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型古生物化石数字化过程中,为了充分展示化石的细节信息,往往需要拍摄大量的图像。为了实现大型古生物化石数字化数据的完整性,需要对这些大量的图像进行精密的图像拼接处理。基于这种应用需求的前提下,本文在自主研发的Mosaic of Image Program(MIP)图像拼接系统的基础上,对高精度的相机检校、畸变检校及改正和拼接缝的保真处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形成系统的古生物化石彩色合成影像数字化流程。在宜州化石馆的实际处理中,完成了杨氏锦州龙、蜥脚类恐龙、孔子鸟等大型古生物化石的数字化,几何失真小于0.36mm(畸变矫正精度优于1像元,拼接精度优于2像元,像片分辨率0.12mm)。同时采用基于SIFT的自动辐射归一化处理算法对拼接影像进行辐射均衡处理,矫正拼接影像辐射亮度的不均衡。  相似文献   

2.
孙韬  葛亮  王伟  李莹 《古生物学报》2016,(2):244-253
在大型古生物化石数字化过程中,为了充分展示化石的细节信息,往往需要拍摄大量的图像。为了实现大型古生物化石数字化数据的完整性,需要对这些大量的图像进行精密的图像拼接处理。基于这种应用需求的前提下,本文在自主研发的Mosaic of Image Program(MIP)图像拼接系统的基础上,对高精度的相机检校、畸变检校及改正和拼接缝的保真处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形成系统的古生物化石彩色合成影像数字化流程。在宜州化石馆的实际处理中,完成了杨氏锦州龙、蜥脚类恐龙、孔子鸟等大型古生物化石的数字化,几何失真小于0.36mm(畸变矫正精度优于1像元,拼接精度优于2像元,像片分辨率0.12mm)。同时采用基于SIFT的自动辐射归一化处理算法对拼接影像进行辐射均衡处理,矫正拼接影像辐射亮度的不均衡。  相似文献   

3.
<正>十月,秋高气爽,风和日丽。在这样一个层林尽染的收获的季节里,南方丝绸之路化石考察也正式开启了它的野外之旅。这是继2016年3月11日"南方丝绸之路化石论坛"在四川自贡召开并正式启动"南方丝绸之路化石科考"活动以来,第一次进行重要化石场地和化石点的现场考察和资料收集工作。丝绸之路化石论坛和科学考察活动是由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倡导和发起的,其目的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和《古  相似文献   

4.
阎锡海 《化石》1996,(4):13-13
浅议化石分类及意义阎锡海众悉,化石是指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迹遗,它是古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亦是地质学研究的宝贵材料。-、化石分类依据不同的标准通常将化石划分为不同的类型。1.按照保存方式可分:①遗体化石:指古生物本身全...  相似文献   

5.
东海陆架西湖凹陷宝石一井深层微体化石及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报道东海陆架浙东坳陷西湖凹陷之宝石一井T4°地震反射层以下深部地层 (井深 344 7m以下 )的古生物资料 ,并探讨其年代地层属性。经初步分析研究 ,这深部层位含有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沟鞭藻和海相介形类等微体化石 ,以及见有尚不能判断是否为原位的孢粉化石。根据微体古生物的地质分布以及其它钻井深层所含微体古生物比较 ,认为宝石一井T4°反射层以下地层为西湖凹陷揭示的一套新的地层 ,其年代属古新世  相似文献   

6.
张玉光 《化石》2001,(4):32-34
古生物化石是古时期的生物在死亡后经过漫长的地史变迁使之石化形成的 ,时间延续从几百万年到几亿年。它不仅可以描述过去世界的生物类型和种类 ,而且通过对古代生物的系统研究进一步了解、明确史前生命的演化过程以及当时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特征 ,所以 ,只有凭借古生物标本 ,我们才能以更加充足的理由说明生物的整个进化历程并预测未来生物发展的方向等。因此 ,作为化石专门研究、收藏机构的博物馆、研究所是十分重视化石的收集和研究工作的 ,化石标本成为它们的至宝。近年来 ,由于新的古生物化石点的不断发现 ,更多新类型的古生物时有出土 ,…  相似文献   

