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明确不同碳、氮源对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生长的影响,确定适合该菌株生长的碳、氮源;通过研究球孢白僵菌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致病力,评价球孢白僵菌防治烟粉虱的潜力。【方法】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碳、氮源,研究其对球孢白僵菌生长速率和产孢量的影响,用浸叶法研究不同孢子浓度(1×10~4、1×10~5、1×10~6、1×10~7、1×10~8个/mL)的球孢白僵菌对烟粉虱的致病力并利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分析该模型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结果】蔗糖作为碳源、酵母作为氮源时球孢白僵菌的生长速率快和产孢量高;利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测定的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得出,随着接种天数的增加,球孢白僵菌的LC_(50)、LC_(90)逐渐降低,剂量效应增强;随着孢子浓度的增加,LT50逐渐降低,时间效应增强。【结论】球孢白僵菌的合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该菌株对烟粉虱有较强致病力,1×10~8个/mL的孢子浓度可作为防治烟粉虱的理想浓度,本试验为球孢白僵菌对烟粉虱的生物防治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
柑橘木虱是柑橘黄龙病的重要传播虫媒。目前对柑橘黄龙病的防治尚缺有效的药剂和抗病品种,加强对柑橘木虱的防治,对控制柑橘黄龙病的蔓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防治柑橘木虱多采用化学防治,杀虫剂的频繁使用造成了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和害虫产生抗药性等诸多问题,生物防治以其高效、低毒、低残留、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逐渐受到重视。昆虫病原真菌能侵入昆虫寄主体内,导致昆虫发病死亡,具有良好的病害流行潜力及生产应用便利性,利用昆虫病原真菌防治柑橘木虱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总结了用于柑橘木虱生物防治的虫生真菌种类,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利用球孢白僵菌、玫烟色棒束孢、淡紫紫孢菌、宛氏拟青霉、蜡蚧菌等虫生真菌在防治柑橘木虱中的应用,并对虫生真菌防治柑橘木虱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柑橘黄龙病的防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自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体上分离虫生真菌,通过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鉴定虫生真菌的种类;通过致病性测定,明确昆虫病原真菌种类。结果发现,自死体柑橘木虱上分离到18个虫生真菌菌株,隶属4种真菌;自活体上分离到985个虫生真菌菌株,隶属25种真菌。致病性测定结果发现,仅4种真菌对柑橘木虱成虫有致病性,包括刀孢蜡蚧菌Lecanicillium psalliotae、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爪哇虫草Cordyceps javanica和淡紫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该4种真菌的分生孢子悬浮液(浓度5×10^7个孢子/mL)接种柑橘木虱成虫后10 d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100%、100%、98.89%和43.33%。其中爪哇虫草仅自死体柑橘木虱上分离到,刀孢蜡蚧菌仅在活体上分离到,球孢白僵菌和淡紫紫孢菌在死体和活体上均被分离到。可见,柑橘木虱活体上的虫生真菌种类丰富。生产上应加强保护和利用昆虫病原真菌,提高其对柑橘木虱的自然抑制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对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雌成蜂的不利影响,为今后利用管氏肿腿蜂携带球孢白僵菌联合防控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等蛀干害虫的技术研发奠定基础。【方法】本实验测定了5种不同浓度的球孢白僵菌孢悬液(1.0×10~4~1.0×10~8孢子/m L)和孢子粉(1.0×107孢子/雌)(以无菌水为对照)对雌成蜂的侵染力和致死力的影响。【结果】球孢白僵菌的孢悬液和孢子粉均会感染雌成蜂,不同浓度孢悬液接种于雌成蜂体表时,孢悬液对雌成蜂的感染率和致死率均与孢悬液浓度呈正相关性。接菌第2和4天,仅最高浓度孢悬液对雌成蜂有致死和感染现象;第5天,1.0×10~8,1.0×10~6和1.0×10~4孢子/m L孢悬液对雌成蜂的感染率分别为56.0%,8.0%和4.0%,致死率分别为88.0%,44.0%和16.0%;第6天,1.0×10~8孢子/m L孢悬液对雌成蜂的致死率高达100%,是最低浓度孢悬液对雌成蜂致死率的6.25倍。同时,孢悬液和孢子粉(含相同孢子数)相比,前者对雌成蜂的致死率更高;接菌第7天,孢悬液(1.0×10~7孢子/m L)对雌成蜂的致死率为100%,是孢子粉的3.12倍。这可能与雌成蜂对孢子粉有一定的清理或抖落行为有关。【结论】今后在利用管氏肿腿蜂携菌防控天牛等蛀干害虫时,可优先选用球孢白僵菌孢悬液,并控制雌成蜂携菌后及时释放,以便在其感染潜伏期4~5 d以内,有效传至天牛蛹室。  相似文献   

5.
