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沙棘化学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沙棘是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的一个沙棘亚种。新鲜果实平均含水率为73.6%,含维生素C 738.2mg/100g(变化范围为378—1319mg/100g),胡萝卜素4.6—13.5mg/100g,有机酸3.32—5.30%,(其中苹果酸占67—71%),可溶性糖5.2—12.7%(其中葡萄糖占49.6%,果糖48.2%)。种子占果实重的5.8—7.9%。果肉含油2.05%,种子含油8.36%。影响果实化学成分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生长环境,尤其是光照条件,以及果实的颜色类型。果肉油含胡萝卜素为54.0—102.6mg/100g,维生素E 40.1—61.8mg/100g,饱和脂肪酸32.8%,非饱和脂肪酸66.8%。种子油含胡萝卜素为27.8mg/100g,维生素E65.7—104.0mg/100g,饱和脂肪酸11.0%,非饱和脂肪酸88.9%。中国沙棘油中含有大量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等天然药物成分是极为可贵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气相色谱法对我国新疆、内蒙、山西等六个地区的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l.)果肉和种子油脂肪酸进行分析测定。用内标法定量;标样与气一质联用相结合定性。结果表明:沙棘油脂肪酸的组成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果肉油中油酸含量最高,其次是棕榈油酸;而种子油则以高含量的亚油酸和亚麻酸为特色。可见,沙棘油确实是优良的医药和保健用油,大有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鸟类取食中国沙棘果实的方式及其对种子的传播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2003年9月~2004年3月,定期观察取食中国沙棘果实的鸟类及其取食方式。共记录取食中国沙棘果实的鸟类18种,其取食果实的方式主要有:1)直接在树冠上吞食果实,有时候在吞食后将种子呕出;2)将果实从树上衔走后,在栖息处吞食或啄食;3)将果实啄落至地面,然后取食果肉和种子,留下果皮;4)啄破果皮,吸食果肉,留下果皮及种子;5)从顶端将果皮啄破后,仅取食里面的种子。不同的取食方式决定了它们对沙棘种子的传播作用不同。收集鸟粪便中的种子与完整的干果实及人工剥离果肉和内果皮的种子做萌发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鸟类消化道过程对种子的萌发有一定影响,但萌发率仍较高。沙棘为多种鸟类提供食物,而鸟类则为沙棘传播种子,它们之间形成一种互利关系。  相似文献   

4.
转录因子WRI1 (WRINKLED 1)在油脂合成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其转录和翻译水平调控机理以及下游的靶基因现已基本明确, 但尚未见其转录后调控的报道。为探讨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hrh-miRn458与转录因子WRI1之间的靶向关系, 并阐明其在果肉和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hrh-miRn458成熟体序列及其与候选靶基因WRI1的结合位点, 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和RNA pull down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验证hrh-miRn458与WRI1基因之间的靶向关系, 并应用qRT-PCR方法分析hrh-miRn458与WRI1在沙棘不同发育期果肉和种子油脂合成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 生物信息学预测WRI1基因的CDS区第309-327位与hrh-miRn458成熟体序列的15个碱基互补; 荧光检测显示pmirGLO-WRI1-WT+hrh-miRn458 mimics显著抑制荧光素酶活性(P<0.001); RNA pull down实验证实hrh-miRn458与WRI1存在互作关系; 不同发育期果肉和种子中hrh-miRn458的表达量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 其靶基因WRI1的表达量则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 同一时期, 果肉中hrh-miRn458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种子, 而果肉中的WRI1表达量则明显高于种子。综上, 沙棘hrh-miRn458靶向转录因子WRI1, 且二者在果肉和种子油脂合成过程中存在负调控关系。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沙棘种子油脂合成机制及培育高油品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沙棘(Hoppophae rhamnoides) 又名黑刺, 醋柳等, 为胡颓子科沙棘属的落叶灌木或乔木, 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寒温带及亚热带高山区。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是沙棘属植物的主要分布区, 共有4个种和5个变种。现代研究表明, 沙棘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抗肿瘤、增强免疫力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含多种维生素(A、B2、B12、E、F、 K、P、C)和氨基酸, 还含有槲皮素、异鼠李素、山奈酚等30多种黄酮类成分。从沙棘叶和果中还分离出熊果酸、齐墩果酸、谷甾醇、香树精等三萜甾体类化合物。沙棘的果肉、种子、果皮、茎皮和叶中均含有脂肪油、…  相似文献   

6.
以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红富士葡萄 (VitisviniferaL .×VitislabruscaL .)果实为试材 ,采用胶体金免疫电镜定位技术对果肉细胞脱落酸 (ABA)的区隔化及其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果实发育前期 ,AB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和胞质溶胶中 ;随着果实的进一步发育成熟 ,ABA转为主要分布在叶绿体和细胞核中。与处于第Ⅰ期、始熟期以及第Ⅲ期果实的果肉细胞ABA含量相比 ,处于第Ⅱ期的前期果实的果肉细胞ABA含量最低。这些事实说明在果实发育成熟的任一时期 ,果肉细胞ABA均呈区隔化分布 ,其在不同区隔之间的浓度差异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而发生变化 ,即发生了再分配  相似文献   

