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老是山西旧石器考古与古脊椎动物化石研究的奠基者——纪念杨钟健先生诞辰一百周年陈哲英我平生仅见杨老一面。那是1972年3月中旬的一天,我与白玉珍先生一起去的杨老家。白先生和杨老50年代就认识,可以说是“老关系”了。因此,一见面杨老就问询山西的情况,尤...  相似文献   

2.
张建军 《化石》2016,(2):70-73
正与大象化石结缘40年前,我刚进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被分配到技术室,跟张宏师傅学习组装黄河古象的化石模型,那是我第一次尝试化石骨架整体装架。巨大的古象化石使我振奋,觉得能参加该项工作意义重大,有多少观众会通过这件大型的展品,了解到古化石的进化和发展。后来经《化石》杂志编辑部同意,将我撰写的一篇《怎样再现古象雄姿》工作总结的文章,刊登在《化石》杂志上。使我这个刚刚进入古脊椎动物  相似文献   

3.
董枝明 《化石》2012,(2):23-24
读《化石》第151期叶祥奎先生的佳作“我与《化石》的情缘”颇有感触,作为《化石》期刊的创刊参与者之一,读时倍感亲切。叶老的文章引起我许多回忆,岁月如梭,《化石》已走过40年的历史,作过它的编委、撰过稿的我,一直关注、爱护着它,《化石》取得的点滴成就,都会让我感到鼓舞。我现将它的“诞生”小史写出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4.
主编寄语     
《化石》2004,(1):18-18
一年前的这个季节 ,我幸运地成了您———《化石》读者的一名公仆。在这 36 0多天里 ,为了咱们的《化石》 ,我和我的编委、编辑同事们“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结果 ,我们从广大读者朋友那里收获了莫大的欣慰。一封封充满关爱的来信和无数个带着朴实的各地方言的电话 ,让《化石》一年四季都沐浴在春风里。在这里我要说声道歉 ,因为编辑部人手太少 ,我们做不到给每一位热心读者都写回信。此刻 ,请允许我代表全体编委和编辑们向所有的读者朋友表示诚挚的谢意吧。在这过去的一年里 ,《化石》杂志有了自己的会员组织 ,会员们开始享…  相似文献   

5.
《化石》1974,(2)
我县地处泰山西麓黄河之滨,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地下文物。在我县开山治水、制土造田的工程进展中,地下文物陆续发现,同时发现了一些化石和化石点。根据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古为今用”的方针,我们在保护文物和化石方面做了些工作。一、认真学习,提高认识这项工作的开展是随着认识的不断提高逐步开展起来的。通过学习贯彻毛主席有关教导和国务院《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贯彻省、地文物工作会议精神,使我们认识到保护文物和化石的重要意义。为了紧密配合批林批孔的政治斗争,我们有意识地利用这些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6.
读《化石》1992年第2期《“活化石”异议》一文后,笔者认为对长期沿用的科学名词的去向一般宜顺其自然发展,生硬对待,未必妥善。从字面讲,“化石”应为“石”。但《辞海》“化石”条目明确指出:“也有少数是未经改变的完整遗体,如冻土中的猛犸、琥珀中的昆虫等”。若拘泥于“未经改变的”都未“化”,都非“石”,势必将其从“化石”中排除出去。再以《化石》杂志中频繁出现的“恐龙”为例,就更值得推敲。我们可以说,“龙”是传说中动物,在现实世界中从未存在过,怎么能用“龙”来命名呢?过于谨小  相似文献   

7.
山旺印象     
邓涛 《化石》2009,(2):32-41
我在上中学的时候就知道了山旺.那是从一本名为《化石漫谈》的科普书籍中读到的。后来又在专业工作中了解到更多有关山旺的知识,但这一切仍然是“纸上谈兵”,还没有机会亲身接触山旺。直到后来山旺成为我的研究课题之一,自己就可以去考察山旺的地层和化石了。  相似文献   

8.
侯连海 《化石》2009,(1):62-65
1975年的春天,北京的气候温暖清新。应重庆市文化局和重庆博物馆的邀请,古脊椎所派出以杨老为团长、张力彬为副团长,业务人员有赵喜进和我的四人代表团参加重庆博物馆第一架恐龙开幕展。同时。杨老要到万县卡氏兽产地和自贡恐龙产地考察,所领导让我具体负责照顾杨老的生活等事情.所以在重庆地区的近两个星期时间里,我与杨老形影不离。  相似文献   

9.
《化石》2011,(2):51-51
《化石》杂志在去年年底推出的“有奖推荐”活动(活动启示见《化石》2010年第4期31页)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反响和支持,共有122位读者参与了评选。我们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相似文献   

10.
张法奎 《化石》2001,(2):35-37
陈文敏先生在《化石》杂志上陆续发表了四篇文章 :〈殷商上帝与外星文明〉(《化石》1997年第四期) ,〈再谈殷商上帝与外星文明〉(《化石》1999年第一期) ,〈续谈殷商上帝与外星文明〉(《化石》1999年第四期) ,〈续谈殷商上帝与外星文明〉(《化石》2000年第一期)。四篇文章讲的是同一个邪说“人是外星人的后裔” ,后三篇是第一篇的扩写。陈先生以分析我国古代文字(甲骨文和金文)为切入点 ,开始宣讲他的邪说。他说“我经多年研究商代甲骨文体系(其中包括金文)发现 ,整个甲骨文体系有一个核心系统 ,我称之为‘帝系…  相似文献   

