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摘要 目的:对比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和胃旁路术(LRYGB)治疗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6年2月至 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63例肥胖合并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LRYGB组34例、LSG组29例。对比两组术中、术后临床指标,对比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糖脂代谢指标,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LSG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LRYGB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BMI、WHR均较术前下降(P<0.05)。两组术后6个月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 (2hPG)均较术前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较术前升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SG、LRYGB治疗肥胖合并T2DM患者,均可有效控制患者体重,调节血糖血脂,两者近期疗效相当,但是LSG的手术操作相对更简单,可视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研究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治疗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便秘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0例LSG治疗的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1年,分析其治疗效果,并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便秘发生率及便秘严重程度,收集患者资料,对影响便秘发生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年,患者术后体重、腰围、体质量指数(BMI)、腹内脂肪含量、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甘油三酯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术后3个月,排便≤3次/周的患者比例及Wexner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6个月,排便≤3次/周的患者比例较术前增加,但是无统计学差异(P>0.05),Wexner评分低于术前(P<0.05)。术后12个月,排便≤3次/周的患者比例及Wexner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活动量减少、饮水少及低纤维饮食为术后便秘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LSG对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有显著减重及降糖疗效,但LSG术后3到个6月时便秘情况有所加重,术后12个月时便秘情况有所改善,便秘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医师可通过对患者进行饮食、饮水及运动的指导,以减少便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胃转流术(RYGP)治疗非肥胖2型糖尿病(T2DM)的1年血糖代谢变化,并探讨术前T2DM病史对术后1年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我科2009年6月~2010年4月期间60例行RYGP的非肥胖T2DM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内的一般资料,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数据等。根据T2DM病史分为两组:Ⅰ组:≤5年;Ⅱ组:5-10年,两组体质指数(BMI)均<30 kg/m2。术后6M、12M主要随访: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体重、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空腹C肽(C-P)、胰岛素抵抗指数和用药情况,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手术前后对照与组间对照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Ⅰ组术后6M、12M时FPG,2hPG,体重,BMI,C-P,HbA1c,Fins均明显改善(P<0.05),HOMA-IR在术后6M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2M有显著差异(P<0.05);Ⅱ组术后6M、12M时与术前相比,FPG,2hPG,体重,BMI,C-P,HbA1c,HOMA-IR均明显改善(P<0.05),Fins在术后6M、12M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和Ⅱ组于术后6M、12M在FPG、2hPG、体重、BMI、C肽、Fins、HbA1c、HOMA-IR、用药以及手术缓解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非肥胖T2DM患者胃转流术后1年血糖代谢明显改善,术后完全缓解率逐步增高,术前T2DM病史(≤5年与5-10年)对术后1年效果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后不同吻合术式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毕Ⅰ式组26例,毕Ⅱ式组24例,Roux-en-y组16例.检测和比较三组患者术前和术后随访3月时患者的OGTT空腹及负荷后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等水平.结果:术前三组OGTT空腹血糖、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空腹胰岛素水平、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HOMA-IR)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3月,与毕Ⅰ式组比较,毕Ⅱ式组与Roux-en-y组未达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百分率显著升高(X2=7.866,P=0.020),OGTT空腹血糖(F=6.472,P=0.005)水平、OGTT 2 h血糖水平(F=3.431,P=0.041)、糖化血红蛋白水平(F=5.456,P=0.009)、空腹胰岛素水平(F=6.120,P=0.008)、HOMA-IR(F=8.091,P<0.001)均显著降低.毕Ⅱ式组与Roux-en-y组之间以上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在消化道重建术后部分可得缓解,采用毕Ⅱ式或Roux-en-y吻合术可能更适宜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对Ⅱ型糖尿病(T2DM)合并肾病患者糖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60名T2DM合并肾病患者行辛伐他汀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游离脂肪酸(FFA)、脂联素(ANP)、C肽、HOMA-IR、胰岛素/葡萄糖比率(IG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C反应蛋白(CRP)、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等变化,以评价辛伐他汀对T2DM病合并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辛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的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对比治疗前,各时点血糖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而C肽与胰岛素在0 min和30 min时显著下降(P<0.05).在辛伐他汀治疗后,HO-MA-IR、游离脂肪酸(FFA)、ISI、FINS、胰岛素AUC、血糖曲线下面积(AUC)、CRP、HbA1c、FBG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也明显下降(P<0.01),但是APN(P<0.01)以及C肽AUC(P <0.05)均显著上升,而校正胰岛素反应(CIR)及IGR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并显著降低血糖,从而改善T2DM合并肾病患者的糖代谢.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口服降糖药磷酸西格列汀对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7 例血糖控制欠佳的2 型糖尿病患 者进行为期12 月的磷酸西格列汀治疗并观察,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6、12 个月后检测空腹血糖( FBG) 、餐后2 h血糖、胰高血 糖素、糖化血红蛋白、血常规、血压、肝肾功能、体重。