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牲畜废水对两种红树植物幼苗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研究了淡水(盐度为0)和海水(盐度为30)两种盐水度条件下温室盆栽系统红树植物秋茄和榄对牲畜废水的生长和生理反应.结果表明,牧畜废水对秋茄和木榄的生长指标(包括高度、基径、叶片生成量、最大叶面积和相对生长率)有显著促进作用;盐度水平和废水的加入均对秋茄生物量的分配无明显影响,但废水使木榄的根生物量比和根/茎比减小而叶生物量比增加;两种盐度下废水处理组秋茄加绿素a、叶绿素b含量与相应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木榄有比对照高的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废水处理组秋茄叶片电导率高于对照组,但木榄叶片电导率在淡水条件下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在海水条件下甚至低于对照组;牲畜废水对秋茄和木榄的根系活力均无显著影响;在两种盐度条件下牲畜废水均导致秋茄茎和根POX活性的明显增强,而对叶POX活性则无显著影响,牲畜废水对木榄叶和茎POX活性无显著影响,而木榄根POX活性淡水条件下下降、海水条件下则升高;两种盐度条件下牲畜废水均使得木榄各器官的SOD活性显著下降,而对秋茄SOD活性基本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厦门地区秋茄幼苗生长的宜林临界线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3年5月在厦门大屿岛白鹭自然保护区西面滩涂上试种秋茄幼苗,研究秋茄的宜林临界线.结果表明,滩涂高程为黄零0.99 m处,每个潮水周期的平均淹水时间高达8 h,幼苗成活率低于50%,生长缓慢,不适合用秋茄造林;在滩涂高程为黄零1.62 m处,秋茄幼苗成活率达90%,生物量积累最大,光合同化作用较高,生长良好,为厦门沿海秋茄的最适生长区;而在高程为黄零1.31 m处,秋茄幼苗仍能正常生长.故厦门地区秋茄造林的宜林临界线应不低于黄零1.31 m (即厦零4.55 m),平均每个潮水周期淹水不高于5.6 h.  相似文献   

3.
木榄和秋茄对水渍的生长与生理反应的比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勇  卢昌义等 《生态学报》2001,21(10):1654-1661
研究了不同水渍时间对两种红树植物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L.)Lam)和秋茄(Kandelia candel (L.)Druce)的生长与生理的影响。随着淹水时间的增加,木榄的相对生长率明显减小,排水处理的木榄相对生长率最大而淹水时间最长(12周)的植物具有最低的生长率,相反,淹水与排水处理对秋茄的相对生长率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在生物量的分配即茎根比(S/R值)上,这两种植物亦表现出对水渍的不同反应,较长淹水时间(8周或12周)处理组的秋茄具有较高的S/R值,但各处理间木榄S/R值无显著变化,由此看出,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秋茄生物量分配从根部向地上部转移,而木榄却无这种变化,12周淹水处理的秋茄具有比排水处理组更高的根系活力,而所有淹水处理的木榄的根系活力均低于排水处理的值。这些差异表明,木榄比秋茄对水渍更敏感,淹水处理中秋茄基本上比木榄具有更高的硝酸盐还原酶,过氧化物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这进一步说明秋茄比木榄对水渍有更强的耐受力,但在叶片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含量上,两种植物对水渍有类似的反应,淹水处理比排水处理有更高的光合色素含量。  相似文献   

