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化瘀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足细胞骨架蛋白α-actinin-4、Synaptopodin的干预作用,探讨化瘀通络中药减少蛋白尿,防治DN的可能作用机理。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C组)10只,其余40只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联合1%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复制糖尿病(DM)大鼠模型,72 h后尾静脉取血检测血糖,血糖≥16.7 mmol/L为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成模大鼠再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模型组(M组)、化瘀通络中药组(Z组)、厄贝沙坦组(I组)。各治疗组分别给予不同干预,16周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24 h UTP)、血凝及血小板参数等指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足细胞骨架蛋白α-actinin-4、Synaptopodin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24 h UTP明显升高(P0.01),血凝、血小板相关指标均出现明显变化;与M组相比,24h UTP均明显减少(P0.01),血凝、血小板相关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I组比较,中药组大鼠24 h UTP明显减少(P0.05)。与C组相比,其他各组大鼠肾组织α-actinin-4、Synaptopodin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与M组相比,两治疗组两种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P0.01);与I组比较,中药组大鼠Synaptopodin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以上结果说明化瘀通络中药可以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高粘、高凝状态,上调足细胞骨架蛋白α-actinin-4、Synaptopodin,维持足细胞正常结构和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化瘀通络中药全方及拆方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的24 h尿蛋白定量(UTP)、血脂、血小板活化指标及肾脏足细胞ZO-1的调节作用,探讨化瘀通络中药全方、拆方的不同作用特点及防治DN的可能作用机制。将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分为正常组(C组)10只,造模组50只。造模组大鼠选择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1%)35 mg/kg复制糖尿病(DM)大鼠模型,72 h后检测血糖,将成模大鼠(血糖≥16.7mmol/L)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化瘀通络中药全方组(Q组)、通络中药组(T组)、化瘀中药组(H组)。按人/鼠体表面积比率换算等效计量法计算各组大鼠用药量,同时C、M两组大鼠灌以等量饮用水,1次/日,连续16周,分别检测各组大鼠24 h UTP、血脂、血小板活化指标等;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CR)、蛋白印迹(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足细胞ZO-1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实验结果,与C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血糖、24 h UTP明显升高(P0.01),血脂、血小板活化指标出现明显变化(P0.05,P0.01);与M组相比,各中药组24 h UTP均明显减少(P0.01),血脂、血小板相关指标明显改善(P0.05,P0.01);中药各组间比较,Q组部分指标的改善优于T组(P0.05)。与C组相比,其他各组大鼠足细胞裂孔膜蛋白ZO-1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M组相比,各中药组大鼠足细胞裂孔膜蛋白ZO-1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Q组比较,T、H组ZO-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果表明化瘀通络中药可以降低DN大鼠24 h UTP,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紊乱,改善血凝状态,上调足细胞裂孔膜蛋白ZO-1的表达有关,并且,化瘀中药与通络中药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为临床优化中药配伍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探讨化瘀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病(DN)瘀血阻络证大鼠肾皮质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60只大鼠选取10只为正常组,余大鼠予高脂饲料喂养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及中药组,相应药物剂量灌胃,16周末测量各组大鼠饮水量、饮食量、尿量、体重及空腹血糖。检测不同时间点(第3天、第8周、第16周)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TP)的变化,留取肾皮质观察肾脏病理损伤及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blot检测NF-κB p65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的症状(P0.05),第8、16周24 h UTP明显增多(P0.05),NF-κB p65 mRNA及蛋白的表达增强(P0.05),肾脏病理出现明显损伤;与模型组比较,两干预组在第8周、16周24h UTP明显减少(P0.05),NF-κB p65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中药组饮水量、尿量、体重有显著改善(P0.05);与厄贝沙坦组比较,中药组饮水量、第16周24 h UTP及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果表明化瘀通络中药抑制NF-κB p65的高表达可能是该药物对DN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探讨化瘀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的干预作用和对肾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N)和层粘连蛋白(LN)的影响。