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宗植 《生命世界》1993,(6):10-11
小檗科小檗属植物,主要分布在南、北美洲、亚洲、欧洲和非洲北部,全世界有500种,我国产200种左右,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南部。西藏产小檗有70种。小檗属植物是常绿或落叶有刺灌木,一股高1—2米,也有高3—4米的小乔木。叶为单叶,多簇生于短枝。花黄色,具两性,总状、伞形、圆锥花序或簇生;花瓣6枚,  相似文献   

2.
紫叶小蘗     
紫叶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又名红叶小檗,在园林中以鲜紫红色的叶子见长。它属于小檗科小檗属,是日本小檗的栽培品种,为落叶性有刺灌木,枝条暗紫红色。叶片长1—2厘米,全缘、紫红到鲜红色、似红花满枝、花黄色、外层花瓣带红晕、稍有清香。果实椭圆形、从幼果到成熟均为鲜红色、挂果期很长,在叶落花凋、初冬之  相似文献   

3.
紫叶小蘖     
紫叶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又名红叶小檗,在园林中以鲜紫红色的叶子见长。它属于小檗科小檗属,是日本小檗的栽培品种,为落叶性有刺灌木,枝条暗紫红色。叶片长1—2厘米,全缘、紫红到鲜红色、似红花满枝、花黄色、外层花瓣带红晕、稍有清香。果实椭圆形、从幼果到成熟均为鲜红色、挂果期很长,在叶落花凋、初冬之际,乃似朵朵红英点缀枝头。在花事稀少的仲夏,她娇艳烂漫,在光线稍差或栽植过密时,内部的叶片会变成深紫红,或部分返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盐酸小檗碱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抑菌效果,并初步研究其抑菌作用是否为通过影响或干扰某些毒力因子的表达而实现的,为进一步研究盐酸小檗碱防龋的药理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建立变形链球菌生物膜体外模型,MTT法评价盐酸小檗碱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影响;然后用RT—PCR方法检测变形链球菌毒力因子cdsa、gbpD和ptsI受盐酸小檗碱作用后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盐酸小檗碱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RT—PCR结果表明毒力因子cdsa、gbpD和ptsI的表达水平受到抑制。结论盐酸小檗碱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起到了抑制作用,对其致龋毒力因子cdsa、gbpD和ptsI的转录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盐酸小檗碱对白色念珠菌酵母相向菌丝相转换的抑制作用和分子机制,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盐酸小檗碱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的MIC值,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菌丝动态形成过程;hochest染色法观察不同浓度盐酸小檗碱对菌丝形成的影响;RT-PCR检测在不同浓度盐酸小檗碱作用下白色念珠菌菌丝形成关键基因EFG1、HWP1、ECE1、ALS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盐酸小檗碱对白色念珠菌的MIC值为32μg/mL,同时白色念珠菌在4 h芽管形成明显,8 h转化为菌丝;hochest染色结果显示:128和32μg/mL的盐酸小檗碱可以通过抑制菌丝的形成以及降低细胞密度,从而达到抑制白色念珠菌发生菌态转换的目的,并且128μg/mL盐酸小檗碱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32μg/mL盐酸小檗碱和4μg/mL氟康唑,而8μg/mL盐酸小檗碱抑制作用不明显;RT-PCR结果表明,128μg/mL盐酸小檗碱可以抑制白色念珠菌4 h干预组菌丝形成关键基因HWP1和ECE1的表达、6 h干预组HWP1、ECE1和ALS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μg/mL盐酸小檗碱可以抑制白色念珠菌4 h干预组菌丝形成关键基因EFG1和ALS1的表达,6 h干预组EFG1、HWP1和ALS1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8μg/mL盐酸小檗碱无明显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盐酸小檗碱可以明显抑制白色念珠菌的菌态转换,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菌丝形成关键基因EFG1、HWP1、ECE1、ALS1的表达下调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藏药小檗皮对糖尿病小鼠模型及正常小鼠血糖的影响,并以血糖为指标确定其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有效剂量范围.