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具有改善气候、调节微环境的作用,森林小气候的研究对于揭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估森林生态环境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为例,基于2003—2014年林内通量塔气象资料及其附近气象站空旷地的同时段气象资料,对其最高、最低和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表层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林内气温和相对湿度分别呈现单峰型和U型日变化规律,日较差较林外低2.31 ℃和8.3%,表层土壤温度日变化趋于恒定,阔叶红松林减缓了温湿度的日变化.夏季主要为降温效应,冬季表现出显著的增温效应.夏季林内气温和土温比林外低1.30和3.91 ℃;冬季林内气温和土温比林外高2.06和5.44 ℃.森林对最高温和最低温的调节效应显著.在季节尺度上,夏季森林降低最高气温和土温1.80和5.45 ℃,冬季提高最低气温和土温3.69和7.92 ℃.在年尺度上,林内年最高气温和土温分别较林外低1.60和4.99 ℃,年最低气温和土温分别较林外高1.12和8.82 ℃.森林对土温的调节效应强于对气温的调节效应.气温和土温均以对低温的保温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2.
于2017年期间,每日间隔1h自动监测1次,同步测定广州南沙湿地与珠海淇澳红树林林内、林外旷地的气温及大气相对湿度,比较研究不同地点红树林生境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两地红树林林内气温一直低于林外旷地,相对湿度则高于旷地。南沙红树林日降温最大值6.832℃,平均降温0.733℃,平均降温率3.092%;日增湿最大值23.416%,平均增湿5.528%,平均增湿率6.345%。淇澳红树林日降温最大值6.607℃,平均降温1.722℃,平均降温率7.011%;日增湿度最大值45.044%,平均增湿1.681%,平均增湿率1.942%。两地红树林林内气温年均值比较,南沙比淇澳高0.126℃,林外旷地气温年均值淇澳比南沙高0.862℃;红树林林内湿度年均值南沙比淇澳高4.427%,林外旷地湿度年均值南沙比淇澳高0.581%。总体上,两地红树林的降温、增湿效应均明显,其中淇澳红树林降温效应更明显,而南沙红树林增湿效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在2011年秋、冬季和2012年春、夏季的游憩时段内(5:00—19:00),对无锡惠山香樟林、湿地松林和栓皮栎林3种游憩林内PM2.5质量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同步观测气象因子,分析了游憩林内PM2.5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惠山3种游憩林内PM2.5浓度年均值低于道路,湿地松林和香樟林内PM2.5浓度年均值低于栓皮栎林;3种游憩林和道路的PM2.5年均浓度低于无锡市背景值.游憩林内PM2.5浓度的季节变化规律为夏季最低,秋季次之,春季最高;PM2.5浓度在春、夏、冬季最低的是湿地松林,秋季最低的是香樟林,栓皮栎林在各季节的PM2.5浓度都较高.PM2.5浓度在四季的日变化近似于“单峰单谷”型,7:00—9:00和15:00—19:00各出现最大值和最小值.4个季节的湿度和温度与PM2.5浓度均极显著相关,光照仅在冬季显著影响PM2.5浓度,较小风速对PM2.5浓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在2011年秋、冬季和2012年春、夏季的游憩时段内(5:00-19:00),对无锡惠山香樟林、湿地松林和栓皮栎林3种游憩林内PM2.5质量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同步观测气象因子,分析了游憩林内PM2.5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惠山3种游憩林内PM2.5浓度年均值低于道路,湿地松林和香樟林内PM2.5浓度年均值低于栓皮栎林;3种游憩林和道路的PM2.5年均浓度低于无锡市背景值.游憩林内PM2.5浓度的季节变化规律为夏季最低,秋季次之,春季最高;PM2.5浓度在春、夏、冬季最低的是湿地松林,秋季最低的是香樟林,栓皮栎林在各季节的PM2.5浓度都较高.PM2.5浓度在四季的日变化近似于“单峰单谷”型,7:00-9:00和15:00-19:00各出现最大值和最小值.4个季节的湿度和温度与PM2.5浓度均极显著相关,光照仅在冬季显著影响PM2.5浓度,较小风速对PM2.5浓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纪鹏  朱春阳  盛云燕 《生态学杂志》2017,28(10):3385-3392
2015年春、夏、秋季选择大庆市区5种不同形状特征的城市湿地及周边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尺度定量测定的方法,分析城市湿地形状特征对周边环境温、湿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形状特征的城市湿地均具有增湿降温效应.其中,夏季的增湿降温效应最强,春季其次,秋节最差.形状特征对湿地的降温增湿能力具有显著影响,不规则形状湿地>规则形状湿地(近圆形湿地、近矩形湿地)>长条形状湿地;增湿降温日变化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即早晚弱、中午强,春、秋季增湿降温幅度最大的时段为12:00—14:00,夏季增湿降温幅度最大的时段为14:00—16:00.  相似文献   