选用SD雄性大鼠55只,随机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其余利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DM)大鼠模型,成模大鼠分组如下:模型组(M组)、化瘀中药治疗组(H组)、通络中药治疗组(T组)、厄贝沙坦治疗组(I组)。各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16周,于16周末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TP)、凝血酶原时间(PT)、血肌酐(Scr)、甘油三脂(TG);取大鼠肾组织做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FN和LN的表达。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24h UTP、PT、TG、Scr水平明显升高(P0.05),FN、LN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24h UTP、PT、TG水平明显降低(P0.05),FN、LN表达明显减少(P0.05)。以上结果说明化瘀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脂代谢紊乱,纠正血液高凝状态,下调FN、LN表达,延缓肾脏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化瘀通络中药对H-2Kb-ts A58条件性永生化小鼠足细胞裂孔膜蛋白podocin、CD2AP表达的干预作用,探讨化瘀通络中药降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的可能作用机制。实验以体外培养小鼠足细胞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正常糖组(CG)、高糖组(HG)、高糖加药组(HG+Z),通过免疫细胞化学(ICC)、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不同干预后各组podocin、CD2AP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干预足细胞48 h后,与CG组比较,其余两组podocin、CD2AP两种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与HG组比较,(HG+Z)组两种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同时间点CG组比较,其余两组podocin、CD2AP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同时间点HG组比较,(HG+Z)组48 h两种蛋白的基因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1),24、72 h与同时间点HG组无明显差异(P0.05)。以上结果说明化瘀通络中药可以上调高糖刺激下足细胞裂孔膜蛋白podocin、CD2AP的表达,其可能为化瘀通络中药减少糖尿病肾病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MMF)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和炎症细胞浸润的影响,并探讨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组)和糖尿病治疗组(M组,20mg.kg-1.d-1)。大鼠单侧肾脏切除后,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成糖尿病模型,对照组仅注射等量缓冲液。观察12周后,检测大鼠血糖(B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脏肥大指数(肾重KW/体重BW)、肌酐清除率(Ccr)和24小时尿蛋白(24Upro)。肾组织做常规光镜和电镜检查,观察组织的形态结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中巨噬细胞抗原(CD68)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蛋白表达。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肾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BG、KW/BW、24Upro、BUN、Scr、Ccr均显著上升(P<0.05或0.01);肾小球系膜区相对面积和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均显著增加(P<0.01);肾组织内CD68和PCNA的蛋白质表达和MCP-1的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或0.01)。在糖尿病治疗组,上述指标除血糖外都被显著抑制(P<0.05或0.01)。结论在糖尿病大鼠模型中,MMF能减少尿蛋白,对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因子-MCP-1的表达,下调CD68和PCNA的水平,减少肾组织单核/巨噬细胞的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MMF)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和炎症细胞浸润的影响,并探讨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组)和糖尿病治疗组(M组,20mg.kg-1.d-1)。大鼠单侧肾脏切除后,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成糖尿病模型,对照组仅注射等量缓冲液。观察12周后,检测大鼠血糖(B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脏肥大指数(肾重KW/体重BW)、肌酐清除率(Ccr)和24小时尿蛋白(24Upro)。肾组织做常规光镜和电镜检查,观察组织的形态结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中巨噬细胞抗原(CD68)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蛋白表达。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肾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BG、KW/BW、24Upro、BUN、Scr、Ccr均显著上升(P<0.05或0.01);肾小球系膜区相对面积和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均显著增加(P<0.01);肾组织内CD68和PCNA的蛋白质表达和MCP-1的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或0.01)。