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不同油橄榄品种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寒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明确油橄榄的抗寒机理,对甘肃陇南地区主栽的6个油橄榄品种离体叶片进行低温胁迫(5℃、0℃、-5℃、-10℃)处理,并以18℃常温培养为对照,测定与抗寒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品种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各油橄榄品种离体叶片相对电导率随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呈"S"型曲线变化,结合Logistic方程得出不同品种油橄榄半致死温度介于-6.687℃~-3.706℃之间,且各品种的半致死温度顺序为‘皮肖利’<‘配多灵’<‘莱星’<‘阿斯’<‘鄂植8号’<‘佛奥’,其抗寒性大小依次为‘皮肖利’>‘配多灵’>‘莱星’>‘阿斯’>‘鄂植8号’>‘佛奥’。(2)随着胁迫温度降低,各油橄榄品种离体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基本呈逐渐增加趋势,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和CAT活性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3)在-10℃低温胁迫下,油橄榄品种‘皮肖利’和‘配多灵’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比常温对照降幅较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相对增幅较大,丙二醛含量增幅较小,而此时品种‘佛奥’和‘鄂植8号’各指标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4)根据不同油橄榄品种的平均隶属度(抗寒性综合评价值)确定的品种抗寒能力大小顺序(‘皮肖利’>‘配多灵’>‘莱星’>‘阿斯’>‘鄂植8号’>‘佛奥’)与品种半致死温度的抗寒性表现顺序完全一致。研究表明,在低温胁迫条件下,‘皮肖利’和‘配多灵’等油橄榄品种能通过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增强保护酶活性来缓解胁迫造成的过氧化伤害,从而表现出较强的抗寒能力;基于相对电导率的半致死温度和隶属函数法的综合评价均能准确鉴定油橄榄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2.
以‘美登’(‘Blomidon ’)、‘北陆’(‘Northland ’)、‘蓝丰’(‘Bluecrop ’)和‘密斯梯’(‘Misty ’)4个越橘( Vaccinium spp.)品种为研究对象,对经-15℃、-20℃、-25℃、-30℃、-35℃和-40℃低温处理后各品种枝条的相对电导率( REC)、丙二醛( MDA)含量、过氧化物酶( POD)和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以及各指标的增长量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建立各品种REC值与温度的Logistic方程并获得各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 LT50),初步确定各品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经不同低温处理后,各品种枝条的REC 值以及 POD 和 CAT 活性总体上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10℃),MDA含量极显著或显著(P<0.05)高于对照。随处理温度降低,各品种枝条的REC值和MDA含量逐渐升高,但不同品种间这2个指标的变幅不同;各品种枝条的POD和CAT活性随处理温度降低呈“单峰型”曲线,但不同品种枝条POD和CAT活性的峰值及其达到峰值的处理温度均存在差异,其中,经-25℃低温处理后品种‘密斯梯’枝条的POD和CAT活性最高,而其余3个品种的POD和CAT活性经-30℃低温处理后最高。总体上,品种‘密斯梯’枝条的REC值和MDA含量增长量处于较高水平,POD和CAT活性增长量处于较低水平;而品种‘美登’枝条的REC值和MDA含量增长量则处于较低水平,POD和CAT活性增长量处于较高水平。各品种的Logistic方程拟合度为0.8622~0.9778,且各品种间的拟合度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REC值与温度的相关性极显著,其相关系数为0.9285~0.9888;品种‘密斯梯’、‘蓝丰’、‘北陆’和‘美登’的LT50值分别为-18.87℃、-26.85℃、-27.52℃和-30.83℃。综合分析结果显示:LT50值、MDA含量变化量、保护酶活性及其变化量均可作为越橘品种抗寒性的评价指标,据此初步确定供试4个越橘品种抗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美登’、‘北陆’、‘蓝丰’、‘密斯梯’。  相似文献   

3.
