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前胎儿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生缺陷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重要卫生问题,产前诊断是减少患儿出生缺陷的有效预防手段和措施。作为产前超声诊断重要补充的手段,胎儿MRI检查具有多方位、多参数、高质量、大视野成像的特点。尤其在中枢神经系统方面具有US无法比拟的优势,随着宫内治疗技术的开展和提高,其潜在的价值和应用前景越来越明显。近年来,随着各种快速MR成像方法的应用,胎儿MRI研究有了很大进步,不仅能有效地评估胎儿的正常解剖、发育变异及病理改变,而且功能MRI也正积极尝试用于胎儿正常发育及疾病的研究中。正硝地解释胎儿MRI的影像学表现仍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胎儿MRI研究的方向。客观地认识MRI在产前检查中的优势与劣势、合理地应用不同的成像序列,有利于更准确地检出病变。  相似文献   

2.
核磁共振(Magnetic Pesonance)作为一种物理现象,用于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已有20余年的历史。1973年Lauterbur等人首先报导核磁共振成像的技术。近年来作为医学影像的一部门,发展十分迅速,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我国也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为避免与核医学中放射成像混淆,现在将此技术称为磁共振成像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MRI)。MRI提供的信息量不但大于医学影像学中的其他许多成像术,也不同于已有的X线成像术(CT)。所以用电诊断疾病具有很大的潜在优越性,MRI虽与CT有许多不同之处,但也似都属于计算机成像。且所成图像都是体层图像。因此在图像解释上的许  相似文献   

3.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声弹性成像作为一种新的超声成像方法,它通过获取有关组织弹性信息进行成像,弥补了X射线、超声成像(US)、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传统医学成像模态不能直接提供组织弹性的不足,具有无创、简单、便宜、容易应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目前医学弹性成像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弹性成像基本的原理,详细阐述了血管内超声弹性成像、超声振动声成像、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瞬时弹性成像、心肌弹性成像等不同激励方式下的几种超声弹性成像的基本原理、成像方法、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现状、成像优缺点等,叙述了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检测、前列腺癌的检测、射频消融监测和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等临床应用,并总结了超声弹性成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MRI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金桂云  梁元 《生物磁学》2003,3(4):25-28
磁共振成像(magna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现代影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硬件和软件方面的不断改进和发展,MRI日益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MRI的临床应用主要有五个方面:磁共振水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磁共振功能成像、磁共振波谱以及磁共振造影介入技术。MRI可提供病变组织在形态学改变和生理功能方面的信息,因此MRI已成为进行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工具,亦是介入技术导引的手段。由于MRI具有无创性和信息容量多等点,使其能在生物学医学领域内作深入的研究。MRI将提供生物化学的信息。总之,MRI是现代医学的新领域,代表着影像医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成像(magna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现代影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硬件和软件方面的不断改进和发展,MRI日益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MRI的临床应用主要有五个方面:磁共振水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磁共振功能成像、磁共振波谱以及磁共振造影介入技术。MRI可提供病变组织在形态学改变和生理功能方面的信息,因此MRI已成为进行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工具,亦是介入技术导引的手段。由于MRI具有无创性和信息容量多等点,使其能在生物学医学领域内作深入的研究。MRI将提供生物化学的信息。总之,MRI是现代医学的新领域,代表着影像医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磁共振成像(MRI)等都与1972年先后问世,并通过其有效价值迅速用于临床研究中,时至今日也是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具有重大价值的影像学研究。许多过去诊断不了的疾病在CT和MRI上常常能表现相应部位的"结构异常"等神经疾病都可以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对饱受疾病折磨的患者一些影像检查不再应用于临床。简单的说,CT、MRI等技术的广泛运用,对神经系统的疾病诊断无疑是最为有效和直观的。