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系统分析了各大动物地理界叶蜂总科特有属现象、特有属间亲缘关系及其分布,并探讨了其起源与传播途径。叶蜂总科在世界各大动物地理界的分布格局为:一个东亚主要分布和分化中心,4个次级分化中心:非洲中部、南美中偏西北部、北美、地中海地区。各个次级中心均与主要中心具有相当密切的联系。北美的特有属集中分布现象不显著。叶蜂总科的起源地区可能位于东亚中南部或其附近。非洲界和新热带界分布的叶蜂总科属数比较少,但特有属比例很高,说明其隔离分化程度较大。新北亚界和西古北区分布的叶蜂总科属数较多,但特有率较低,表明隔离分化程度较小。东方界的叶蜂区系既贫乏且特化程度很低,所分布的属除个别特有属外均与东亚区共有,可能是由东亚区系向南衰减弱化而成。澳洲界处于叶蜂总科区系的外缘,区系成分十分贫乏。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分析了叶蜂总科广布属的地理分布特性。叶蜂总科广布属被分为12上主要的分布类型,其中全北界分布型69属,可再分为6次类型。在各种分布型下列举了全部具有该类分布特征的叶蜂总科属名,并提出了一些有关起源与扩散的设想和推论。在广布型属的地理分布研究基础上,对各大生物地理界之间的关系也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分析了叶蜂总科广布属的地理分布特性。叶蜂总科广布属被分为12个主要的分布类型,其中全北界分布型69属,可再分为6种次类型。在各分布型下列举了全部具有该类分布特征的叶蜂总科属名,并提出了一些有关起源与扩散的设想和推论。在广布型属的地理分布研究基础上,对各大生物地理界之间的关系也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杉科植物的起源、演化及其分布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本文根据对杉科的系统发育、现代分布和化石分布的研究,结合古地理和古气候资料,讨论了杉科的起源、演化和现代分布格局的成因。杉科基本上是一个亚热带科,我国长江、秦岭以南至华南一带是其现代分布中心。东亚中高纬度的东北地区可能是其起源中心和早期分化中心。起源时间为早侏罗纪或晚三叠纪。杉科植物的各种类型很可能在早白垩纪甚至晚侏罗纪就已分化出来。杉科植物于东亚起源后,在当时劳亚古陆尚未完全解体、气候分带现象尚不甚明显的情况下跨越欧亚大陆散布到北美,并扩散到南半球。自晚白垩纪,白令陆桥和北大西洋陆桥对其在北半球的散布发挥了重要作用。杉科植物目前虽处于衰退状态,但在地质史上却曾经经历过极其繁盛的时代。在中生代中晚期和早第三纪,杉科植物种类繁多,广布于北半球,向北扩散到北极圈内的高纬度地区,是当时的大科。大多数现存属曾分别有过3个或2个分布中心:水松属、落羽杉属和北美红杉属在东亚、北美西部和欧洲;水杉属在东亚和北美西部;柳杉属、杉木属,很可能也包括台湾杉属在东亚和欧洲;巨杉属在欧洲、北美和东亚。在晚白垩纪和第三纪,现存属特别是水松属、落羽杉属、水杉属、北美红杉属和巨杉属,曾是北半球森林植被的重要组成成分。南半球也曾有少量种类,分布亦远较现代普遍。杉科在白垩纪的多样性达到鼎盛,具所有的现代属和大量的化石器官属,但在以后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地质变迁、气候变化,大量类群绝灭。晚第三纪全球性的气温下降迫使杉科逐渐从高纬度地区撤出。第四纪冰期气候的剧烈恶化使杉科分布区进一步显著退缩至中、低纬度地区,最后在欧洲全部消失,仅在东亚、北美及澳大利亚的少数几个植物 “避难所”中残存下来。现今各属多分布于环太平洋地区极为狭窄的局部范围,在分布区内呈现出孤立或星散的残遗分布式样。杉科现存各属均为古老的孑遗或残遗类群。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科级阶元水平分析了叶蜂总科的地理分布特征。叶蜂总科在科、亚科和族级 水平上可分为3种,9种和16种分布型。在各级水平上,全北界分布型均占有缘对优势,其中东亚地区中南部是主要分布中心。文中还简要阐述了世界膜翅目广腰类群的分布特性;提出了一个简明实用的“类元分布指数It”,用于表示特定地区某一或全部生物类群的各级阶元的分布数量与世界已知阶元总数之比值。此指数稍作修改提出一个类群起源可能性指数Io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科级阶元水平分析了叶蜂总科的地理分布特征。叶蜂总科在科、亚科和族级水平上可分为3种,9种和16种分布型。在各级水平上,全北界分布型均占有绝对优势,其中东亚地区中南部是主要分布中心。文中还简要阐述了世界膜翅目广腰类群的分布特性;提出了一个简明实用的“类元分布指数It”,用于表示特定地区某一或全部生物类群的各级阶元的分布数量与世界已知阶元总数之比值。此指数稍作修改提出一个类群起源可能性指数Io,用于表示某一类群在一特定区域起源的可能性大小。  相似文献   

7.
