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Ernst Ruska,电子显微镜的首创者,1986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得该项奖金的半数,时年79岁。1931年他创建了第一台透射式电子显微镜,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电子显微镜使人们的视野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在金属、病毒、蛋白质和许多生物结构的测绘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诺贝尔奖状誉之为“本世纪最主要发明之一”。从1931年到1986年经历了漫长的55年,他的贡献终于  相似文献   

2.
正刘崇柏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病毒性肝炎专家和肝炎防控先驱,也是我国病毒性肝炎预防措施的理论创造和实际推广工作的主要专家之一,他为我国肝炎的预防控制、病原学、流行病学、降低发病率与病死率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刘崇柏教授1927年出生于山东荣成,1945年参加革命,就读于当时山东军区卫生学校,1949年  相似文献   

3.
一、发掘成果 印度尼西亚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早期人类化石发现地区之一。1889年,在瓦贾克村(Wadjak)附近发现了人类的头盖骨化石。1891年,荷兰军医杜步哇(Dubois)在中爪哇梭罗河的垂尼尔村(Trinil)发现第一个直立猿人的头盖骨化石。继他之后,1907—1908年,由德国人塞凌卡率领的调查团曾在垂尼尔村做过大量的发掘工作,在其发掘报告中有很详细的关于该地区地质情况的记述(Selenka & Lanckenhorn,1911)。1911年,多齐在梭罗河左岸,垂尼尔村以西一公里处清理出第一个年代断层(Dozy)。1931年哈尔  相似文献   

4.
国际知名结构分子生物学家哈里逊博士(stephen C.Harrison),现为美国哈佛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教授。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了球状植物病毒—西红柿矮丛病毒(TBSV)晶体结构测定的科学家,二十年来集中精力于核酸与蛋白质相互作用,蛋自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病毒颗粒的自组装等生物大分子体系的结构研究。他对于X射线晶体学和电子显微术等应用于结构分子生物学也有一定贡献。1984年8月下旬,他应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的邀请,对我国进行了访问。哈里逊博士在上海作了题为《病毒的结构与组装》的报告,用幻灯和电影生动地介绍了作为把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5.
2004年度拉斯克医学特别奖得主--梅塞尔森教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塞尔森教授是分子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他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发现了mRNA、限制酶以及碱基错配修复机制,还提出了名的基因重组模式,从而为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梅塞尔森还积极参与反对生化武器的行动,也为人类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病毒及其生态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全国 《生命科学》2014,(2):107-111
病毒被认为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物类群。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研究人员确认了病毒巨大的数量和遗传多样性以及对很多原核生物和部分真核生物死亡率的重要贡献;建立起病毒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概念模型;也开始研究病毒及其生态系统功能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反馈作用。然而,人们对于土壤病毒生态学的研究严重滞后,甚至对于土壤病毒的多度和分布、环境影响因子等基本信息的了解都很有限。土壤蕴含巨量的可溶性和不可溶性有机物,土壤病毒应该会对土壤微生物的死亡率有重要贡献,并因此对土壤碳循环产生深远影响,因而将土壤病毒纳入到已有的生态系统生态学模型中将促进我们对土壤碳循环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西番莲Passiflora edulis是热带亚热带重要水果之一。病毒病害能造成西番莲叶片花叶、褪绿,果实畸形、木质化以及植株矮化,严重危害西番莲种植、制约增产。花叶病是危害西番莲的主要病毒病之一,引起西番莲花叶病的主要病毒有:黄瓜花叶病毒属Cucumovirus病毒、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病毒、双生病毒属Geminivirus病毒等。本文综述了西番莲花叶病分布及症状特征,病毒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以及检测技术,为研究其发病机制提供参考,同时提出西番莲花叶病害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刘宁  刘建武  吴杰 《生物学通报》2005,40(10):55-55
歌德(Goethe)是德国古典文学和民族文学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青年时代,他的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使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他晚年的作品《浮士德》则是他一生丰富的思想总结和艺术探索的结晶,因而与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列为欧洲文学的四大古典名著。歌德在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在生物学上的重要贡献就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9.
李国栋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是我国广义磁学、生物磁学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半个世纪以来,李国栋教授为我国磁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中国科学院一等奖等多项奖励。既使退休之后他仍然十分关注磁学的前沿研究、关心《生物磁学》杂志的发展,每年为本刊撰写磁学领域的发展综述。在此我们向他致以真诚的感谢和由衷的敬意!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德国生物学家施旺(Theodor Ambrose Hubert shwann 1810—1882)不仅是细胞学之父,细胞学说的奠基人之一,而且是一位杰出的生理学家。他对生理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829年施旺进波恩大学学医,1831年得到学士学位。其间,他选听了生理学家米勒的生理学讲座,并在他的实验室帮助工作  相似文献   

