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2015年6月22日,在河北省平山县驼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驼峰附近的华北落叶松林内(113°49′33″E,38°44′59″N,海拔2 056 m)观察到1雌1雄2只鹟科鸟类。雌鸟上体橄榄褐色,两翼各具1道棕白色的翼斑;喉部、胸部浅褐色,并略带皮黄;尾上覆羽沾棕色;眼周白色,嘴黑褐色。雄鸟上体暗蓝灰色,喉、上胸、两胁橙红色,腹部颜色逐渐变白,尾近黑色。发现时,雌鸟往返飞行于落叶松枝和地面进行觅食;雄鸟在落叶松上部的树枝上频繁地鸣唱。经查阅文献(约翰·马敬能等2000,曲利明2014,Clement et al.2016),确定该鸟种为锈胸蓝姬鹟(Ficedula hodgsonii)(图1)。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11月12日,在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和平乡东湖苗圃(114°24'2.19″E,30°35'35.33″N,海拔19 m)湖边的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和垂柳Salix babylonica混生林中,观察并拍摄到1只红胸姬鹟Ficedula parva,该地林下密布枸杞Lycium chinense和野蔷薇Rosa mltiflora灌丛,时值摇蚊Chironomus sp.高发期。通过双筒望远镜观察,并借助所拍摄图片发现,该鸟体长约11 cm,外侧尾羽基部白色,与本区域有分布且更常见的红喉姬  相似文献   

3.
白眉鹟繁殖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眉鹟Ficedula zanthopygia(Hay)是雀形目鹟科鸟类,每年5月上句从南方迁到小兴安岭林区,根据我们在带岭、南岔、伊春等地考察,在针阔混交林树洞内繁殖,9月下旬又陆续飞往南方越冬,在这些地区是夏候鸟。 在落叶松人工林招引益鸟区内,白眉鹟很喜欢在山雀式和半开口式人工巢箱中繁殖,是人工招引的优势种类之一。  相似文献   

4.
2012年5月,在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陆生脊椎动物本底资源调查时采集到1号蛇类标本(♀),经鉴定为游蛇科的绞花林蛇(Boiga kraepelini),系该种在湖北省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1~5月,在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龙潭附近多次在姊妹峰金丝猴繁育基地(31°29′14′′N,110°18′28′′E,海拔2 130 m)发现并拍摄到一种此前未记录到的鸟类,经查阅《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等2000)和《中国鸟类志》(赵正阶2011)等资料,鉴定为褐冠山雀(Parus dichrous)。首次发现时间为1月6日,3只褐冠山雀与10余只黑冠山雀(P.rubidiventris)  相似文献   

6.
7.
8.
9.
2002年5月,作者在湖北小神农架地区的野外考察中发现了两个红腹角雉的地面巢.上述巢内均有满窝卵,各个巢的量度及巢址的生境如下(表1).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地区白眉姬鹟的一些繁殖生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兴录  张良吉 《生态学报》1983,3(4):332-332
在长白山北坡安图二道白河地区,白眉姬鹏(Ficedula zanthopygia)一般4月下旬迁来,雄鸟要早于雌鸟10天左右;9月上旬南迁。居留期4个半月。分布在海拔1,300米以下,遇见率为0.7—0.8只/公里/小时。 在长白山居留期,它们主要以昆虫为食。剖检8只成鸟,胃中检出有天牛科、拟天牛科的成虫及叩头虫、瓢虫、金花虫、尺蠖、波纹夜蛾等幼虫。所食昆虫绝大部分是农林害虫。 繁殖于较开阔的森林中,筑巢于天然树洞、啄木鸟弃洞或人工鸟箱内。巢洞离地面高度,测15巢为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