基于覆盖了全中国各地理区的204个地区植物区系研究资料和这些地区的841个气象站资料,我们对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分布格局及其与气候、经纬度分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结合这些分布格局探讨了中国植被分带和植物区系分区。结果如下:(1)除世界分布、栽培和入侵成分外,大部分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的分布与地理相关密切;(2)热带分布属(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美洲间断分布、旧世界热带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及热带亚洲分布合计)占各地方植物区系的0.84%到94.38%,其最低值出现在中国西北部的新疆和青海地区,最高值出现在中国云南南部和海南;(3)热带分布属在〈北纬30°的地区占优势,除热带亚洲至热带美洲间断分布外,其它热带成分随纬度增加迅速减少;(4)温带分布属(北温带分布、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旧世界温带分布、温带亚洲分布、地中海区、西亚到中亚分布、中亚分布和东亚分布合计)占各地方植物区系的5.1%至98.83%,其最高值出现在中国西北部的新疆地区,最低值出现在中国云南南部和海南;(5)除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外,其它温带成分随纬度增加迅速增加;(6)在温带成分中,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及东亚分布属主要出现在中国亚热带到暖温带地区,北温带分布、旧世界温带分布和温带亚洲分布属在中国北部占优势,而地中海区、西亚到中亚分布和中亚分布属则在中国西北部占优势;(7)除世界分布、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外,所有其他成分都显示了与气候因素(主要是气温和降雨量)密切相关,其中,北温带分布属与年均温和年降雨量最为密切相关。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的分布格局与现行的中国植被分带和植物区系分区密切匹配。支持现行的中国植被分带和植物区系分区方案。  相似文献   

8.
我国胡椒属植物区系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椒属(Piper)为胡椒科(Piperaceae)重要的泛热带组成成分,约有1 000 ~2 000个植物种类,中国是其天然分布的北缘.本文对我国产胡椒属植物区系地理进行了分析,揭示其区系特征、物种起源和散布途径等.结果表明:云南是我国胡椒属植物的重要分布地,并以此为中心向我国东部和北部扩散,物种数量逐渐减少.各省胡椒属物种组成相似性较低,大致可被聚为热带地区、亚热带地区和台湾地区3大分支.在区系成分上,国产胡椒属植物中的中国特有比例最高,其次是热带亚洲分布,只有个别种为泛热带分布和东亚分布.我国胡椒属区系与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及爪哇群岛存在一定联系,但并不紧密.分析认为,云南是胡椒属植物的起源中心或分化中心之一,而中国台湾岛种类主要由菲律宾群岛等传入并分化.本结果对于研究该属系统分类和起源演化将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归纳了东亚叶蜂总科特有属的分布式样及迁移路线。东亚区分布的179个叶蜂总科特有属可归纳为1个主要特化中心:川滇缅高原;5个小型次级特化中心:喜马拉雅中段小中心、浙闽山地小中心、秦巴山地小中心、燕山山地小中心和长白山地小中心;4条主要迁移演化路线:从主要中心沿喜马拉雅山脉走廊向西发展的西线,从主要中心沿缅-马走廊向南发展的南线,从主要中心沿南岭走廊向东发展的东线,从主要中心向北沿第二阶梯东缘走廊(大娄山-伏牛山-太行山-燕山)及西部走廊(第一阶梯东缘走廊)发展的北线,其中北线因四川盆地隔离可分为东西两支,但东西两支从秦岭山脉始重新部分融合;一个中心区域类型和38种分布式样。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天南星科105个属的分布区归纳为12个分布类型和29个亚型,对每一类型的属进行生态地理分析。本科计有88个热带属,占全科的83.8%,是一个热带科。全科有两大分化中心:热带亚洲为属的多样化中心,热带美洲是种的分化中心。根据天南星科各属的生态地理研究,结合到科的系统发育程序,作者得出结论说:天南星科的原始类群在晚白垩纪时起源于亚洲大陆南缘,即欧亚古陆的亚洲南缘地带的水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秦岭种子植物区系科的组成、特点及其地理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张秦伟 《植物研究》2001,21(4):536-545
秦岭种子植物区系组成丰富, 共有种子植物198 科、1007 属、3446 种, 区系组成的大科及主要科共16 科, 占秦岭种子植物总数属的50.05%, 总种数的57.25%, 它们构成了秦岭植物区系组成的基本框架, 就其性质来讲, 绝大多数为温带性质。松科、壳斗科、桦木科、杨柳科、蔷薇科、杜鹃花科、禾本科、莎草科等是秦岭植被的区系组成的优势科, 从地理成分上来分析, 本区科的分布型可以划分为世界或亚世界分布科、热带分布科、温带分布科、间断分布科以及东亚和中国特有科, 其区系的起源则有明显的古老性。  相似文献   

12.