6.
福建沿岸红树林湿地多毛类生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俊辉  郑凤武  何雪宝  王建军 《生态学报》2014,34(17):4910-4919
根据2009年至2012年在福建沿岸5块典型红树林湿地所作的调查资料,分析了福建沿岸红树林湿地多毛类的物种多样性、生态分布特点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区域春、秋两季共记录多毛类动物45种,其中沙蚕科、海稚虫科和小头虫科3个科种类最为丰富,种类属性为低盐或广盐性种类。多毛类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90个/m2和2.17 g/m2,样地×季节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密度在不同样地间差异显著,密度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均为春季显著高于秋季。此外,林外光滩的多毛类数量要高于林内,不同样地的摄食群组成各异。红树林断面的平均种类数和多样性指数H'与沉积物粘土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多毛类类群的大尺度空间分布特征关联最为紧密的因子为地理纬度。  相似文献   

7.
对漳江口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Pb、Cd、Ni、Fe)含量空间分布的研究表明,漳江口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Pb、Fe含量较高,Cd、Ni含量相对较低;林内沉积物的Pb、Cd含量显著高于林外沉积物;在垂岸方向上,表层沉积物中除Ni外其它三种元素含量均表现出从林外到林内增加的趋势;在垂直梯度上,四种元素含量均随着沉积物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
森林与空旷地空气温湿度及土壤温度的长期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林对温湿度的影响是其生态功能的基础,为了探讨森林的这种小气候效应,本文采用小气候对比观测的方法,根据2005 -2007年观测资料,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与附近空旷地温度、湿度等小气候要素进行了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林内近地表层空气温度白天低于林外空旷地,晚间高于林外空旷地,因而具有较低的日较差.非生长季二者的月平均值差异不显著,但生长季差异明显,月平均气温最高差值出现季节与森林叶面积指数最大值出现时间一致.气温年较差的平均值林内小于空旷地,差值可达6.3℃.年均森林与空旷地土壤温度全年均表现出明显差异,以0℃为界,0℃以上,林内土壤温度低于空旷地,0℃以下高于空旷地,其中2005年1月5 cm深处土壤温度差值达到了5.3℃.空气相对湿度生长季差异较大,其中以7、8月份差异最为明显,2006年7月差值最大,达7.0%.  相似文献   

9.
程成  谢乔  李飞  卢刚 《动物学杂志》2019,54(5):636-645
从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调查了海南岛17个沿海红树林湿地春、夏、秋、冬四季的湿地鸟类。共记录水鸟74种,隶属5目12科,其中,翘鼻麻鸭(Tadorna tadorna)为海南鸟类分布新记录种。位于海南省儋州市白马井镇洋浦湾的新英作为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新的越冬点被发现。全岛水鸟数量较多的地点在万宁小海、海口东寨港和乐东莺歌海,种类较多的地点在东寨港、东方四更和莺歌海。Jaccard指数分析表明,栖息地具有相似适合度的地方,水鸟种类相似性更高,人工湿地之间的水鸟相似性高,人工湿地与天然湿地之间的水鸟相似性低。海南岛沿海红树林湿地的鸟类种类和数量随季节变化,秋、冬季种类多、数量丰富,春、夏季的种类和数量均较少。鸻鹬类在春、冬季种类和数量占比均为最大,秋、夏季数量最多的为鹭类。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得出东寨港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东寨港和莺歌海的均匀度指数表现较高。研究表明,海南岛的沿海红树林湿地是很多水鸟的重要栖息地,保护红树林是保护湿地水鸟多样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3条断面10个取样站进行大型底栖动物14个季度监测获得的溪沙蚕[Namalycastis abiuma (Müller)]密度和生物量数据,阐述了溪沙蚕数量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分析了溪沙蚕栖息密度、生物量与部分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溪沙蚕密度和生物量的年均值大小顺序均是:2005年>2006年>2007年>2004年.溪沙蚕密度的季节均值大小顺序是:夏季>春季>冬季>秋季;而溪沙蚕生物量的季节均值大小顺序是:春季>夏季>冬季>秋季.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溪沙蚕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不同断面或取样站之间数量差别很大,有红树林的取样站溪沙蚕密度高,没有红树林的取样站溪沙蚕密度很低.相关分析表明,溪沙蚕密度和生物量与沉积物中的总有机质、中值粒径、硫化物等参数没有显著相关关系.溪沙蚕2004年的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为最低值, 2005年到2007年逐年下降,与降雨量的减少趋势是一致的,但溪沙蚕的密度、生物量与降雨量、气温、光照时数、相对湿度均没有显著相关.可见,红树林湿地是溪沙蚕喜好栖息的生境,溪沙蚕对降雨量等气候因子的响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