贵州野生柑橘的抗寒性测定和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文涛  樊卫国 《西北植物学报》2014,34(10):2063-2069
以贵州3个野生柑橘种类宜昌橙、酸橙、白黎檬和栽培品种‘默科特’的一年生枝条为试材,人工设置4℃(CK)、0℃、-5℃、-10℃、-15℃、-20℃、-25℃低温冷冻处理24h,研究了4个柑橘种类枝条膜脂过氧化作用、抗氧化酶活性和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并应用Logistic方程建立回归模型确定其半致死温度(LT50),应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野生柑橘种类的抗寒性。结果表明:(1)随着温度的降低,4个柑橘种类枝条的电解质外渗率均呈"S"型上升,SOD、POD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均先升后降,MDA含量在宜昌橙枝条中逐渐缓慢上升,在其余材料枝条中则先升高后下降;栽培品种‘默科特’枝条的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在0℃或者-5℃达到峰值,而宜昌橙则在-15℃或者-20℃达到最大值,两者的MDA含量则分别在-15℃和-25℃达到最大值。(2)利用电解质外渗率拟合Logistic方程推算的宜昌橙、酸橙、白黎檬和‘默科特’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4.86℃、-7.28℃、-8.45℃和-5.88℃;用隶属函数法与Logistic方程分析所得各柑橘种类的抗寒性强弱结果基本一致,4个柑橘种类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为:宜昌橙酸橙白黎檬‘默科特’。研究认为,抗寒性强的柑橘枝条的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和MDA含量达到峰值的温度更低,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胁迫能力和渗透调节能力,且野生柑橘的抗寒性较栽培种强;半致死温度和隶属函数法均可有效评价柑橘种类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4个福禄考品种在低温胁迫下相关生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随处理温度降低呈"升降升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处理温度降低呈"降升降降"的变化趋势;不同品种脯氨酸、叶绿素、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趋势不同,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14个福禄考品种进行抗寒性排序,将其分为3个抗寒等级:强抗寒品种为‘Sub-05’、‘Sub-Ja-03’和‘Sub-Ja-04’;中抗寒品种为‘Sub-Ja-01’、‘Sub-Ja-02’、‘Sub-06’、‘Sub-07’、‘Pan-02’和‘Pan-Ru-07’;弱抗寒品种为‘Pan-01’、‘Pan-Ru-06’、‘Pan-05’、‘Pan-04’和‘Pan-03’。丛生福禄考品种抗寒性优于锥花品种,与露地越冬观察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以‘左山1号’、101-14、3309C、SO4、140R和‘黑比诺’等葡萄砧木和品种直径为0.5~0.7 cm的一年生枝条为材料,经低温梯度(0℃、-14℃、-19℃、-24℃、-29℃和-34℃)处理后,对TTC染色的温度和时间进行优化并观察统计葡萄枝条不同组织的存活情况,测定枝条的相对电导率,以及韧皮部和木质部的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和束缚水自由水比例(束自比)5个生理指标,分别用枝条纵切面染色面积、相对电导率拟合Logistic方程计算枝条的半致死温度(LT_(50))来评价枝条的抗寒性,同时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枝条韧皮部和木质部抗寒性,并将3种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以建立一种直观高效鉴定葡萄品种抗寒性的方法。结果表明:(1)依据低温胁迫下各品种葡萄砧木扦插枝条的萌芽率和生根率表现,其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左山1号’、101-14、3309C、SO4、140R和‘黑比诺’。(2)葡萄枝条TTC活力染色的最佳条件为pH=7.0,0.5%TTC-0.1 mol/L磷酸缓冲液在35℃下避光染色36 h。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各品种枝条纵切面染色面积均逐渐降低,根据优化TTC法获得‘左山1号’、101-14、3309C、SO4、140R和‘黑比诺’枝条的LT_(50)分别为-31.38℃、-26.51℃、-26.10℃、-23.60℃、-23.33℃和-19.26℃。(3)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各品种枝条的相对电导率逐渐增加,且‘黑比诺’的相对电导率基本保持最高、增幅最大(51.93%),而‘左山1号’的相对电导率始终最低、增幅最小(44.07%);根据相对电导率获得‘左山1号’、101-14、3309C、SO4、140R和‘黑比诺’枝条的LT_(50)分别为-30.02℃、-26.40℃、-25.75℃、-23.16℃、-21.13℃和-17.72℃。(4)通过5种生理指标进行枝条抗寒性隶属函数综合性评价结果显示,同一品种中韧皮部抗寒性强于木质部,同一部位不同品种的抗寒性表现为:‘左山1号’>101-14>3309C>SO4>140R>‘黑比诺’。研究发现,TTC染色法与电导法和综合隶属函数法获得的葡萄枝条抗寒力评价结果一致,也与枝条生长恢复鉴定结果一致;但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TTC染色法能更加直观和有效地预测评估葡萄枝条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6.
