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 L.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抑菌活性和化学成分。采用打孔法进行抑菌活性实验,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萹蓄乙酸乙酯部位对五种试验菌均显示一定的抑菌活性,并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甲酯(1)、β-胡萝卜甙(2)、山柰酚(3)、槲皮素(4)、没食子酸(5)、萹蓄苷(6)、槲皮苷(7)、myricetin 3-O-(3'-O-galloyl)-rhamnopyranoside(8)、杨梅树皮苷(9)、胡桃宁(10)。其中化合物1和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为首次从蓼科蓼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喹唑啉衍生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菌活性。为发现此类化合物中具有潜在抑菌活性的化合物,本研究考察了15种带有哌嗪二硫代甲酸酯侧链的2,4-二氨基喹唑啉衍生物7a~7o的抑菌活性。首先采用分子对接方法对底物与酶的结合能进行预测,并用标准2倍稀释法测定这15种化合物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表明,15种化合物与阳性对照相比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化合物7a、7g和7k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其MIC均≤1mg/mL。进一步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筛选模型对7a、7g和7k进行分子水平抑菌实验,分别测定其抑制率与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发现化合物7k具有最佳抑制活性(IC_(50)为4.97×10~(-2) mg/mL)。此外,对15种化合物抑菌活性构效关系的研究表明,苯环上连有吸电子基团的哌嗪二硫代甲酸酯侧链对抑菌活性有贡献。这一研究有望为抑菌药物的研发提供有效的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蛋白核小球藻脂溶性化合物的抑菌活性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纸片法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 Chick.)脂溶性化合物的粗脂以及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后的不同组分进行了抑菌实验。结果表明,蛋白核小球藻的粗脂有极强的抑菌活性,其石油醚洗脱组分占总脂的63.9%,抑菌活性最弱;乙醇洗脱级分占总脂的32.2%,抑菌活性最强;苯洗脱组分只占总脂的3.9%,对玉米大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 Pass)有极强的抑制活性。各洗脱组分及粗脂对革兰氏阴性菌均我抑制活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石油醚洗脱组分以烷烃类化合物为主,其中1-十九烯经烃含量最高;苯洗脱组分以6,10,14-三甲基-2-十五酮、十六碳酮和2-十一烷酮这3种酮类化合物为主;而乙醇洗脱组分含有大量的脂肪酸,其中γ-亚麻酸含量最高(56.673%)。蛋白核小球藻脂溶怀化合物的抑菌活性是其各种化学成分相互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合成具有抗菌活性的新结构硫脲类化合物。【方法】通过α-异硫氰酸酯中间体与不同伯胺缩合合成硫脲类化合物,利用质谱、核磁分析鉴定结构,并评价其抑菌活性。【结果】合成了六种新结构的硫脲类化合物以及一种α-异硫氰酸酯类衍生物,对几种代表性病原细菌和真菌具有抑菌活性。其中,硫脲类化合物对新型隐球菌的抑制效果较为显著。【结论】通过不同结构硫脲类衍生物的合成,可能筛选出具有抑制新型隐球菌等致病菌的前体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新结构硫脲类化合物的合成、鉴定及抑菌活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合成具有抗菌活性的新结构硫脲类化合物。【方法】通过α-异硫氰酸酯中间体与不同伯胺缩合合成硫脲类化合物,利用质谱、核磁分析鉴定结构,并评价其抑菌活性。【结果】合成了六种新结构的硫脲类化合物以及一种α-异硫氰酸酯类衍生物,对几种代表性病原细菌和真菌具有抑菌活性。其中,硫脲类化合物对新型隐球菌的抑制效果较为显著。【结论】通过不同结构硫脲类衍生物的合成,可能筛选出具有抑制新型隐球菌等致病菌的前体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点击化学反应合成四氮唑类化合物,寻找温和的反应条件。对合成的四氮唑类化合物进行体外抑菌活性研究,以期发现抑菌活性化合物并初步研究其构效关系。方法:以氰基类化合物和叠氮钠为原料,溴化锌为催化剂,通过点击化学反应合成一类四氮唑结构化合物并研究其合成工艺条件的优化。利用微量二倍稀释法对合成的四氮唑类化合物进行体外抑菌活性测试。结果:利用所得到的优化点击化学反应条件合成了11个四氮唑类化合物,并发现化合物2h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结论:优化后的点击化学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方便,产率较高。抑菌活性和构效关系研究为后续的四氮唑类化合物抑菌活性研究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对有柄石韦活性成分的抑菌作用做了初步探讨.以不同有柄石韦提取物作用于临床常见的8种病原菌,测定其半数抑菌浓度(IC50).结果证明有柄石韦不同粗提物对多种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抑菌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侯春晓  殷颖  齐秋月  宋红生  王成树 《菌物学报》2018,37(12):1688-1694
