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应用蛭石萝卜苗法室内继代大量繁殖小菜蛾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刘传秀  韩招久 《昆虫知识》1993,30(6):341-344
参照FAO(1979),柯礼道等(1981)的饲养方法,改进了饲养工具、载体等,着重解决了湿度大,培育健壮萝卜苗、使成虫产卵于预定位置的问题。应用蛭石萝卜苗法饲养的小菜蛾,可以顺利继代,不需复壮,其成活率、四龄虫重、预蛹期虫重、蛹重、化蛹率、羽化率、产卵量、孵化率等生物学特性均接近田间小菜蛾。可获得大量虫龄一致、发育整齐、健康、合乎试验条件的供试幼虫。此法简单实用,成本低,管理方便,在25±1℃恒温室条件下,1年可继代培育20~23代,现已连续饲养33代。  相似文献   

2.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是一种世界性危害的十字花科蔬菜重要害虫,其抗药性问题尤为突出。目前,小菜蛾已成为害虫抗药性等多个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而小菜蛾室内大规模人工饲养是开展相关研究的基础。针对目前小菜蛾室内大规模人工饲养技术存在不规范、不科学、不标准等问题,本文重点介绍了本实验室成熟系统的小菜蛾室内大规模人工饲养方法——甘蓝萝卜苗法。该方法简单、易操作、实用性强,因此,可以作为一种小菜蛾室内大规模人工饲养的技术规范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相似文献   

3.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是一种世界性危害的十字花科蔬菜重要害虫,其抗药性问题尤为突出。目前,小菜蛾已成为害虫抗药性等多个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而小菜蛾室内大规模人工饲养是开展相关研究的基础。针对目前小菜蛾室内大规模人工饲养技术存在不规范、不科学、不标准等问题,本文重点介绍了本实验室成熟系统的小菜蛾室内大规模人工饲养方法——甘蓝萝卜苗法。该方法简单、易操作、实用性强,因此,可以作为一种小菜蛾室内大规模人工饲养的技术规范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相似文献   

4.
用甘蓝苗连续饲养小菜蛾的技术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室内实验结果表明 :在 ( 2 5± 1 )℃、相对湿度 5 0 %~ 70 %、光周期 1 6L∶8D条件下 ,用甘蓝苗(BrassicanapusL .)饲养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 .可取得较好的饲养结果 ,连续饲养多代种群未出现退化现象 ,能够得到大量发育整齐的供试虫源。在低温 ( 4℃ )条件下 ,卵冷藏 7d ,孵化率 77 8% ,蛹冷藏 1 5d化蛹率 86 9% ,冷藏后卵和蛹的发育等与各自的对照基本一致 ,可以较好地调控小菜蛾发育进度 ,便于取得虫龄基本一致的虫源。  相似文献   

5.
报道小菜蛾弯尾姬蜂室内批量繁殖工艺技术.实验室温度:20℃~25℃,光照:L:D12:12,相对温度:65%~70%,40m2温室面积用于栽培甘蓝.在此条件下,每周可生产2000头~3000头小菜蛾弯尾姬蜂,可田间释放寄生蜂防治小菜蛾15亩~20亩.  相似文献   

6.
红叶加拿大紫荆离体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基本培养基、生长调节剂配比、培养条件等对加拿大紫荆继代增殖的影响及不定根诱导和驯化移栽技术.结果表明:加拿大紫荆继代增殖宜选用DKW或WPM基本培养基附加40.0 g/L的白砂糖;生长素NAA较IBA、IAA更适于继代培养;间隔1~2代使用I.0 mg/L TDZ取代1.0~2.0 mg/L BA可明显提高繁殖系数和出苗量.27.5℃左右的温度有利于继代增殖,30℃高温、20℃低温及接种后黑暗培养均不适于生长.在1/2MS或1/2DKW附加1.0 mg/L IAA及25.0 g/L白砂糖的生根培养基上,生根率达80%,温室驯化移栽成活率达89%,可满足快繁要求.  相似文献   

