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0 毫秒
1.
选择适宜的巢址对降低巢捕食风险,提高繁殖成效有重要意义。2008年3—7月,在海南省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随机样线法结合访问法在各种生境类型中系统地寻找原鸡海南亚种(Gallus gallus jabouillei)的巢,并在野外追踪观察基础上用样方法对原鸡的巢址选择进行研究。共记录到原鸡的巢16个,以巢为中心选取样方并测量反映巢址的13个特征生境参数,同时分析16个对照样方以进行比较,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探讨影响巢址选择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1)原鸡的巢位于密集的丛生草本下或低矮的灌木丛基部。营巢背景多样,其中位于草本植物下10个(62.5%);灌草丛5个(31.3%);灌木下1个(6.25%)。(2)Mann–WhitneyU检验的结果显示,原鸡偏好于比较开阔、地面落叶稀少而靠近的小道和林缘的位置营巢。(3)主成分分析表明,植被盖度因子和空间位置因子贡献率最大,在降低巢捕食风险中有重要价值,是影响原鸡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芜湖市及附近地区三种鹭鸟巢址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对芜湖市及附近地区4个营巢地的3种主要营巢鹭鸟--白鹭(Egretta garzetta)、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和池鹭(Ardeola bacchus)的巢址特征进行了抽样调查,选取了11个巢址变量,即营巢树种、巢高、巢树高、巢上方郁闭度、巢周围1m半径内植被郁闭度、巢树胸径、巢离树干距离、巢下最大支撑枝直径、巢离巢区边缘的距离、坡位、巢位海拔,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3种鹭乌的巢址特征.结果表明,巢位因子、巢树因子、保护因子、坡位因子等4个主成分描述了3种鹭鸟的巢址特征,其贡献率分别为25.51%、24.42%、13.19%和12.32%.影响鹭鸟巢址选择的最主要因素是微栖息地适合度和巢捕食压力.  相似文献   

3.
2019年4至6月,采用定点观察法和样方法研究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斑头雁(Anser indicus)巢址选择。研究期间共发现斑头雁巢332个,斑头雁在繁殖期有3种营巢生境,即浅水沼泽、湖心小岛以及山崖,其巢址类型有草垛巢、地面巢和山崖裸岩巢3种。浅水沼泽、湖心小岛以及山崖3种营巢生境中窝卵数分别为(4.7±2.7)枚(n=204)、(4.2±1.9)枚(n=108)及(3.1±0.6)枚(n=20),孵化成功率分别为48.65%(n=199)、45.27%(n=148)及24.00%(n=25),繁殖成功率分别为66.67%(n=42)、74.28%(n=35)及36.36%(n=11)。主成分分析显示,影响浅水沼泽生境中斑头雁巢址选择的主要环境因素依次为水源因素、隐蔽因素、干扰因素和食物因素;影响湖心小岛生境中斑头雁巢址选择的主要环境因素依次为隐蔽因素、食物因素、干扰因素;影响山崖生境中斑头雁巢址选择的主要环境因素依次为地形因素、食物及水源因素、干扰因素。本研究表明,斑头雁在不同营巢生境中,巢址选择的最主要环境因素并不相同,主要依赖生境特征及周围环境因素特征。  相似文献   

4.
繁殖期鸟类的巢址选择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许多雀形目鸟类选择在树上营巢,但开阔的沿海地区通常缺乏成片的自然林地,人工种植的廊道状海堤林则成为多种雀形目鸟类的营巢地。2018年4-8月在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的海堤林中,对繁殖鸟类巢的分布及两种优势繁殖鸟类---黑尾蜡嘴雀(Eophona migratoria)和黑卷尾(Dicrurus macrocercus)的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两种鸟类的生态位重叠情况。结果表明:海堤林生境中共发现10种繁殖鸟的127个巢,鸟巢多数位于5 m以上的空间;影响黑尾蜡嘴雀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巢树和灌木等,巢位置、乔木和安全等因素是次要因素(前5主分量累计贡献率为71.9%);影响黑卷尾巢址选择的主要是巢树因素和灌木因素,巢向、乔木因子是次要因素(前5主分量累计贡献率78.0%);在巢址生态位分化上:两种鸟类的巢向(Utest,Z=-3.013,P<0.01)、巢高(Utest,Z=-6.718,P<0.01)、巢位置(Utest,Z=-5.402,P<0.01)、隐蔽性(Utest,Z=-4.081,P<0.01)选择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两者在这些因子存在生态位分化;两种鸟类在12个巢址因子选择上的生态位重叠值都较大(最小值为0.500,最大值为0.998),存在激烈的种间竞争;在滨海地区,海堤林是依赖树木筑巢繁殖鸟类的重要栖息地,需要加强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5.