结果:磷酸西格列汀治疗3、6、12 个月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胰高血糖 素、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 或0.01),体重、血压、肝肾功能、血常规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磷酸 西列汀可显著降低2 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抑制α细胞活性,同时无明显副作用,是治疗2 型 糖尿病有效且安全的口服降糖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水平变化以及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FGF-2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T2DM患者64例,其中初诊T2DM患者32例(T2DM组),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32例(合并大血管病变组),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三组血浆FGF-21水平以及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的变化,分析血浆FGF-21水平与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血脂、血糖、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水平的关系。结果:T2DM组及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患者空腹血浆FGF-2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患者空腹血浆FGF-21水平明显高于T2DM组和对照组(P0.05)。空腹血浆FGF-21水平与T2DM患者FPG、Hb A1C水平呈明显正相关,WHR、舒张压、Hb A1C是影响血浆FGF-21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浆FGF-2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T2DM患者血浆FGF-21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参与了T2DM及其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明显降低T2DM患者血浆FGF-21水平,血浆FGF-21可能作为T2DM病情和疗效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北京市2型糖尿病(T2DM)患者抑郁症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T2DM合并抑郁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体检中患T2DM的3000例患者随机抽取1200例进行调查,所有患者进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根据SDS结果分为T2DM合并抑郁症组和T2DM非抑郁症组。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T2DM合并抑郁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北京市T2DM患者抑郁症患病率为21.93%,不同性别T2DM患者抑郁症患病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北京市T2DM患者抑郁症发病与糖尿病病程、运动情况、胰岛素治疗、并发症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有关(P0.05),与饮食控制、血糖监测情况、收缩压、舒张压、胆固醇、甘油三酯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10年、胰岛素治疗、并发症≥3个、糖化血红蛋白≥8.0%是北京市T2DM患者抑郁症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经常运动是北京市T2DM患者抑郁症发病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北京市T2DM患者抑郁症患病率为21.93%,糖尿病病程≥10年、胰岛素治疗、并发症≥3个、糖化血红蛋白≥8.0%是北京市T2DM患者抑郁症发病的危险因素,经常运动是北京市T2DM患者抑郁症发病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新诊断T2DM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按照相同要求进行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对照组患者予以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420mg/次,3次/d,温水口服,两组患者均连用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糖代谢指标、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研究组下降值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两组患者HOMA-β较前明显上升,HOMA-IR较前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上升或下降值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新诊断T2DM患者可改善其β细胞功能,缓解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改善糖代谢功能,有利于血糖稳定,使糖化血红蛋白达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袖带胃切除术对Wistar大鼠体质量、大鼠前胃黏膜及黏膜肌层厚度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袖状胃切除术的减重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20只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2组,12只行袖状胃切除术做为手术组;8只行胃干预组做为假手术组,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1月内每周,而后每两周进行体重测量,术后12周处死大鼠后制作前胃石蜡切片,组织学方法观察其形态变化。结果手术组大鼠存活10只,成活率83%。假手术组大鼠在术后增重明显,手术组大鼠体重在术后2周恢复术前水平,体重增长明显但较假手术组慢(P〈0.05)。手术组大鼠术后前胃有代偿性扩张,光镜下可见黏膜及黏膜肌层厚度变薄,黏膜皱襞变浅。结论袖状胃切除术大鼠模型中对前胃的形态学观察可能有利于进一步阐明该术式大鼠模型的减重和体重反弹机制。  相似文献   

11.
李之珍  胡晓武  许霞  杨飞  孙晓祥 《生物磁学》2011,(21):4123-4125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糖尿病诊断、疗效评价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250例和健康体检者150例,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PG)、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统计学分析HbAlc与FPG、2hPG的相关性;分析HbAlc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FPG、2hPG及HbAl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的HbAlc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P〈0.05),HbAlc水平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存在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检测外周血中HbAlc水平对2型糖尿病诊断、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与青少年I型糖尿病的相关性,为I型糖尿病的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6月间石家庄地区各医院收治的49例青少年T1DM患者为观察组,及同期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即时指尖血免疫测定仪分析受试者HbAlc水平;应用RT—PCR技术检测血液中CpnDNA;应用ELISA方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Cpn特异性抗体水平,对CpnDNA的检出情况及HbAlc水平与CpnDNA和特异性抗体水平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CpnDNA的栓出率为46.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pn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再次感染或慢性感染Cpn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bAlc与IgG/IgA抗体水平显著相关,血糖控制较差0qbAlc〉9%)的糖尿病患者CpnIgG/IgA抗体阳性率与血糖控制较好的患者(HbA1c〈7%)相比显著升高(P〈0.05)。结论:与健康对照相比,青少年T1DM患者更容易感染Cpn,且更容易由急性感染状态进展为慢性感染形式,良好的血糖可能降低患者发生与代谢控制有关的慢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化血清白蛋白(glycate dalbumin, GA)作为反映近期(2 周内)血糖控制总体水平的指标在糖尿病人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 年6 月-2013 年7 月间深圳市福田区中医院住院的2 型糖尿病(T2DM)患者323 例,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小时血糖(2hPG)、1 日指尖血糖谱均值(MBG)、GA、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并对其中92 例住院近2 周的患者分别在入院后6 天及12 天复查上述指标。