本文结合实际简述了现代神经影像学技术在神经性疾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骨坏死是骨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严重地影响人类健康及生存质量,临床研究表明骨坏死治疗效果取决该病的早期诊断.X线成像、计算机断层摄影(CT)及同位素骨扫描等一些传统的检查方法难以对骨坏死进行早期诊断,即使应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测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寻求一种简单易行、无创、价廉的早期诊断骨坏死的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光声层析成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对哺乳动物组织可产生高对比、高分辨率影像.为探讨光声层析成像对骨坏死早期诊断的可行性,应用脉冲激光产生的光声成像技术对早期动物股骨头坏死模型及人股骨头坏死标本进行图像重建分析,实验结果显示,重建图像和股骨头坏死标本的部位、形状及尺寸完全吻合,成像系统空间分辨率为0.3 mm,表明光声层析成像技术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诊断早期骨坏死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成像设备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叙述了磁共振设备的原理、构造、产品发展趋势。并对提高磁共振图像分辨的新技术,如Tim全景矩阵成像、自由浪潮技术、高清晰MRI技术和双梯度技术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影像学检查在肺癌的诊断和分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以及磁共振成像(MRI)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肺癌的分期和疗效评估。其中MRI不仅能提供形态学信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磁共振功能成像能提供更多的功能信息。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是最常应用于临床的磁共振功能成像序列。最初主要应用在神经系统,随着磁共振成像序列的不断发展以及软硬件的开发应用,其在腹部和盆腔的应用也日趋广泛,然而胸部DWI成像仍待普及和更多认识。本文就肺部DWI成像在良恶性病变鉴别、恶性肿瘤的筛查、分期、以及治疗疗效评估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一种基于弱相干光学断层成像技术,可以对生物组织活体断层成像,是继计算机X射线摄影(CR)和数字X射线摄影(DR)、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之后又一新的生物组织成像方法。OCT在眼科、皮肤科、心血管科、肿瘤科、骨科、口腔科、妇科等对组织病变的早期光学诊断和实时动态监测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及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就OCT的基本原理、研究现状、主要的临床应用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并展望未来相关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分子探针VEGF-USPIO和研究其在体外对卵巢癌细胞的靶向成像作用。方法:采用化学偶联法将VEGF抗体与USPIO连接,构建成具有免疫活性的靶向分子探针VEGF-USPIO。用CCK-8法检测该探针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细胞活性的影响;普鲁士蓝染色法检测细胞磁性标记情况,并对经过标记的细胞进行体外磁共振成像,观察其对磁共振信号强度的影响。结果:成功合成了分子靶向探针VEGF-USPIO;当探针浓度在60μg/mL及以下时对细胞活性无影响(P0.05);细胞普鲁士蓝染色结果显示标记了靶向探针VEGF-USPIO的细胞其胞膜及胞浆含铁颗粒沉积较多;细胞体外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经靶向探针标记的细胞,T2WI信号强度较未标记探针的对照组细胞降低(P0.05)。结论:所合成的VEGF-USPIO通过磁共振信号强度的变化实现MRI成像。  相似文献   

12.
无透镜显微成像(lens-free microscopy)是一种在不借助透镜的情况下进行成像的技术。它基于Gabor同轴全息原理,利用面阵探测器采集原始全息图,随后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重建样本,从而实现数字显微成像。像素超分辨技术缩小了等效像素,提供更多细节信息使得再现像的分辨率得以直接提升,而且多种相位恢复手段通过去除孪生像也达到了间接提高分辨率的目的,尤其是对密集样本。无透镜显微成像技术突破了传统光学显微镜由透镜带来的空间带宽积的限制,实现了大视野范围下的高分辨率成像,因此,这一技术能够提供大视场下的临床样本快速诊断和准确检测。另外,新兴的算法和硬件都在不断地加快数据采集和计算速度,扩展了其在高速运动样本和纳米尺度样本上的应用。最近无透镜技术和其配套硬件设备发展方向趋向于硬件紧凑、算法密集、实时、三维、彩色、高分辨率的便携式分立器件或配件。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来自中国西京医院的研究者通过与Norris Cotton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进行联合研究,将两种成像模式进行结合,即将近红外光谱成像(NIRS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进行结合,成功地增加了对乳腺癌筛查的特异性。这项研究首次将NIRST技术同MRI技术相结合,通过加入NIRST成像步骤,有效改善了MRI技术在乳腺癌筛查上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与磁共振成像检查相结合对乳腺导管上皮内瘤变(DI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经乳腺平板数字X线摄影及磁共振检查并且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上皮内瘤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DIN中,普通导管上皮增生(UDH)17例,DIN1A 2例;DIN1B 1例;乳腺导管原位癌(DIN1C-DIN3)12例。