以4个抗寒性不同的油菜品种的根为材料,于低温试验箱内连续降温处理(4℃/24 h,0℃/24 h,-3℃/24 h,-6℃/24 h,-9℃/24 h,-15℃/24 h,-21℃/24 h),检测其抗氧化酶(POD、CAT)活性,并结合POD同工酶电泳和冷冻前后幼苗的形态变化特征,探讨油菜根部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与细胞冰冻状态间的相关性以及油菜根的抗冻机理.结果显示:(1)弱抗寒性油菜品种(‘临油7号’和Vision)在低温冷冻后,叶面出现大量水渍,之后叶片萎缩直至焦枯,根部出现水渍后软化直至干枯死亡;强抗寒性品种(‘陇油6号’和‘陇油8号’)在冷冻后不产生水渍或水渍极少,其根在冻后损伤也较轻微.(2)在连续冷冻条件下,弱抗寒性油菜根部POD和CAT活性在降温初期有较大幅度的变化,之后就保持恒定,说明根部细胞已完全结冰;而强抗寒性油菜根部POD和CAT活性在降温初期变化较小,后期持续大幅增加,表明根部细胞仍保持溶液状态;POD同工酶分析也反映出类似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低温下冬油菜根部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和细胞冰冻状态之间存在相关性;细胞结冰通常会给植物造成致死性伤害,强抗寒油菜品种能安全越冬的关键就是能通过某种机制避免细胞内结冰,其结冰温度越低,抗寒性越强.  相似文献   

7.
以人工栽培的栀子为材料,研究了其叶片低温半致死温度及膜保护系统随气温下降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半致死温度降低的同时,SOD、POX活性增强,Vc含量增加,使膜保护系统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加强,O2-水平降低,MDA含量下降。膜保护系统的适应性变化导致低温半致死温度的下降是抗寒性提高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5种卫矛属植物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寒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种卫矛属树种(品系)当年生充分休眠离体带叶枝条为试材,在高低温湿热试验箱内进行0℃、-10℃、-20℃和-30℃共4个梯度低温胁迫处理,考察其叶片解剖结构以及细胞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保护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低温响应特征,并结合隶属函数分析方法综合评价5种卫矛属植物抗寒性。结果表明:(1)‘北海道黄杨6号’叶片有3层紧密的栅栏组织,北海道黄杨、胶州卫矛和大叶黄杨叶片有2层紧密、1层相对疏松的栅栏组织,扶芳藤叶片则只有2层排列紧密的栅栏组织;5个树种叶片组织紧密度表现为‘北海道黄杨6号’北海道黄杨胶州卫矛大叶黄杨扶芳藤。(2)通过Logistic方程拟合叶片相对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获得5种卫矛树种的半致死温度(LT_(50))由低到高依次为‘北海道黄杨6号’(-19.69℃)、北海道黄杨(-17.41℃)、胶州卫矛(-16.03℃)、大叶黄杨(-13.33℃)、扶芳藤(-10.45℃)。(3)各树种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随胁迫温度的降低而持续增加,在-30℃低温时,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以‘北海道黄杨6号’和北海道黄杨的增幅最大,可溶性蛋白含量以胶州卫矛和大叶黄杨增幅最大,但两者含量均以扶芳藤增幅最小。(4)各树种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均随胁迫温度的降低而先升高后降低,大叶黄杨和扶芳藤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在-10℃低温胁迫时达到峰值,而‘北海道黄杨6号’、北海道黄杨和胶州卫矛叶中各酶活性在-20℃低温胁迫时才达到峰值,它们酶活性峰值出现的时间及高低与其半致死温度的结果相吻合。(5)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显示,5种卫矛属植物的抗寒能力表现为‘北海道黄杨6号’北海道黄杨胶州卫矛大叶黄杨扶芳藤。