闫永峰  刘迺发 《生态学报》2009,29(8):4278-4284
2004和2005年的4~7月,采用样方法和直接观察法,对甘肃省东大山自然保护区喜马拉雅雪鸡(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的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共测量36个巢址.研究表明,喜马拉雅雪鸡的巢主要分布于2601~3000 m之间,多在高山岩石草地和裸露岩石区、突出大石下和灌木下或草丛中、中坡及中坡以上的坡位、坡度26°~40°之间的阳坡和半阳坡上营巢.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可分为捕食因子和食物因子两类,其主要因子依次为灌丛高度、距悬崖的距离、草本盖度、灌丛密度和物种丰富度;作为捕食因子与食物因子权衡的结果,其巢址选择有利于喜马拉雅雪鸡的野外生存.此外,悬崖环境(距悬崖的距离和500m内的悬崖数)在巢址选择中起到重要作用,这可能与雪鸡的避敌方式及飞翔能力较差有关.  相似文献   

6.
吴建平  于超  张天才 《四川动物》2012,31(5):775-777,785
2010年6月至9月在哈尔滨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实验基地采用样方法对灰喜鹊的巢址选择特征进行研究,并且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灰喜鹊巢址样方生境因子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灰喜鹊主要选择针叶树筑巢;在同一生境中巢间距变化小,呈均匀分布;灰喜鹊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包括营巢树高、距最近巢距离、样方内树均高、巢树胸径、距干扰源距离、距最近树距离.这说明灰喜鹊在巢址选择过程中选择巢树和其周围的小生境.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白枕鹤Grusvipio的巢址选择特征,2007~2009年的4~5月,在黑龙江省扎龙自然保护区采用定点观察法、样方调查法、因子调查法和因子分析及显著性检验等,对白枕鹤的营巢生境类型和营巢生境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白枕鹤对营巢生境类型的要求比较单一,仅选择芦苇沼泽;巢址生境特征具有明显的偏好,即(1)距干扰区的距离多在1.5km以上(86.36%),(2)巢周的水深多小于16cm(95.45%),(3)巢周明水面面积多小于200m2(90.90%),(4)巢距火烧地的距离以1.0~2.5km居多(63.64%),(5)剩余苇丛面积多小于200m2(86.37%)、距剩余苇丛距离多大于30m(81.82%)、剩余苇丛密度多小于500株/m2(77.27%)、剩余苇丛高度以大于1.5m的居多(72.73%)。进一步分析表明,白枕鹤对营巢生境特征的要求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表现出一定的适应能力,火烧地、剩余苇丛、干扰区和水是其营巢的主要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8.