在糖尿病治疗组,上述指标除血糖外都被显著抑制(P<0.05或0.01)。结论在糖尿病大鼠模型中,MMF能减少尿蛋白,对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因子-MCP-1的表达,下调CD68和PCNA的水平,减少肾组织单核/巨噬细胞的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鼠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模型的特点和尿LN对早期DN的诊断价值,探讨周脂素(perilipin,Plin)在DN大鼠肾脏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1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饲料)和糖尿病肾病模型组(高糖高脂饲料),对照组6只,模型组8只,饲养4周后模型组按照30mg/kg剂量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检测血糖≥16.7mmol/L,糖尿病模型制作成功,继续喂养6周,检测24h尿蛋白≥30mg/kg,糖尿病肾病模型制作成功。考马斯亮蓝检测24h尿蛋白、ELISA测尿层粘连蛋白,HE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中perilipin表达情况。结果模型鼠24h尿蛋白≥30mg/kg,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制作成功。和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的肾重/体重比明显增高(P<0.05),尿量、尿层粘连蛋白于5周出现升高、24h尿蛋白于6周时出现升高,且三项指标均随着时间不断增高。肾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肾小球肥大,基膜增生,微小血管瘤形成,肾小管管腔变形,上皮脱落、空泡样变,大量单核、淋巴等炎性细胞浸润,间质内胶原纤维增生。模型组大鼠肾组织Plin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的升高(P<0.05)。结论尿层粘连蛋白比24h尿蛋白升高得早,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警示指标。Plin表达增高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肾病变过程,为进一步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及相关炎症反应在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中的作用及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糖尿病组(DM组)、缬沙坦组(DM+V组)。缬沙坦组每日灌胃给予缬沙坦(10 mg/kg)共6周。应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RS相关蛋白P-IRE1α、P-JNK及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MCP-1的表达及定位,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IRE1α、JNK及MCP-1mRNA的表达变化,同时观察各组大鼠尿蛋白、BUN、Sc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Con组相比,DM组大鼠肾脏病理炎细胞浸润加重,PIRE1α、IRE1α、P-JNK、MCP-1蛋白表达上调,IRE1αmRNA、MCP-1mRNA表达水平上调;与DM组相比,DM+V组肾脏病理炎症细胞浸润减轻,P-IRE1α、IRE1α、P-JNK、MCP-1蛋白表达下调,IRE1αmRNA、MCP-1 mRNA表达水平下调。3组间JNK mRNA及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糖尿病大鼠肾脏中存在内质网应激和炎症反应的激活,缬沙坦可能部分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中的IRE1/JNK/MCP-1通路,减少炎症反应,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方对糖尿病模型大鼠糖脂代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适应性喂养7 d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10只、模型组13只、中药组14只、西药组13只。其中模型组与对照组予以纯净水灌胃,中药组予以活血化瘀通络中药配方颗粒灌胃,西药组则予以厄贝沙坦灌胃,1次/d,连续灌胃16周。分别比较各组大鼠的糖脂代谢指标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肌酐水平,并检测肾组织VEGF和AT1R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大鼠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中药组、西药组大鼠LDL-C水平低于模型组,中药组大鼠FBG水平低于模型组与西药组(P0.05)。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与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中药组、西药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大鼠VEGF、AT1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中药组、西药组大鼠VEGF、AT1R水平低于模型组,中药组大鼠AT1R水平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活血化瘀方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状态,通过抑制VEGF与AT1R的表达水平,延缓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乳源性复合益生菌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高脂饮食和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利拉鲁肽组、复合益生菌低剂量组和复合益生菌高剂量组,正常SD大鼠为对照组,每组8只。