【背景】西花蓟马是我国重要的一种入侵性害虫,已对多种化学农药产生了抗性。【方法】采用孢子悬浮液喷雾处理生测法,研究了8个球孢白僵菌菌株BbKM030716、BbCG051229、BbJS080625、BbQJ031121、BbXW060615、BbSM090521、BbYY090613和BbMZ051230对西花蓟马成虫的毒力,并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供试球孢白僵菌各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侵染致病的剂量效应参数值分别为1.43、0.87、0.93、0.98、1.23、0.92、1.07和0.86。用1.25×104~1.25×108个·mL-1孢子悬浮液接种后,连续10d内西花蓟马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4.13%~98.49%、12.63%~78.90%、30.36%~96.92%、51.36%~98.74%、26.14%~98.59%、7.27%~78.71%、49.06%~98.74%和27.67%~87.36%。球孢白僵菌对西花蓟马成虫的致死剂量是时间的函数,各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的致死中时随孢子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结论与意义】球孢白僵菌菌株BbKM030716、BbJS080625、BbQJ031121和BbXW060615对西花蓟马成虫具有较强毒力,可作为西花蓟马生防制剂开发的潜力菌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应对球孢白僵菌侵染的免疫应答及其网络调控基因,以进一步探讨柑橘木虱对球孢白僵菌的免疫防御机制。【方法】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感染球孢白僵菌24、48、72 h与健康的柑橘木虱转录组进行了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筛选到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功能注释、分类以及参与的信号通路分析。【结果】组装得到138 313条不可延长的非冗余Unigene,其N50和N90分别为2 532 bp和413 bp,平均长度为1 191.26 bp。在CK vs.S24h、CK vs.S48h和CK vs.S72h 3个转录组里分别获得了971、1 671和752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DEGs),GO富集分析表明分别有405、614和542个DEGs显著富集到56、83和60个GO terms中,KEGG pathway分析结果显示分别有98、333和247个DEGs显著富集到10、27和25条代谢通路里。【结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能量代谢、离子运输、转录和翻译调控、生殖和发育调控以及免疫防御反应等相关通路,大部分编码潜在的与免疫识别及调控相关的基因,并从中筛选到5个显著上调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为开展柑橘木虱免疫应答虫生真菌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下一步将进行免疫相关基因的q-PCR验证及表达量分析,研究其在柑橘木虱应对球孢白僵菌侵染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杀虫真菌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幼虫的室内毒力,明确高毒力菌株的种类,为应用杀虫真菌防治二化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喷雾法测定10株杀虫真菌在同种浓度、湿度和温度下对二化螟幼虫的室内毒力,选择毒力最强的菌株,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杀虫真菌分生孢子对二化螟的侵染过程;根据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利用白僵菌Beauveria sp.18S r DNA ITS序列进行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和序列分析,并在核酸序列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序列对比。【结果】真菌YQ147、QING、Bbr14、Bbr84在浓度为1.0×108孢子/m L下均对二化螟幼虫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其中真菌YQ147在处理后第10天对二化螟累计校正死亡率达到78.4%,LT50为5.8 d,分子鉴定的结果显示该菌为白僵菌属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结论】明确了球孢白僵菌对二化螟的室内毒力最强,这为利用其对二化螟进行生物防治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用布氏白僵菌、球孢白僵菌、玫烟色拟青霉、绿僵菌和莱氏野村菌5种真菌的固体培养物,对斜纹夜蛾2、3龄幼虫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布氏白僵菌和莱氏野村菌两种菌株对斜纹夜蛾幼虫有明显的致病效果,对2龄幼虫的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2.95 d和4.10 d,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和95.2%;对3龄幼虫的致病力低于2龄,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19.67 d和19.63 d,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6.6%和52.2%.玫烟色拟青霉、球孢白僵菌两菌株也有一定的致病力,对2龄幼虫的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4.89 d 和6.34 d,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5.7%和71.4%.  相似文献   

9.
