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红花桑寄生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酚类物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DPPH法、TEAC法、FRAP法对红花桑寄生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体外评价,并测定其总酚、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溶剂种类对红花桑寄生叶提取物的得率、总酚、总黄酮及抗氧化活性影响显著。在3种评价方法中,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量效依赖关系。3种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强弱依次为丙酮提取物 >甲醇提取物 >水提取物,其中80%丙酮提取物(总酚含量最高,达276.83mg/g)抗氧化活性最强,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EC50值为0.247,FRAP值(FeSO4 mmol/100g)为115.81,浓度为1.0mg/ml时,TEAC值为2.04。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比较地黄块根不同组织及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的差异,初步分析其抗氧化活性谱效关系。利用DPPH法对85-5和北京1号两个地黄品种块根的菊花心(木质部)、非菊花心(韧皮部)及整体块根不同极性部位(氯仿、正丁醇和乙酸乙酯)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并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对抗氧化活性较强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与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谱效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地黄块根菊花心、非菊花心和整体块根的不同极性部位均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中地黄菊花心的整体抗氧化能力较弱;三个组织中抗氧化活性最强的均为乙酸乙酯部位,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乙酸乙酯部位与氯仿、正丁醇部位抗氧化活性的IC_(50)值具有显著性差异;样品乙酸乙酯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4个共有峰,谱效关系分析表明,毛蕊花糖苷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色谱峰X_1、X_2、X_(10)和乙酸乙酯部位的抗氧化性具有显著相关性。该研究为地黄块根抗氧化活性药效物质成分的筛选及阐明地黄菊花心与地黄质量的相关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山楂叶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相关谱效关系。本文采用HPLC测定16批不同产地山楂叶标准汤剂指纹图谱,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ABTS自由基清除法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灰关联度法研究不同产地山楂叶标准汤剂谱效关系。山楂叶标准汤剂18个共有峰抗氧化活性较高,且与清除自由基的关联度较高,关联系数均大于0.72,已知成分牡荆素葡萄糖苷的关联度最高。本文成功建立了山楂叶标准汤剂的指纹图谱及其抗氧化活性谱效关系,可用于山楂叶标准汤剂质量标准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牡荆叶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该研究首先建立了18批牡荆叶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指纹图谱,对不同来源牡荆叶药材进行聚类分析,鉴定主要酚类化合物且测定其含量,分析牡荆叶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并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ABTS自由基清除法、氧自由基吸收能力法及铁离子还原能力法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皮尔逊相关分析、灰度关联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研究牡荆叶的谱-效关系。结果表明:(1)牡荆叶的指纹图谱标定21个共有峰,共指认出10个峰,其含量顺序为绿原酸>异荭草苷>木犀草苷>异牡荆素>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原儿茶酸>荭草苷>异绿原酸B>新绿原酸;不同产地样品间相似性较高,相似度结果为0.816~0.983。(2)系统聚类分析显示,样品含量对分类有一定影响,不同来源样品被分为3类,其中南北方样品存在一定差异。(3)牡荆叶中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15.82~61.83 mg·g-1和27.85~157.65 mg·g-1,样品均具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  相似文献   

5.