7.
小菜蛾发育起点及有效积温常数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是我国蔬菜上重要害虫之一。为了更好地防治小菜蛾,为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该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常数进行了测定。现报道如下。本测定是根据1982、1983年我所室内自然变温饲养小菜蛾的资料整理。 实验方法 采用12厘米培养皿,大号马灯罩和瓷碟为饲养器。卵、幼虫、蛹在饲养中,均在皿底和碟上铺一层滤纸,借以保湿。供饲菜叶主要为甘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寄主植物影响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抗药性的内在因素,本研究以小菜蛾嗜好性不同的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芥菜(B.juncea)、白菜(B.chinensis)和芥蓝(B.alboglabra)4种寄主植物为材料,利用生物测定和解毒酶活力测定的方法,研究了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小菜蛾幼虫对氯虫苯甲酰胺敏感性及体内解毒酶活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4种寄主植物饲养小菜蛾5代后,其敏感性分别为菜心>芥菜>白菜>芥蓝,且其体内活性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羧酸酯酶(CarE)比活力差异显著(P<0.05),活性的强弱与其敏感性相一致。以取食芥蓝的小菜蛾体内2种解毒酶活性最强。说明寄主植物能影响小菜蛾药剂敏感性及解毒酶活性。试验结果对小菜蛾的综合防控及抗氯虫苯甲酰胺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在小菜蛾饲料配方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美华  庞雄飞 《生态学报》2007,27(7):2935-2941
应用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法,筛选小菜蛾半合成人工饲料配方,以化蛹率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二次回归模型,通过统计寻优获得的优化配方为:每100g人工饲料中,麦芽5g、蔗糖3.5g、菜叶粉5g、干酪素3g、螺旋藻0.75g。在温度24~26℃,相对湿度60%~70%,光照周期为13L∶11D的条件下,用该优化配方饲养小菜蛾,幼虫期8.45d,蛹期4.5d,初孵幼虫至成虫羽化的历期平均12.95d,化蛹率74.7%,羽化率94.9%,蛹重5.14mg/头,雌虫平均寿命9.5d,雄虫寿命13.5d,每雌产卵量135.67粒。与发芽菜苗饲养相比,存活率和发育速度无显著差异,蛹重和产卵量显著增加。该饲料价格低廉,配制和应用管理方便,饲养过程中不必更换饲料。  相似文献   

10.
应用发芽菜籽大量饲养小菜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随着防虫科学的发展,昆虫的大量饲养已成了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根据Singh(1977)统计,目前已有754种昆虫、螨和蜘蛛能用人工饲料进行饲养。Biever(1971)报道了人工饲料饲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的技术。安居院宣昭(Agui,1975)也尝试过应用人工饲料饲养小菜蛾。但这些饲料成本昂贵、操作烦琐,离开实际应用还有相当距离。腰原达雄(Koshihara,1976)应用发芽油菜籽取得了连续饲养8代小菜蛾成功,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1.
马延  周围  高原  梁龙 《生物技术通讯》2010,21(4):535-539
目的:研究生长在不同培养基中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对宿主细胞造成的黏附/擦拭损伤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分别用LB、DMEM、DMEM(含10%胎牛血清)、DMEM(含终浓度为25mmol/L的HEPES)等4种培养基培养O157∶H7,然后感染HeLa细胞,利用Giemsa染色观察细菌黏附差异,进行肌动蛋白荧光染色实验并观察宿主细胞肌动蛋白聚集差异。结果: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EHECO157∶H7,其黏附力增加,聚集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的能力明显增强。结论:为进一步研究EHECO157∶H7的致病性,探索O157∶H7新的致病因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湿度和光照对桑白盾蚧种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 4组不同湿度和 3组光照条件下桑白盾蚧 Pseudaulacapis pentagona(Targioni-Tozzetti)的种群生长状况 ,组建生命表。相对湿度在 55% ,77% ,80 % ,95%时 ,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分别为 :- 0 .0 0 57,0 .0 510 ,0 .0 50 8,0 .0 0 94 ;净增殖率分别为 :0 .6 92 0 ,2 7.2 10 0 ,2 7.6 6 80 ,1.86 0 6 ;后 3者世代增倍时间分别为 13.5910 ,13.6 4 4 6 ,73.7391天 ;光周期在 L∶D=14∶ 10 ,12∶ 12时 ,种群内禀增长率分别为 :0 .0 4 4 5,0 .0 334,净增殖率分别为 2 3.96 2 8,12 .156 2 ,增倍时间为 15.576 3,2 0 .752 0天 ,而 L∶D=10∶ 14时 ,净增殖率为 0 ,内禀增长率和增倍时间都不存在 ,种群将消亡。  相似文献   

