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女性冠心病患者胆红素血脂综合指数、ApoB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女性患者共246例,按照两种不同方法分组:(1)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105)和正常对照组(n=141);(2)按照Gensini评分系统定量评估所有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第1四分位组(n=35)、第2四分位组(n=32)、第3四分位组(n=39)及第4四分位组(n=35)。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B(ApoA/B)水平,计算胆红素血脂综合指数[TC/(HDL-C+TBIL)、LDL-C/(HDL-C+TBIL)]。结果:(1)冠心病组TC、TG、LDL-C、ApoB较正常组高,HDL-C、ApoA、TBIL、DBIL、IBIL较正常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冠心病组胆红素血脂综合指数[TC/(HDL-C+TBIL)、LDL-C/(HDL-C+TBI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不同Gensini评分四分位组中,TC、LDL-C、ApoB、TBIL、DBIL、IBIL、TC/(HDL-C+TBIL)、LDL-C/(HDL-C+TBIL)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性分析显示:TC/(HDL-C+TBIL)、LDL-C/(HDL-C+TBIL)、ApoB均与冠脉不同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538,P0.05;r=0.670,P0.05;r=0.462,P0.05);TBIL、DBIL、IBIL与冠脉不同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r=-0.485,P0.05;r=-0.564,P0.05;r=-0.359,P0.05)。结论:(1)女性冠心病患者血脂胆红素综合指数、ApoB较正常对照组患者显著升高,而TBIL、DBIL、IBIL降低;(2)女性冠心病患者胆红素血脂综合指数、ApoB水平与其冠脉病变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脂代谢紊乱与血胆红素和蛋白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从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NS患者50例进行研究,记作病变组,另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50例作为健康组。检测两组血脂代谢相关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血胆红素相关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以及间接胆红素(IBIL)]以及蛋白代谢相关指标[血清总蛋白(TP)、血清清蛋白(ALB)、尿微量清蛋白(UALB)]水平并进行对比,予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病变组TG、TC、LDL-C、ApoA1、ApoB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而HDL-C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均P0.05)。病变组TBIL、DBIL、IBIL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组(均P0.05)。病变组TP、ALB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组,而UALB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NS患者TG、TC、LDL-C、ApoA1、ApoB与TBIL、DBIL、IBIL、TP、ALB均呈负相关(均P0.05);TG、TC、LDL-C、ApoA1、ApoB与UALB均呈正相关(均P0.05);HDL-C与TBIL、DBIL、IBIL、TP、ALB均呈正相关(均P0.05);HDL-C与UALB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NS患者血脂代谢紊乱和血胆红素、蛋白代谢指标密切相关,血胆红素、蛋白代谢指标可能参与了NS患者血脂代谢紊乱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以及尿酸的水平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为实验组, 另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TBIL)、尿酸 (UA)及肌酐(Cr)等指标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清DBIL、IBIL、TBIL、UA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 验组不同类型的MG 患者血清DBIL、IBIL、TBIL、U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男性DBIL、IBIL、TBIL、UA值 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相同性别比较,实验组DBIL、IBIL、TBIL、UA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BIL 和UA水平对诊断重症肌无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hs-CRP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hs-CR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hs-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C、TG和LDL-C显著低于治疗前,HDL-C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TC、TG和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有效降低hs-CRP水平,改善患者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血糖、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T2DM合并CHD患者上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在原饮食、运动疗法及降压、降糖治疗方案不变的条件下,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研究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与降脂通脉胶囊治疗。检测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BG)、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CE)-1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FBG、2h PBG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TG、TC、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血清C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降脂通脉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T2DM合并CHD患者的血脂和血管内皮功能,但不会进一步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脂、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116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控制血糖、降血压等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0.3~0.6g/次,3次/d,口服,氯吡格雷片2片/次,1次/d,口服,硝酸甘油0.25~0.5 g/次,3次/d,含服;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片10~20 mg/次,1次/d,治疗连续4周,治疗期间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药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尿酸(UA)、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LDL-C、TG、TC、UA、Hb A1c水平均下降,HDL-C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LDL-C、TG、TC、UA、Hb A1c水平较低,HDL-C水平及临床治疗有效率均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以及尿酸水平,且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OJ)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5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OJ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7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TB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I(Apo AI)、载脂蛋白B(Apo B)、脂蛋白α[Lp(α)]、总胆红素(T-Bil)及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并分析血清TBA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TBA、TG、TC、Apo B、T-Bil及D-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LDL-C、HDL-C、Apo AI及Lp(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血清TBA水平与血清TG、TC、Apo B、T-Bil及D-Bil呈正相关性,与血清LDL-C、HDL-C、Apo AI及Lp(α)水平呈负相关性。