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高位虾池养殖过程浮游植物群落的演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湛江东海岛北寮村和庵里村各2个高位虾池养殖过程的浮游植物演替和主要理化因子进行调查,研究浮游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对高位虾池的健康养殖的影响.结果表明:4池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76属140种;对虾生长正常的北寮高位虾池演替优势种主要有螺旋环沟藻、椭圆扁胞藻、海链藻、湖泊束球藻密胞变种、裸甲藻、卵囊藻、微囊藻、锥形斯克里普藻、色球藻和尖尾蓝隐藻等,而对虾发病的庵里高位虾池演替优势种主要有铜绿微囊藻、柔弱布纹藻、咖啡形双眉藻、小席藻、卷曲鱼腥藻、水生集胞藻、衣藻、尖尾蓝隐藻和螺旋环沟藻等,北寮正常虾池浮游植物种类(包括优势种)较对虾发病的庵里虾池多而复杂;对虾生长正常池优势种的演替快而门类交替,而对虾发病池呈现硅藻到蓝藻优势的演替;对虾生长正常池浮游植物密度随养殖过程延伸呈上升态势,而对虾发病池浮游植物密度初期增加病害后下降;养殖过程浮游植物密度与主要理化因子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对虾生长正常的北寮高位池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高于对虾发病的庵里高位池,而优势度却较低.水体理化因子变化平缓,浮游植物有较高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较低的优势度对于稳定虾池养殖水环境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絮凝剂与复合菌综合处理养殖水体污染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净化水产养殖水体 ,减少鱼病发生和污水排放 ,通过试验比较PFS、PDMDAAC、EM和PFS +PDMDAAC与PFS +PDMDAAC +EM各种净水方法净化鳖池水体的效果 .据此建立了各种净水方法影响水体水质的最佳数学模型 .结果表明 ,联合使用 30mg·L-1的PFS、0 5mg·L-1的PDMDAAC和 30ml·m-3的EM菌 ,效果最好 ,絮凝率达 98%以上 ,CODcr去除率达 95 %以上 ,池水和排污口水体BOD5/CODcr分别由 0 6 1、0 5 1降至 0 2 4和 0 2 9左右 ,说明水体中可生物降解物质被有效去除 .水质各项指标均符合特种水产养殖水质标准 ,水质稳定 ,池水与排污口水体水质基本一致 ,达到了无污染排放 ,实现生态平衡养殖 .  相似文献   

3.
人工湿地对胡子鲇养殖水体循环净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型观光植物美人蕉-砾石为基础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对胡子鲇养殖水体进行净化处理和回流使用,在胡子鲇养殖中测定了水体主要水质指标的变化,表明人工湿地对养殖水体净化效果显著,养殖期间BOD5、COD、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1.77%、55.55%和65%,净化后水质部分符合渔业用水标准,可以循环利用.对照池水体由于BOD5、COD、TN得不到去除而持续增加,混浊度显著高于实验池,并出现水华.这种水体循环养殖模式具结构简单和易推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鳜塘浮游生物DNA序列多样性、水质和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RAPD技术研究了鳜塘水生生态系统中浮游生物群落α-多样性,分析了浮游生物群落DNA序列丰富度与水质和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池塘养殖密度和短周期、小密度、高投饵量养殖方式对浮游生物群落DNA序列丰富度及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鳜塘浮游生物群落DNA序列丰富度与水质综合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 2)池塘高密度养殖会造成浮游生物丰富度降低和水质综合指数升高;3)短周期、小密度、高投饵量的养殖模式对环境的损伤较大;4)浮游生物群落DNA指纹01矩阵和水质理化因子样品聚类分析表明,发病塘在水质理化因子和浮游生物群落上具有相似性,为鳜疾病预报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拖网法和平板涂布细菌计数法,比较了正常与发病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浮游藻种类组成和异养细菌数量的差异。在四个虾池共观察到浮游藻类31属40种,它们分别属于硅藻Bacillariophyta、绿藻Chlorophyta、蓝藻Cyanophyta、甲藻Pyrrophyta、裸藻Euglenophyta、隐藻Cryptophyta和黄藻门Xanthophyta,仅二形栅藻和颤藻在四个池内都能观察到。正常池中无论是门类还是种类都超过发病池。正常池中蓝藻的含量分别为6.16%和9.77%,明显低于发病池的18.85%和43.38%。两个正常池浮游藻类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也明显高于发病池,不同池间浮游藻类群落的相似度与对虾发病与否无关。发病虾池水中的总异养菌数比正常虾池中的都高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尾水处理效果, 探究长茎葡萄蕨藻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对含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采用模拟养殖尾水, 考察了长茎葡萄蕨藻对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的吸收效果, 进而讨论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对长茎葡萄蕨藻吸收去除三氮的影响。结果表明, 长茎葡萄蕨藻在单一含氮污染物中硝酸盐氮吸收速率最快; 在混合含氮污染物中, 氨氮吸收速率最快, 吸收去除效率最高, 其次为硝酸盐氮。长茎葡萄蕨藻在实验条件下养殖密度为16 g·L-1时生长较快, 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去除率为92.63%、61.91%和66.08%。在水流动状态下, 水力停留时间越短, 对三氮的综合去除效果较好, 水力停留时间为4 h时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去除率为55.79%、56.37%、58.50%。  相似文献   