方法:以6.72 9·kg-1、3.36 9·kg-1、1.68 g·kg-1、0.84 9·kg-1、0.42 g.· kg-1剂量的小檗皮浸膏灌胃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10d,GOD-CE-PAP法测定小鼠血糖水平,以确定小檗皮的有效降糖剂量范围;6.72 g·kg-1、1.68 g·kg-1、0.84 g·kg-1剂量的小檗皮浸膏灌胃正常小鼠7d,GOD-CE-PAP法测定小鼠血糖水平,观察小檗皮对正常小鼠血糖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盐酸二甲双胍、盐酸小檗碱、生物碱复配及6.72 g·kg-1、1.68 9·k-1、0.84 9·kg-1、3.36 g·kg-1、0.42 g·kg-1的小檗皮浸膏均有较好的降糖作用,5个剂量的小檗皮浸膏降糖作用依次为:6.72 9·kg-1> 1.689·kg-1> 0.849·kg-1>3.36 g·kg-1>0.429·kg-1;盐酸二甲双胍、羟苯磺酸钙、盐酸小檗碱、复配生物碱及6.72 9·kg-1、1.68 g·kg-1、0.849·kg-1剂量的小檗皮浸膏对正常小鼠血糖无明显作用.结论:藏药小檗皮对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有明显降糖作用,对正常小鼠血糖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西天山野果林霍城居群、新源居群和特克斯居群黑果小檗以及特克斯居群红果小檗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组野生小檗种子生物学特性、吸水特性以及去种皮、低温层积和不同浓度GA3处理对小檗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4组野生小檗种子的吸水率均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黑果小檗种子与红果小檗种子吸水率差异不明显,其种皮透水透气性相似;(2)霍城居群、新源居群和特克斯居群黑果小檗种子的种皮对萌发存在强烈的抑制作用;而新源居群红果小檗种子的种皮抑制作用不明显;(3)4℃低温层积处理对4组野生小檗种子萌发影响很大,随层积时间的增加小檗种子发芽率均逐渐提高,3组黑果小檗种子层积90 d时,休眠基本被解除;红果小檗种子层积30 d时,休眠基本被解除;(4)浓度为200 mg·L-1的GA3溶液处理可显著提高4组小檗种子发芽率,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对小檗种子萌发起到抑制作用。层积60 d时霍城居群、新源居群和特克斯居群黑果小檗去种皮种子用200 mg·L-1的GA3溶液处理2 h后,发芽率分别为85.00%、83.33%和86.67%;红果小檗层积15 d时去种皮种子用浓度为200 mg·L-1的GA3溶液处理后,发芽率可达86.67%。研究结果将为今后野生小檗的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日本红叶小檗 (Berberis thunbergii var.atropurpurea)系小檗科植物日本小檗的变种,为落叶小灌木,株高50—70厘米,枝叶繁茂,叶片倒卵形,较厚,呈紫红色。初夏开花,花黄色,外面带红色。浆果鲜红色。原产日本,现我国各地栽培甚多,供观赏,并可供提制小檗碱。为了开发利用天然色素资源,寻找理想的天然食用色素,我们研究了日本红叶小檗叶片中的红色素(以下简称红色素),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用放疗、小檗碱处理、小檗碱联合放疗非小细胞肺癌Calu-1细胞后,通过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构建Calu-1细胞异位移植瘤裸鼠模型,分别采用放疗、小檗碱处理和小檗碱联合放疗处理异位移植瘤裸鼠后,测量移植瘤的体积和质量;通过HE染色观察移植瘤模型裸鼠的肺、肝、脾和肾组织的病理学结构,TUNEL染色检测瘤体组织的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瘤体组织中p-STAT3、HIF-1α和cyclin D1水平。结果在体外,与放疗组比较,小檗碱联合放疗组Calu-1细胞活性明显降低,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在Calu-1细胞异位移植瘤模型裸鼠,与放疗组比较,小檗碱联合放疗组瘤体的体积、质量以及瘤体组织中p-STAT3、HIF-1α和cyclin D1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HE染色显示,3种处理方式均未对肺、肝、脾和肾组织产生毒性反应。结论小檗碱在体内和体外均增强Calu-1细胞的放疗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Calu-1细胞的p-STAT3及其下游信号分子HIF-1α和cyclin D1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0.
