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固磷基质(无定形铁)淋失特征及其与磷素淋失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淋洗试验研究了水田土壤固磷基质(无定形铁)淋失特征及其与磷素淋失的关系。结果表明,添加柠檬酸和葡萄糖培养处理对无定形铁、络合态铁的淋失具有极显著效应,水分和温度等因素对无定形铁和络合态铁的淋失交互效应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固磷基质(无定形铁)淋失与磷素淋失的相关关系显著,说明对磷素淋失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国23个土壤磷素淋失风险评估Ⅰ.淋失临界值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随着磷肥施用量增加,土壤磷素累积,由此所引起的土壤磷素流失(径流和淋失)越来越成为水体磷素的重要来源。研究从广西灵川、云南建水、贵州六枝、福建漳浦、浙江象山、江苏如皋、山东泰安、河南南阳、陕西延安、海南海口、湖北潜江、湖南长沙、北京海淀等13个省(市)采集23种耕地土壤,土壤风干过2mm筛后,加入0,30,40,60,100,160,200,240,300,400mg P/kg土(KH2PO4溶液),并将土壤湿度调节至约50%的田问持水量,25℃下培养4d后风干,再加水至约50%的田问持水量,同上培养再风干,如此进行干湿交替3次达到平衡后,分别用pH8.50.5mol/LNaHCO3溶液(Olsen-P)、0.01mol/L CaCl2溶液(CaCl2-P)和铁滤纸条(Fe-P)测定土壤含磷量。结果表明,Olsen-P与Fe-P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随着土壤Olsen-P或Fe-P的增加,CaCl2-P提高,存在一个明显的突变点,即土壤磷酸盐淋失临界值。但不同土壤其临界值差异很大,前者的Olsen-P在29.96~156.78mg/kg之间,相应的CaCl2-P为0.14~3.87mg/kg;而后者的Fe-P为0.69~2.17mg/kg,相应的CaCl2-P为0.30~7.38mg/kg。两种方法所得到的临界值大部分土壤十分接近,但一些土壤相差很大。根据所获得的临界值推断,供试的23个土壤中,采自浙江象山(9号)、江苏如皋(11号)的土壤极有可能已经发生了磷酸盐淋失,来自广西灵川(2号)、云南建水(3号)、河南南阳(15号)、陕西延安(17号和18号)土壤比较容易发生磷淋失,而来自贵州六枝(5号和6号)、浙江象山(10号)、湖北潜江(20号和21号)土壤则不太容易发生磷的淋失。  相似文献   

3.
不同母质柑橘园土壤养分特征及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母质柑橘园土壤养分特征,阐明土壤母质对肥力影响,为果园精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集了5种不同母质的柑橘土壤,共计217个样点,分析了土壤pH、有机质以及大、中、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结果表明:柑橘园土壤平均pH<5.5,土壤呈酸性;除板页岩、石灰岩外,其他母质土壤有机质匮乏;第四纪红土交换性钙、镁含量丰富,其他母质较为匮乏;各母质土壤的碱解氮、有效锌、硼、钼含量适宜,速效钾、有效磷、硫、铁、锰、铜过量。方差分析表明,除有效铜、锌外,其他各养分含量在不同母质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板页岩发育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以及有效铁、铜、钼高于其他母质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低于其他母质。通过主成分综合评分得出,5种母质土壤综合肥力大小为板页岩>砂岩>第四纪红土>河湖冲沉积物>石灰岩。随着柑橘种植年限延长,板页岩、河湖冲沉积物、石灰岩土壤肥力有极显著提升,第四纪红土肥力有显著提升。综合分析,板页岩发育的土壤养分最为丰富。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硼、有效磷、有效硫是影响肥力的重要因子,针对不同母质土壤养分间的差异,可因地制宜地对果园土壤进行精准...  相似文献   

4.
