群将进入典型的衰退型年龄结构。因此,系统研究其种群特征及繁殖规律,并在加强就地保护的同时,采取人工繁育幼苗并种植回归原生境或引入相似生境中,通过栽培增加其种群数量和扩散能力,对其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喀斯特季节性雨林蚬木种群结构和数量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蚬木是喀斯特季节性雨林的特征种.为了了解蚬木种群的结构和生存状态,根据一个15 hm2固定样地的调查数据,采用数量分析方法研究了蚬木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数量动态特征.结果表明,蚬木种群的幼龄个体数量很多,年龄结构呈倒-J型;存活曲线可以同时被DeevyⅡ和DeevyⅢ型曲线拟合,但更倾向于DeevyⅡ型曲线;特定时间生命表分析结果表明,种群的死亡率在年龄级0~9a、60~69 a出现明显的峰值;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蚬木种群生存状态具有前期波动、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谱分析结果表明,蚬木种群动态未发现有明显的大周期波动,但存在一个长度为lla左右的小周期波动.综上研究结果,研究区内的蚬木种群为增长型种群结构;在不同发育阶段,蚬木种群的生存状态存在波动,在种群发育的前期和后期生存状态不稳定;蚬木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数量动态可能受本身生物学特性、负密度制约效应、喀斯特地质性干旱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濒危植物银杉的种群统计与年龄结构   总被引:66,自引:5,他引:61  
谢宗强  陈伟烈  路鹏  胡东 《生态学报》1999,19(4):523-528
通过对银杉主要群落种群的数量统计和年龄组成的分析,编绘了银杉种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存活曲线和年龄结构图,结果表明,银杉种群年龄超过200a后,出现植株个体死亡高峰,种群的平均生命期望陡降,预示着种群的生理衰退。银杉种群的存活曲线介于DeeveyI和II型曲线之间整个银杉种群在40龄级以上的年龄结构基本表现为增长型,但不同的银杉群落种群的年龄结构差异很大,大部分种群都存在的幼龄个体缺乏的现象,其中花坪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以分布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内的红松(Pinus koraiensis)种群为对象, 通过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 计算数量动态指数, 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 应用4个生存函数并引入谱分析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分析红松种群年龄结构, 揭示其天然更新过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以期为野生红松种群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 红松种群数量变化具有阶段性, 幼龄(I-III龄级)和成龄(VII-X龄级)个体数量多, 中龄(IV-VI龄级)和老龄(XI-XIV龄级)个体数量少, 形成明显间断的两个优势年龄分布区。种群存活曲线趋近于Deevey-Ⅲ型, 表明幼龄个体死亡率高。忽略外部干扰时的总体数量动态变化指数大于>0, 表明红松种群为增长型; 考虑未来外部干扰时的种群动态变化指数趋近于0, 结合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呈现出连续先增后降的复杂动态变化趋势, 可知该种群受外界随机干扰时增长不明显。生存函数分析显示, 红松种群具有前期锐减、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谱分析表明红松种群天然更新呈周期性波动。未来2、3、4、5、6、7、8、9、10个龄级时间后, 红松幼、中龄个体数逐渐减少, 而成、老龄个体数量将逐渐增加。幼龄个体死亡率高、生存空间和资源条件有限, 老龄个体生理衰老明显是限制红松种群增长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幼龄个体的抚育工作, 提高其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保护和改善生存环境, 从而促进红松种群的自然更新和恢复。  相似文献   