4.
四种红树林植物的淡水驯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建  陈桂珠  罗航 《生态科学》1999,18(3):12-15
选择秋茄、木榄、桐花树、无瓣海桑4 种红树林植物的幼苗, 在中山大学附属中学校园内进行了8 个月的池塘和陆地的淡水驯化试验。对之分别计算了成活率、茎高增加量、基茎增加量、生物量的增量和凋落物量, 并定期对其成活状况、生长状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发现各树种在淡水池塘中均能较好生长, 木榄和桐花树对陆地也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人工生境条件下几种红树植物的净初级生产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3种红树植物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秋茄(Kandelia candel)和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每种分别按45%、30%和15%的面积比例种植于滩涂海水养殖塘.种植后连续2年对红树植物进行生态监测.结果表明,海桑增高457.0cm,基径增加86.1mm,成活率92.9%;桐花树高、基径分别增长2.1cm和36.5mm,成活率93.9%;秋茄成活率44.7%,增高20.4cm、基径增加2.4mm,说明在不受自然潮汐影响的人工生境条件下,海桑和桐花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生长较好,秋茄的生长适应性较差.据不同时期树高、基径与干、枝、叶、根的生物量,求得植物各器官生物量与树高、基径的回归方程,分析了3种红树植物的生物量与净初级生产力.海桑单位面积生物量5597.8g·m-2,桐花树962.5g·m-2,秋茄66.0g·m-2.生物量在植物各器官的分配按大小排序,海桑为树干>树枝>树根>树叶;桐花树为树叶>树枝>树干>树根;秋茄为树干>树根>树叶>树枝.单位面积净初级生产力海桑为7051.5g·m-2,桐花树1105.8g·m-2,秋茄93.0g·m-2.高生产力伴随高归还量,凋落物归还量占净初级生产力的比重为海桑20.5%、桐花树15.4%、秋茄7.%.  相似文献   

6.
应用系列盐度海水培养秋茄、木榄胚轴,结果表明,红树胚轴抽条高生长量与一定范围的盐度呈负相关,总的呈抛物线关系。盐度为8.75‰和4.38‰时,秋茄、木榄胚轴的抽条高生长量最大,在同等条件下,木榄生长比秋茄快。因此,选择最适盐范围的生境有利于快速营造红树林。  相似文献   

7.
生物制剂对沙地樟子松苗木成活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t菌剂、ABT生根粉、HRC吸水剂和GGR 6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生物制剂,研究了不同生物制剂对2年生樟子松苗木田间试验的造林成活率、植株高度、单株生物量、细根量和盆栽试验苗木的叶片光合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 Pt3(3号菌剂) 、ABT (ABT生根粉)和HRC (HRC吸水剂)均显著地提高樟子松苗木的成活率,它们分别比对照处理苗木成活率高29.3%、23.6%和9.4%,而GRR (GGR植物生长调节剂)和Pt1(1号菌剂)处理苗木的造林成活率同对照处理苗木成活率差异不显著;(2) Pt3、ABT处理均显著地促进了苗木细根生长,分别比对照处理多34.72和15.18 cm,而HRC、CGR和Pt1同对照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回归分析表明细根量与苗木成活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生物制剂提高成活率是通过细根量的增加来实现的;(3) Pt3和ABT处理的苗木高度比对照多2.2 、1.5cm 和1.1cm,单株生物量干重分别大1.73、0.72g 和0.33g, 针叶长度、单个针叶面积和单株植株针叶数量分别多1.54和 0.096cm、0.188cm2和0.116cm2、31和23束;而Pt1和GGR处理对苗木高度和单株生物量影响不显著; (4) Pt3和ABT处理显著地提高了苗木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等生理指标方面,而其它生物制剂对苗木生理指标影响不显著.生物制剂通过提高苗木生长量和增强生理活动提高樟子松沙地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广西西端海岸四种红树植物天然种群生境高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亮  范航清  李春干 《生态学报》2012,32(3):690-698
在广西防城港市东湾渔洲坪、石角、交东3个样地平行海面方向共设置18条剖面对4种红树植物白骨壤(Avicenniamarin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obovata)、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在沿海滩涂生长带高程测量和群落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由于人类活动造成东湾渔洲坪和交东两个样地的坡度变化较大,分别从-0.37变化为-0.05和-0.72变化为-0.10,而地处北仑河口保护区内的石角样地受到保护,没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坡度从-0.23变化为-0.10变化不大。石角和交东两个样地中的桐花树集中出现在高程15至40 cm和33至36 cm范围内;秋茄集中出现在高程43至60 cm和37至51cm范围内;木榄集中出现在高程94至106 cm和111至119 cm范围内。所有样地中的白骨壤在高程60至80 cm范围内,树高最高达到220 cm,且分布密集;桐花树在高程20至40 cm范围内,树高最高达到200 cm,且分布密集;秋茄在高程40至80 cm范围内,树高最高达到200 cm,且分布密集;木榄在高程60至100 cm范围内,且分布密集,树高最高达280 cm。通过对各样地剖面上红树植物种类出现频度的分析和林木高度的测量,4种红树植物天然林临界滩涂高程分别为:桐花树为-7 cm;秋茄为+33 cm;白骨壤为+23和+26 cm;木榄为+44 cm。对应的浸淹时间分别为8.5、7.0、7.0、6.0h。在石角和交东分别有30.0%和56.7%的桐花树分布于平均海平面以下,秋茄也能分布在此高程下,平均株高也达1.75 m。根据现场实际调查结果,桐花树、秋茄可以大量生存在平均海平面以下的滩涂上。  相似文献   