华南赤红壤无机复合肥氮磷淋失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室内土柱淋溶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下无机复合肥中氮和磷在华南赤红壤中的淋失特征.结果表明: 铵态氮、硝态氮和总氮淋失量均随施肥量增加而提高;肥料中氮的淋失率在36.8%~49.2%之间,总氮淋失量(y)与施肥量(x)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0.3667x+66.483(R2=0.992);铵态氮和总氮的淋失主要集中在前5次淋洗,硝态氮的淋失持续时间更长.施肥量对可溶性磷淋失量无显著影响,但颗粒磷和总磷淋失量均随施肥量增加呈上升趋势;肥料磷淋失率在0.002%~0.010%之间,总磷淋失量(y)与施肥量(x)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7e-5x+0.0538(R2=0.931);磷的淋失动态与氮显著不同,为缓慢的持续累积过程.硝态氮与铵态氮淋失量比值和可溶性磷与颗粒磷淋失量比值均随施肥量增加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南方典型丘陵退化荒坡地土壤养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李志安  邹碧  曹裕松  任海  刘俭 《生态学报》2003,23(8):1648-1656
以广东鹤山市退化丘陵荒坡地为材料,研究了这一特殊生态类型的土壤养分水平,土壤养分在剖面上的梯度和在坡面上的梯度特征,分析了养分间的相关性,应用聚类分析和主分量分析方法探讨了坡面上不同位置土壤的相似性。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养分水平介于同地带森林土壤与极度退化土壤之间,有机质和全氮随深度增加而迅速下降,pH与全磷则成相反的趋势,而速效养分表现出双向梯度特征,即中间层次含量较低,表层与深层含量均较高。坡面上,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随相对高度的增加而下降,pH在整个坡面上变化极小,全磷和3个交换性阳离子则成双向梯度,即坡的中部含量较低,山顶与山脚含量较高。有机质与全氮间具有极高的相关性,pH与有机质含量在剖面样品上有较高的负相关,但在坡面样品上完全不相关,具有相似吸附特性的交换性钙镁间有极高的相关性,交换性钾亦与交换性钙镁有较好的相关性。聚类分析与排序分析结果显示,作为低丘陵荒坡地,坡面不同位置的土壤均较相似,但在一些位置出现养分含量上较独特的土壤,主要表现在一种或几种速效养分特别高,它们不规则地出现于一些集水区的山腰或山脚部位,但未出现于山顶部位,这些特殊养分位置可能是主导植物种类入侵的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6.
农田土壤硝酸盐积累与淋失研究进展   总被引:95,自引:7,他引:88  
农田土壤硝酸盐淋失是导致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主要原因。影响农田土壤中硝酸盐积累的淋失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施肥、降水、灌溉、土壤性质以及耕种制度等,过量施用氮肥,不论是单独施用无机肥、有机肥还是有机、无机混施都能造成硝酸盐在土体中大量积累;耕作和种植制度均能影响硝酸盐在土体中的积累和迁移;降水和灌溉带来的下渗水流是累积在土壤中的硝酸盐向下迁移直至淋失的必要条件,也是运载工具,而土壤中的大孔隙则是下渗水流的主要通道,农田土壤硝酸盐的积累与淋失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模型是研究和预测硝酸盐淋失的理想工具,近年来发展很快,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韩晓飞  谢德体  高明  王子芳  陈晨 《生态学报》2017,37(10):3525-3532
为探索长江流域稻油轮作系统水稻季减少农田磷素流失的最佳施肥模式和有效耕作措施,降低其对长江水质的威胁。采用渗漏池长期田间原位定点试验并结合室内实验分析,研究了化肥配施猪粪有机肥和水稻秸秆还田对土壤磷素淋溶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期内土壤淋溶水中磷素浓度随时间延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前期波动幅度大且下降迅速,到55d之后逐步稳定达到平衡。总可溶性磷(TDP)是渗漏水磷素的主要形态。土壤淋溶水中总磷(TP)和总可溶性磷(TDP)含量均表现为优化施肥+猪粪有机肥(MP)优化施肥+秸秆还田(SP)优化施肥(P)优化施肥量磷减20%+猪粪有机肥(MDP)优化施肥量磷减20%+秸秆还田(SDP)不施磷肥(P0)。土壤总磷(TP)淋失负荷在0.295—0.493 kg/hm2之间。施用有机肥提高了淋溶水中的磷素含量,促进了土壤中磷素的淋失,同时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猪粪有机肥的促进作用比水稻秸秆大。减少化肥施用量有利于降低土壤磷素淋失。在综合考虑农业生产省本增效和控制农田面源污染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减量化肥配施有机肥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柠檬酸、葡萄糖和有机质(栎树类凋落物和三叶草茎叶)对几种栽培和野生植物磷素吸收以及高度风化老成土中磷素形态的影响。在未加入无机磷的情况下,连续加入柠檬酸溶液增加了温室盆栽大豆(Glycinemax(L.)Merr.)和高粱(Sorphumbicolor)对磷素的吸收。这表明,柠檬酸可以溶解土壤中被铁、铝氧化物固定的磷。当无机磷和柠檬酸溶液同时加入后。由于有机配位体能够阻止土壤对磷素的吸附和固定,植物对磷的吸收总量明显高于仅仅加入无机磷的对照。不论是否加入无机磷,葡萄糖均没有增加植物对磷素的吸收,但却改变了土壤中磷素的形态。该试验的结果还表明,Hedldy等人提出的土壤磷素分级方法不适于有机质含量很低的酸性土壤。在另一种性质极为相似的酸性土壤中施入粉碎的栎树(Quercusspp.)凋落物和三叶草(TrifoliumPratense)后,野生商陆(Phytolaccaamericana)吸收磷素的能力增强。通过进一步对土壤中的磷素进行化学分级,结果表明,这些有机物质可以改变土壤中磷素存在的形态。本文还就有机质分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烤烟巨豆三烯酮含量与土壤理化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烤烟巨豆三烯酮4种同分异构体含量与土壤理化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土壤pH值的提高(5.15~8.30),巨豆三烯酮2和巨豆三烯酮4含量呈现降低趋势;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0.54%~3.61%)的提高,巨豆三烯酮1呈现增加趋势,而巨豆三烯酮2含量呈现降低趋势;随着土壤粒径介于0.05mm和0.001mm之间的土壤颗粒百分含量(8.08%~92.93%)的提高,巨豆三烯酮2和巨豆三烯酮4含量呈现增加趋势;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土壤钙、镁、铁、铝含量的提高和钠含量的降低,巨豆三烯酮2和巨豆三烯酮4含量呈现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0.