7.
广东沿海与粤北山区中小型水库浮游生物群落比较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于丰水期和枯水期对广东山区水库(赤石迳水库)、沿海水库(大水桥、赤沙水库)三个水库的湖泊区和河流区进行研究,分析水质和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三个水库之间的浮游生物群落均有所区别,地理位置和地形不同而引起的温度差异以及外源性营养盐输入是造成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沿海水库不分层,而山区水库丰水期温跃层明显。各水库的氮磷比均较高,chl.a水平主要受磷限制,沿海水库则多喜暖性的种类,如裸藻、隐藻、沙居剑水蚤等,山区水库发现较多喜冷性浮游生物,如金藻、透明溞等,丰水期的甲藻丰度也相对高于枯水期。  相似文献   

8.
从露天养鳖池中分离到红假单胞菌CZ-2菌株。该菌具有生理需求简单、培养条件粗放、生长迅速的特点。在黑暗,好氧和光照/厌氧条件下均可良好生长,最适条件下培养6d,生物量可以达到1.57g/L。在温室幼鳖的饲料中添加CZ-2菌株培养液后幼鳖没有出现直接死亡,发病率也较对照池低50%左右。试验表明CZ-2菌株培养液对幼鳖生长有促进作用,比对照提高了8.9%。该文对CZ-2菌株培养特性及对幼鳖作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鳖不仅可以进行高投入的大型工厂化和室外池塘生态精养 ,且可以进行小投入的微型化庭院养殖。本文仅介绍鳖的庭院人工养殖技术。1 材料1.1 养殖池 池深 80 cm,水深 6 0 cm,池墙可用砖砌好后再用水泥抹面。池底也是水泥打底 ,并稍呈坡度。墙顶四周设“ ”字型的防逃顶。1.2 养殖池的配套设置 排水口、进水口各一个 ,并设有供水、排水管道。1.3 晒鳖台 可用木板或木架竹帘、塑料板制成半圆形设在鳖池向阳的中间。安装时底部在水中 5cm,水上要求不低于 50 cm。1.4 饲料台 可用木板或塑料板呈 30°斜坡置于池墙一侧。底部可伸到水下 4…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湖北省黄石市典型水域中超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多样性, 采用18S rDNA 扩增片段限制性酶切技术, 结合优势类群测序及相关统计学分析, 对2015年夏季湖北黄石境内营养程度不同的典型水域(长江, 磁湖, 青山湖, 青港湖)中超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的群落组成及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4个水域的超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多样性有明显差异, 多样性随水域营养化程度的增高而降低。优势克隆的测序结果显示, 优势类群藻类包括隐藻、绿藻、甲藻, 真菌包括隐真菌和壶菌, 此外还有纤毛虫及未分类的浮游生物, 隐藻在4个水域中都占优势。不同水域的优势类群差别较大。优势类群的种类随水域营养化程度的增加而减少。群落的多样性与总磷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养殖所造成的水环境污染问题,研究利用海藻酸钠、沸石对复合光合菌剂和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分别进行固定化,并研究了不同固定化微生物菌剂与蕹菜对中华鳖养殖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净化处理15d后,利用固定化微生物菌剂与蕹菜共同处理组对中华鳖养殖污水的净化处理效果最好,养殖污水的CODMn、NH 4+-N、NO3-N、NO 2-N、PO34的去除率分别为88.7%、87.3%、90.8%、98.3%、74.9%。蕹菜处理组对于NO3-N、NO 2-N、NH 4+-N的去除率显著高于固定化复合光合菌剂处理组和固定化枯草芽孢杆菌处理组。固定化复合光合菌剂处理组对于NO3-N、NO 2-N、NH 4+-N的去除率显著高于固定化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处理组,但固定化枯草芽孢杆菌处理组对于污水的CODMn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0.6%。  相似文献   