美国白蛾高毒力球孢白僵菌菌株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是世界性检疫害虫,目前已经入侵到我国长江下游地区(从辽宁丹东至安徽芜湖)。作者在前期研究中,在芜湖地区成功获得了被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侵染的美国白蛾僵虫。本研究拟在前期已获取菌株的基础上,筛选生物学性状良好且对美国白蛾幼虫具有高致病力的球孢白僵菌菌株,以期为我国长江下游地区利用昆虫病原真菌防治美国白蛾奠定基础。【方法】对采集自美国白蛾僵虫的7株球孢白僵菌菌株(Bb01-1,Bb08-5,Bb08-6,Bb08-11,Bb22-2,Bb22-3和Bb22-5)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候选菌株菌落形态、生长速率、产孢量、萌发率和抗紫外能力等参数确定优良菌株;并将生物学性状良好的球孢白僵菌菌株配制成5个浓度(5×10~6,1×10~7,5×10~7,1×10~8和5×10~8孢子/m L)的孢悬液,采用浸渍法处理美国白蛾4龄幼虫,以幼虫死亡率、侵染率等指标评价菌株的致病力。【结果】供试菌株Bb22-2,Bb22-3和Bb22-5为粉状菌落,其菌落直径大,产孢早且孢子层厚;同时,这3个菌株在菌落生长速率和产孢量以及孢子萌发率、紫外照射处理后的萌发率也均显著优于其他4个菌株。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这3个菌株对美国白蛾4龄幼虫表现出很强的致病力,各菌株处理11 d后美国白蛾幼虫校正死亡率为80%~90%。这3个菌株对美国白蛾幼虫的侵染率均高(侵染率53%~87%),并且呈现随浓度升高侵染率上升的趋势。其中,菌株Bb22-2侵染率均要高于其他2个菌株。【结论】本研究成功筛选获得了生物学性状良好且对美国白蛾高毒力的球孢白僵菌菌株。鉴于中国长江下游地区气候特点与美国白蛾生物学习性,可以预期采用昆虫病原真菌防治美国白蛾在该地区将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其实际应用价值尚需进一步的田间试验进行确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前期筛选试验的基础上,比较表面活性剂对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us PF904菌株侵染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3龄幼虫的增效作用,获得可提高玫烟色棒束孢PF904防治效果的助剂。【方法】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室内致病力试验,测定喷施分别添加表面活性剂聚二甲基硅氧烷(OFX-0193)(终浓度125 mg/L)和二异丁基萘磺酸钠(Nekal)(终浓度250 mg/L)的玫烟色棒束孢PF904孢子悬浮液后玫烟色棒束孢PF904在小菜蛾3龄幼虫体表的孢子附着量及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侵染速率和致病力。【结果】添加250 mg/L Nekal和125 mg/L OFX-0193可显著提高玫烟色棒束孢PF904孢子悬浮液在小菜蛾3龄幼虫体表各结构区的孢子附着量,其中添加250 mg/L Nekal的玫烟色棒束孢PF904孢子悬浮液在小菜蛾3龄幼虫体表刺状突起结构区、平缓结构区和嵴状突起结构区的孢子附着量分别为对照(添加清水的孢子悬浮液)的2.19, 1.78和1.94倍,说明Nekal提高了玫烟色棒束孢PF904的孢子附着率;添加250 mg/L Nekal和125 mg/L OFX-0193均显著缩短了玫烟色棒束孢PF904孢子萌发时间,促进附着孢的形成,提高了玫烟色棒束孢PF904的侵染速率。室内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PF904孢子悬浮液中添加250 mg/L Nekal和125 mg/L OFX-0193可显著提高玫烟色棒束孢PF904孢子悬浮液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致病力,其中添加250 mg/L Nekal的玫烟色棒束孢PF904孢子悬浮液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79.2%,致死中时(LT50)降低为2.71 d,说明Nekal的增效作用显著。【结论】250 mg/L Nekal为玫烟色棒束孢PF904的适宜的助剂和添加浓度,可显著提高其对小菜蛾幼虫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室内研究了分离自小猿叶甲的一株球孢白僵菌(SCAU-BB 01D)对小猿叶甲的致病力。结果表明,该菌株能感染小猿叶甲的成虫和各龄幼虫,但对不同虫期的致病力存在差异。在105~108孢子/m l的浓度范围内,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各虫期小猿叶甲的感病死亡率增加,在最高浓度1×108孢子/m l,处理后成虫第14天及1~3龄幼虫第10天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84.7%、94.0%、96.0%和81.0%。用TDM模型对成虫和各龄幼虫的致病力数据进行模拟,所建模型均顺利通过Hosm er-L em 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表明模型拟合良好,并由模型估计出了该菌株对小猿叶甲各虫期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在处理后第10天,成虫和1~3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2.68×107、1.07×106、1.63×105孢子/m l和8.31×106孢子/m l,而第14天成虫的LC50为2.38×106孢子/m l。