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长柄茧蜂属Streblocera亚长柄茧蜂亚属Asiastreblocera Belokobylskij(膜翅目:茧蜂科)的种类进行了研究。亚长柄茧蜂亚属仅分布于我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前仅知2种:具角长柄茧蜂S.(A.)cornutaChao,1964和大峪长柄茧峰S.(A.)dayuensis Wang,1983。本文记述了该亚属的一新种:扁角长柄茧蜂,新种S.(A.)Planicorni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云南西双版纳地区萤叶甲亚科区系研究的一部分,记述了3新种及中国3新纪录种,它们分别为:云南萤叶甲Galeruca yunnana Yang etLi,sp.nov.、毛殊角萤叶Agetocera similis Chen,sp.nov.、黄胸摹萤叶甲Munina flavida Yang et Yao,sp.nov.以及罗氏阿波萤叶甲Aplosonyx robinsoni(Jacoby,19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阿波萤叶甲属Aplosonyx的属征作了补充描记,并记述了采自我国武陵山区的二新种,黑头阿波萤叶甲A.nigricepssp.nov.及天平山阿波萤叶甲A.tianpingshanensissp.nov.。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柱萤叶甲属研究报告之二,报道了前胸背板黑色的五新种:阿波柱萤叶甲Gallerucida apurvella sp.nov.,黑龙江柱萤叶甲G.heilongjiangana sp.nov.,双刻柱萤叶甲G.nothornata sp.nov.,褐足柱萤叶甲G.postifusca sp.nov.,及凹头柱萤叶甲G.solenocephala sp.nov.。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报道了中国扁蚜科Hormaphididae1新属:光角蚜属CeratocalisQiaoandZhang,该属隶于坚蚜亚科Cerataphidinae,并记述了1新种:山茶光角蚜CeratocaliscamelisQiaoandZhang。本文提供了光角蚜属与其近缘属的示差鉴别、寄主植物和地理分布,同时绘制了9幅形态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馆。光角蚜属CeratocalisQiaoandZhang,新属模式种:CeratocaliscamelisQiaoandZhang。本新属与坚角蚜属CeratoglyphinavanderGoot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不同在于:体背及身体缘域无蜡片分布,仅腹部背片Ⅷ有分布(后者:均有分布);额角较长,表面光滑,无毛,不接近触角(后者:较短,表面有皱褶,有毛,接近触角);跗节无刻纹(后者:有刻纹);触角5节(后者:4节,偶有5节)。山茶光角蚜CeratocaliscamelisQiaoandZhang,新种(图1~9)正模:无翅孤雌蚜,No.Y1996-1-3-6,贵州省(锦屏县),1979-Ⅹ-24,李德友采,寄主:山茶;副模:7只无翅孤  相似文献   

6.
姜胜巧 《昆虫学报》1990,33(4):455-456
宽缘萤叶甲Pseudosepharia Laboissi(?)re是萤叶甲亚科中的单模属,目前全世界仅知产于四川的Pseudosepharia dilatipennis(Fairmaire)一种。本属鞘翅强烈膨阔,侧缘近圆形,翅端平截,缘折甚宽;前足基节窝开放;后足胫节端部有一较长的刺,第1跗节颇长,长于其余三节之和。 作者在整理标本过程中发现一个新种,是借南开大学的标本。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述了采自我国浙江省和安徽省的转长泥蜂属(TracheliodesMorawitz)1新种,模式标本分别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馆和浙江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狭臀转长泥蜂Tracheliodespygidialis,新种(图1~6)体长7.8mm~8.1mm。该新种与T.quinquenotatus(Jurine)相似,但头和胸部及腹部密生刻点,领片略窄于盾片,足转节无齿突,臀板极狭长以及体色等特征明显有别。正模♀,浙江西天目山,1993-Ⅶ-15,何俊华采。副模1♀,浙江杭州,1991-Ⅵ-28,陈学新采;1♀,浙江西天目山,1937-Ⅵ-1,O.Piel采;1♀,安徽宁国,1930-Ⅶ-13,YuowanKiai采。  相似文献   

8.
本文目的是通过对小萤叶甲属部分种类的线粒体COⅠ基因进行比较,探讨小萤叶甲属昆虫进化与寄主植物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几种分类地位模糊的昆虫进行分析和归类。测定了我国菱角萤叶甲Galerucella birmanica Jacoby和褐背小萤叶甲Galerucella grisescens Joannis以及小猿叶甲Phaedon brassicae Baly线粒体COⅠ基因720 bp序列,并调用GenBank中小萤叶甲属等其他8种昆虫的同源序列,对序列的碱基组成、转换颠换、遗传距离等进行了分析。并以小猿叶甲为外群,分别采用邻接法(NJ)、最大简约法(MP)和贝叶斯推论法(BI)建立这些种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小萤叶甲属昆虫COⅠ基因A+T含量平均为71.8%,存在较强的A+T含量偏向性,氨基酸的变异率为18.3%; 小萤叶甲属与外群之间的遗传距离(0.169~0.198)远远大于属内种间的距离(0.001~0.134)。依据分子系统树结果我们推测小萤叶甲属昆虫的进化与寄主植物之间有着显著的关系,在传统分类学上曾隶属于其他属的几种昆虫与小萤叶甲昆虫有着更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
突唇跳小蜂属全世界已知29种,分布于世界各地,寄生膜翅目的木蜂科Xylocopi-dae、蜜蜂科Apidae和叶舌花蜂科Hylaeidae的幼虫,行多胚生殖。我国过去未见报道。本文报道从黑龙江伊春采集的突唇跳小蜂属1新种,即锤角突唇跳小蜂,Coelopen-cyrtusclaviger,sp.nov.,对新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附特征图。本文也是突唇跳小蜂属在我国分布的首次记录。模式标本存放在浙江大学植物保护系。锤角突唇跳小蜂Coelopencyrtusclaviger,新种(图1~4)标本记录:正模♀,黑龙江伊春(47°42′N,128°54′E),1981-Ⅶ,金丽元,原始记录寄主为落叶松毛虫卵(?),850218;副模4♀♀,同正模。鉴别特征:本种与CoelopencyrtusarenariusErdoes很相似,主要区别是:1)触角棒节长为宽的1.4倍,索节第3~4节上有感觉孔,后者棒节长为宽的2.0倍;索节第3~4节无感觉孔;2)上颚明显长,后者上颚短;3)中足胫节末端、各足跗节第1~4节浅黄白色,第5节褐色,产卵管黑色,后者各足及产卵管均为褐色。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萤叶甲亚科中柱萤叶甲属鞘翅具黑色刻点的种类进行研究,共记述4种,我国已记录3种,其中1种为新种。  相似文献   