磷肥对土壤中镉的植物有效性影响及其机理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为寻求保障镉污染农田稻米质量安全的有效措施,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低镉磷肥(Cd<0.2 mg·kg-1)及不同施磷量(0.10、0.20 g P2O5·kg-1)对污染稻田土壤中(潮泥田)镉的植物有效性影响,并探讨了相关机理.结果表明:在0.10 g·kg-1磷剂量水平下,与对照(无磷肥)相比,钙镁磷和磷酸二氢钾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H和降低了土壤镉活性,钙镁磷和过磷酸钙处理显著降低了水稻对镉的吸收累积;当施磷量增至0.20 g·kg-1时,磷酸氢钙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H和降低了土壤镉活性,钙镁磷、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钙处理下DTPA提取态镉含量降低11.8%、9.8%和11.8%,NH4OAc提取态镉含量降低9.5%、7.1%和7.1%;5种磷肥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水稻茎叶中镉含量(降幅24.9% ~ 50.8%),除磷酸氢钙处理外,糙米镉含量的降幅均达到显著水平,钙镁磷和过磷酸钙处理下糙米镉含量接近国家粮食卫生标准(GB 2715-2005).5种供试磷肥中,能提高土壤pH的磷肥(钙镁磷、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钙)降低土壤镉有效性的效果显著,含钙磷肥(钙镁磷和过磷酸钙)降低水稻镉积累的效果较好.磷肥化学性质的差异可能是影响其效果的主要原因,选择碱性含钙磷肥对控制污染农田中作物吸收累积镉更有效.  相似文献   

11.
于昕  卜文俊  朱琳 《生态学杂志》2012,31(6):1585-1590
为寻求保障镉污染农田稻米质量安全的有效措施,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低镉磷肥(Cd<0.2 mg·kg-1)及不同施磷量(0.10、0.20 g P2O5·kg-1)对污染稻田土壤中(潮泥田)镉的植物有效性影响,并探讨了相关机理.结果表明: 在0.10 g·kg-1磷剂量水平下,与对照(无磷肥)相比,钙镁磷和磷酸二氢钾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H和降低了土壤镉活性,钙镁磷和过磷酸钙处理显著降低了水稻对镉的吸收累积;当施磷量增至0.20 g·kg-1时,磷酸氢钙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H和降低了土壤镉活性,钙镁磷、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钙处理下DTPA提取态镉含量降低11.8%、9.8%和11.8%,NH4OAc提取态镉含量降低9.5%、7.1%和7.1%;5种磷肥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水稻茎叶中镉含量(降幅24.9%~50.8%),除磷酸氢钙处理外,糙米镉含量的降幅均达到显著水平,钙镁磷和过磷酸钙处理下糙米镉含量接近国家粮食卫生标准(GB 2715-2005).5种供试磷肥中,能提高土壤pH的磷肥(钙镁磷、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钙)降低土壤镉有效性的效果显著,含钙磷肥(钙镁磷和过磷酸钙)降低水稻镉积累的效果较好.磷肥化学性质的差异可能是影响其效果的主要原因,选择碱性含钙磷肥对控制污染农田中作物吸收累积镉更有效.  相似文献   

12.