随着浓度的增加,各虫期所需的感病死亡时间缩短,在最高浓度1×108孢子/m l,球孢白僵菌对小猿叶甲成虫及1~3龄幼虫的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9.28、4.29、4.40d和5.06 d。综合分析白僵菌对各虫期的致死剂量及致死时间可以看出,不同虫期的小猿叶甲对球孢白僵菌敏感性不同。结果表明该菌株在小猿叶甲生物防治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姬小平  冯明光  应盛华 《菌物学报》2013,32(6):1012-1019
作为重要的丝孢类昆虫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和玫烟色棒束孢因其易于生产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在害虫生防防治中受到广泛青睐。为初步探求孢子耐氧化力及其与孢子多糖含量的关系,球孢白僵菌和玫烟色棒束孢11株菌经胁迫后的残存指数随氧化剂H2O2浓度增加而减小。所有菌株的残存指数均能良好地与Logistic方程拟合,并计算出各菌株在氧化胁迫条件下的半致死浓度。结果显示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的耐氧化力强于球孢白僵菌。两种真菌的分生孢子耐氧力与各自多糖含量呈现良好线性正相关。培养基碳源成分和浓度变化可影响球孢白僵菌孢子耐氧化力,但耐氧化力与多糖含量依旧呈现线性正相关。由此可见,生防真菌分生孢子的耐氧化力的确与多糖积累有关,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培养条件的调节。研究结果有望为提高生防真菌孢子环境稳定性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一种被广泛用于害虫生物防治的生防菌。本研究探讨了孢悬液浓度和宿主体型大小对球孢白僵菌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幼虫的致病力的影响,旨在为松墨天牛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基础。【方法】分别用0.5%吐温-80(CK)以及1×10~5, 1×10~6, 1×10~7, 1×10~8和1×10~9孢子/mL的球孢白僵菌孢悬液接种松墨天牛4龄幼虫,统计接种后15 d内幼虫死亡率和染菌率。同时用最佳浓度(1×10~9孢子/mL)的球孢白僵菌孢悬液接种体型大小分别为100~150, 200~220, 300~320, 400~420, 500~520和600~650 mg/头的松墨天牛幼虫,测定接种后20 d内幼虫的死亡率和染菌率。【结果】接种1×10~5~1×10~9孢子/mL的球孢白僵菌后,松墨天牛4龄幼虫起初活动自如,后在头部出现烧灼状伤并且体色逐渐变红,最后周身长满菌丝。不同浓度下,随球孢白僵菌孢子浓度升高,松墨天牛4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和校正染菌率增加。接种1×10~6~1×10~9孢子/mL球孢白僵菌孢悬液15 d的松墨天牛4龄幼虫累计校正死亡率均可达到100%,1×10~7, 1×10~8和1×10~9孢子/mL浓度下,松墨天牛达到100%校正死亡率所需时间最少。接种0 (CK), 1×10~5, 1×10~6, 1×10~7, 1×10~8和1×10~9孢子/mL球孢白僵菌孢悬液的松墨天牛4龄幼虫校正染菌率在第15天分别为0, 20.00%, 86.67%, 90.00%, 96.67%和100.00%,表现为白僵菌孢子浓度越高,染菌率越高。1×10~9孢子/mL的接种浓度下,松墨天牛幼虫个体越大,天牛幼虫死亡率和染菌率越高。表现在第20天时,体型大小为100~150, 200~220, 300~320, 400~420, 500~520和600~650 mg/头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76.67%, 76.67%, 66.67%, 93.33%, 100.00%和100.00%,染菌率分别为60.00%, 63.33%, 60.00%, 86.67%, 96.67%和100.00%。【结论】球孢白僵菌悬浮液浓度对松墨天牛幼虫的死亡和侵染有显著影响,表现为随孢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松墨天牛幼虫个体越大,死亡率和染菌率越高。研究结果对开展利用球孢白僵菌防治松墨天牛具重要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郭涵  刘柱东  孙江华 《昆虫学报》1950,63(7):835-842