11.
半蓝角伪叶甲Cerogria basalis(Hope,1831)为角伪叶甲属Cerogria Borchmann,1909的1个大型种,过去仅知道分布于印度,尼泊尔,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一直缺乏详细和正式的形态描述。近年来,我们从云南采集到该种的雌虫和雄虫。本文对该种雌性和雄性成虫,特别是触角、腹板和雄性外生殖器特征作了详细描述。提供了该种雌、雄两性成虫的背面观和腹面观以及生境照片,以及触角、雄性末节腹板以及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图片。本文还讨论了种内变异。这些工作为该种的正确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缓步动物门一新亚种及两新纪录种记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道了我国缓步动物门1新亚种Diphascon(Adropion)scoticum qinlingensis subsp.nov.和中国2新纪录Rictersius coronifer ( Richters, 1903) (Eutardigrada, Macrobiotidae)和 Diphascon scoticum Murray, 1905 (Eutardigrada, Hypsibiidae).新亚种主要以爪的主枝基部极度收缩区别于世界其他产地的标本(指名亚种).新亚种和新纪录均采自秦岭山区.  相似文献   

13.
研究认为中国侧棘斑蚜属Tuberculatus Mordvilko,1894蚜虫有7个亚属,刺棘斑蚜亚属Acanthocallis Matsumura 1917,东方棘斑蚜亚属Orientuberculoides Hille Ris Lambers,1974,针棘斑蚜亚属Acanthotuberculatus Quednau,1999,阿棘斑蚜亚属Arakawana Matsumura ,1917,日本棘斑蚜亚属Nippocallis Matsumura,1917,中日棘斑蚜亚属Nippotuberculatus Quednan,1999和肖棘斑蚜亚属Tuberculoides van der Goot,1915。给出分亚属检索素,并记述5个中国新纪录亚属和一个新纪录种环肖棘斑蚜Tuberculatus(Tuhberculoides)annulatus(Hartig 1841),研究标本存放在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14.
2016 年7 月,美国、欧盟和日本共批准36 个新药,包括新分子实体、新有效成分、新生物制品、新增适应证及新剂型药物。 对全球首次获得批准的新分子实体、新有效成分、新生物制品进行分析,重点介绍这些药物的临床研究结果和研发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5.
2016 年 12 月,美国、欧盟和日本共批准 42 个新药,包括新分子实体、新有效成分、新生物制品、新增适应证及新剂型药物。 对全球首次获得批准的新分子实体、新有效成分、新生物制品进行分析,重点介绍这些药物的临床研究结果和研发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6.
2016年2—3月,美国、欧盟和日本共批准41个新药,包括新分子实体、新有效成分、新生物制品、新增适应证及新剂型药物。 对全球首次获得批准的新分子实体、新有效成分、新生物制品进行分析,重点介绍这些药物的临床研究结果和研发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7.
2015 年 12 月,美国、欧盟和日本共批准 23 个新药,包括新分子实体、新有效成分、新生物制品、新增适应证及新剂型药物。对 全球首次获得批准的新分子实体、新有效成分、新生物制品进行分析,重点介绍这些药物的临床研究结果和研发历史进程。 [ 关键词 ] 新药批准;临床试验;新分子实体;新生物制品  相似文献   

18.
2016 年 1 月,美国、欧盟和日本共批准 25 个新药,包括新分子实体、新有效成分、新生物制品、新增适应证及新剂型药物。对 全球首次获得批准的新分子实体、新有效成分、新生物制品进行分析,重点介绍这些药物的临床研究结果和研发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9.
2017 年 2 月,美国、欧盟和日本共批准 16 个新药,包括新分子实体、新有效成分、新生物制品、新增适应证及新剂型药物。 对全球首次获得批准的新分子实体、新有效成分、新生物制品进行分析,重点介绍这些药物的临床研究结果和研发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0.
2016 年 10 月,美国和欧盟共批准 10 个新药,包括新分子实体、新有效成分、新生物制品、新增适应证及新剂型药物。对全球 首次获得批准的新分子实体、新有效成分、新生物制品进行分析,重点介绍这些药物的临床研究结果和研发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