12.
【背景】在山东聊城市一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养殖场暴发了结节病(Sarcoidosis),典型症状为内脏、四肢肌肉等部位出现结节;感染后期引起多重感染,所有内脏发臭腐烂。调查发现2017年该病传染率、死亡率较2016年均升高。目前国内尚未有中华鳖感染结节病的报道,其感染途径、病原体及防治方法均属未知。【目的】分析中华鳖结节病的病原,进行病理学研究,并为防控该病寻找解决方案。【方法】按照病害诊断方法,在排除寄生虫及病毒感染后,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同时通过病原菌的体外药敏试验进行防控药物筛选,并对该病的组织病理学进行研究。【结果】从病灶处分离到两种优势菌株DM1和DM2,体外回归感染试验表明DM1为中华鳖结节病病原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生理生化鉴定显示,DM1为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药敏试验显示,该菌株对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头孢哌酮、环丙沙星等14种药物敏感,对呋喃唑酮和头孢氨苄表现中敏,对诺氟沙星、利福平、氨苄西林等18种药物表现耐药。病理切片显示结节最外层为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的包膜,内部豆渣样物质为嗜酸性凝固性坏死。【结论】中华鳖结节病的病原菌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养殖过程中可通过使用丁胺卡那、庆大霉素等药物进行疾病防控。  相似文献   

13.
草鱼、中华鳖脾细胞培养上清液IL—2物质的检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用刀豆蛋白A(ConA)刺激诱导草鱼和中华鳖脾细胞,收细胞培养上清液,用小鼠胸腺细胞增殖试验和对小鼠L929细胞系杀伤试验检测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简称IL-2)活性。结果表明:草鱼、中华鳖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有IL-2样活性物质,这种物质使小鼠的胸腺细胞^3H-TdR掺入量明显增加,在相同效靶比的条件下对小鼠L929细胞系杀伤率也显著增强,这种IL-2活性均能被抗人rIL-2血清所抑制。中华鳖脾细胞培养上清液(含IL-2)对中华鳖胸腺细胞也有较明显的促增殖作用并能消除兔抗中华鳖胸腺细胞血清(RATTS)对中华鳖胸腺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用抗人白细胞分化抗原CD25(IL-2受体,简称IL-2R)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交叉反应提示草鱼、中华鳖淋巴细胞膜上含有与人类IL-2R类似功能和结构的物质。  相似文献   