安徽小檗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小檗(Berberis anhweiensis Ahrendt)的酸水提取部分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出6个原小檗碱型生物碱,分别为小檗碱(1)、巴马汀(2)、dehydroeapaurinine(3)、药根碱(4)、非洲防己碱(5)和jatrorubine(6).这6种生物碱均为首次从安徽小檗中分得.其中巴马汀的含量比大多数小檗科其他植物高.  相似文献   

11.
粉叶小檗细胞的悬浮培养及某些相关的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粉叶小檗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与小檗碱合成的时间进程,以及某些生理生化特性与上述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细胞生长速度为0.7585g(DW)·L-1(培养基)·d-1,细胞产率在第13d达最大值,为986g·L-1(培养基)。小檗碱含量在第10d最高,为2.51%;小檗碱最大产率出现在第13d,为200.2mg·L-1培养基)。细胞生长和小檗碱积累与培养液中的可溶性精、总磷含量和电导率的变化是负相关,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相平行,细胞内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加比细胞生长提前。  相似文献   

12.
利用解剖镜和扫描电镜对小檗科5属(小檗属、十大功劳属、鬼臼属、山荷叶属和红毛七属)40种2变种植物种子形态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小檗科植物种子颜色多为黄褐色、红棕色至黑色,形状多样;种皮纹饰可分为网纹型、网纹—梯纹型、梯纹型和嚼烂状4种类型,其中网纹型又可划分为7个亚型。种子球形、种脐位于种子侧面近中部可作为红毛七区别于其他属种子的重要形态特征。根据种皮微形态特征,探讨了种子形态在小檗科内的系统学意义,并推测了种皮纹饰的可能演化路线。种子形态支持小檗属和十大功劳属的近缘关系,认为鬼臼属(八角莲属)较山荷叶属分化更早,但不支持Ahrendt对小檗属下组和亚组的划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穿心莲内酯、大黄素、盐酸小檗碱等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渗透性,为中药治疗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相关感染提供相关研究的依据。方法在体外建立SE—BF(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模型)和PB(生物膜渗透模型),观察穿心莲内酯、大黄素、盐酸小檗碱等中药有效成分对PB的渗透率。结果大黄素、穿心莲内酯36h渗透率分别达到88.00%、82.89%,而盐酸小檗碱渗透率在几种药物中相对较差。结论中药有效成分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有较强的渗透性。  相似文献   

14.
米槠与杉木细根凋落物是否在自身群落中分解得更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应用网袋法对福建省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细根在米槠林群落和杉木林群落交叉分解进行了为期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0-1mm、1-2mm米槠细根在米槠群落比在杉木群落分解速率快,而相同径级杉木细根在两群落分解差异较大。0—1mm杉木细根在杉木群落的分解速率高于米槠群落,而1—2mm杉木细根在杉木群落的分解速率只及米槠群落的48%。米槠、杉木细根在两群落分解的差异表明,群落立地条件对细根分解存在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小檗碱是一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次生代谢产物,目前该化合物主要来自于植物。四氢小檗碱氧化酶(STOX)是合成小檗碱的最后一步反应的酶,其在合成小檗碱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博落回转录组数据筛选到1个小檗碱氧化酶候选基因,并通过PCR技术对该序列进行克隆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经过克隆该序列中ORF区并用荧光定量PCR发现该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规律与小檗碱代谢规律一致。该研究对下一步分析该基因功能、阐明博落回中STOX基因的合成机制和下一步运用植物代谢工程技术提高小檗碱在博落回中的含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缺血性脑梗死大鼠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选取6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小檗碱组各20只。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及给药后7d采用Longa标准评分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的抗氧化活性和炎症因子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脑缺血再灌注皮质微血管密度(MVD)。