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熊猫胃肠道中消化酶活力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大熊猫对食物的化学性消化特点和机制,测定了9只大熊猫唾液和3只大熊猫胃肠道中主要消化酶的活力,并与其他动物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大熊猫唾液呈碱性,蛋白酶和淀粉酶等消化酶活力低;肠道中淀粉酶活力高,而脂肪酶活力明显低于棕熊.大熊猫小肠粘膜中存在显著量的蔗糖酶、乳糖酶和麦芽糖酶活力.另外,在1只大熊猫胃和直肠液中检测到了少量纤维素酶活力.研究结果提示,大熊猫唾液直接参与食物消化的作用可能很弱;大熊猫对淀粉类食物有很好的消化能力,但对脂肪类食物消化能力相对不高.大熊猫胃肠道消化酶的活力特点适应其消化天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2.
有大量的研究提出,大熊猫具有发达的嗅觉和听觉系统但是视力很差。 虽然有些关于大熊猫视力和色觉方面的研究,但是至今我们对大熊猫的具体视力值方面的内容知之甚少。为了定量化大熊猫的视力值,我们观察并记录了8只圈养大熊猫(雌:雄=4:4)对于移动不同水平黑白相间条纹宽度的纸片的行为反应。我们发现,在测量距离为50 cm的情况下,大熊猫能够区分大约为0.46mm宽的黑白相间条纹。这个研究结果为大熊猫视网膜结构的解剖学研究提供了行为学支持,也为今后研究大熊猫的通讯和认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大熊猫的生境需求,分析大熊猫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在四川省平武县的王朗自然保护区和小河沟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大熊猫生境调查,对比分析了两个地区大熊猫生境利用情况。研究发现两个地区的大熊猫在利用的生境特征上有很大差异,表现出不同的生境利用模式。相比小河沟的大熊猫,王朗的大熊猫更多利用具有高的竹子密度和乔木密度的生境,但幼竹比例较低。不同生境利用模式是大熊猫适应不同环境的重要因素。此研究结果可以为大熊猫及生境保护提供重要借鉴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有大量的研究提出,大熊猫具有发达的嗅觉和听觉系统但是视力很差。虽然有些关于大熊猫视力和色觉方面的研究,但是至今我们对大熊猫的具体视力值方面的内容知之甚少。为了定量化大熊猫的视力值,我们观察并记录了8只圈养大熊猫(雌:雄=4:4)对于移动不同水平黑白相间条纹宽度的纸片的行为反应。我们发现,在测量距离为50 cm的情况下,大熊猫能够区分大约为0.46 mm宽的黑白相间条纹。这个研究结果为大熊猫视网膜结构的解剖学研究提供了行为学支持,也为今后研究大熊猫的通讯和认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有关大熊猫食性的分析已有详细研究,但与其食性相适应的消化系统各器官的解剖及组织学研究则甚少(张鹤宇等,1959;Keymer,1976;王平等,1983)。本文对两例成体大熊猫的舌作解剖和组织学观察,现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两例用10%福马林液浸泡处理的成体雄性大熊猫(分别编号Ⅰ、Ⅱ),用大体解剖方法,剖开口腔充分暴露舌及营养舌的血管。制作组织切片时,分别切取舌尖、舌体、界沟处轮廓乳头和舌根侧面的叶状乳头等4个部位舌组织各一小块,以流水冲洗24小时后再用波恩氏液(Bouin fluid)固定24小时,石蜡包埋,HE染色,PAS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测微尺测…  相似文献   

6.
《四川动物》2013,(1):162
<正>大熊猫是珍稀濒危动物的代表,中国的国宝级动物。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一个专门从事大熊猫及濒危野生动物研究、繁育、保护教育和生态旅游的全民事业单位,自1987年建立至今的20多年里,在大熊猫双胞胎育幼、大熊猫科学喂养、大熊猫驯化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为全球瞩目。在这里,有全球最大的圈养大熊猫人工繁殖种群,您可以与大熊猫近距离接触;在这里,您可以获得保护大熊猫等珍稀濒危动物和生态保护的最新知识和理念:在这里,您可以献出您的爱心,认养大熊猫;  相似文献   