八角科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依据八角科的系统分类和地理分布,结合古植物、古地理和古气候资料,分析和推论八角科的起源地点在劳亚古陆,很可能是在劳亚古陆中南部的温暖湿润山地。八角科的起源时间早于白垩纪末期,很可能在白垩纪中期。八角科的迁移扩散途径是沿山地进行,从西欧进入北美,从北往南,从内陆往沿海。世界现代八角科植物是以东亚成分为主,东亚的横断山至华东一带(20—30°N,98—123°E)为八角科的现代分布中心、现代分化中心和东亚八角科现代原始类群分布中心。八角科曾为古热带湿润山地分布型,现代为东亚-北美分布型;现代分布格局形成的原因在欧美是因为海浸和冰川作用,在亚洲则是寒化(冰川)和旱化的综合作用,而物种丰富程度则是由于东亚较北美有更多的地理隔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姜科植物地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讨论了姜科的分类系统、起源、进化和地理分布.姜科为一还热带分布科,按Burtt[8]的系统分2亚科4族.全世界有52属,约1377种,其中姜亚科含48属,1268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洲.其现代分布中心在印度-马来西亚。闭鞘姜亚科含4属,109种,主要分布于热带美洲及非洲。本文在化石资料及现代分布资料的基础上,讨论了姜科的早期分化时间、地点及现代分布格局形成。化石记录表明.欧洲、北美及印度的白垩纪、早第三纪均发现过姜科的化石,据此姜科植物的起源时间应不晚于早白垩纪。姜亚科的早期分化中心推论在劳亚古陆的南部.欧洲和北美没有现代姜科的分布是因为第三纪冰期的影响.而亚洲热带地区现代姜科植物繁盛是因为气候适宜.且相对稳定所致.南美的姜亚科种类应是由非洲传人.而大洋洲的姜亚科种类则是由马来西亚传入.闭鞘姜亚科的早期分化中心推论在西冈瓦纳古陆.亚洲及大洋洲的闭鞘姜亚科的种类应是随印度板块飘向亚洲时传入。中国姜科植物有22属.209种(占全世界属的42%.种的15%).主要分布于马来西亚亚区(占全国属的90%).其次为中国喜马拉雅亚区(占全国属的68%)。最少为中国-日本亚区(占全国属的45%)。统计数字表明.马来西亚  相似文献   

14.
金佛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与区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思荣  黄娅  肖波  梁国鲁 《广西植物》2008,28(2):218-225
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共计有野生蕨类植物46科107属458种(含亚种和变种)。在科的区系成分中单种科14个,少型科(2~5种)16个,多种科(包含6~19种)12个,大科(20~49种)1个,特大科(50种以上)3个,分别占金佛山蕨类植物总科数的30.43%、34.78%、26.09%、2.17%和6.53%;其中热带分布占总科数的54.35%;在属的区系成分中,具12个分布区类型,单种属和少种属数量多;热带成分丰富,包含55属,占总属数的51.40%;特有现象明显,地方特有种十分丰富;属的区系与武陵山和大巴山关系最为密切,与九华山、化龙山、齐云山和云山关系疏远;东亚分布、世界广布、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间断分布及北温带分布型对该区系性质的影响最大,热带亚洲分布型和东亚北美间断分布型的影响最小;该区系具有古老、孑遗和原始性等特点,验证了金佛山地区处于我国三大特有现象中心之一的鄂西—川东特有现象中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地处滇中南的无量山地区迄今计有种子植物207科,1026属,2540种。其中有东亚特有科10个,中国特有属27个,无量山特有种67个。这一地区不仅植物种类丰富,而且特有现象较为显著。在对科级特有现象进行较细致的研究后,本文认为无量山具有的较多的分类系统上隔离的东亚特有科反映了该地作为东亚古老植物区系的一部分,其地质历史与整个东亚是一致的,且与东亚植物区系的发端密切相关。属的特有现象表明,地处中国特有属高频率中心区云南腹地的无量山,却没有相应的高比例中国特有,说明我国高频率区的特有程度质和量上不是均一的,在此之外存在一些次级中心区;无量山明显处于滇西北、滇东南两大中国特有属多样性中心之间。种的特有现象中,中国特有种的各亚型显示了这里区系的亚热带性质;67个特有种所隶属的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分析表明了由热带性质向温带性质的过渡,而较低的特有种比例,说明无量山的地理隔离程度并不高,时间也不长。  相似文献   

16.