研究发现,在低温胁迫条件下,卫矛属植物一方面通过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来提高细胞内的渗透势,另一方面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来清除细胞内过量的活性氧、酚酸类等有害物质,从而对低温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这为卫矛属植物抗寒种质的筛选及其在城市绿化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孕穗期低温对冬小麦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孕穗期低温对小麦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小偃22’等5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其在低温(2±1) ℃胁迫下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并测定单株产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低温胁迫24 h和48 h后,供试品种叶片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增加,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2)低温胁迫使各品种单株籽粒产量和单株穗粒数显著下降,但对小穗数和千粒重的影响不大。(3)经隶属函数分析,‘小偃22’、‘矮抗58’和‘西农509’属于抗寒性较强的品种,而‘郑麦9023’和‘郑麦366’为抗寒性较弱的品种,这与它们在试验中的籽粒产量表现相符。研究发现,与抗寒性弱的小麦品种相比,抗寒性强的品种在相同低温下具有相对较高的保护酶活性、较强的渗透调节物质积累能力和较低的质膜破坏程度,这是其在低温胁迫后能维持较高产量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葡萄枝条水分含量变化与抗寒性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2个葡萄品种1年生枝条为试材,通过0、-15、-18、-21、-24、-27、-30、-133℃8个低温处理24h后,测定不同低温胁迫下葡萄枝条的,6-含水量、束缚水含量、自由水含量和束缚水与自由水的比值。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同一品种枝条的总含水量基本恒定,自由水含量呈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束缚水含量和束缚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均呈现为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束缚水与自由水的比值随低温胁迫的变化呈Cubic方程,不同品种束缚水与自由水的比值达到最高点的温度不同,‘双红’、‘北冰红’、‘左优红’的拐点温度在-25℃以下,‘775’、‘巨峰’的拐点温度在-20℃左右,‘雷司令’、‘黑比诺’、‘霞多丽’的拐点温度在-18℃左右,‘赤霞珠’、‘梅鹿特’、‘白比诺’、‘红地球’拐点温度在-16~17℃。对葡萄休眠枝条进行低温处理后,通过测定束缚水与自由水含水量变化鉴定葡萄品种的抗寒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五种金花茶组植物的耐寒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吉涛  谢伟玲  柴胜丰  唐健民  韦霄 《广西植物》2016,36(12):1403-1409
金花茶组植物是世界珍稀、濒危的观赏植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为了比较金花茶组植物的耐寒性,以五种金花茶组植物为材料,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环境的方法对其2年生叶片进行低温胁迫处理,应用电导法研究五种金花茶种质在20℃(常温对照)、8℃、-2℃、-7℃、-12℃、-17℃、-22℃和-27℃低温下相对电导率的变化,配合Logistic方程,测定其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以及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的含量.结果表明:五种金花茶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范围为-14.58~-12.74℃,其中金花茶为-14.58℃、龙州金花茶为-14.27℃、柠檬黄金花茶为-13.44℃、直脉金花茶为-13.09℃、东兴金花茶-12.74℃.低温半致死温度能反映金花茶种质的耐寒性,金花茶和龙州金花茶耐寒性强,其次为柠檬黄金花茶和直脉金花茶,东兴金花茶耐寒性较弱.在降温过程中,五种金花茶叶片相对电导率随温度降低呈S型上升,与温度呈负相关;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同一低温条件下,半致死温度低的金花茶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更高,而丙二醛含量更低.