结果:GA 与HbAlc(r=0.791),FPG(r=0.541),2hPG(r=0.456),MBG(r=0.401),均呈正相关(P 均〈0.01);患者入院6 天检测GA 为(27.1± 5.45)%,入院12 天为(22.77± 4.34)%,均显著低于入院第一天的(30.31±6.75)%(P〈0.01);入院6 天和12 天,患者的GA 较入院时分别下降3.12%和7.54%(P〈0.01);HbAlC 分别下降0.31%和0.78%,GA下降降幅显著大于HbAlc(P〈0.01)。结论:GA可及时、准确的反映短期(1~2 周)平均血糖的变化情况,并与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标准HbAlC 有良好的相关性,是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米格列奈和瑞格列奈在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比较。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新诊断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患者60例,采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B组患者60例,采用米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及12周后相应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3天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B组患者血糖降低幅度大于A组(P〈0.05);治疗12周后,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水平显著减小,B组减小程度高于A组;患者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水平有一定的增加,B组增加程度高于A组;B组患者HbAlc的降低程度高于A组;两组同时还可以降低HOMA胰岛素的抵抗指数以及增大胰岛素的敏感指数,其中B组效果好于A组;B组患者出现低血糖的人次少于A组。结论:米格列奈与瑞格列奈分别联合二甲双胍可以短期降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在中期治疗后米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可以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糖尿病的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116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罗格列酮治疗组(n=58)和常规治疗组(n=58)。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脂及血清TGF-β1、IL-1β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血脂及血清TGF-β1、IL-1β的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4月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血脂无显著差异,血清IL-1β较治疗前下降(P〈0.01),罗格列酮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血清TGF—β1较治疗前上升(P〈0.05),罗格列酮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罗格列酮能调控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介质和抗炎因子的分泌,可能具有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2型糖尿病(T2DM)恒河猴模型,使之成为研究人类T2DM的有效替身。方法以高糖高脂饮食为基础,在出现高脂血症和肥胖状态后注射35mg/kg的链脲佐菌素(STZ),测定体重指数、血脂、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尿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分析其部分临床特征。结果T2DM模型组体重指数(BMI)大于35达到重度肥胖,有高脂血症的特点,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增高(P〈0.01),尿糖检测呈阳性,葡萄糖耐量受损并且空腹血糖高于7mmol/L、2h的血糖水平高于11.Immol/L,胰岛有轻度损伤和病变。结论通过部分临床特征分析,T2DM模型组具有典型的T2DM临床特征,可成为T2DM研究的有效模型。  相似文献   

17.
刘勇  陈锐  王娓娓  岳凡  宋静 《生物磁学》2014,(1):96-98,61
目的:观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联素(AP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MT)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18例,按照是否合并脑梗死分为糖尿病伴脑梗死组(105例)和单纯糖尿病组(113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三组血清Hcy、APN、hs—CRP和IMT的水平变化。结果:糖尿病伴脑梗死组和单纯糖尿病组的血清Hcy、hs—CRP和IMT的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糖尿病伴脑梗死组以上指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1);而糖尿病伴脑梗死组和单纯糖尿病组的血清APN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糖尿病伴脑梗死组血清APN的水平较单纯糖尿病组显著降低(P〈0.01)。血清Hcy和hs—CRP水平随着1MT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P〈0.01),而APN水平随着IMT严重程度升高而降低(P〈0.01)。结论:糖尿病伴脑梗死的患者大血管病变较单纯糖尿病患者更为严重,颈动脉IMT与Hcy和hs—cRP呈正相关,而与APN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趋化素(chemerin)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92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无冠状动脉病变组26例(DM0);合并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32例(DM1);合并双支以上病变组34例(DM2)。另选取正常健康行冠脉造影检查者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入选者血浆chemerin水平,并分析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T2DM及T2DM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浆chemerin水平与NC组对比均明显升高,并且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各组血浆Chemerin水平与BMI、HOMA-IR、TC、和APOB各指标间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81、0.723、0.415、0.694,P均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可能与血浆chemerin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围手术期血浆apelin的表达变化,分析AMI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apelin的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apelin在冠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72例于2012年2月-8月在我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MI并成功完成PCI的冠心病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0小时、术后4小时、术后24小时收集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apelin-13水平;进一步对糖尿病及非糖尿病AMI患者(每组各20例)进行亚组分析,随访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结果:AMI患者术后0h组apelin水平与术前基线水平明显降低(31.54±5.48VS35.15±6.48ng/L,P〈0.05);术后4小时及24小时组apelin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39.65±5.48VS35.15±6.48ng/L,43.93±5.37VS35.15±6.48ng/L,P〈0.05)。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组apelin水平术前无明显差异;糖尿病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apelin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31.12±5.50VS29.21±6.53ng/L,40.57+5.37VS33.49±3.89ng/L,43.50±7.41VS34.54±3.52ng/L,P〈0.05)。两组术后6个月随访T2DM组LVEF值改善明显高于NT2DM组,但MACCE事件无明显差异。结论:AMI患者PCI术后存在血浆apelin表达的升高,其中糖尿病患者在术后血浆apelin表达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增高,提示PCI冠脉血运重建可促进糖尿病患者apelin分泌,调节胰岛素抵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