13.
吴珂珂  顾钢  赖荣泉  周挺  韩梦 《昆虫学报》2022,65(11):1488-1497
【目的】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对烟蚜Myzus persicae有着极高的寄生率,而被广泛用于烟田防治烟蚜。但在人工扩繁烟蚜茧蜂过程中,环境因素对烟蚜茧蜂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本研究旨在明确光周期、湿度和温度对烟蚜茧蜂在烟蚜上寄生力的影响。【方法】在室内分别调查温度25℃、相对湿度70%与4个光周期(9L∶15D,12L∶12D, 14L∶10D和19L∶5D)组合条件下,温度25℃、光周期14L∶10D与4个相对湿度(65%, 70%, 75%和80%)条件下, 以及相对湿度70%、光周期14L∶10D与4个温度(10℃, 15℃, 25℃和35℃)组合条件下,烟蚜茧蜂成蜂对烟蚜若蚜的寄生率及成蜂羽化率、寿命、性比(雌性占比)和后足胫节长度。【结果】结果表明光照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会对烟蚜茧蜂的生长发育造成负面影响。在温度25℃和相对湿度70%时,光周期14L∶10D下烟蚜茧蜂成蜂的体型最大,其成蜂后足胫节最长,为0.439 mm;光周期为12L∶12D下烟蚜茧蜂成蜂的体型最小,后足胫节长度只有0.345 mm;光周期14L∶10D下烟蚜茧蜂成蜂对烟蚜若蚜的寄生率、寿命也最高,分别为42.61%和42.33 h。在温度25℃和光周期14L∶10D时,烟蚜茧蜂成蜂在烟蚜若蚜上的寄生率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出现先升高后减小的变化情况,在相对湿度为75%下寄生率最高,达54.44%;在相对湿度为65%下寄生率最低,只有21.67%;相对湿度70%下烟蚜茧蜂成蜂的寿命和后足胫节最长,分别为42.33 h和0.439 mm;相对湿度75%下烟蚜茧蜂的寿命最短,只有20.42 h;相对湿度65%下烟蚜茧蜂成蜂的后足胫节最短,仅有0.373 mm。在相对湿度70%和光周期14L∶10D时,温度为25℃比低温为10℃和15℃更有利于烟蚜茧蜂成蜂的生长发育,其寄生率、雌性占比和后足胫节长度分别为4261%, 39.04%和0.439 mm, 均高于10℃和15℃下的值;而高温35℃则不利于烟蚜茧蜂成蜂在烟蚜若蚜上的寄生行为,并无僵蚜产生,甚至会使寄主烟蚜死亡。【结论】在温度25℃和相对湿度70%时,光周期为14L∶10D更有利于提高烟蚜茧蜂成蜂的寄生率、体型和寿命;在温度25℃和光周期14L∶10D时,相对湿度为75%更有利于提高烟蚜茧蜂成蜂的寄生率,相对湿度为70%条件更有利于烟蚜茧蜂寿命、体型的增加;在相对湿度70%和光周期14L∶10D时,温度为25℃更有利于烟蚜茧蜂寄生率、体型以及雌性占比的增加,而低温10℃条件更有利于烟蚜茧蜂的寿命的延长。本研究结果为田间大棚或者室内小棚等烟蚜茧蜂人工扩繁及其复壮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光周期和温度对草地螟滞育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以老熟幼虫滞育越冬。在室内通过人工诱导的方法对其滞育的光周期和温度诱导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地螟是一种典型的长日照发育型种类。光周期、温度及其交互作用均对草地螟滞育诱导具有重要影响, 其中光周期起主导作用, 温度伴随着光周期起作用。对幼虫滞育诱导最有效的光周期是L12∶D12; 随着温度的升高, 临界光周期呈缩短趋势(18℃除外)。18, 22, 26和30℃条件下幼虫滞育的临界日长依次为13.97, 14.48, 13.92 和12.88 h。光敏感实验揭示:21℃时草地螟对光照反应最敏感时期为幼虫孵化后的11~17 d(约5龄幼虫), 但孵化后7~11 d(约4龄幼虫)的短光照积累对提高滞育率也有重要作用, 可以将滞育率从40.0%提高到90.0%。  相似文献   

15.
囊状黄丝藻在不同初始氮浓度条件下特殊的油脂积累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初始氮浓度条件下囊状黄丝藻(Tribonema utriculosum SAG22.94)的生长状况、油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与含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囊状黄丝藻在氮浓度为3.0 mmol/L时,获得生物质浓度最高,为6.39 g/L;氮浓度为18.0 mmol/L时获得总脂和总脂肪酸含量最高,分别为细胞干重的44.62%和42.21%;上述3个指标单位体积的产率均在氮浓度3.0 mmol/L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0.538、0.209和0.206 g·L~(-1)·d~(-1)。在4种初始氮浓度条件下,囊状黄丝藻油脂和脂肪酸含量可随着氮浓度增加而增加。脂肪酸含量分析结果显示,该藻的主要脂肪酸为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0)、棕榈油酸(C16∶1ω7)、花生四烯酸(C20∶4ω6)和二十碳五烯酸(C20∶5ω3,EPA)。其中棕榈油酸含量最高,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6.53%~50.08%。研究结果表明囊状黄丝藻在不同初始氮浓度条件下具有特殊的油脂积累规律,是一株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产油丝状微藻。  相似文献   