繁殖期鸟类的巢址选择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许多雀形目鸟类选择在树上营巢,但开阔的沿海地区通常缺乏成片的自然林地,人工种植的廊道状海堤林则成为多种雀形目鸟类的营巢地。2018年4—8月在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的海堤林中,对繁殖鸟类巢的分布及两种优势繁殖鸟类———黑尾蜡嘴雀(Eophona migratoria)和黑卷尾(Dicrurus macrocercus)的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两种鸟类的生态位重叠情况。结果表明:海堤林生境中共发现10种繁殖鸟的127个巢,鸟巢多数位于5 m以上的空间;影响黑尾蜡嘴雀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巢树和灌木等,巢位置、乔木和安全等因素是次要因素(前5主分量累计贡献率为71.9%);影响黑卷尾巢址选择的主要是巢树因素和灌木因素,巢向、乔木因子是次要因素(前5主分量累计贡献率78.0%);在巢址生态位分化上:两种鸟类的巢向(U_(test),Z=-3.013,P0.01)、巢高(U_(test),Z=-6.718,P0.01)、巢位置(U_(test),Z=-5.402,P0.01)、隐蔽性(U_(test),Z=-4.081,P0.01)选择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两者在这些因子存在生态位分化;两种鸟类在12个巢址因子选择上的生态位重叠值都较大(最小值为0.500,最大值为0.998),存在激烈的种间竞争;在滨海地区,海堤林是依赖树木筑巢繁殖鸟类的重要栖息地,需要加强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9.
四川洪雅县赤腹松鼠巢址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赤腹松鼠Callosciueus erythraeus在四川省洪雅县已经成为第一大森林害鼠.为了揭示赤腹松鼠巢址选择特征并为控制该物种的危害服务,2008年3~8月采取样线法对洪雅县赤腹松鼠的巢址选择状况进行了调查.共发现81棵巢树,对其巢位参数的统计显示,赤腹松鼠可在11种阔叶树和3种针叶树上营巢,对柏木Cpuressus funebris和楠木Phoebe zhennan有明显选择性,分别为营巢树数量的34.6%和33.3%.营巢树平均高度为18.6 m±0.6 m,巢距地面平均高度为16.2 m±0.5 m,巢位置一般靠近树的顶端,多朝东、南和东南方向,76.5%的巢位于树干与树枝的交界处.对无重复取样的巢址样方(n=65)和对照样方(n=65)中15个生境因子的对比分析表明,赤腹松鼠倾向在乔木平均高度较高、林下灌木盖度相对较高、坡度较大的生境中营巢.  相似文献   

10.
四川南充市夜鹭的巢址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3~6月,在四川省南充市太和保护区对夜鹭的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野外调查了夜鹭巢47个,对照样方26个,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对比分析,表明影响夜鹭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依次为:营巢树高度、植被平均高度、巢高、竹平均直径、隐蔽度、巢上方盖度、距水(西河)距离、距白鹭巢距离、植被盖度、巢下盖度。  相似文献   

11.
红原鸡与家鸡的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程光潮  刘如笋 《遗传学报》1996,23(2):96-104
对中国红原鸡滇地亚种和海南亚种与我国茶花鸡,泰和鸡和寿光鸡等地方鸡种以及芦花鸡,洛岛红等外国鸡种进行了血型(3个位点,13个等位基因),蛋白质(酶)多态(5个位点,11个等位基因)和DNA指纹分析,结果表明,红原鸡与茶花鸡(原始型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近;与泰和鸡,寿光鸡,芦花鸡,洛岛红(进化型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远,呈红原鸡-茶花鸡-泰和鸡,寿光鸡或芦花鸡,洛岛红这样一个进化阶梯,以上结果与国外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为了阐明红色原鸡的群体遗传结构,以对其有效保护提供遗传学依据,采用33个微卫星标记对其群体中56个个体进行了PCR-聚丙烯酰胺多态性电泳检测。33个微卫星座位共检测到140个等位基因,所有座位都呈现出多态性,每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在2~8个之间,平均每个座位等位基因数4.24个,有效等位基因数3.30个。根据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的群体表观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及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7980、0.6506和0.5948。结果表明,红色原鸡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丰富。  相似文献   

13.