7.
在回顾大熊猫生境选择研究历史的基础上,总结了大熊猫生境选择的考察因子、研究方法,概括了大熊猫对对觅食条件、隐蔽条件和气候条件的选择机制,并探讨了大熊猫生境选择的灵活性及大熊猫和与其同域分布的动物种的共存机制。作者认为,野外调查误差大、研究尺度单一等是目前大熊猫生境选择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用目前较流行的已被证明比较优良的资源选择函数法、DNA指纹技术、无线电遥测、红外线自动感应照相系统、GIS与遥感成像等先进技术,并融合景观生态学理论,从较大尺度空间来研究大熊猫的生境选择,应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生境选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回顾大熊猫生境选择研究历史的基础上,总结了大熊猫生境选择的考察因子、研究方法,概括了大熊猫对对觅食条件、隐蔽条件和气候条件的选择机制,并探讨了大熊猫生境选择的灵活性及大熊猫和与其同域分布的动物种的共存机制.作者认为,野外调查误差大、研究尺度单一等是目前大熊猫生境选择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用目前较流行的已被证明比较优良的资源选择函数法、DNA指纹技术、无线电遥测、红外线自动感应照相系统、GIS与遥感成像等先进技术,并融合景观生态学理论,从较大尺度空间来研究大熊猫的生境选择,应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行为谱是动物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旗舰物种,其行为生态的研究备受关注,然而由于大熊猫数量稀少且警惕性强,很难在野外进行观察,有关其行为谱等基础行为研究结果主要是基于圈养大熊猫的观察研究。为了促进野生大熊猫行为学的深入研究,2015年1月—2016年6月,2018年8月— 2019年4月我们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基于红外相机图片和视频数据,利用PAE编码系统建立了野生大熊猫行为谱和PAE编码系统。研究共计在14种环境背景中记录到大熊猫12种姿势、52种动作、56种行为。一方面,本研究结果基本涵盖了大熊猫的主要行为,并发现了一些未在圈养大熊猫行为谱中记录到的行为,如野生大熊猫利用植物的茎进行自我除雪行为;另一方面丰富了观察大熊猫行为的环境因素。以上结果为深入研究野生大熊猫行为生态学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0.
更新世大熊猫牙齿釉质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研究了目前世界上已知的三种大熊猫——大熊猫小种和大熊猫巴氏亚种以及现生大熊猫的牙齿釉质的超微结构.总的看来,从更新世早期的大熊猫小种到现生的大熊猫,其釉柱的变化,是由粗逐渐变细,数量逐渐增多,柱间区的宽度变窄.这可能反映了大熊猫食性不断特化和咀嚼功能逐步加强.从釉柱的形态和排列来看,大熊猫小种与现生大熊猫的亲缘关系,比它与大熊猫巴氏亚种更为密切;由此,大熊猫巴氏亚种可能不是现生大熊猫的直接祖先,进而提示,我国更新世中、晚期的大熊猫非止一个"种"(或亚种).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野外分布数据及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对岷山山系南端的大熊猫适宜栖息地分布进行了预测及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有大熊猫适宜栖息地330.9 km~2,占研究区域内保护区总面积的23.2%;并且龙溪虹口-白水河-九顶山一线的大熊猫的栖息地存在一定的破碎化现象。建议继续加强对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减少人为干扰,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增进各相邻保护区间的沟通交流、数据分享,更准确掌握、了解该区域大熊猫的动态。  相似文献   

12.
在成都军区总医院住院部的一间办公室里,自命为大熊猫研究救治小组组长的曾祥元教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一提起保护大熊猫的话题,曾教授就滔滔不绝地谈起了他们的大熊猫研究救治小组。成都军区总医院研究抢救国宝大熊猫的工作始于八十年代初期,至今持续近二十年了。曾教...  相似文献   