9.
通过设置固定样地,在不同的季节对鹤洲北人工种植的木榄(铲除杂草,整平滩涂种植1年)、秋茄(铲除杂草,整平滩涂种植1年)、无瓣海桑(种植3年)群落进行调查,分析各样地群落物种数量、群落优势度、无瓣海桑林下幼苗更新的季节动态。调查分析结果如下:①各样地物种数量随季节变化波动明显,种类组成不稳定。木榄样地薇甘菊的入侵直接提高了物种数量随季节变化的波动幅度。②人工种植的木榄和秋茄的优势度随时间的推移直接降低,无季节性消长,薇甘菊和其他禾本科植物的入侵降低了两者的成活率。③无瓣海桑优势度季节变化明显,禾本科和菊科等入侵的植物种无法定居,群落生境稳定,为其他红树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0.
福建亚热带红树林生态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福建亚热带红树林种类计有五科五属六种,即木榄、秋茄、海漆,老鼠簕、桐花树和白骨壤。主要群落类型有秋茄+木榄-桐花树群落、秋茄+桐花树群落、秋茄群落和白骨壤群落。秋茄高生长与土壤含氮量(%)的关系呈半对数线性正相关,回归公式为log y=0.9397+3.124x(y为树高、x为含氮量)。树高与土壤含盐量呈抛物线相关。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生物因子的作用是明显的。藤壶附着于叶面或树干上,严重危害秋茄生长发育。林下相手蟹等造穴活动,有利于林下土壤通气性。浒苔、颤藻等藻类繁殖,也会影响红树生长。引种栽培要选择适当的生境和适合本地的种类、才能保证较高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福建亚热带红树林生态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福建亚热带红树林种类计有五科五属六种,即木榄、秋茄、海漆,老鼠簕、桐花树和白骨壤。主要群落类型有秋茄+木榄-桐花树群落、秋茄+桐花树群落、秋茄群落和白骨壤群落。秋茄高生长与土壤含氮量(%)的关系呈半对数线性正相关,回归公式为log y=0.9397+3.124x(y为树高、x为含氮量)。树高与土壤含盐量呈抛物线相关。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生物因子的作用是明显的。藤壶附着于叶面或树干上,严重危害秋茄生长发育。林下相手蟹等造穴活动,有利于林下土壤通气性。浒苔、颤藻等藻类繁殖,也会影响红树生长。引种栽培要选择适当的生境和适合本地的种类、才能保证较高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6a生的木榄、红海榄、海莲红树植物在桐花树次生灌木群落中进行人工改造的形成的新群落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海莲、红海榄和木榄都能成功在桐花树灌木林群落定居,其中以木榄的地径、树高生长量较大;红海榄、海莲的造林的株行距为1m×1m或0.8m×1m,木榄的株行距为1.5m×2m为宜;引入红树林乔木树种海莲、红海榄、木榄小苗16年后,桐花树密度呈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木榄的引入较不利于桐花树次生灌木群落的发展;海莲、红海榄各自生物量或群落总生物量均比桐花树群落总生物量增加,以红海榄的生物量增加量最大,为桐花树群落总生物量的1.9倍;海莲、木榄具有良好的更新状况,特别在海莲群落中,平均每方米超过2株幼苗,说明该群落开始步入发育盛期,可以预见未来的15年内,可使红树林群落茂密复生。  相似文献   