采用甲醇回流提取、梯度萃取得到5个不同极性萃取物(正己烷萃取物、二氯甲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水萃取物),分析萃取物中的总酚、总黄酮含量,以还原能力、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α-淀粉酶抑制作用为评价指标研究其体外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甲醇粗提物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白芨不同极性萃取物中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二氯甲烷萃取物表现出最高的总酚含量(311.27±0.96 mg/g)和总黄酮含量(22.19±1.47 mg/g)。各萃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还原能力和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与其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依赖关系。白芨不同极性萃取物对α-淀粉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二氯甲烷萃取物的抑制效果最显著,其IC50值为15.75 mg/m L。总酚含量与抗氧化及α-淀粉酶抑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多酚类物质是白芨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GC-MS分析了甲醇粗提物并鉴定出15个化合物,占总峰面积量的93.13%,主要化学成分为酯类(53.01%)、芳香族类(28.68%)、有机酸类(8.97%)化合物,表明芳香族类化合物中的多酚类物质是主要的活性成分,酯类、有机酸可能是潜在的活性成分。研究表明,白芨萃取物的生物活性成分含量丰富,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为白芨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生漆资源,探寻生漆中主要有效成分漆酚的抗氧化性能,为生漆的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和参数。分别应用丙酮提取中国和越南生漆,对得到的漆酚粗提物中的漆酚含量进行测定,建立了阳性对照组Vc和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基础的DPPH、ABTS及O2-.法,对提取物抗氧化性能进行测试;在此基础上,结合紫外光谱分析了中国和越南生漆中漆酚含量及结构差异性,并初步分析其抗氧化的构效关系。结果显示,各地生漆中漆酚提取物具有强的抗氧化活性:中国毛坝生漆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最强,其次是越南红漆和中国小木漆;紫外光谱分析亦表明毛坝生漆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键可能与其较强的抗氧化性相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定不同产地连翘叶花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分析不同产地样品的质量差异,为连翘叶花的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液质联用(LC-MS)技术确定28批连翘叶花中芦丁、金丝桃苷、连翘酯苷A、连翘苷、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化合物,并测定这6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连翘叶花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存在一定差异;主成分分析显示山西临汾、陕西西安和河南信阳连翘叶的综合评价较好,河南栾川、山东平邑和山东日照连翘花的综合评价较好。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可为连翘叶花的质量评价和资源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木芙蓉叶中总黄酮含量及其月周期变化规律。本文以Vc为对照,采用总抗氧化实验、DPPH法、ABTS法和PTIO法等4种方法测定木芙蓉叶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并采用UFLC法测定木芙蓉叶中4种黄酮的含量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与其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木芙蓉叶黄酮抗氧化活性的月周期变化趋势在4种检测方法中有一定差异,但其抗氧化活性均与槲皮苷含量呈正相关性。综合分析木芙蓉叶中芦丁月周期变化规律及其抗氧化活性强弱,得出叶中芦丁成分可作为药效评价木芙蓉叶药材质量主要指标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探究不同显齿蛇葡萄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及其与多酚、黄酮、二氢杨梅素的相关性。实验分别用水和乙醇溶液提取制备四种显齿蛇葡萄提取物,并测定总多酚、总黄酮、二氢杨梅素含量。利用·OH、O_2~-·、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以及还原力实验共四种体系,评价各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使用SPSS进行活性与成分的Pearson相关分析,并建立回归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四种提取物均具有显著抗氧化活性,但差异明显,综合以二氢杨梅素提取物最强,醇提物居中,水提物最弱。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总多酚、总黄酮、二氢杨梅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 0.01),表明总多酚、总黄酮、二氢杨梅素均是显齿蛇葡萄中主要抗氧化功效因子,但不同抗氧化体系中三种成分的影响程度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10.
研究石韦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及抑制亚硝化活性,并分析其相关性。采用福林酚比色法和硝酸铝络合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各提取物中总酚、总黄酮的含量,以DPPH法、ABTS法和普鲁士蓝法分别测定各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力,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和α-萘胺法分别测定石韦各提取物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和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采用Pearson法分析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及抑制亚硝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石韦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正丁醇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9.85±2.15和37.23±2.41 mg/g。各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抑制亚硝化活性,以正丁醇提取物的效果最显著,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_(50)=44.14±1.21μg/mL)、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IC_(50)=97.47±12.10μg/mL)和还原能力(822.08±24.82μmoL Vc/g),以及对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IC_(50)=7.071±0.231 mg/mL)、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能力(IC_(50)=15.010±1.224 mg/mL)均最强,并显著强于其他提取物(P0.05)。