13.
大熊猫粪便类固醇激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大熊猫粪便样本采集和保存方法,系统总结了大熊猫粪便类固醇激素提取、测定方法和应用研究,对大熊猫粪便类固醇激素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0月和2008年4月,对佛坪自然保护区和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的活动痕迹进行了样线调查,研究了该区内大熊猫种群及其同域主要伴生动物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了影响大熊猫活动分布格局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观音山和佛坪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及同域主要伴生野生动物的分布格局基本一致,大熊猫在观音山自然保护区的活动痕迹密度、范围均小于佛坪自然保护区;研究区内2个大熊猫高密度等级的活动中心均分布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内;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大部分地区无大熊猫活动;羚牛、斑羚、野猪等大熊猫主要伴生动物在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活动痕迹数量高于佛坪保护区;人类干扰可能对大熊猫种群活动的分布格局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秦岭大熊猫食物基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田星群 《兽类学报》1990,10(2):88-96
本文从研究大熊猫食物基地的角度出发,比较系统地讨论了秦岭大熊猫分布区的自然环境和竹林的基本概况。研究结果表明:1、奏岭大熊猫分布区的竹种资源丰富,有6属14种,竹林面积约8.43万公顷。2、构成大熊猫食物基地的竹种有3属3种,面积约占该区竹林总面积的99.7%。3、根据竹林类型、环境及大熊猫的利用状况,秦岭大熊猫的食物基地可以划分为3个小区。4、在正常情况下秦岭大熊猫食物基地至少可供7倍于今数量的大熊猫生存。  相似文献   

16.
小相岭山系大熊猫大中型伴生兽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小相岭山系与大熊猫同域分布的大中型兽类的种类、主要遗留痕迹的鉴别特征以及对大熊猫的影响;统计了大熊猫伴生动物的样线遇见率,反映了不同伴生动物的相对数量。本文对进一步研究小相岭山系大熊猫的伴生动物,更好地保护大熊猫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大熊猫发情期间阴道上皮细胞的角化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熊猫为单发情动物,仅在每年春季发情一次。因此,适时配种是人工繁育大熊猫的一个重要环节。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大熊猫配种时机的把握主要是根据自已的经验和大熊猫的行为变化。1991-1995年,笔者在进行大熊猫人工繁育研究中,对大熊猫发情期间阴道上皮细胞的角化率进行了观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育幼期不同的育幼方式对圈养成年雌性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福利状况的影响情况,了解圈养育幼模式可能引发成年雌性大熊猫的应激问题,完善育幼期大熊猫的饲养管理和兽舍参数设计,提高育幼过程中圈养大熊猫福利状况,选择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育幼期采取不同育幼方式管理的成年雌性大熊猫为研究对象,利用...  相似文献   

19.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兽类, 是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代表物种。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位于地质活跃区, 地震及其次生灾对大熊猫栖息地植被的损毁和分割严重影响了野生大熊猫种群复壮进程。因此, 大熊猫栖息地地震后受损植被恢复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自2008汶川特大地震之后, 学者们从栖息地植被覆盖、植被景观特征、植被群落组成结构和植被群落恢复构建等几个方面展开了大量研究。文章对这些研究进行了综述, 指出了现阶段研究存在的问题, 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大熊猫的系统地位与种群生态学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大熊猫分类的争论已持续了130年。自1984~1985年O’Brien进行蛋白质分子与DNA系列的研究后,到90年代,多数西方学者都同意大熊猫隶属于熊科的特点。但在中国,多数学者从生物学的不同学科和水平,尤其在从古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结果,坚持把大熊猫独立为一科。1989年邱占祥等研究了云南中新世大熊猫的祖先化石以后,1993年黄万波又研究了大熊猫的颅骨、下颌骨及牙齿,进一步论证早在中新世晚期,始熊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