13.
秋茄幼苗对盐度、淹水环境的生长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模拟12个盐度+淹水处理组合对红树植物秋茄幼苗生长的影响,测定不同组合下秋茄幼苗的株高、茎高、基径、节数、叶数、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及总生物量等9项指标.结果表明:盐度-淹水交互处理及盐度处理对秋茄各项生长指标影响显著,淹水处理对株高、茎高、基径、节数及叶数影响不显著,对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影响显著;秋茄幼苗生长量及生物量积累随盐度升高而降低,随淹水时间增加而下降;结合主成分分析得出,盐度7‰+淹水2 h下秋茄幼苗生长最好,临界胁迫组合为盐度21‰+淹水8 h处理组.  相似文献   

14.
选取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Buch-Ham.)、卤蕨(Acrostichum aureum Linn.)、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 Blanco.)、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 Linn.)、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 Lam.)、秋茄(Kandelia candel Druce.)、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 Ait.)和黄槿(Hibiscus tiliaceus L.)为研究对象,通过遮荫控制实验,研究这8种红树植物幼苗在不同光照强度(自然光强的100%、45%、30%、10%)下的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遮荫对无瓣海桑幼苗相对生长速率、生物量积累、基径的增长和叶片数的增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桐花和老鼠簕在遮荫处理下生长状况较好,遮荫对桐花生长的影响不显著,对老鼠簕幼苗的生长则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当光照强度降低时,无瓣海桑、秋茄、老鼠簕、桐花树的幼苗都对地上部分投入了更多的生物量,其中秋茄、老鼠簕和桐花树通过提高叶生物量来获取更大的光能捕获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从对光照的生长适应角度来看,桐花、老鼠簕和卤蕨适宜种植在郁闭度较高的林下;秋茄适宜在郁闭度较低的林下种植;真红树无瓣海桑和木榄以及半红树黄槿和银叶树则不适合在林下种植。  相似文献   

15.
滨螺科动物是红树林中常见的底栖动物,它们的形态、行为和分布等与红树林植被密切相关。本文调查了植被恢复初期(3年生)红树林树栖滨螺科动物的组成和分布情况,并探讨滩涂高程和树种对滨螺科动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恢复初期滨螺科物种已成为优势类群,密度达到32.67 ind·m~(-2);黑口滨螺在不同滩涂高程下均为优势种,其密度和生物量在黄零1.8 m高程的秋茄林内较其他林地(黄零2.2和2.6 m)高;粗糙滨螺仅出现在黄零1.8 m的秋茄林内;种植于黄零1.6 m高程的桐花树林内黑口滨螺的生物量和密度均大于同样高程下的秋茄林,但桐花树林内的个体小于秋茄林内的个体;粗糙滨螺在不同树种间的分布没有明显差异;滨螺科物种的分布在红树林恢复初期随生境的异质性表现出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植被形态导致的物理环境差异以及滨螺科物种活动习性、繁殖扩散模式等生物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海堤对广西沿海红树林的数量,群落特征和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广西大陆海岸线的 63%为海堤 ,海堤数量达 498个 .海堤建立毁灭了原生红树林 ,现余 5654hm2 ,其中约 85%为堤前红树林 .海堤阻截了红树林滩涂的自然海岸地貌 ,结果是红海榄和木榄已很少 ,榄李濒危 ,角果木已消失 ,海漆和陆岸种类只能沿海堤坡面生长 ,而先锋红树植物白骨壤和桐花树成为现有红树林的优势种 .堤前红树林的恢复受到海堤维护时强烈的人为干扰 .堤前滩涂相对于平均海平面的高程较低 ,不是红树林繁盛的理想滩涂 .红树林人工造林的成活率和次生林恢复的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境的沉积率 .  相似文献   