血糖仪检测不同时段血糖值,ELISA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生化仪检测大鼠尿素氮(BUN)、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24h Alb)的变化,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形态,qPCR法检测肾组织TLR2、TLR4的mRNA的表达以及Western blot检测TLR2、NFκBpp65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复合益生菌组大鼠HbA1c、BUN、Scr及24h Alb水平明显下降,并且复合益生菌能够明显改善肾脏的组织形态,显著降低TLR2、TLR4的mRNA的表达和TLR2、NFκBpp65蛋白表达量。结论复合益生菌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损害,其机制与部分抑制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TLR2、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鲫鱼汤对阿霉素肾病大鼠IL-17、IL-23、IL-1β和CXCR2等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成年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鲫鱼汤组、厄贝沙坦组、肾病组、空白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其他三组给予尾静脉注射6.2 mg/kg体重阿霉素建立肾病模型,空白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模型成功后,给予鲫鱼汤灌胃干预9周,每周检测12 h尿蛋白定量,检测终末血生化指标变化,光镜下观察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IL-17、IL-23、IL-1β和CXCR2在肾脏的表达,ELISA法检测IL-17、IL-23和IL-1β在血液中的含量。结果鲫鱼汤组大鼠血白蛋白水平高于肾病组(P=0.03)低于空白组(P=0.01);鲫鱼汤组大鼠肾组织IL-17、IL-23、CX-CR2较肾病组表达减少(P=0.01,P=0.01,P=0.02),较空白组表达增多(P=0.04,P=0.007,P=0.05)。结论 Th17细胞相关炎性因子增多是阿霉素肾病大鼠的发病机制之一,鲫鱼汤可通过升高血白蛋白,降低IL-17、IL-23、CXCR2表达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亚硒酸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Nephrin表达的影响及二者间的关系,从而研究亚硒酸钠和Nephrin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机制.通过链脲佐菌素法及给予高脂饮食诱导模拟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实验设空白对照组、糖尿病肾病对照组、亚硒酸钠干预组,亚硒酸钠干预组每日给予亚硒酸钠溶液灌胃,其它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灌胃10周后处死大鼠,取血、尿标本测相关生化指标.取肾脏组织戊二醛固定制作切片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改变,取肾脏组织多聚甲醛固定制石蜡切片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和免疫组化定位蛋白表达.取肾脏组织RT-PCR检测Nephrin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nephrin的蛋白表达,分析各组数据的统计差异.结果发现亚硒酸钠干预组大鼠基本状况和生化指标较糖尿病肾病对照组明显改善,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病理改变和超微结构病变较糖尿病肾病对照组明显减轻.免疫组化nephrin蛋白表达着色糖尿病肾病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减少,亚硒酸钠干预组较糖尿病肾病对照组着色明显增多.Nephrin mRNA和蛋白表达糖尿病肾病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而亚硒酸钠干预组较糖尿病肾病对照组升高,但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硒酸钠明显促进肾脏Nephrin表达,改善了糖尿病肾病,表明亚硒酸钠和Nephrin在防治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芪调节自发糖尿病肾病鼠层粘连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黄芪对自发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层粘连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用6月龄SPF级GK大鼠和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黄芪治疗组.治疗16周,观察治疗后大鼠的尿素氮、血肌苷,内生肌苷清除率、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层粘连蛋白表达.结果:造模组大鼠均出现肾脏功能有损害.黄芪能改善自发糖尿病肾病大鼠基本状况,降低糖尿病大鼠的尿素氮、血肌苷、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内生肌苷清除率,层粘连蛋白表达显著下调.结论:黄芪可通过降低层粘连蛋白的表达,对肾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金樱子对糖尿病大鼠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STZ腹腔注射诱导建立SD大鼠糖尿病模型后,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和金樱子干预组,同时另设正常对照组和金樱子对照组.测定大鼠血糖、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24小时尿蛋白.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肾组织MCP-1表达情况.结果:金樱子能明显改善肾功能,降低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肌酐、血尿素氮、胆固醇、甘油三酯、24小时尿蛋白定量.形态学观察,糖尿病大鼠在金樱子干预后,肾小球硬化指数与肾小管损伤指数明显减小.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olt分析显示,MCP-1蛋白表达在糖尿病模型组中显著增强,而在金樱子干预组的表达显著减弱(P<0.05),但仍较正常对照组蛋白表达升高.