该研究结果为金花茶组植物耐寒种质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人工种植金花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以新疆巩留野核桃林37份新疆野核桃种质资源的1年生枝条为材料,6份核桃楸为对照,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春季低温,分别于-20 ℃和4 ℃处理12 h,测定其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并进行相关分析。采用隶属函数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核桃种质对低温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 低温胁迫下,新疆野核桃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呈上升趋势。综合评价其低温抗性与生境相关:巩留野核桃林中沟>东沟>西沟>主沟。新疆野核桃表现出比核桃楸更为耐低温的特性。本研究从37份新疆野核桃种质中筛选出7份耐低温种质,为改良核桃品种和提高核桃耐倒春寒等生长期的突然天气变化的能力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春季—冻融交替时期,以北京地区迎春、金叶女贞、小花溲疏等9种落叶及半常绿小灌木一年生枝条为试材,通过人工模拟降温,测定其在4 ~ -20℃低温胁迫下的6个生理响应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相对电导率、半致死温度、游离-脯氨酸含量和相对含水量这4个生理指标可作为9种小灌木抗寒性的评价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发现9种小灌木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为:小花溲疏> 紫叶小檗> 太平花> 红王子锦带> 迎春> 连翘> 金叶女贞> 棣棠> 金山绣线菊。通过聚类分析可将9种小灌木分为3类,小花溲疏和紫叶小檗归为一类,其抗寒性相对较好;太平花、红王子锦带、迎春和连翘聚成一组,抗寒性一般;金叶女贞、棣棠和金山绣线菊聚在一起,抗寒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4.
以陕南地区的3种主栽柑橘离体叶片为材料,分别以5、0、-5和-10℃进行低温处理,分析与耐寒性相关的生理响应,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分析3种柑橘的抗寒能力以及通过主成分分析评价各个测定指标的贡献率。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3种柑橘离体叶片均依次出现叶片卷曲、叶片细胞内的水分外渗,细胞内结冰导致叶片僵硬和最终的叶片内外结冰情况,叶片形态变化结果显示3种柑橘抗寒能力强弱依次为日南1号兴津泛亚特早。随处理温度的降低,3种柑橘离体叶片的相对电导率(REC)和丙二醛(MDA)均从0℃处理时呈显著升高趋势,-10℃处理时达到最高值,同一低温处理条件下REC和MDA值的大小顺序均为泛亚特早兴津日南1号。O_2~-·、H_2O_2和可溶性糖含量总体保持升高的趋势,而脯氨酸含量呈先显著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抗氧化酶SOD、CAT和APX的活性及抗氧化物质ASC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REC和MDA综合指标的累积贡献率高于85%,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可作为柑橘抗寒性分析的重要指标,平均隶属度分析结果表明3种柑橘抗寒能力依次为日南1号兴津泛亚特早。  相似文献   

15.
6个棉花品种幼苗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 ℃低温条件处理6个不同熟性棉花品种幼苗,测定供试材料叶片中SOD活性、POD活性、超氧阴离子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MDA、相对电导率以及根系活体染色等8项指标,比较不同棉花品种苗期抗冷性差异.对测定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4 ℃低温胁迫1 d后,6个品种耐冷性由强到弱依次为中50>N203>N52>K-1>N181>N177;4 ℃低温胁迫2 d后,耐冷性顺序为中50>N177>N52>K-1>N203>N181;4 ℃低温胁迫3d后N52>中50>N203>K-1>N177>N181.各生理指标综合评判结果为早熟品种中50和N52耐受性较强.  相似文献   

16.