14.
对患病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 从患病中华鳖皮肤、肝肾脾重要器官分离纯化病原菌, 经理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及人工感染试验, 并利用K-B及二倍稀释法进行药敏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J22是为中华鳖腐皮病病原, 其对中华鳖的LD50为3.30×104 CFU/g。J22株理化特性与产吲哚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indologenes)一致, 16S rRNA序列与产吲哚金黄杆菌同源性为99%, 综合判定J22株是产吲哚金黄杆菌。分离株对新霉素、庆大霉素及阿莫西林等12种抗生素高度敏感, 对氟苯尼考及多西环素等抗生素耐药; 二氧化氯、漂白粉及高铁酸钾对分离株消毒效果较好。分离菌株J22是中华鳖病原菌, 养殖时可选用庆大霉素、新霉素或者阿莫西林内服, 配合使用二氧化氯、漂白粉及高铁酸钾等外用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罗非鱼、中华鳖胰岛细胞分离提取的方法及对比两者的生物学活性差异。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分离罗非鱼、中华鳖胰岛细胞,光镜下观察其形态结构。在体外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刺激胰岛细胞,测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罗非鱼、中华鳖胰岛细胞在体外对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刺激具有明确的生物学反应,并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胰岛素的产生也相应增加。结论采用胶原酶消化分离罗非鱼、中华鳖胰岛细胞的方法可行,胰岛细胞在体外对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刺激产生胰岛素并具有正相关,其为鱼纲、爬行纲与哺乳纲动物之间的胰岛细胞移植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华鳖生态养殖模式的原理、结构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华鳖 (Trionyxsinensis)养殖一般采用冬季加温的养殖模式 ,所以温室设计是中华鳖养殖的关键技术之一。温室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鳖的生理生态需求 ,温室的保温采光性能 ,操作管理的便捷以及基建成本等。我们在借鉴各种养鳖温室优点的基础上 ,设计了一种新型温室 ,现就其设计原理和结构特点做一简要介绍。1 联体温室1.1 设计原理中华鳖生长的最适水温是 2 7~ 33℃ ,而且对环境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 ,水温突变± 5℃就可能使其出现生理紊乱 ,甚至引起死亡[2 ] ,因此 ,中华鳖养殖中一般将养殖水体温度控制在 30± 2…  相似文献   

17.
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一类重要小分子物质, 其含量可因外界条件变化而改变, 并作为信号物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水培所用介质体积过小会造成植物生长受限、植株矮小, 通常认为是小体积生长介质中营养成分不足所致。研究表明, 在不同体积且不含任何营养物质的纯水中培养的水稻(Oryza sativa)亦表现出不同的生长速度, 幼苗在小体积水中生长缓慢而在大体积水中则生长快速且健壮。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测定培养液和水稻幼苗的激素含量, 发现相比于大体积培养条件, 小体积培养液中的植物体内积累了较多的ABA、SA和JA-Ile等胁迫相关激素, 最终导致幼苗生长缓慢和生物量积累减少。结果表明植物可能通过感知根际激素浓度来预测外界水量限制, 并据此调节生长速度, 以最大限度地适应外界环境。研究结果对揭示根分泌激素的生理功能以及优化植物工厂的水培条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水青树组织培养中无菌苗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水青树组织培养中种子的消毒方法和无菌苗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4种消毒方法的效果比较表明,0.1% HgCl2溶液对水青树种子的发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4% NaClO溶液的消毒效果最佳,对发芽的抑制作用最小。不同培养基上水青树种子的发芽情况显示,中盐低氮培养基有利于种子萌发,完全1/4 MS培养基为水青树无菌苗培养的最佳培养基。  相似文献   

19.
景观湿地夏季原生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1年夏季(6-8月)对杭州市境内一景观湿地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进行采样, 共得原生动物样品21个。利用浮游生物研究方法对该湿地水域中原生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特征、优势种分布、指示种及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了综合分析, 研究了该特征性水域中原生动物的群落特征与水质变动之间的关系。共鉴定原生动物84种, 隶属于3纲45属, 其中鞭毛虫纲61种, 纤毛虫纲14种, 肉足虫纲9种。优势种主要为隐滴虫(Cryptomonas)和眼虫(Euglena), 均属于鞭毛虫纲; 污染性指示种及Margalef等多样性指数均表明水质呈中度污染状态; 在原生动物功能类群中, 光合自养者最多, 腐生者、杂食者和捕食者相对较少; 主要理化指标中TN、TP和COD含量均较高, 且对原生动物群落的影响较大, 是造成群落变化的主要原因。综合评价结果揭示出,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水体目前仍处于中度污染状况。研究对湿地水域的污染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参考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