蝉虫草(蝉花)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中药材之一,用于治疗慢性肾炎等,但对其活性成分的研究仍不充分。本文采用硅胶柱、凝胶柱、ODS柱分离,以及HPLC等色谱技术,对蝉虫草子实体样品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3个化合物。根据波谱学数据,化合物1-3分别鉴定为(E,E)-9-酮-10,12-十八碳二烯酸(E,E)-9-oxooctadeca-10,12-dienoic acid(1)、麦角甾醇ergosterol(2)和白僵菌酮bassiatin(3),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蝉虫草中分离获得。抑菌实验表明,3个化合物均对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革兰氏阳性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有显著的抑菌活性,化合物1和3还对条件致病真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有明显的抑菌活性。本文的研究结果丰富了蝉虫草的活性化合物组成。  相似文献   

9.
对合成的5种苯并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进行了生物活性研究。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a与化合物b对大肠杆菌最小抑菌浓度为12.5mg/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都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对亚心形扁藻,蛋白核小球藻,球等鞭金藻,化合物都有抑制其生长的活性,亚心形扁藻耐受性最高,球等鞭金藻的耐受性最低,蛋白核小球藻的耐受性居中。  相似文献   

10.
蜡梅种子抑菌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抑菌活性追踪指导下,采用硅胶柱层析的方法。从蜡梅种子中分离得到一活性化合物A,经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等技术鉴定为d-洋蜡梅碱。经杀虫活性和抑菌活性测定,该化合物对粘虫的幼虫无毒杀活性;对西瓜枯萎病菌、玉米小斑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均有显著的抑菌活性。其抑制中浓(EC50)分别为:3878.8、29.3、103.1、328.3mg/L,但对油菜菌核病菌无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1.
郑喜  王芯  万春平  李国红 《广西植物》2016,36(6):747-751
该研究应用柱层析法、薄层层析法和波谱法对白花除虫菊(Pyrethrum cinerariifolium)全株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并分别采用 MTT 法、生物活性测定法和抑菌圈法测定所得化合物抗肿瘤、杀线虫和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经波谱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为 tulirinol (1),sesamin (2),β-cyclopyrethrosin (3)和3,5-dihydroxy-2-(4-hydroxy-3-methoxyphenyl)-7,8-dimethoxy-4H-1-benzopyran-4-one (4)。抗肿瘤活性显示化合物3对白血病细胞株 HL-60、肝癌细胞株 SMMC-7721、肺癌细胞株 A-549、乳腺癌细胞株 MCF-7和结肠癌细胞株SW480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活性,其 IC50分别为3.800、2.890、2.930、4.600和5.160μmol?L-1;化合物1活性比3稍弱,其 IC50分别为5.020、10.760、12.310、12.310和12.250μmol?L-1;其中化合物3对各肿瘤细胞株 IC50值均小于顺铂。抗菌活性表明化合物3对大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活性,且随着浓度增加活性逐渐增强,而化合物1和化合物2仅对部分菌株表现出微弱抑菌活性;杀线虫活性显示化合物3对秀丽隐杆线虫和全齿复活线虫均表现出显著的毒杀活性,且随着时间、浓度增加活性逐渐增强;而在同一时间点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毒杀活性强于全齿复活线虫。从白花除虫菊中分离所得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株中发现,且首次报道了化合物3杀线虫和抑菌活性,值得进一步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2.