豆野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豆野螟Maruea testulalisGeyer(1832)是我国豆类蔬菜,特别是长豇豆Vigna sesguipedalis的主要害虫。在杭州,一年发生七代,以预蛹越冬。以1—3代为害为主。一龄幼虫头宽0.197毫米,Dyar常数为1.653。随虫龄增加,取食场所从花器转向豆荚。产卵前期为3—4天,羽化后6—8天卵量最集中。幼虫、蛹发育历期与日平均温度间的对数回归方程为Y1=3.5825—1.7766x,Yp=3.8118-2.0800x。卵期2—4天。田间为害以6—8月为主;灯下威虫有7月和9—10月两个高峰。有分距姬蜂Cremastus sp.和稻苞虫寄蝇Pseudoperiehaeta insidiosa二种天敌。应用80%敌敌畏800倍等农药,在百花虫数达40头上下、二龄幼虫约占50%时,兼喷植株、落地花,能达到降低花、荚被害率,提高鲜荚产量、品质和降低成本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Q热立克次体以10-1—10-12不同稀释度,用血腔注射法感染非洲钝缘蜱,感染35天,取蜱血淋巴液,分别用Gimenez染色法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查,在10-1—10-5的稀释度,两种方法检出率基本相似。10-6以下各组,免疫荧光尚可检出少数阳性标本,而Gimcnez法则无阳性,前者总阳性率为48.28%,后者为40.68%。感染的蜱悬液接种豚鼠,12组动物血清做Q热补体结合试验全部阳性。动物发病情况如潜伏期长短、发烧天数等似与蜱内立克次体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婚配制度作为一种进化稳定对策是动物对某一环境包括种群内部环境适应的结果,在动物生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大山雀(Parus major)是一种广域分布物种,研究显示广域分布物种的形态、生理、行为、生态特征及婚配制度在不同地区或种群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该文选择了分布于中国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山雀(P.m.minor)种群开展其婚配制度研究.野外共采集了22巢大山雀亲代和子代血液样本.结果如下:(1)从11个微卫星位点中筛选出了8个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位点用于大山雀父权鉴定,在母本已知的情况下确定父权的准确率可达99.98%;(2)巢内父权鉴定结果显示,31.8% (7/22)的巢包含婚外父权,8.12% (16/197)的子代为婚外子代.与其他森林雀形目鸟类相比,大山雀婚外子代的比例明显偏低(<10%),每个存在婚外父权巢的婚外子代比例各异(55.6%~9.1%),且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6.
 以耐铝性明显差异的两个大豆(Glycine max)基因型‘浙秋2号’(耐性)和‘浙春3号’(敏感)为材料, 研究根尖边缘细胞比活度、粘液分泌和根长对铝胁迫和解除胁迫的反应, 明确边缘细胞的粘液分泌对策在铝毒环境中的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 ‘浙秋2号’在100~400 µmol&;#8226;L–1 Al3+处理的3~12 h, 边缘细胞比活率呈递减趋势, 12 h后比活率又略有上升。‘浙春3号’在300和400 µmol&;#8226;L–1 Al3+处理的变化与前者一致。两个大豆基因型的粘液层随着Al3+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而增厚, 并于400 µmol&;#8226;L–1 Al3+处理24 h时达到最大(>17 µm)。‘浙秋2号’在低浓度Al3+ (100和200 µmol&;#8226;L–1)处理3~6 h后就会分泌大量粘液, ‘浙春3号’则在300 µmol&;#8226;L–1 Al3+处理12 h后才有类似的变化。‘浙秋2号’在400 µmol&;#8226;L–1 Al3+处理下的根相对伸长率均高于100~300 µmol&;#8226;L–1 Al3+处理, ‘浙春3号’则表现为Al3+浓度越高, 根伸长受抑越明显。Al3+胁迫解除后, ‘浙秋2号’的粘液分泌速度和分泌量急剧下降, ‘浙春3号’在胁迫解除后的24 h, 仍会持续、大量地分泌粘液(>19 µm)。可见, 耐性大豆通过在铝胁迫初期快速、大量地分泌粘液以维持较高的边缘细胞活性和解除胁迫后迅速降低粘液的分泌速度及分泌量来适应铝毒害环境。  相似文献   

17.