【目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一种被广泛用于害虫生物防治的生防菌。本研究探讨了孢悬液浓度和宿主体型大小对球孢白僵菌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幼虫的致病力的影响,旨在为松墨天牛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基础。【方法】分别用0.5% 吐温-80(CK)以及1×105, 1×106, 1×107, 1×108和1×109孢子/mL的球孢白僵菌孢悬液接种松墨天牛4龄幼虫,统计接种后15 d内幼虫死亡率和染菌率。同时用最佳浓度(1×109孢子/mL)的球孢白僵菌孢悬液接种体型大小分别为100~150, 200~220, 300~320, 400~420, 500~520和600~650 mg/头的松墨天牛幼虫,测定接种后20 d内幼虫的死亡率和染菌率。【结果】接种1×105~1×109孢子/mL的球孢白僵菌后,松墨天牛4龄幼虫起初活动自如,后在头部出现烧灼状伤并且体色逐渐变红,最后周身长满菌丝。不同浓度下,随球孢白僵菌孢子浓度升高,松墨天牛4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和校正染菌率增加。接种1×106~1×109孢子/mL球孢白僵菌孢悬液15 d的松墨天牛4龄幼虫累计校正死亡率均可达到100%,1×107, 1×108和1×109孢子/mL浓度下,松墨天牛达到100%校正死亡率所需时间最少。接种0 (CK), 1×105, 1×106, 1×107, 1×108和1×109孢子/mL球孢白僵菌孢悬液的松墨天牛4龄幼虫校正染菌率在第15天分别为0, 20.00%, 86.67%, 90.00%, 96.67%和100.00%,表现为白僵菌孢子浓度越高,染菌率越高。1×109孢子/mL的接种浓度下,松墨天牛幼虫个体越大,天牛幼虫死亡率和染菌率越高。表现在第20天时,体型大小为100~150, 200~220, 300~320, 400~420, 500~520和600~650 mg/头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76.67%, 76.67%, 66.67%, 93.33%, 100.00%和100.00%,染菌率分别为60.00%, 63.33%, 60.00%, 86.67%, 96.67%和100.00%。【结论】球孢白僵菌悬浮液浓度对松墨天牛幼虫的死亡和侵染有显著影响,表现为随孢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松墨天牛幼虫个体越大,死亡率和染菌率越高。研究结果对开展利用球孢白僵菌防治松墨天牛具重要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挺峰  王睿  刘长仲 《昆虫学报》2020,63(6):744-750
【目的】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是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给豆类作物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在前期筛选已获得豌豆蚜致病菌长孢蜡蚧菌Lecanicillium longisporum TF-2菌株的基础上,检测了该致病菌分生孢子对豌豆蚜的毒力效用及侵染方式,以期为利用昆虫病原真菌防治豌豆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离体叶片饲养法检测在不同浓度长孢蜡蚧菌TF-2菌株孢子悬浮液(1.0×10~3~1.0×10~7孢子/mL)中浸渍后对豌豆蚜成虫的致病力;应用扫描电镜和体视显微镜观察豌豆蚜成虫接种TF-2菌株(1.0×10~7孢子/mL)后长孢蜡蚧菌TF-2菌株侵染症状和侵染过程。【结果】不同浓度长孢蜡蚧菌TF-2菌株分生孢子浸染豌豆蚜成虫致病力随分生孢子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强,侵染后6 d对豌豆蚜成虫的半致死浓度(LC_(50))为3.26×10~4孢子/mL,最高浓度分生孢子(1.0×10~7孢子/mL)对豌豆蚜成虫的半致死时间(LT_(50))为2.92 d。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24 h,TF-2菌株分生孢子在豌豆蚜成虫体表皮萌发形成芽管和附着胞;接种后48 h,芽管伸长在复眼、触角基部、足基节、腹末生殖节等部位形成网络结构;接种后96 h,菌丝布满整个虫体,新的分生孢子产生。【结论】长孢蜡蚧菌TF-2菌株对豌豆蚜成虫具有较强的致病力,扫描电镜观察揭示了其分生孢子在其虫体上的侵染过程,结果为进一步应用昆虫病原真菌进行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世界上最具破坏力和威胁性的入侵检疫害虫之一,对农林业生产安全、公共设施以及人体健康都造成了巨大影响。为筛选对红火蚁有致病性的病原真菌,本研究通过组织分离法对自然罹病的红火蚁进行致病菌分离,结合病原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病原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喷雾法测定了病原真菌对红火蚁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从罹病红火蚁上分离出3株病原真菌HHYSFJ01、HHYSFJ02和HHYSFJ05,分别为红绶曲霉Aspergillus nomius、淡紫拟青霉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致病性测定,这3株病原菌对红火蚁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3株病原菌致病性间差异显著。经1.0×10^8孢子/mL孢子悬浮液喷雾处理红火蚁10 d后,球孢白僵菌菌株HHYSFJ05的致病性最强,红火蚁工蚁的校正死亡率为84.71%,LT50为4.67 d;红绶曲霉菌株HHYSFJ01和淡紫拟青霉菌株HHYSFJ02次之,红火蚁工蚁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8.82%和73.29%,LT50分别为4.99 d和5.20 d。  相似文献   

17.