采用全数字化X线乳腺摄影与MRI相结合诊断乳腺增生18例,乳腺导管原位癌11例,3例未能明确诊断。结论:平板数字X线乳腺摄影及磁共振成像综合诊断,对乳腺导管原位癌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刘琳  唐志全  畅亦杰  韩英 《生物磁学》2011,(11):2128-2131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与磁共振成像检查相结争对乳腺导管上皮内瘤变(DI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经乳腺平板数字X线摄影及磁共振检查并且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上皮内瘤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DIN中,普通导管上皮增生(UDH)17例,DIN1A2例;DIN1B1例;乳腺导管原位癌(DIN1C--DIN3)12例。采用全数字化X线乳腺摄影与MRI相结合诊断乳腺增生18例,乳腺导管原位癌11例,3例未能明确诊断。结论:平板数字X线乳腺摄影及磁共振成像综合诊断,对乳腺导管原位癌的旱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吴伟  李肖  袁元  陈宪  孙家愈  周翔平 《四川动物》2005,24(4):617-620
目的:在常规磁共振成像仪(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上进行小型动物实验,探讨SD大鼠MRI最佳成像参数,为小型动物影像学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西门子1.5T超导MR成像仪(Siemens Sonata, Erlangen, Germany),膝关节专用线圈.选取雄性SD大鼠41只,体重250~400g,分5组依次进行T1加权(T1WI)、T2加权(T2WI)及质子密度加权成像,并比较5组参数成像的图像质量,确立Siemens Sonata 1.5T超导MR成像仪应用于大鼠的最佳成像参数.结果:T1WI采用SE序列、T2WI及质子密度加权采用TSE序列;T1WI、T2WI及质子密度加权的最佳成像参数分别为TR 350 ms/TE 12 ms、TR 2500 ms/TE 75 ms和TR 3000 ms/TE 15 ms.在MRI成像相关参数中,重复时间(TR)、回波时间(TE)主要影响对比度,决定权重;扫描野(FOV)、矩阵(Matrix)主要影响空间分辨率;层厚、激励次数(Nex)、带宽(Bandwidth)主要影响信噪比.结论:在常规MRI上进行小型动物实验切实可行,通过综合调节相应参数,不仅可以发现肝脏病变,证实了肝癌模型的成功建立,而且可以获得较理想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磁共振波谱成像有7类快速方法,它们都来自快速MRI成像方法。本文提出的奇异值分解波谱成像不同这7类快速方法,它是把MRI中任意轨迹图像重建方法用于波谱成像,这将有利于设计出速度更快的波谱成像数据采集脉冲序列。  相似文献   

18.
组织氧合作用和光敏剂应用在疾病诊治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其实时在体无损检测很有意义。光动力疗法涉及光敏剂、光和氧分子三大要素,其疗效受组织氧合作用影响。本文对光声成像(PAI)、光声寿命成像(PALI)和多光谱光声层析成像(MSOT)等光声成像技术在光动力疗法的研究和应用中的使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对相关设备系统在检测光敏剂、组织氧分压和微血管损伤等方面的应用原理和技术分别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这些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作为MRI领域新兴的检查手段,弥散加权成像利用布朗运动原理,其实质是一种能反映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成像技术,通过水分子的微观运动反映机体组织结构的生理、病理状态.表观弥散系数的提出为肿瘤的诊断和评价创造了条件.本文综述了弥散加权成像在脑胶质瘤、转移瘤、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肝脏良恶性肿瘤以及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不同表现,以期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不同的肿瘤治疗手段改变了肿瘤细胞膜的完整性以及细胞的构成度.由于凋亡小体和细胞缺失增加了间质间隙的空间容积,在损伤的肿瘤组织中增加了水的流动(弥散).MRI DWI基于水分子的流动性,可以提供治疗效果的分子指标.MRI DWI检测治疗所致改变的敏感性可以通过测量表观弥散系数值来观察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严重胸外伤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2018年2月-2020年6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严重胸外伤患者76例(开放性损伤38例,闭合性损伤38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常规MRI扫描、多b值DWI扫描,记录成像质量与特征,判断预测价值。结果:所有患者都在胸外伤后3 d内进行检查,开放性损伤与闭合性损伤患者的MRI图像质量优良率都为100.0%,符合诊断要求。开放性损伤患者的多b值DWI之D*值、f值都显著高于闭合性损伤患者,而D值显著低于闭合性损伤患者,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76例患者中,病理判断为胸腔后方韧带复合体1级损伤38例,2级损伤30例,3级损伤8例。MRI诊断为1级损伤39例,2级损伤31例,3级损伤6例,MRI诊断的准确性为93.4%。结论:基于MRI多b值DWI能清晰显示严重胸外伤的组织损伤情况,也能真实反映组织的微环境变化特征,能有效预测后方韧带复合体的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