11.
郭建崴 《化石》2009,(2):F0003-F0003
2004年.为了庆祝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顶效“贵州龙博物馆”开馆一周年,我们《化石》杂志编辑了一期专辑。在这期专辑里,李锦玲、金帆、李淳、尚庆华等几位古生物学研究者将各自的科研成果进行了精心的再创作,为广大化石迷和古生物爱好者娓娓道出一个个发生在2亿年前的远古海洋里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乐平统的底界-蓬莱滩剖面的再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蓬莱滩剖面的重新取样和再研究表明,Clarkina postbitteri不能作为乐平统底界的定义,因为(1)正是在Mei et al.(1998)所确认的C.postbitteri“首次出现”的层位的下方是富含海百合茎、苔藓虫化石的灰岩,水很浅,只产少量的M.granti和M.laibinensis sp.nov.的碎片;(2)所谓“首次出现”的层位的牙形刺是迁移过来的,在蓬莱滩剖面和华南其它剖  相似文献   

13.
1963年,我所的一个野外队,在河南济源大峪槐圪塔岭,采集了一批脊椎动物化石。野外地点号是63024。本文就这一地点的一些脊椎动物化石,加以鉴定。根据野外工作的人员观察,所有化石均属于石千峰统下的石盒子统上部。化石的保存是十分破碎的。大多数不能鉴定。看来是由于原来保存情况不好,堆积  相似文献   

14.
主编寄语     
《化石》2009,(1):75-75
上任伊始我曾向读者承诺:“将开始从风格、版式和质量等诸多方面对《化石》进行逐步的改造,使之最终成为一本寓知识性于欣赏性之中的科普读物,成为一本既体现学科特色又反映时代精神的大众科学传媒。”那时的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但在逐渐建设起来的一个作者团队的支持下,在越来越多的热心读者的鼓励下.我和编辑部的同仁一道不断地努力,  相似文献   

15.
陶丝雨 《化石》2012,(4):42-44
10月2日,晴我最喜欢找化石了,这个国庆节,我又加入了《化石》杂志组织的户外科考活动了。这次我们避开拥挤的景点,来到了风景如画的广西。和郭叔叔(化石杂志的主编)会合后,我恨不得马上去找化石。  相似文献   

16.
《化石》1981,(3)
期望《化石》更上一层楼迄今,我还在懊悔在一次外出时将贵刊寄来的“1977—1980年优秀作品评选表”不慎遗失。遗憾之中尚有庆,总算全国更多的读者代我说出了心里话。看!曾在我系广为传阅的《伟大的民族学先驱——摩尔根》一文赫赫名列冠首,《“野人”之谜向科学挑战》也被入选为二等奖。此外,还有《原始社会人口控制之谜》、《漫谈对偶婚》等许多优秀文章光荣入选。  相似文献   

17.
化石鉴宝     
《化石》2006,(3)
《化石》编辑同志我是《化石》杂志忠实读者,与《化石》相伴十几个年头了,我每次拿到新的一期时,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上面的文章我都是认真读完,收益很大。2005年《化石》改版,也是我心中所想的,我认为还要大胆地改,上面给非专业人员留一席之地,让《化石》爱好者谈自己的见解,再搞专家点评,投稿人多了,出版加快,季刊就可以改成双月刊或月刊,等三个月真着急啊。本人收藏了两个化石,不知是何物,我向专家请教过没有回信,几年来无处问询,好在《化石鉴宝》专栏开辟给了我一个向专家请教机会,感谢《化石》杂志。湖南省辰溪县轻工业局刘承泽2005·3…  相似文献   

18.
1997年《地球》第五期(总97期)刊载蔺红婴同志的“浅谈观赏石”一文,对我启发很大,从地质学的观点对观赏石进行分类,观点新颖,应该考虑。文中“生物化石观赏石”一段中对海百合化石的叙述和我在大学所学的知识相左。现摘录如下:“海百合,棘皮动物,海生。浮...  相似文献   

19.
叶祥奎 《化石》2012,(1):2-3
在《化石》杂志2011年第3期上,编辑部登了一则“启示”,说2012年是该杂志创刊40周年,号召有关人士和读者把“对《化石》的情愫记录下来,……与同好分享。”笔者是古脊椎所的老人,曾参与过《化石》的创刊和嗣后的编辑工作,对它的“来龙去脉”有‘定的了解,并知道一些有关它的“故事”,现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人们对社会人口问题关心程度的增长,探讨古代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已成为历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化石》1980年第4期发表的《原始社会人口控制之谜》(以下简称《控制之谜》),通过对我国黄河中下游几处新石器时代墓地死者性别统计资料的分析,探讨了原始社会在控制人口方面的历史经验,首次提出了“原始人也实行人口控制”的新命题,其用心无疑是值得称许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