11.
郭晓强  周强 《生物学通报》2008,43(12):53-55
科士兰是20世纪的科学大师之一,他提出了诱导契合学说、阐明了细菌趋化作用原理,为提升《Science》杂志科学声誉等均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通过介绍科士兰的生平,从而能够对他的科学生涯和科学思维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科士兰是20世纪的科学大师之一,他提出了诱导契合学说、阐明了细菌趋化作用原理,为提升《Science》杂志科学声誉等均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通过介绍科士兰的生平,从而能够对他的科学生涯和科学思维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生物学通报》2006,41(12):6-6
最近,由法国蒙彼利埃市发展研究所病毒学家Martine Peeters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大猩猩可能也对AIDS的起源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科学界首次在大猩猩中发现与HIV类似的病毒。Peeters和同事在11月9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通过对采自偏远的喀麦隆森林中的粪便样本进行分析,他  相似文献   

14.
张均田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药理学家、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他毕生致力于神经药理学研究 ,特别是在新药研制和药理实验方法学的创立上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对促进人才培养方面的精辟见解 ,及其对人生的乐观态度 ,使人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15.
Cajal是20世纪初期最伟大的神经生物学家之一,在Cajal的一生中,他不但建立了神经元学说,还提出了动态极化原理和连接特异性原理,并且对神经中枢的组件式筑构学,形成神经元形状的决定因素及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Cajal间质细胞的认识都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随着现代生物医学技术进步,Cajal的上述理论不断得到证明,但是,对比Cajal的神经元时代,人们对神经系统的认识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大大的拓展了。  相似文献   

16.
葡萄扇叶病毒(GFV)是葡萄病毒中广泛传布和危害最大的病毒之一。近年来盲目引种使葡萄园内GFV危害只增不减。利用茎尖组织培养或结合热处理是选育脱GFV葡萄组培苗的  相似文献   

17.
李国栋 《生物磁学》2005,5(4):109-110
李国栋教授是我国名的物理学家,是我国广义磁学、生物磁学研究领域的开拓之一。半个世纪以来,李国栋教授为我国磁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中国科学院一等奖等多项奖励。既使退休之后他仍然十分关注磁学的前沿研究、关心《生物磁学》杂志的发展,每年为本刊撰写磁学领域的发展综述。在此我们向他致以真诚的感谢和由衷的敬意![编按]  相似文献   

18.
王择义先生是知名的旧石器考古学家,为发展山西省的古人类学、为开拓河南和陕西的旧石器考古研究,鞠躬尽瘁,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在中、新生代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化石的研究方面,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使我们受益非浅。今年是王老诞生81周年,也是他逝世10周年。回忆往事,历历在目,怀念之情油然而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近年我国多地对鲜食农产品中诺如病毒的污染调查研究,总结了不同地区和不同鲜食农产品中诺如病毒的污染分布情况和发生季节特点,并对鲜食农产品中诺如病毒的污染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诺如病毒是一种新型食物安全危害因子。自2006年以来,我国由诺如病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数量逐年持续增长。鲜食农产品是诺如病毒的主要传播载体之一,在生产中易被诺如病毒污染,且后期难以消除。我国对鲜食农产品中诺如病毒的污染研究起步较晚,相关数据积累较少,仅在少数地区检测并发现生菜和浆果中存在诺如病毒污染。在国外被污染的灌溉水被证实是农产品中致病微生物的主要污染来源,在国内由于缺乏灌溉水中诺如病毒污染的相关研究,鲜食农产品中诺如病毒的污染源头尚无法明确。本文通过对鲜食农产品和污水/河水中分离出的诺如病毒进行基因序列比对,初步分析了鲜食农产品的潜在污染来源,为后期开展农产品中诺如病毒的源头防控提供参考,以利于保障鲜食农产品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莫里斯·威尔金斯是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与沃森和克里克分享了1962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尽管如此,科学界对他的关注甚少,甚至一度遭受争议与批评。本研究较为客观地介绍这位伟大科学家在DNA双螺旋结构发现历程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