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低氧诱导生长因子- 1 (HIF-1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检测VEGF和HIF-1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和小檗碱组大鼠术后具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表现,Long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给药7 d后,模型组和小檗碱组大鼠Long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小檗碱组大鼠Longa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丙二醛(MDA)水平显著升高,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碱组MDA水平显著降低,而GSH-Px和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碱组IL-1β、TNF-α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7 d后,模型组和小檗碱组MVD、VEGF mRNA和HIF-1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小檗碱组MVD、VEGF mRNA和HIF-1 mRNA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给药7 d后,小檗碱组和模型组VEGF和HIF-1 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小檗碱组VEGF和HIF-1 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小檗碱通过抑制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促进血管生成从而达到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HIF-1 /VEGF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小檗碱(Berberine)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抑制,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小檗碱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各8只。正常组以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高脂喂养,小檗碱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分别灌胃给予小檗碱(100 mg/kg,1次/d)和阿托伐他汀(5 mg/kg,1次/d),饲养12周。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兔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ox-LDL、MCP-1、MMP-9水平。观察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情况,并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测量病变区域内膜与中膜的厚度。结果:小檗碱可显著降低高脂喂养家兔的血清TC、TG、LD-C水平,降低血清血清炎症因子ox-LDL、MCP-1、MMP-9水平(P0.01),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小檗碱组的内膜增生程度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接近。结论:小檗碱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抑制斑块的形成,同时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新生隐球菌的抗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小檗碱对新生隐球菌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通过棋盘法测定小檗碱与氟康唑、两性霉素B的协同作用,测定小檗碱对隐球菌重要毒力因子的表达,以及对巨噬细胞和隐球菌互作的影响,采用隐球菌感染大蜡螟模型测定小檗碱的体内杀菌活性。【结果】小檗碱是一种杀真菌化合物,在测试的菌株中,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范围为8-16μg/mL。亚致死剂量小檗碱能够抑制隐球菌荚膜大小、产黑色素能力和有性生殖能力,并能增强巨噬细胞的杀菌能力。锌指转录因子Nrg1介导了上述重要的过程。在隐球菌感染动物模型中,小檗碱能够延长感染大蜡螟的存活时间。【结论】小檗碱在体内外具有优异的抗隐球菌活性,有望作为抗隐球菌药物开发的起始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树鹨数量及繁殖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6—1988年的4—10月,在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树鹨(Anthus hodgsoni)的数量和繁殖进行了观察,现将资料整理报道如下。工作地点和方法本区位于山西省吕梁山脉中段,地处交城和方山两县交界(东经111°21′—111°33′,北纬37°45′—37°55′)。其植被、气候等资料已有报导〔1〕。将全区划为4个植被类型即:一、八水沟农作疏林灌丛区,海拔1600—1900米。二、大路峁针阔混交林区,海拔1900—2000米。三、罗板沟针叶落叶林区,海拔2200—2600米。四、云顶山亚高山草甸区,海拔2600—2800米。在上述4个植被带中,选定一条长2000米的固定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所致人肝癌细胞株HepG2胰岛素抵抗的缓解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10ng/m L TNF-α诱导HepG2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同时以1μmol/L小檗碱处理细胞,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胰岛素通路信号分子(IRS1、AKT)和TNF-α通路信号分子(Traf2、MEKK1、MEK1/2、ERK1/2)的蛋白表达。此外,通过过表达或抑制TNF-α通路的信号分子(MEK1、ERK2)进一步探讨小檗碱靶点。结果:TNF-α抑制HepG2细胞AKT(Thr308、Ser473位点)和IRS1(酪氨酸位点)的磷酸化(P0.05),促进IRS1(Ser307位点)和ERK1/2的磷酸化(P0.05),而这一作用能够被小檗碱所逆转(P0.05)。同时,TNF-α对AKT活性的抑制作用能够被ERK1/2或MEK1/2的抑制剂拮抗(P0.05)。此外,小檗碱并不能改善持续激活型ERK2(CA)或MEK1(CA)对胰岛素通路的抑制作用(P0.05),但是能阻碍Traf2与MEKK1的相互作用(P0.05)。结论:小檗碱通过抑制Traf2-MEKK1-MEK-ERK通路改善TNF-α诱导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