17.
西南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地表土壤贫瘠干旱,植被退化严重且恢复困难,当地造林苗木成活率低,抗逆性差。为提高石漠化地区造林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利用丛枝菌根真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和根内球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混合菌剂接种茶条木(Delavaya toxocarpa)、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香椿(Toona sinensis)、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和任豆(Zenia insignis)培育菌根苗,然后移栽于石漠化荒坡地,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对造林苗木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木移栽一年后,5种苗木接菌处理菌根侵染率为48.5%~69.5%,均高于对照苗木;菌根苗木成活率比未接菌处理增加8.9%~14.9%,保存率比对照增加11.5%~22.6%;接菌处理株高比对照增加14.4%~44.6%,基径比对照增加7.6%~31.7%;接种丛枝菌根真菌促进了苗木养分吸收,接种植株磷含量显著高于未接种处理;接种苗木生物量显著高于未接种处理,5个树种中,香椿苗木菌根依赖性最高,达到26.0%,任豆苗木最低,为9.1%;菌根苗在石漠化生境下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高于非菌根苗,表明菌根苗木在石漠化地区植被修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红树植物光适应的生理生态策略,对6种真红树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秋茄(Kandelia candel)、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卤蕨(Acrostichum aureum)]和2种半红树植物[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黄槿(Hibiscus tiliaceus)]的1 a生幼苗在不同生长光强(自然光强的100%、45%、30%、10%)下的光合光响应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光强对红树植物光响应特征的影响因物种而异,遮荫显著提高了秋茄和木榄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而对其他红树植物的Pmax没有显著影响;秋茄在45%光强下具有较高的Pmax,木榄的Pmax则在45%和30%光强下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随着生长光强的下降,秋茄幼苗叶片的光饱和点显著上升,木榄、老鼠簕和卤蕨的光补偿点呈下降趋势,木榄和卤蕨的表观量子效率升高的同时暗呼吸速率下降。木榄、老鼠簕和卤蕨具有较强的耐荫性,...  相似文献   

19.
红树植物自然条件下生长于河口、海岸潮间带。受潮汐作用影响,红树植物在生理、形态、结构上对渍水环境产生了相应的适应机制。其中红树植物通气组织的发达程度与其耐淹水的能力具有很高的相关性,是衡量红树植物耐淹浸能力的重要依据。利用测定孔隙率和石蜡切片面积比两种方法揭示了华南地区5种红树植物优势种:白骨壤 (Avicennia marina)、红海榄 (Rhizophora stylosa)、木榄 (Bruguiera gymnorrhiza)、秋茄 (Kandelia candel)和桐花树 (Aegiceras corniculatum)在自然条件和人工生境下根通气组织的发育规律,并用石蜡切片研究了茎和叶的通气组织发育状况。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得根的通气组织发育程度的结果相关性显著(P<0.05)。5种红树植物通气组织主要产生于根部,茎和叶发育较少,除了潮汐生境中白骨壤根的通气组织为根、茎、叶总和的48.16%、非潮汐生境中桐花树根为43.81%,其余树种根部通气组织占总体的50%以上。自然潮间带生境中,桐花树、木榄、白骨壤、秋茄、红海榄,通气组织分别为(14.98±3.34)%、(27.83±2.3)%、(29.64±3.17)%、(3009±4.12)%、(42.12±3.14)%,通气组织比例与其在潮间带上的分带性和演替序列较为吻合。非潮汐人工生境下,红海榄、木榄、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根部通气组织较自然生境下均有所增加,说明各树种对非潮汐淹浸条件具备一定的适应力。根据非潮汐生境下通气组织的比例可判定它们对恒定水位的适应能力依次为:桐花树>白骨壤>秋茄>木榄>红海榄。红树植物对非潮汐淹浸条件的适应有利于在沿海地区开展人工生境下红树林的栽培与推广应用,研究结果对提高栽培成活率,更大限度地发挥红树林的生态服务价值,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海堤对广西沿海红树林的数量、群落特征和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大陆海岸线的63%为海堤,海堤数量达498个.海堤建立毁灭了原生红树林,现余5654hm2,其中约85%为堤前红树林.海堤阻截了红树林滩涂的自然海岸地貌,结果是红海榄和木榄已很少,榄李濒危,角果木已消失,海漆和陆岸种类只能沿海堤坡面生长,而先锋红树植物白骨壤和桐花树成为现有红树林的优势种.堤前红树林的恢复受到海堤维护时强烈的人为干扰.堤前滩涂相对于平均海平面的高程较低,不是红树林繁盛的理想滩涂.红树林人工造林的成活率和次生林恢复的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境的沉积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