7.
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 ,1921年在华北做煤矿地质调查的时候 ,发现了含煤的石炭、二叠纪地层中有一种纺锤形的微体古生物化石 ,即类化石 ,引起注视。初命名为蜗 ,创造了“”字 ,于是对科化石进行深入研究。到各地区野外进行采集 ,在室内进行鉴定 ,并和搜集来的国外科化石资料进行分析、比较 ,综合研究。通过研究 ,对当时含混不清的石炭二叠纪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他的划分标准 ,已为国际地质学界所公认 ,至今仍为世界各国所沿用。1921年 ,他在《中国古生物志》上发表了《中国北部之科》长达170页的科学论文 ,它不…  相似文献   

8.
梁晓东  薄学 《化石》2009,(3):44-47
中国古生物化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据史料记载,我国对化石文化的研究已有几千年的所史,可追溯到宋代以前。鼎盛时期当为清朝康熙、乾隆年间。最近在辽两义县的《民国义县志》中发现了有关古生物化石文化的宝贵资料。书中的《赠鱼石》中所记载:“清圣祖(康熙皇帝)制有格物编:商宗(乾隆皇帝)制有鱼石屏歌。”两位皇帝都深入探究了鱼化石的来源,并制有“砚匣”和“鱼石屏”等珍贵的艺术品。这些发现与考证,有力地把中国古生物化石文化鼎盛期向前推进了三百年,这对中国化石文化交流、学术研究、市场贸易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钟模 《化石》2000,(4):31-32
龙介类化石是我国新近开展研究的一个新门类 ,在本世纪70年代国内古生物教科书及其词典里是查不到他们的踪迹的。这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呢 ?湖泊沉积岩中的海相化石本世纪70年代末 ,在苏北的石油钻探中 ,先后在仪征、洪泽、高邮、宝应、金湖、盱眙、沭阳及金坛等盆地或凹陷中发现大量的“管状化石”。这些化石送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俞昌民教授手中时 ,尽管俞教授知识渊博 ,阅历很深 ,但对此类化石却一无所知。当时我国的古生物文献中没有记载 ,查外文资料犹如大海捞针。在科学家的面前是没有困难的 ,越是困难越向前 ,他通过多方…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通报》2004,39(4):3-3
江西九江市湖口县文物工作者最近在鄱阳湖仙岛——鞋山脚下发现了大量形成于2.75亿年前的海洋古生物化石,这些化石成为研究鄱阳湖地区远古时期的地质形态、生态环境、生物结构的宝贵资料。最早发现这些古生物化石的是当地有名的考古专家杨赤宇。据他介绍,今年鄱阳湖出现历史罕见的低水位,使大量的湖底河床裸露,鞋山脚下溶洞尽现,奇石成片。在鞋山古炮台下的乱石堆中,杨赤宇发现了大量石灰石。据杨赤宇初步推断,这些石灰石是形成于约2.75亿年前至3.7亿年前的海洋古生物化石。目前,有关研究部门正对这些古生物化石展开研究。摘自《科学时报》2…  相似文献   

11.
古生物学领域的新辟园地──分子古生物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群 《古生物学报》1995,34(3):265-276
分子古生物研究是现代分子生物学、有机地球化学和古生物学等领域相交叉、结合而形成的年轻学科方向,是古生物学领域的一个新兴生长点。与传统古生物学相比,分子古生物研究更依赖于现代化的实验、分析技术,它使古生物研究从宏观深入微观。分子古生物研究应当与传统的形态解剖研究相结合,两者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的。现提出狭义分子化石和广义分子化石的概念,并指出它们与有机地球化学研究中的生理标志化合物等概念的异同。当今分子  相似文献   

12.
核酸(DNA和RNA)和蛋白等生物大分子(尤其是它们的序列资料)可作为重要的生物性状用于系统分类和演化等主题的研究。相对于形态学性状而言,分子性状不仅是前者的补充,而且具有许多前者无法比拟的优点;比如DNA作为遗传信息的直接载体能较准确地反映生物类群之间的系统发生关系、信息量巨大、易于定量化和进行计算机分析等等。分子古生物研究包含两个方面:一、发掘化石生物分子,以提供历史生物界演化过程中的直接遗传学证据以及检验分子演化速率等方面的独特数据;二、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数据,探讨化石生物界的系统发生问题。上述两个研究方向均已成为当今演化生物学领域的热点。有孔虫等具有重要化石记录的微体生物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已经开始。随着现生的和化石的生物分子资料的逐渐积累,预期在不久的将来,分子资料将成为微体古生物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数据之一。  相似文献   