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sell是一种重要的农林害虫。本研究分别利用次级内共生菌Cardinium和Arsenophonus的16S rDNA和Wolbachia wsp基因对海南省16地区的螺旋粉虱的3种次级内共生菌Cardinium, Arsenophonus和Wolbachia感染情况及相关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3种次级内共生菌Cardinium, Arsenophonus和Wolbachia检测结果表明, Cardinium和Arsenophonus均可感染海南地区的螺旋粉虱, 其中乐东、 陵水和澄迈3个地区所有寄主上的螺旋粉虱的Arsenophonus感染率为100%, 三亚、 琼中和临高部分寄主上的螺旋粉虱的Arsenophonus感染率为66.7%, 而儋州、 五指山和万宁3个地区的螺旋粉虱未发现被Arsenophonus感染; 三亚的番石榴上的螺旋粉虱的Cardinium感染率为100%, 琼海白沙的印度紫檀上螺旋粉虱的Cardinium感染率为100%, 其他寄主上的感染率均小于66.7%; 在所检测的43个螺旋粉虱种群中, 40和31个种群中分别检测出有Arsenophonus 和Cardinium感染, 种群感染率分别为93.0%和72.1%; 在所有检测的个体中, 120个个体中有105个感染Arsenophonus, 93个个体中有70个感染Cardinium, 个体感染率分别为87.5% 和75.3%; 在检测的所有样本中, 只有三亚印度紫檀上的螺旋粉虱检测到Wolbachia, 种群感染率为2.3%, 个体感染率仅为0.8%。这些检测结果表明, 海南地区螺旋粉虱次级内共生菌Arsenophonus的感染率高于Cardinium的感染率, Wolbachia的感染率极低。序列分析表明, 海南不同螺旋粉虱种群的Cardinium的16S rDNA序列一致, 而且与烟粉虱的Cardinium 16S rDNA序列一致性很高, 为97.6%; 不同螺旋粉虱种群的Arsenophonus的16S rDNA序列也完全一致, 其与西班牙加那利群岛螺旋粉虱的Arsenophonus的16S rDNA序列一致性较高, 为85.1%。此外, Wolbachia wsp基因序列分析表明, 海南螺旋粉虱的Wolbachia为B组, 这是国内螺旋粉虱感染Wolbachia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8.
Rates of brood parasitism vary extensively among host species and populations of a single host species. In this study, we documented and compared parasitism rates of two sympatric hosts, the Oriental Reed Warbler (Acrocephalus orientalis) and the Reed Parrotbill (Paradoxornis heudei), in three populations in China. We found that the Common Cuckoo (Cuculus canorus) is the only parasite using both the Oriental Reed Warbler and Reed Parrotbill as hosts, with a parasitism rate of 22.4%-34.3% and 0%-4.6%, respectively. The multiple parasitism rate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local parasitism rates across three geographic populations of Oriental Reed Warbler, which implies that higher pressure of parasitism lead to higher multiple parasitism rate. Furthermore, only one phenotype of cuckoo eggs was found in the nests of these two host species. Our results lead to two conclusions: (1) The Oriental Reed Warbler should be considered the major host of Common Cuckoo in our study sites; and (2) obligate parasitism on Oriental Reed Warbler by Common Cuckoo is specialized but flexible to some extent, i.e., using Reed Parrotbill as a secondary host. Further studies focusing on egg recognition and rejection behaviour of these two host species should be conducted to test our predictions.  相似文献   

19.
草原革蜱Dcrmacentor nuttalli分布于我国新疆、内蒙等地.苏联、蒙古亦有发现,国内外均巳证实是蜱媒斑点热的传播媒介.采用目测、解剖、切片三种方法,进行了生理龄期观察,目测法是观测蜱的腹部厚度变化,以体侧缘为纵轴线比较腹面与此线构成的距离,分成4个生理龄期;解剖法的主要指征是蜱中肠支囊体积和形态变化,马氏管内鸟嘌呤含量和支气管束等形态的变化;切片法的主要指征是中肠上皮细胞形态变化和细胞内血红蛋白颗粒和血红素的变化.三种方法比较,结果基本一致,误差在10%左右.草原革蜱在新疆阿勒泰地区自3月下旬至5月上旬绝大部分为Ⅱ、Ⅲ期的强壮蜱,此时正值当地牧放季节,处于活动高峰的媒介蜱,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