首次对药用植物北桑寄生叶片中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从中筛选出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菌株,鉴定此菌株并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初步分离。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内生真菌,对其进行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筛选;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其种属;运用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次级代谢产物,波谱学鉴定其结构。从北桑寄生叶片中分离纯化得到29株内生真菌,检测得到一株具有较高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的菌株,鉴定为Alternaria alternata,从该菌次级代谢产物中首次分离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alternariol-5-O-methyl ether(1)、alternariol(2)、cis,cis-9,12-octadecadienoic acid(3)。化合物1和2具有较弱的抗氧化活性,化合物1和3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兰花中的挥发性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并结合计算机分析鉴定提取物中挥发油芳香成分,共鉴定出76个化合物,其中有37个萜类化合物、17个醇类化合物、6个烷烃类化合物和其它类型化合物。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挥发油中各种成分的相对含量,合计占总峰面积的93. 292%。同时对不同菌株进行抑菌实验,并探究不同浓度挥发油对粘虫的拒食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用水蒸气蒸馏提取白兰花挥发油时,提取率为4. 18%,其最主要成分为芳樟醇;该方法提取的白兰花挥发油对水稻黄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抑制作用最好,并且对粘虫幼虫有很好拒食活性。  相似文献   

14.
作者利用化学与生物活性相集成的筛选方法,从采自黄河三角洲地区——东营黄河口的梭鱼Chelon haematocheilus的内脏中分离鉴定了1株耐盐真菌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 OUCMDZ-1925,其发酵产物具有抗枯草芽孢杆菌活性。进一步采用色谱分离、波谱鉴定,从其固体发酵(大米培养基)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即右旋丁内酯I(1)、丁内酯IV(2)、丁内酯II(3)、丁内酯III(4)和3,5,6-三甲基-2,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5)。并发现化合物1–3和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51650)有强的抑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均为0.31μg/mL,阳性对照环丙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16μg/mL),化合物1和2对产气杆菌(ATCC13408)以及化合物1和3对枯草芽孢杆菌(ATCC93151)有中等的抑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6.25μg/mL和12.50μg/mL,阳性对照环丙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25μg/mL和5.0μg/mL),化合物1–5对大肠杆菌(ATCC25922)以及化合物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51650)有弱的抑制活性,且化合物1的产量高,达2.5g/kg,为其后续研究提供了新的药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南极适冷菌Pseudomonassp.c发酵液上清中的抗植物病原菌活性物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40-70℃和pH5—9的范围内发酵液上清的抑菌活性稳定。根据活性追踪,通过硅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对发酵液上清中的抑菌活性物质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了3个对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合物,并对其中的两个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化合物1为环二肽类(环(苯丙氨酸-脯氨酸)),化合物2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类(14-壬基苯氧基.3,6,9,12.四氧十四烷-1-醇),两者对枯草芽孢杆菌也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HPLC等各种色谱分离技术,从华泽兰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NMR波谱数据对它们进行了结构鉴定,分别为:达玛二烯醇乙酸酯(1)、(2R,3S)-5-乙酰基-6-羟基-2-异丙烯基-3-乙氧基苯并二氢呋喃(2)、豆甾醇(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12,13-dihydroxyeuparin(5)、5-乙酰-6-羟基-2-异丙烯基苯并呋喃(6)、2,5-二乙酰基-6-羟基苯并呋喃(7)、ruscodibenzofuran(8)、2-乙酰-5-(1-炔丙基)-噻吩-3-O-β-D-吡喃葡萄糖苷(9)。