【目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是国内外目前研究应用最广泛的杀虫生防真菌,欲扩大其防治范围、增强防治效果、降低生防成本。【方法】采用共发酵技术,通过组合菌株产孢能力和杀虫毒力比较试验,确定蜡蚧轮枝菌和球孢白僵菌共发酵的可行性。【结果】蜡蚧轮枝菌L-31和球孢白僵菌Q-55共发酵的最佳配比为1:1时,按10%总量接种于发酵培养液中(培养液按酵母膏5.0 g/L、葡萄糖20.0 g/L、麦芽糖提取物5.0 g/L、KH2PO43.0 g/L、黄小米200.0 g/L,pH 6.5配制),23.0°C±0.1°C恒温静置发酵12 d,共发酵液的含孢量可达1×109CFU/mL以上,杀虫毒力比较强,其对温室白粉虱和菜青虫可同时显效,处理9 d后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2.09×104±0.12 CFU/mL和3.17×105±0.11 CFU/mL,发酵液浓度为1×108CFU/mL时的致死中时间LT50分别为2.11±0.14 d和4.27±0.43 d,温室小区试验校正防效在80%以上,与其各单一菌株发酵液的防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两株生防真菌的共发酵研究,为杀虫真菌的扩谱增效以及植物害虫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烟粉虱Bemisia tabaci属世界性分布的大害虫.在一定条件下虫生真菌是控制烟粉虱种群的最有效天敌.本文就几种常见虫生真菌: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lecanii、座壳孢Aschersoniaspp.、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fumosoroseus、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等防治烟粉虱的应用现状以及它们与其它天敌的关系进行了综述,以期对烟粉虱虫生真菌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两种杀虫真菌制剂对茶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效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于2002年盛夏在浙江遂昌一高山茶园对茶小绿叶蝉(Empoasca spp.)进行了真菌杀虫剂的田间药效试验。所用菌剂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的纯孢子悬乳剂及其与3%吡虫啉10%可湿剂的混配剂.各菌剂稀释500倍喷雾2次,间隔12d.结果表明。两种真菌的混配剂明显优于纯菌剂,其中球孢白僵菌混配剂的最高防效达83.4%,而玫烟色拟青霉的最高防效为71.3%.根据25d期间历次调查结果计算平均防效,球孢白僵菌混配剂达66.8%,玫烟色拟青霉混配剂为62.1%,含微量吡虫啉的矿物油为50.3%,球孢白僵菌和玫烟色拟青霉的纯菌剂分别为49.5%和19.0%,结合试验期间气候及田间种群结构特征,讨论了各处理问差异的来源及提高真菌杀虫剂控制茶小绿叶蝉效果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从东北伊通红松林采集的自然染病死亡的帕克阿扁松叶蜂Acantholyda 虫尸上分离获得一株球孢白僵菌,定名为FDB01。用该菌株孢子悬浮液感染油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 posticalis和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幼虫,研究该菌株的致病情况。结果表明,用浓度为2×108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处理16d后,该菌株对油松阿扁叶蜂和落叶松叶蜂的致死率分别达到了94.4%和100%,说明该菌株对松叶蜂具有很强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