10.
金钱槭(Dipteronia sinensi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为探究其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规律, 以湖北赛武当自然保护区金钱槭种群为研究对象, 通过样地调查, 编制了金钱槭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并绘制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以及4个生存函数曲线, 同时结合种群年龄结构的数量变化动态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来探讨金钱槭种群的数量动态。研究表明: 1)金钱槭种群年龄结构存在一定的波动性, 其幼龄阶段的个体较多, 中龄次之, 成龄的个体数量最少; 种群的生存曲线更接近于DeeveyⅢ型。2)金钱槭种群的生存率呈现单调下降的趋势, 而累积死亡率呈现单调上升的趋势。3)金钱槭种群的死亡密度曲线和危险率曲线的走向相一致, 但是危险率的值都比死亡密度的值略大一些。4)时间序列分析显示金钱槭种群在3、6、9年后的数量预测中整体上呈现出小幅度增长的趋势, 并且种群动态指数>0, 表明金钱槭种群为增长型种群。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保护金钱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栲树种群的年龄结构及其生长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了解栲树的更新方式和更新动态,研究了栲树的生长特征和种群年龄结构.结果表明:栲树种群的年龄结构呈“间歇型”,经历了两个死亡高峰,并存在一个长达30年的断层;栲树的生长受光照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由于林下光照弱且在垂直空间上不存在差异,栲树生长5~8年后进入生长的第1个抑制期,其年高生长速度可小于0.1 m,并可维持10年;栲树生长的第1个抑制期的起始时间对应着种群第1个死亡高峰期的结束时间,而其结束时间对应着种群第2个死亡高峰期的起始时间,表明栲树生长特征是影响其种群年龄结构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秦岭水灾迹地油松和华山松更新种群数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同植物种群种间比较研究利于揭示种群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该文研究了秦岭地区蔡玉河流域范家庄段水灾迹地恢复17年后群落优势种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和华山松(P. armandii)的种群数量特征。水灾灾后第一年(1989年)就有油松和华山松个体进入迹地,由于较大的高生长速度和侧生长速度,油松种群的平均高度和地径高于华山松,占据了较大的垂直和水平空间。相对来说, 油松和华山松高度结构和径级结构模式不同,二者均是小个体数量居多,大个体数量极少,但油松中等大小个体多于华山松。油松和华山松种群的年龄结构模式不同,油松的为单峰右偏曲线,华山松的则近似于正态分布。坡向对油松的年龄结构模式没有影响,但对华山松种 群有影响。油松和华山松种群不同高度级、径级和年龄级之间存在显著正或负相关关系,缺少一致性,表明种群大小结构不一定反映年龄结构。油松和华山松种群的密度动态和存活曲线类型一致,均为Ⅱ型,表明二者具有相同的种群动态。总体上说,油松和华山松具有不同的树种生物学特性,使得种群的大小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同,但对种群更新存活动态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生存分析理论,分析了山西灵空山自然保护区辽东栎种群的年龄结构,以及树高与胸径的关系,绘制了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结果表明: 辽东栎种群年龄结构金字塔呈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型,处于稳定状态.辽东栎种群的树高和胸径的相关关系可用一元线性方程拟合.辽东栎种群的最高生命期望值出现在死亡率最高的龄级之后,且极大值与死亡密度最小值相对应,说明在经过自然筛选和种内竞争后,存活下来的幼苗幼树具有较强的生命期望寿命.辽东栎种群的存活曲线呈Deevey-Ⅱ型,为稳定种群.辽东栎种群动态表现为前期衰退、中期增长、后期稳定.
  相似文献   

14.
We studied changes in a population of red‐footed Amazonian tortoises, Geochelone carbonaria, consequent to isolation in an insular forest fragment. Altered age structure, population density, and body growth rate are shown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to be associated responses. Age structure was strongly biased toward juveniles and growth rates were reduced compared to the mainland. Our data suggest that density‐dependent processes induced by habitat fragmentation changed demography and life history parameters in a scant 16 years.  相似文献   

15.
根据样地每木栓尺和林缘扩散效应调查以及无性系跟踪挖掘材料,分析了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无性系各上群年龄结构动态及其遗传后果,结果表明,中国沙棘无性系种群年龄结构由增长型经过稳定型发展到衰退型,在衰退的种群中,中国沙棘能够通过无性系生长实验林窗更新恢复其稳定性或依靠林缘扩散使种群在更大的空间尺度上进行自我维持。同时,随着种群的自疏,无性系种群的组成由较多拥有较少分株的无性系向较少拥有较多分株的无性系转变,从而降低了无性系种群的基株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面积野外踏查和样方调查,分析了岷江干旱河谷乡土灌木多苞蔷薇种群的分布、生长繁殖特征及其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多苞蔷薇广泛分布于岷江干旱河谷汶川绵褫至松潘镇江关约170 km长、海拔1 200~2 600 m的空间范围内,其株高、基径、年龄、冠幅、萌蘖株数和结实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23.33±3.13) cm、(12.49±0.40) mm、(3.34±0.16) a、(1.30±0.13) m2、(5.07±0.39)株/丛和(171.47±25.90)果/丛.随着海拔高度和纬度增加,其株高、基径、冠幅和结实量增加,而萌蘖株数没有显著变化.多苞蔷薇有性结实和无性萌蘖能力随环境空间变化的不匹配性与其生长密切相关,可能与多变环境下资源分配利用的平衡机制有关;以丛进行年龄统计,多苞蔷薇缺少幼龄个体,种群发展并不稳定,但随海拔高度升高,萌蘖株年龄结构均呈“金字塔”型,且较大龄级的萌株比例略增,显示出良好的种群持续性.综合分析发现,多苞蔷薇生长与繁殖的空间差异性是对干旱河谷长期适应的结果,既为种群持续提供了保证,也为种群扩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Anthropogenic factors that negatively impact reef fishes can include changes in life-history patterns of fisheries-targeted species. Understanding these impacts on growth and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is essential in the management of exploited populations of fishes.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o directly compare age and growth for a major fisheries species between east and west populations of a transatlantic reef fish. The main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document age and growth in grey triggerfish Balistes capriscus from coastal waters of Ghana in the Gulf of Guinea (GOG) and compare those with the previous growth studies from that region and with the western Atlantic population. A secondary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use of otoliths to age triggerfish and to provide a preliminary comparison with spine-derived age estimates.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is study provided an updated understanding of the growth and age structure of the eastern B. capriscus population in GOG. The authors documented that shifts in population attributes occurred for B. capriscus after its major decline in abundance. The differences in physical and bio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st and West Atlantic region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collection methods of samples make direct comparisons of growth parameters difficult. Nonetheless, overall differences in maximum sizes and ages were apparent; the western Atlantic population had a larger maximum size and older maximum age. The authors also documented that sagittal otoliths can be used to provide age estimates for triggerfish species, and otoliths as an ageing structure had better between-reader precision compared to dorsal spines.  相似文献   