相关性研究显示,石韦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抑制亚硝化活性与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总酚类和总黄酮类物质是石韦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通过对石韦不同提取物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抗氧化和抑制亚硝化作用评价及相关性分析,为石韦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数据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比较7个不同品种毛茶水浸出物活性成分及体外抗氧化与降血糖活性的差异,确定各成分与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该文选取制作六堡茶常用的7个茶树品种制备的毛茶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毛茶水浸出物及其浸膏中总多酚、总黄酮、茶多糖的含量,以DPPH·清除能力、ORAC值和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抑制作用为指标评价毛茶水浸出物的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并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7个茶树品种毛茶水浸出物、总多酚、总黄酮、茶多糖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含量最高的分别为黄金茶(53.42%± 0.14%)、桂红4号(40.87%±1.09%)、云南大叶种(27.17%±0.26%)、福云6号(2.70%±0.02%)。(2)对DPPH·清除能力、ORAC值存在显著差异,在两种评价方法中均显示较好抗氧化效果的品种为六堡群体种、桂红4号、宛田种。(3)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均显著强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在两种评价方法中均显示较好降血糖效果的品种为六堡群体种、桂红4号、桂青种。(4)抗氧化、降血糖活性均与总多酚、总黄酮含量有较强正相关。综上认为,六堡群体种、桂红4号、宛田种、桂青种的毛茶品质均较好,其中六堡群体种、桂红4号同时具有开发成抗氧化、降血糖功能食品的前景,宛田种、桂青种分别具有开发成抗氧化、降血糖功能食品的潜力; 总多酚、总黄酮对毛茶体外抗氧化、降血糖活性的贡献较大,在毛茶进一步的加工利用过程中应着重注意对这类成分的保护。该研究结果为开发抗氧化、降血糖活性更好的六堡茶产品在毛茶原料筛选和加工方式选择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鸡爪槭叶多酚提取物在体外模拟口腔和胃肠道消化过程中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及其DPPH·、ATBS~+·清除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变化,阐述鸡爪槭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在人体消化过程中主要活性成分组成和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体外模拟口腔和胃消化过程会降低消化产物中总黄酮含量,但对酚类和缩合单宁类化合物的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肠消化过程会大大降低样品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实验组样品中总黄酮、总酚和缩合单宁含量的损失率分别为99.26%、52.95%和100%。口腔和胃部消化会降低样品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但不显著。肠道消化会使样品的抗氧化和酶抑制活性急剧降低,在测试浓度范围内,DPPH·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损失率达100%,清除ATBS~+·的IC50值增加了1.88倍,且实验组和p H组样品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总之,胃肠道消化会降低鸡爪槭叶多酚的稳定性及其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且主要发生在肠道消化阶段,p H环境的改变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以菠萝22个栽培品种的叶片为实验材料,测定其5种色泽参数(L*、a*、b*、c*和h*值)、5种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苷、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及3种抗氧化活性指标(ABTS、DPPH自由基和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色泽参数a*和h*值可以作为菠萝叶片指示色泽、主要色素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变化的重要指标;菠萝叶片主要色素组成是叶绿素、类黄酮和总酚,且含有少量的花青苷,几乎不含类胡萝卜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菠萝叶片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均与3种抗氧化活性指标极显著正相关,而叶绿素含量与其它指标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类黄酮和总酚是菠萝叶片抗氧化活性的主要功效成分。  相似文献   

14.
以黔产接骨草药材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福林酚比色法检测接骨草中总多酚含量方法;并采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优化设计法优化接骨草中总多酚提取条件;在此基础上,同时测定接骨草不同产地、不同药用部位总多酚的含量,并以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为评价指标,对接骨草不同药用部位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不同药用部位接骨草中总多酚含量差异较大;同批次接骨草中总多酚含量依次为叶全草茎根;接骨草中叶、全草、茎和根清除DPPH的IC50值分别为1.14、1.70、2.25、2.65 mg/m L,清除ABTS的IC50值分别为1.16、1.56、2.17、3.15 mg/m L,且活性大小与总多酚质量浓度呈现明显量效关系。该方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为接骨草基于总多酚含量的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以IC50作为判定抗氧化活性强弱的指标,4个不同药用部位中以接骨草叶提取物抗氧化能力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5.
7种不同蜜源蜂蜜的化学组成及抗氧化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不同蜜源蜂蜜的化学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差异,并探索二者关系,本文较系统的研究了7种不同蜜源蜂蜜的化学组成及抗氧化性,为评价蜂蜜的保健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蜂蜜色度、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以23种酚类化合物为对照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测定了蜂蜜中的酚类化合物;最后测定了蜂蜜的抗氧化能力.对上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色度值越大,蜂蜜中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越高;蜂蜜的总酚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相关性极显著(R2=0.881**);整体上表现出蜂蜜颜色越深,总酚与总黄酮含量越高,其抗氧化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6.