天南星科的生态地理和起源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本文将天南星科105个属的分布区归纳为12个分布类型和29个亚型,对每一类型的属进行生态地理分析。本科计有88个热带属,占全科的83.8%,是一个热带科。全科有两大分化中心:热带亚洲为属的多样化中心,热带美洲是种的分化中心。根据天南星科各属的生态地理研究,结合到科的系统发育程序,作者得出结论说:天南星科的原始类群在晚白垩纪时起源于亚洲大陆南缘,即欧亚古陆的亚洲南缘地带的水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中条山木本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26  
中条山位于山西省南部,有木本植物478种,隶属于73科164属。其中裸子植物5科10属18种;单子叶植物2科2属6种;双子叶植物66科152属454种。分析结果表明,科、属、种的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科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亚热带-温带分布占优势,其次是温带分布;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其中北温带分布型所占百分数最高,反映出该区系的温带性质;种的分布区类型中国特有分布的种数最多,其次是东亚分布、温带亚洲分布。该区系木本植物的起源具有古老性,区系地理成分的渗透性、交汇性和过渡性较明显。中条山是华北木本植物区系中珍稀濒危植物较为集中的地区,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15种。  相似文献   

18.
对膜翅目叶蜂科平背叶蜂亚科的细爪叶蜂属Filix-ungulia Wei进行了系统研究,描述了分布于中国河南省西部的1新种:Filixungulia cylindrica sp.nov.,该新种唇基黑色,后足跗节细长,不膨大加粗,无硬刺毛,可与同属已知的2种鉴别。细爪叶蜂属是中国特有属,仅分布于中国中部的秦岭山地和中国东北地区,目前已发现3种。该属各足爪十分细长,无内齿和爪基片,与狭义平背叶蜂族已知各属均不相同,容易鉴别。编制了细爪叶蜂属已知种分种检索表,各种给出了简要记述、重要特征图和鉴别特征。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南林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9.
华中地区藤本种子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湖南和湖北两省为代表对华中地区藤本种子植物的区系进行了研究。本区共有藤本种子植物62科175属838种,其中土著种类有60科159属784种。在科、属、种的水平上对藤本种子植物区系特性进行了较深入的统计和分析,并对本区藤本种子植物与邻近地区的关系、本区内的藤本种子植物的地带性分异进行了探讨。统计表明,本区藤本种子植物种数占该区种子植物总种数的11%,且61.7%的种类主要集中在30种以上的大科中;热带分布型明显多于温带分布型;泛热带、热带亚洲、东亚(中国)特有和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科属比较集中,其中许多属为古老成分;本区藤本种子植物特有成分丰富,计有东亚特有科1科、中国特有属6属、中国特有种507种(其中华中地区特有种35种)。通过研究认为:本区藤本种子植物具有种类丰富、分布类型多样、特有成分较多、区系较古老的特点;与本区的全部种子植物区系相比,藤本种子植物区系的热带性更强,具有明显的热带亲缘性,并与喜马拉雅及中国西南有较强的地理渊源。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中国斑腿蝗科属级分布特征和区系组成特点.结果表明:在我国有分布的斑腿蝗科101个属级阶元中,东洋区成分为62属,占已知属总数的61.4%;其次依次为双区属18属,占17.8%;古北属15属,占14.9%;广布属6属,仅占5.9%;有48属为我国特有属,占总数的47.5%.根据其属级阶元在世界各大动物地理区的分布比较发现我国的斑腿蝗科昆虫与非洲共有性较高,两者亲缘关系相对较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