13.
集普及、教育和观赏于一体的宜州化石馆瞭望我国辽西地区中生代地层发育良好,分布广泛,出露齐全,是研究陆相中生代地层和古生物的重要地区,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就目前所知,古生物化石主要出自义县、北票和凌源等地,有蕨、苏铁、银杏等植物化石;有叶肢介、昆虫等...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古生物学的研究现状和各大科研机构对化石标本的收藏情况, 提出古生物化石标本元数据标准。古生物化石标本元数据标准包含十项元数据元素以及一项元数据实体, 即, 标题、数据标识符、许可证标识符、关键词、 描述、化石标本参数、数据链接地址、创建者、创建时间和访问限制, 以及作为元数据实体的数据提交机构。十项元数据元素之一的化石标本参数, 又可分为古生物化石标本的实物信息、古生物系统分类信息、地层信息和高维信息。建立古生物化石标本元数据标准旨在于完善古生物化石标本数据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利于化石标本数据的整理、汇交, 跨平台操作、检索、共享和使用, 促进数据驱动的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新范式研究变革。  相似文献   

15.
一般古生物化石标本复制模型,过去都是用石膏来制作;根据古生物化石标本的情灭,复制一般的模型确也是以石膏为适宜。但对体型较大的,如大型恐龙化石标本,和体型较小的,如人类牙齿般大小或再小些的化石标本,其模型用石膏复制就不太理想。体型大的化石标本,由于它的体积大重量也大,用石膏复制的模型则很笨重,在制做、搬动、装  相似文献   

16.
曹红艳 《化石》2013,(1):64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化石》杂志自1972年创刊以来,已经走过了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四十年来,在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及广大读者、作者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化石》杂志得以茁壮成长.尤其是自2009年起,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成为《化石》杂志的协办单位并进行改版以来,《化石》杂志内容不断扩充和丰富,版式改为为80页的彩色印刷,焕然一新的面貌得到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已经成为古生物专业科普交流和展示的重要平台,为我国古生物科普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张建军 《化石》1990,(2):23-24
化石是自然界的一种神奇现象,是生命产生、发展、演变的一个最原始的纪录。它的发现和研究对人类认识自己及自然界古生物的起源、发展和灭亡是必不可少的。古生物学家依据化石材料研究过去,推论将来。古生物学的任务是向人们宣传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因此,化石证据的陈列必不可少,辅以文字,图表及照片等,以达到完美的展览宣传的效果。从陈列的角度去探讨化石的装饰技艺无疑是一个较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8.
王玥  杨群 《古生物学报》2003,42(2):297-302
分子生物学和分支系统学的发展以及化石记录自身的局限性使得古生物地层资料在生物演化研究中的地位遭到质疑。连续的化石记录的发现肯定了化石分析的意义,数据库的建立与定量分析方法的应用为古生物学的研究增添了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19.
《化石》2017,(3)
<正>北疆博物院收藏了大量的化石、动植物、岩矿以及一些民俗藏品等,是中国北方的自然科学研究中心之一。古生物篇古生物化石在北疆博物院的藏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古哺乳动物的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地区收集的化石及其研究。甘肃庆阳地区:1919年6月,桑志华在甘肃庆阳以北的赵家岔和辛家沟发现了以长颈鹿、三趾马和鬣狗三大类为主的"三趾马动物群",这是一个距今约1200万年(地质年代为上新世)完整的新近纪动物群。这是桑志华在古生物学领  相似文献   

20.
安徽潜山、宣城古新世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古新世哺乳动物化石是十分稀少和非常珍贵的。长期以来,世界上也只有少数国家的为数不多的地点发现过古新世地层与哺乳动物化石。解放后,在我国广大地质古生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先后在广东、新疆、湖南、江西、安徽和内蒙等地发现了分布相当广泛的古新世陆相沉积物和哺乳动物化石。这些发现不仅填补了我国新生代地层的这一空白,开拓了哺乳类化石研究的新篇章为研究哺乳类起源、发展、迁徙提供了可贵的资料,同时,对中、新生代地层时代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