陈怡  范茹茹  吴凯  胡卫东  蒋立文 《激光生物学报》2020,29(3):281-288,封3
分析市售不同年份的4类品牌12种酿造醋的总多酚、总黄酮、总抗氧化值、1,1-二苯基-2-三硝基甲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2-·)清除率6个指标的变化,并通过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评价其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陈酿时间的增长,镇江香醋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率增强,即Z10 Z6 Z3,但总黄酮含量、总多酚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为Z10 Z3 Z6;四川麸醋中6个指标显示5年陈醋优于3年陈醋;山西老陈醋中总黄酮含量、总多酚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与陈酿时间正相关,O2-·与DPPH·清除率呈现S3 S10 S5,·OH清除率的趋势为S10 S3 S5;独流老陈醋产品中这6个指标变化与陈酿时间没有明显规律,总黄酮含量、总多酚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都呈现D4 D8 D3 D5,其O2-·、·OH清除率变化为D5 D4 D8 D3,DPPH·清除率变化为D5 D8 D4 D3。相关性分析显示,试验的所有产品总多酚和总黄酮均为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O2-·清除率和DPPH·清除率与第二主成分(PC2)具有很高的正相关性,·OH清除率、总多酚、总黄酮与PC2具有很高的负相关性,上述变量均在第一主成分(PC1)上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本文为酿造醋抗氧化性能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高温胁迫下红色与绿色苋菜叶抗氧化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40℃高温下连续处理6d的红叶苋和绿叶苋叶中抗氧化能力的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两种苋菜叶中总酚含量相近,红叶苋的苋菜红素和类黄酮含量显著大于绿叶苋,两者的抗氧化酶活性都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差异不大.但红叶苋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幅度比绿叶苋小.其叶中H2O2积累较少-总叶绿素含量较高,热害指数也低于绿叶苋.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黑苦荞的市场利用价值,该研究选择种植于湖北江汉平原低海拔地区的川荞1号和九江苦荞作为材料,分析苦荞籽粒中游离酚、结合酚、总酚、游离黄酮、结合黄酮和总黄酮的含量,利用DPPH自由基法、ABTS自由基法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法(FRAP)三种抗氧化测试模型综合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其酚类物质的组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川荞1号籽粒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九江苦荞,分别为27.38 mg GAE·g~(-1)DW、31.46 mg RE·g~(-1)DW和12.71 mg GAE·g~(-1)DW、14.68 mg RE·g~(-1)DW;其中游离酚与游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结合酚与结合黄酮含量,均占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79%以上,且九江苦荞中结合酚和结合黄酮的含量高于川荞1号。(2)苦荞籽粒中酚类物质主要由芦丁、槲皮素、表儿茶素、山奈酚、山奈酚-3-芸香糖苷和槲皮素-3-O-芸香糖苷-3'-O-吡喃葡萄糖苷等黄酮类化合物组成,其中游离酚以芦丁和槲皮素为主,结合酚以表儿茶素和芦丁为主。(3)苦荞籽粒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黑苦荞川荞1号游离态DPPH、ABTS和FRAP抗氧化能力值分别为30.14、11.03、18.84 mg TE·g~(-1)DW,高于九江苦荞,而结合态三种抗氧化能力值低于九江苦荞,但黑苦荞川荞1号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九江苦荞。在低海拔地区江汉平原,种植的黑苦荞川荞1号籽粒具有较高含量的酚类物质,符合后续的食品加工的生产要求,市场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采用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ABTS(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自由基清除法和FRAP(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法对非洲白参(Mondia whiteii (Hook. f.) Skeels)不同萃取部位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然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福林酚比色法分别测定非洲白参不同萃取部位的总黄酮、总酚含量,最后采用大孔树脂AB-8、ODS以及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半制备型HPLC等色谱分离技术对其二氯甲烷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果显示:非洲白参二氯甲烷萃取部位抗氧化活性最高,且二氯甲烷萃取部位的总酚含量远高于其他部位;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后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2-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1)、秦皮素(2)、7-甲氧基香豆素(3)、α-羟基丁香丙酮(4)、ω-hydroxypropioguaiacone(5)、桂皮酸(6)、水杨酸(7)、4-甲氧基水杨酸(8)、丁香酸(9)、壬二酸(10)。其中,化合物3~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建立骨碎补生品和砂烫品提取物的UPLC指纹图谱,并研究骨碎补提取物与人骨肉瘤细胞MG63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之间的谱效关系。采用UPLC法建立骨碎补生品和烫品的指纹图谱并通过UPLC-Q-TOF 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别;通过测定MG63细胞中ALP活性检测骨碎补提取物对MG63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双变量相关性分析以及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分析骨碎补生品和烫品的UPLC特征指纹峰与其促ALP活性之间的谱效关系。在标定的12个共有峰中,确定了4、5、12号峰与ALP活性呈正相关,其对应的物质依次是咖啡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儿茶素7-葡糖苷、柚皮苷,为深入研究骨碎补的促成骨分化活性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