闽江河口湿地土壤全磷高光谱遥感估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章文龙  曾从盛  高灯州  陈晓艳  林伟 《生态学报》2015,35(24):8085-8093
磷是湿地生态系统必需和限制性元素,利用高光谱遥感数据对其进行估算对实现湿地土壤磷素快速和准确定量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闽江河口湿地作为研究区,于2013年5月,采集16个土壤剖面80个样本作为估算与验证模型样本;基于光谱指数建立土壤全磷(TP)含量估算模型,其中光谱指数包括原始光谱反射率(R)、比值土壤指数(RSI)、归一化土壤指数(NDSI)和有机质诊断指数(OII)。此外进一步分析反射光谱与不同形态磷,TP与有机质之间关系,以期初步揭示河口湿地土壤TP估算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闽江河口湿地土壤TP含量与R相关系数较高的区域分布在360-560 nm,并在406 nm处达到最大值-0.816;光谱指数RSI(R_(430),R_(830))、RSI(R_(460),R_(810))、RSI(R_(560),R_(580))、NDSI(R_(430),R_(830))、NDSI(R_(460),R_(830))、NDSI(R_(560),R_(580))和OII(R_(446))与土壤TP含量均有较高的相关系数,能较好的用于TP含量的估算;各估算模型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在0.657-0.805和0.052-0.067之间;验证模型r~2和RMSE分别在0.606-0.893和0.037-0.044之间。分潮滩建立TP含量估算模型是可行的,并且能提高部分光谱指数的估算精度。土壤TP含量的估算精度与磷素的组成有关,其中与铁吸附态磷关系较为密切,钙吸附态和铝吸附态磷关系较弱。土壤TP与有机质和氧化还原环境的存在密切关系可能是湿地土壤TP含量估算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13.
泉州市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磷的吸附与解吸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不同利用方式下泉州市土壤磷素吸附-解吸特征.结果表明:Langmuir等温方程式可以很好地表征土壤磷素的吸附特性;旱地和轮作地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较强,而草地和林地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较弱;磷的流失风险顺序为轮作地>草地>林地>旱地;指导施磷量与吸附常数、最大缓冲量的大小顺序一致,为旱地>轮作地>林地>草地;轮作地和草地的解吸率高于旱地和林地,土壤的缓冲能力顺序为旱地>林地>轮作地>草地.主成分分析表明,平均解吸率、易解吸磷、磷吸附指数和磷零吸持平衡浓度4个指标最能反映土壤磷素流失潜力,可作为评价流失潜力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土壤可溶性有机质(DOM)及其组分淋失特征研究对深入理解干扰作用下土壤碳氮养分损失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翻耕模拟试验,分析喀斯特石灰土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有机氮(DON)、及DOM官能团组分的淋失动态特征及其对不同耕作频率的响应,并探讨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土壤DOC与DON的淋失量均随翻耕频率的增加而增加,但4个官能团特征参数对翻耕频率响应均不显著;DOC/DON淋失比随翻耕频率的增大而减少,DON占淋溶水可溶性总氮(TDN)比例随翻耕频率增加而增加。(2)DOC和DON月淋失量同时受翻耕处理与季节变化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4个官能团特征参数仅受季节变化的影响;翻耕处理实施后,DOC月淋失量表现为初期大、后期小,各处理间差异性逐渐降低;但DON月淋失量初期小、后期大,各处理间差异性逐渐增大。(3)DOC淋失量与4个官能团特征参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Ca~(2+)、NH_4~+-N的淋失量呈显著正相关;DON淋失量与4个官能团参数无显著相关关系,与Mg~(2+)淋失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表明耕作扰动会加剧土壤DOM淋失,但淋失组分中稳定性组分没有变化,意味着耕作干扰将导致土壤有机质的持续损失,且由于其淋失组分碳氮比(DOC/DON)随扰动频率增加而降低,DON/TDN比随扰动频率增加而增加,持续的耕作干扰将大大增加水体氮素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5.