化合物1、2、4和8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2、4和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牛津杯法评价部分化合物对5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并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各自的MIC值,结果显示,测试化合物对5种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1、6和8对肺炎克雷伯菌有较强抑菌活性,MIC值分别为0.98、0.98μg/m L和0.49μg/m L,化合物7对大肠埃希菌显示较强抑菌活性(MIC≤3.91μg/m L),化合物1、2、6和7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强抑菌活性,MIC值均为7.81μg/m L,可见化合物1及苯并呋喃类化合物2、6、7、8为华泽兰根主要抑菌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7.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HPLC等各种色谱分离技术,从华泽兰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NMR波谱数据对它们进行了结构鉴定,分别为:达玛二烯醇乙酸酯(1)、(2R,3S)-5-乙酰基-6-羟基-2-异丙烯基-3-乙氧基苯并二氢呋喃(2)、豆甾醇(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12,13-dihydroxyeuparin(5)、5-乙酰-6-羟基-2-异丙烯基苯并呋喃(6)、2,5-二乙酰基-6-羟基苯并呋喃(7)、ruscodibenzofuran(8)、2-乙酰-5-(1-炔丙基)-噻吩-3-O-β-D-吡喃葡萄糖苷(9)。化合物1、2、4和8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2、4和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牛津杯法评价部分化合物对5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并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各自的MIC值,结果显示,测试化合物对5种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1、6和8对肺炎克雷伯菌有较强抑菌活性,MIC值分别为0.98、0.98μg/m L和0.49μg/m L,化合物7对大肠埃希菌显示较强抑菌活性(MIC≤3.91μg/m L),化合物1、2、6和7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强抑菌活性,MIC值均为7.81μg/m L,可见化合物1及苯并呋喃类化合物2、6、7、8为华泽兰根主要抑菌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8.
麻叶荨麻籽抑菌成分和抑菌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珍  李冠  齐丽杰 《生物技术》2005,15(5):30-32
目的:为了确定麻叶荨麻籽的抑菌成分和其抑菌特性。方法:以麻叶荨麻籽的不同提取物为抑菌剂进行抑菌。结果:麻叶荨麻籽的抑菌活性部位是石油醚和乙酸乙脂提取物,其中石油醚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最强,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是1.25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是2.5mg/mL。麻叶荨麻籽抗菌活性成分是:酚类、鞣质、有机酸等化合物。石油醚提取物对三种细菌脲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麻叶荨麻籽提取物是较为有效的抑菌物。  相似文献   

19.
海洋真菌能够产生大量活性独特的次级代谢产物。为了探明海绵共生真菌产黄青霉LS16发酵液中抗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的活性物质,本实验对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的抑菌活性进行跟踪,采用VLC(vacuum liquid chromatography)、Sephadex LH-20柱层析、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从海绵共生真菌LS16乙酸乙酯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5个化合物。进一步实验证明,化合物2具有抗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活性。根据该化合物的波谱数据(1H NMR、13C NMR)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鉴定,确定其分子式为C15H15NO3,为生物碱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南海珊瑚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sp. SCSIO 40435次级代谢产物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筛选。【方法】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珊瑚共附生真菌。采用单菌多代谢产物方法(one strain many compounds,OSMAC)对分离菌株进行化学多样性筛选,并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真菌发酵产物进行抑菌活性分析。通过ITS测序鉴定活性菌株SCSIO 40435的分类地位,运用多种色谱手段从其粗提物中分离纯化单体化合物,并利用各种波谱手段(HRESIMS、1D和2D NMR、单晶X-ray衍射法等)确定化合物的结构。最后,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单体化合物的抑菌活性进行评估。【结果】从南海珊瑚样品中分离得到19株共附生真菌,结合化学多样性和抑菌活性分析,筛选出1株产物丰富且具有多种抑菌活性的菌株SCSIO40435。利用ITS测序分析将其鉴定为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sp.),进一步从其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4个对三联苯类化合物:dicandidusin A(1)、candidusin A(2)、terphenyllin(3)和4″-deoxyterphenyll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