结论:OJ患者体内存在血脂水平紊乱,血清TBA可能是导致OJ患者血脂代谢紊乱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血脂、血压以及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17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所有受试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根据研究组患者的颈动脉IMT将其分为斑块组(IMT≥1.3 mm,33例)、IMT增厚组(1.0 mm≤IMT1.3 mm,49例)和IMT正常组(IMT1.0 mm,35例)。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受试者IMT,同时分别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受试者以及不同IMT高血压患者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BP)、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尿酸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高血压患者IMT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IMT、SBP、DBP、TC、TG、LDL-C、血尿酸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患者SBP、DBP、TC、TG、LDL-C、血尿酸水平高于IMT增厚组和IMT正常组,HDL-C水平低于IMT增厚组和IMT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增厚组患者SBP、DBP、TC、TG、LDL-C、血尿酸水平高于IMT正常组,HDL-C水平低于IMT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的IMT与SBP、DBP、TC、TG、LDL-C、血尿酸均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IMT与血脂、血压和血尿酸水平均有明显相关性,血压、血脂、血尿酸参与了高血压患者CAS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增加5 mg瑞舒伐他汀钙进行治疗,研究组增加20 mg瑞舒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均每天1次,晚餐后应用,治疗时间为4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脂水平(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其达标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TC、TG以及LDL-C均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TC和LDL-C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9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7例)和研究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81.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降低血脂相关指标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11~2014 年我院体检者血压水平与血清尿酸(UA)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1~2014 年2150 例体检者为 研究对象,均完成血压(SBP、DBP),心率(HR)、身高、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低密度脂 蛋白胆固醇(LDL-C) 、血清总胆固醇(TC) 、甘油三酯(TG)及UA 指标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150 例体检人群中,高 血压为860 人,占40.0%,高血压组BMI、FPG、LDL-C、TC、TG 及UA 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而HDL-C 明显低于非高血压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上述指标均为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压 水平的升高与UA水平具有密切联系,早期控制UA水平对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身高体重指数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CSFP)的相关性。方法:在我院2013年上半年因不典型胸痛行冠脉造影术患者中,选取冠脉官腔无明显狭窄(40%)且至少一支冠脉根据校正的TIMI血流分级方法被评为慢血流的患者进入慢血流组(CSFP组)79例,选取同期无明显狭窄且血流速度正常的患者71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入院各项常规检查检验指标进行分析,筛选导致冠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结果:在两组比较中,CSFP组的慢血流组吸烟率、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尿酸(Uric acid,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亚组分析中显示BMI、LDL-C水平随受累血管数量增多呈上升趋势,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经回归分析,显示BMI、LDL-C水平的升高对冠脉慢血流的发生有显著影响,且与冠脉血流速度(帧数)呈正相关。结论:BMI、LDL-C水平与冠脉慢血流的发病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年人群中不同性别间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将104例中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3例,女51例,比较两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空腹血糖(FBG)、血尿酸(UA)、超敏CRP(hs-CRP)的差异。结果:男性组BMI、TG、UA较女性组高,HDL-C、Lp(a)较女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些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在不同性别中年人群中具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压、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脑梗死发病危险性的相关性,为及时防止脑梗死的发病及早期诊断脑梗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检测各项生化指标,并运用SPSS 20.0软件包对256例脑梗死患者和216例健康对照者的血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将脑梗死组分为三组:单纯脑梗死组、合并高血压组、合并糖尿病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进行血脂水平的分析比较。结果:血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HDL-C)、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糖、hs-CRP水平和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HDL-C)比值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在三组不同的病例组中血脂(TC、TG、LDL-C、TC/HDL-C)水平和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HDL-C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糖、HCY、hs-CRP水平增高及血脂异常均与脑梗死发病危险性相关,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对预防及治疗脑梗死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尿酸水平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缺血性卒中患者(病例组)100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00例,分别测定空腹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并对病例组进行颈部动脉超声检查、NIHSS评分、BI指数计算。比较两组尿酸水平及病例组不同血尿酸水平下UA、TC、TG、LDL-C、HDL-C的指标变化及NIHSS评分、BI指数、颈部血管斑块形成率的差别。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空腹血尿酸升高的例数,分别为46例和17例,分别占46%和17%;血尿酸平均浓度分别为485.96±76.03(μmoL/L)和343.12±61.4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尿酸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例组UA、TC、TG、LDL-C、HDL-C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对病例组血尿酸水平,颈部血管超声结果、NIHSS评分、BI指数进行分析。病例组患者血尿酸水平与病情及预后有平行关系,即血尿酸水平高,颈部血管斑块形成率高,病情重,预后差。结论:高尿酸血症(HUA)是缺血性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是防治缺血性卒中的综合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