根际试验研究表明,水分、有机质、土壤酸度是影响白浆土磷素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因子.调节土壤水分含量,能增强土壤中铁、铝磷酸盐的溶解,加速磷酸根离子从根际土壤向非根际土壤扩散.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了土壤对P素的吸附自由能(K值),提高土壤中的速效磷含量.适量施用石灰,调节白浆土酸度,由于化学溶解作用的影响,促进了土壤中铁、铝磷酸盐的溶解,增强了土壤中磷素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外源硫输入对草地土壤-植物系统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源硫输入增加是草地生态系统土壤酸化的一种重要诱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壤有机质的矿化从而有利于有机碳积累,但可导致石灰性土壤中碳酸盐的分解;硫输入可提高土壤中氮及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硼的有效性,降低钼的有效性;导致交换性盐基离子淋失并降低钙、镁、钾的有效性;增加石灰性和中性土壤磷的有效性,而降低酸性或强酸性土壤磷的有效性。外源硫输入可促进草地植物对氮和磷的协同吸收,总体上可以促进草地植物对金属微量元素的吸收,但土壤酸化可能引起植物锰毒害,增加植物锰吸收的同时抑制了对铁的吸收。高量硫输入及土壤重度酸化可导致草地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降低;低剂量硫输入对草地生产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的影响目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柠檬酸、葡萄糖和有机质(栎树类凋落物和三叶草茎叶)对几种栽培和野生植物磷素吸收以及高度风化老成土中磷素形态的影响。在未加入无机磷的情况下,连续加入柠檬酸溶液增加了温室盆栽大豆(Glycine max(L.)Merr.)和高梁(Sorghum bicolor)对磷素 的吸收。这表明,柠檬酸可以溶解土壤中被铁、铝氧化物固定的磷。当无机磷和柠檬酸溶液同时加入后,由于有机配位体能够阻止土壤对磷素的吸附和固定,植物对磷的吸收总量明显高于仅仅加入无机磷的对照。不论是否加入无机磷,葡萄糖均没有增加植物对磷素的吸收,但却改变了土壤中磷素的形态。该试验的结果还表明,Hedley等人提出的土壤磷素分级方法不适于有机质含量很低的酸性土壤。在另一种性质极为相似的酸性土壤中施入粉碎的栎树(Quercus spp.)凋落物和三叶草(Trifolium pratense)后,野生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吸收磷素的能力增强。通过进一步对土壤中的磷素进行化学分级,结果表明,这些有机物质可以改变土壤中磷素存在的形态。本文还就有机质分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根际试验研究表明,水分、有机质、土壤酸度是影响白浆土磷素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因子。调节土壤水分含量,能增强土壤中铁、铝磷酸盐的溶解,加速磷酸根离子从根际土壤向非根际土壤扩散。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了土壤对P素的吸附自由能(K值),提高土壤中的速效磷含量。适量施用石灰,调节白浆土酸度,由于化学溶解作用的影响,促进了土壤中铁、铝磷酸盐的溶解,增强了土壤中磷素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长期施肥对设施菜田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Ma NN  Li TL  Wu CC  Zhang EP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7):1766-1771
利用沈阳农业大学蔬菜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田,研究了长期施肥对设施菜田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或有机肥与氮肥配合施用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强土壤转化酶、脲酶和中性磷酸酶的活性;而长期单施氮肥造成土壤pH值和土壤酶活性降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转化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中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脱氢酶活性与土壤各养分因子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南方稻田土壤大面积酸化是水稻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尽管石灰作为酸化土壤调理剂已广泛应用,但大量或长期施用石灰不仅会引起土壤板结,而且会导致土壤钙、钾、镁等元素的平衡失调.硅钙钾镁肥由于溶解度更低、养分全面是良好的替代材料.为了明确硅钙钾镁肥阻控土壤酸化的效果和作用,本研究采用连续4年的硅钙钾镁肥田间定位试验,以农民习惯施肥为对照,分析在农民习惯施肥基础上增施750、1125、1500和1875 kg·hm-2硅钙钾镁肥下稻田土壤pH、交换性酸、交换性盐基离子和有效硅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农民习惯施肥导致土壤pH、土壤交换性盐基和盐基饱和度逐年下降,土壤交换性酸逐年增加.与之相反,硅钙钾镁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提高幅度随硅钙钾镁肥施用次数或用量的增加而增大.连续多次施用硅钙钾镁肥有效促进了盐基离子在土壤中的累积和土壤交换酸的消耗,特别是土壤交换性Ca2+、Mg2+的累积和土壤交换性Al3+的消耗,硅钙钾镁肥用量越大,积累或消耗的量越多,但速率相对越慢.土壤交换性酸消耗量中,硅钙钾镁肥释放的交换性盐基离子和相应碱贡献了108.8%,是交换性酸减少的主要途径.硅钙钾镁肥在改良稻田土壤酸性的同时,土壤有效硅含量逐年增加,增幅随硅钙钾镁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总之,农民习惯施肥导致土壤持续酸化,酸化率为2.86 kmol H+·hm-2·a-1,硅钙钾镁肥能有效阻控酸化过程,产生了大量碱(9.69~18.44 kmol OH-·hm-2·a-1),释放的Ca2+、Mg2+盐基离子和相应碱是土壤酸化阻控的主要作用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