18.
采用样方法以及用基径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的方法,对位于南岭大东山不同海拔的3个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 var.longipes Chang)样带(包括小洞、大洞和鸡子场样带,海拔分别为1 010、1 170和1 260 m)进行了调查,并编制了种群静态生命表和生存曲线,对其群落物种组成、种群年龄结构和生殖力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3个样带群落乔木层优势种数量及种类组成差异明显,共包含26个种类,但共有种仅3种,除长柄双花木外还有多花杜鹃(Rhododendron cavaleriei Lévl.)和两广杨桐(Adinandra glischroloma Hand.-Mazz.)2种;小洞样带长柄双花木种群的重要值(46.116%)明显高于另2个样带。根据基径可将长柄双花木种群分为68个龄级,3个样带的种群年龄结构基本一致,但小洞样带个体数量更多且基径31.0 mm以下的幼体所占比例最高;总体上长柄双花木种群中5 a以下的幼苗数量偏少,其他龄级的个体数量呈现随株龄增大波动但整体下降的趋势。种群的个体死亡率在5~10 a和10~15 a龄级较高(分别为20.30%和20.50%),并随年龄增长总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且不同龄级个体生命期望值为4.49~0.50,总体偏低。种群生存曲线为Ⅰ型,种群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世代平均周期分别为0.504、-0.018、0.982和38.351 a,显示该种群在当前状态下自我更新不良,属缓慢的负增长型种群。根据研究结果,对该区域长柄双花木种群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云南兰坪云南红豆杉种群年龄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点格局分析法对滇西北兰坪县4个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同生长阶段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林窗与人为干扰影响4个云南红豆杉种群的龄级结构,小林窗的种群呈稳定型;较大林窗的种群呈进展型;群落结构完整未出现林窗和有较大人为干扰的种群年龄结构均呈衰退型,幼苗、幼树与小树个体缺乏,种群存在一定程度的更新困难,林窗的大小是种群更新的重要因素。(2)人为干扰、自然生境与本身生物学特性影响4个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种群1整体及其不同生长阶段个体均呈聚集分布;种群2和种群4在小尺度呈聚集分布,而在大尺度上呈随机分布;种群3随着空间尺度增大分布格局表现为聚集→随机→聚集趋势。(3)种群2中幼苗、小树和中树在小尺度下表现为聚集分布,其他尺度下表现为随机分布;种群3的小树阶段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皆有出现,中树与大树在不同尺度上表现为聚集分布;种群4聚集分布的强度随生长阶段的增加在减弱。(4)4个种群各发育阶段间皆呈或接近显著正相关,种内竞争弱,有利于种群维持。  相似文献   

20.
蒋雪琴  刘艳红  赵本元 《生态学报》2009,29(5):2211-2218
巴山冷杉群落是湖北神农架地区主要的群落类型之一,从生命表特征、年龄结构、存活曲线以及种群和不同龄级个体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研究了湖北神农架地区巴山冷杉的种群结构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巴山冷杉的种群年龄结构图呈现的是幼苗比例最大,中龄树、幼树和成龄树比例次之的规律;巴山冷杉幼苗储备丰富,巴山冷杉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及环境因素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湖北神农架地区巴山冷杉种群的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 C型,I径级巴山冷杉死亡率最高,II径级开始巴山冷杉幼树死亡率大幅度下降,直至老龄期死亡率逐渐升高;巴山冷杉种群不同年龄级的个体呈现出集群分布或随机分布,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个体群,其空间分布格局是随时间变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