16.
在蓝色梨头霉和新月弯孢霉协同转化制备氢化可的松(HC)过程中,常规的底物热溶液体系由17α羟基孕甾4-烯-3,20-二酮-21-醋酸酯(RSA)和乙醇组成,其中m(RSA)∶V(乙醇)=1∶25;改进后的底物溶液体系由Tween-80、丙三醇、RSA和磷酸盐缓冲溶液(PBS)组成,其中V(Tween-80)∶V(丙三醇)∶m(RSA)∶V(PBS)=1∶3∶1∶25。RSA质量浓度从2g/L起,累加到5g/L,RSA全部被转化,且产物氢化可的松(HC)产率与常规低浓度投料相当;在RSA质量浓度3g/L时添加底物,协同菌丝体能重复利用达3次,HC产率稳定在70%左右;经3批次实验室摇瓶放大制备实验,产物HC平均收率为52%,重现性较好,工艺操作稳定。Tween-80/丙三醇/RSA/PBS底物体系较常规RSA/乙醇构成的底物添加体系,可显著提高HC生产收率,有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对光果甘草中光甘草定、甘草酸两种重要活性成分的同时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及适宜水平范围,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其最佳提取条件为:用含0.6%氨水的60%乙醇溶液作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20(w:v),在75℃条件下提取2 h。最佳提取条件下光甘草定的得率为0.238%±0.002%,甘草酸的得率为5.08%±0.03%。该工艺操作简单,投入一批原料,即可同时提取其中的光甘草定和甘草酸,为实现甘草资源高附加值的综合加工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澳洲青苹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澳洲青苹茎尖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中无菌培养物的建立、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和移栽五个技术环节的研究,建立了澳洲青苹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体系。结果表明:(1)BA0.3~0.6mg/L NAA0.1~0.3mg/L的MS培养基能促进澳洲青苹茎尖生长或大量侧芽的分化,不定芽生长健壮;(2)无根幼苗在含有IBA0.6~1.0mg/L NAA0.1mg/L的1/2MS培养基上暗培养一周后,再进行自然光培养,30d生根率可达到78%以上;(3)生根苗经50mg/L NAA浸渍1~2h后,移入蛭石:腐殖土:田园土=2:1:1的移栽基质中,保温保湿,成活率达80%以上;(4)进一步建立了自然光下生根、练苗一次完成的同步化体系,缩短了繁育时间,简化了步骤,降低了成本。此技术体系为澳洲青苹优良种苗快速繁殖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大猿叶虫夏滞育的诱导:基于定量的光周期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 Baly夏滞育诱导的光周期时间测量特性, 我们通过室内实验系统比较了该虫在25℃、 不同长光照条件下,夏滞育的发生以及诱导50%个体进入夏滞育所需求的光 暗循环数。结果表明:不同长光照诱导的夏滞育比率有显著差异, 其中15 h或16 h光照诱导的滞育比率最高, 短于或长于这两个光照其滞育率均明显下降。在不同光 暗循环实验中, 14 h诱导的滞育比率均低于50%, 诱导50%个体进入夏滞育所需求的光 暗循环数在L15∶D9, L16∶D8, L17∶ D7和L18∶D6分别为2.61, 3.72, 4.64和5.92 d, 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这些结果提示该虫夏滞育的诱导是基于定量的光周期反应。  相似文献   

20.
对小球藻去除污水中氮磷的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初始氮磷浓度、氮磷比、光照条件和pH等因素对其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氮磷浓度分别在35 mg/L和7 mg/L以下时去除率接近100%;氮磷比为5∶1和10∶1,小球藻第4 d基本完全去除了污水中的氨态氮,而氮磷比对小球藻的除磷能力没有显著影响;在初始氨态氮或总磷浓度相同的条件下,光照条件(L/D为24 h∶0 h和12 h∶12 h)对氮磷去除效果的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随着氮磷浓度的增加,连续光照条件逐渐展现出去除氮磷的优势;小球藻在pH 7~8范围内对氨态氮的去除率最佳,pH 5~7范围内,对总磷的去除率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