结论:金樱子对糖尿病肾病具有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MCP-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绞股蓝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的影响及其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鼠高脂高糖饲料结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灌胃给予绞股蓝多糖8周后,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24 h尿量及尿蛋白等指标;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肾形态,肾小球体积;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皮质NF-κB的表达。结果:绞股蓝多糖(GPS)可剂量依赖性的降低DN组的FBG、血肌酐、24 h尿量和尿蛋白;但血尿素氮模型组与GPS组无统计学差异;中、高剂量GPS治疗后,肾脏指数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149.8±12.2%)比较,高剂量GPS可抑制肾小球体积肥大至108.9±9.6%。进一步研究发现,GPS可剂量依赖性的降低DN组肾脏NF-κB蛋白的表达,高、中剂量组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绞股蓝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肾病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炎症相关通路NF-κ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乙醇激动乙醛脱氢酶2(ALDH2)对糖尿病大鼠肾脏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表达的影响。方法:1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乙醇+糖尿病组(n=6)。造模8周后,测定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24h尿蛋白含量等指标,测定肾重指数,观察肾脏病理结构改变,检测肾脏组织ALDH2、p-JNK及JNK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酐、24h尿蛋白量及肾重指数均明显升高。病理切片显示:肾小球系膜基质增多、基底膜增厚、毛细血管腔变窄。肾脏组织ALDH2蛋白表达下降,p-JNK、JNK蛋白表达增加,p-JNK/JNK显著增高。给予乙醇干预后,肾功能损伤降低,病理改变减轻,肾脏组织ALDH2增高,p-JNK、JNK表达下降,p-JNK/JNK降低。结论:增加ALDH2表达可能通过抑制JNK信号通路的活性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阿霉素大鼠肾病模型,并观察模型的动态变化。方法 2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3只)和空白组(13只),模型组单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6.2 mg/kg,空白组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检测连续10周12 h尿蛋白定量、终末血生化指标,光镜、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12 h尿蛋白定量造模后1周与空白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第5周达到高峰;血总蛋白、白蛋白均低于空白组,甘油三酯、胆固醇、血尿素氮均高于空白组(均P0.05),血肌酐差异无显著性(P=0.64)。肾脏病理改变:第5周为微小病变型,第10周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结论单次尾静脉注射6.2 mg/kg阿霉素,可以成功建立渐进性的大鼠肾病综合征模型。  相似文献   

19.
血管紧张素-(1-7)对糖尿病大鼠肾脏PDGF、TGF-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血管紧张素-(1-7)(Ang-(1-7))作用后糖尿病大鼠肾脏PD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变化,研究其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分为单肾切除对照组(C组)、糖尿病模型Ang-(1-7)干预组(T组)及糖尿病模型对照组(D组)三组进行研究。分别检测空腹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24h尿总蛋白;同时用1000倍显微镜观察肾脏组织改变情况及用RT-PCR法检测肾脏组织内PDGF、TGF-β1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T组肾重体重比(RW/BW)、尿蛋白定量、mRNA表达水平等指标明显下降,与D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肾脏组织光镜下差别显著,D、T组较C组大鼠肾小球体积增大,且以D组病变明显。结论:Ang-(1-7)具有延缓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病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庆  陈城  谢利平  刘晓燕  施辉 《生物磁学》2011,(6):1097-1101,1096
目的:研究螺内酯对单肾切除糖尿病SD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单肾切除对照组C组、单肾切除糖尿病模型组D组、单肾切除糖尿病螺内酯干预组S组(50mg/kg/day灌胃)。给药6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生化指标改变,肾组织形态学改变,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HGF水平的变化。结果:给药6周后,D组与C组相比,血糖、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和肾重/体重显著增高(P〈0.05),螺内酯治疗后可降低糖尿病大鼠的24h尿蛋白定量和肾重/体重,但对其它指标无明显影响;形态学显示,D组与C组相比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外基质增多及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足细胞足突融合、消失;螺内酯治疗后上述病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RT-PCT、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组和S组HGF表达均增加(P〈0.05),而D组HGF表达明显低于螺内酯治疗组。结论:螺内酯可能通过上调HGF的水平从而起到保护糖尿病大鼠肾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