红火蚁自然种群耐寒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综合评价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的抗寒能力, 依据2005-2006年在深圳野外获得的红火蚁自然种群测定了其不同品级及虫态的过冷却点和低温处理后的存活率。研究结果表明:红火蚁各品级及其3个虫态的过冷却点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工蚁与雌、雄有翅蚁之间的过冷却点不存在差异, 而雌、雄有翅蚁之间的过冷却点存在差异;不同虫态过冷却点大小依次为蛹﹤成虫﹤幼虫。红火蚁自然种群在越冬前后存在过冷却点波动的现象, 表现为从10月份开始红火蚁野外种群的过冷却点开始逐渐下降, 在2月份达到最低, 为-12.68℃, 3月份回升到-9.51℃。红火蚁低温下的存活率S^T与低温暴露温度T和暴露时间t之间的关系均符合逻辑斯谛曲线方程。当处理时间为0.5 h, 红火蚁在-14℃时存活率为15.3%;当处理时间为1, 2和4 h, 工蚁在处理温度分别为-13, -9和-9℃才可全部致死。当处理温度为-10℃, 需要经过240 min工蚁才全部死亡, 在-11℃, 则需要120 min。相同低温的不同变幅和持续作用对工蚁的存活有较大的影响。总体来说, 经过相同的处理时间, 低温变幅越大存活率越低, 而且存活率降至0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 4±9℃处理时在经过9 d即降为0, 而4±0℃处理则要长于15 d。与对照相比, 4±6℃和4±9℃处理4 d能显著提高工蚁在低温下的存活率。结果提示,不同变幅的持续低温作用对红火蚁的抗寒能力有着驯化作用, 红火蚁对极端气候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春季—冻融交替时期,以北京地区迎春、金叶女贞、小花溲疏等9种落叶及半常绿小灌木一年生枝条为试材,通过人工模拟降温,测定其在4~-20℃低温胁迫下的6个生理响应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相对电导率、半致死温度、游离-脯氨酸含量和相对含水量这4个生理指标可作为9种小灌木抗寒性的评价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发现9种小灌木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为:小花溲疏紫叶小檗太平花红王子锦带迎春连翘金叶女贞棣棠金山绣线菊。通过聚类分析可将9种小灌木分为3类,小花溲疏和紫叶小檗归为一类,其抗寒性相对较好;太平花、红王子锦带、迎春和连翘聚成一组,抗寒性一般;金叶女贞、棣棠和金山绣线菊聚在一起,抗寒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8.
应用电导率法及Logistic方程测试椰子幼苗耐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年生椰子的叶片为材料,在不同低温条件下处理12h后,对椰子5个品种叶片浸出液的电导率进行测定,应用Logistic方程建立回归模型求出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过程中,5个椰子品种的相对电导率均随温度的下降而持续上升,耐寒性大小顺序依次为:海南高种椰子>黄矮椰子>红矮椰子>杂交种椰子>香水椰子,其半致死温度在7.34~12.44℃之间。研究结果为椰子的耐寒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低温胁迫下粳稻选育品种耐冷性状的鉴定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来源于中国11个省份和其他9个国家的347份粳稻选育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分析了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不同来源粳稻选育品种孕穗期的耐冷性及主要农艺性状的表型差异和聚类特点。研究表明,在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各省份或国家粳稻选育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其冷水反应指数有明显的差异。在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云南和日本品种的孕穗期结实率及其冷水反应指数均较高,表现出较强的孕穗期耐冷性。从总体趋势上看,在自然低温下,除个别省份外,我国纬度相对较高的北方省份品种的孕穗期耐冷性强于纬度相对较低的南方省份品种;而在冷水胁迫下,品种的耐冷性与其来源地的关系并不密切,没有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此外,聚类结果表明,不同省份或国家粳稻选育品种的聚类结果与其品种的地理来源均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与自然条件相比,冷水胁迫下粳稻选育品种的聚类结果与其品种的地理来源的相关性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