7.
构树聚花果及其果实原汁营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对构树聚花果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氨基酸,糖类,矿质元素等成分,其果实原汁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此外,种子含有丰富的脂肪油(40.28%),其脂肪油中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亚油酸的含量达(85.42),其聚花果,果实原汁,种子油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沙棘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及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考察了引种于俄罗斯的大果沙棘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差异。用超声提取作为沙棘总黄酮的制备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作为沙棘总黄酮的测定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沙棘叶、果肉和果皮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71%、0.76%和0.55%,叶中总黄酮含量分别是果肉和果皮的2.3倍和3.1倍,因此引种于俄罗斯的大果沙棘叶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番茄果肉细胞是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实验材料.但在自然条件下,番茄的生长受季节的限制,加上番茄果实的后熟作用快,又不易保存,因而往往与实验课的需要衔接不上.我们采取了以下办法,保证了实验课的随时进行. 取新鲜的番茄果实(以六至七成熟的为佳),用小刀剖开,除去胎座部分的种子和浆汁,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浸入70%的酒精中保  相似文献   

10.
山茱萸( 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为山茱萸科( Cornaceae)山茱萸属( Cornus Linn.)的多年生木本植物[1],主要产自中国的陕西、河南和浙江等地,在四川、安徽和山东等地亦有栽培[2]。山茱萸是世界三大名贵木本药材之一[3],临床上常以成熟果实去核后的果肉入药,而占山茱萸果实质量约80%的种子则被大量废弃。因此,对山茱萸种子资源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山茱萸的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沙棘含油量及影响因子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依据工业需要,定向地引种,培育沙棘优良品种,在整理分析国内外重要资料的基础上,对沙棘含油量及影响因子研究进行了综述。各地试验结果表明:(1)从15个产地10个沙棘品种研究看出,中国沙棘亚种种子及果肉含油量均较高(10.37%,8.44%),且该亚种分布广,适应性强,可作为引种,培养的优质种源,但在环境适宜的地区,可选用俄罗斯培育的沙棘新品种,如布里亚特(果实含油量达11.67-36.4%);(2)不同产地,不同品种沙棘含油量差异较大;沙棘果在一定的海拔高度下含油量较高,。[过高或过低的海拔 会影响其含油量;温度对沙棘含油量影响不明显,但在同一地区,随着平均气温的降低,沙棘种子含油量呈缓慢下降趋势,果色对果汁,果渣,种子出油率的影响比较中,以果汁最明显,而果渣和种子所受影响不大;立地条件对沙棘含油量有明显影响,水肥条件较好的河滩地有利于油的积累,且种子油积累以阳坡和梁顶坡比阴坡,河滩好;(3)采果时间对沙棘含油量有较大影响。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利用化学诱变剂来增加沙棘果油含量,以赤霉素加γ射线处理效果最好;在实际 生产中可通过利用化学诱变剂来增加沙棘果油含量,以赤霉素加γ射线处理效果最好,另外加强水,肥管理也可提高沙棘的含油量,为引种,培育沙棘优良品种,生产实践中采取对有效措施以提高沙棘含油量,为工业生产选择合适的加工原料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建立优质沙棘种植园,高效,持续发展沙棘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华沙棘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 subsp. sinensis Rousi)属胡颓子科,产我国西北部和西南部,是一种优良的固砂植物。沙棘的果实含多种维生素,是颇具开发价值的保健饮料资源。沙棘属(Hippophae)全世界共4种,细胞学资料仅限  相似文献   

13.
不同贮藏温度对枇杷果肉木质化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将“解放钟”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L ind l.cv.Jiefangzhong)果实于4℃和12℃下贮藏,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对采后枇杷果肉木质化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贮藏的枇杷果肉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 ineammon ia lyase,PAL)、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oum arate coenzym e A ligase,4-CL)、肉桂醇脱氢酶(c innamyl alco-hol dehydrogenase,CAD)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高于12℃贮果,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低于12℃贮果。4℃贮藏的枇杷果肉硬度和木质素含量不断增加,果肉木质化较为严重;12℃贮藏的枇杷果肉硬度和木质素含量低于4℃贮果,果肉木质化程度较低。低温诱导PAL和POD活性的上升是导致枇杷果肉发生木质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香蕉果实后熟过程中果肉软化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香蕉果实贮藏过程中内、外果肉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及细胞结构的变化进行系统的观察分析,结果显示:(1)在贮藏初期香蕉果实内果肉的硬度小于外果肉,在贮藏过程中的同一时期,均表现出内果肉硬度小于外果肉,且内果肉硬度较外果肉先降到零;(2)在贮藏初期内果肉中多聚乳糖醛酸酶(PG)和淀粉酶的活性均高于外果肉,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酶活性在内、外果肉均表现出不断增加,且这两种酶活性在内果肉中早于外果肉达到最高值,但其在内果肉中的最高值均略低于外果肉的最高值;而淀粉含量却相反,在贮藏初期内果肉中淀粉含量低于外果肉,且在贮藏过程中的降解速率高于外果肉;(3)超微结构显示,香蕉果实内果肉中淀粉粒和细胞壁结构的降解均早于外果肉.研究表明,香蕉果实的软化首先由内果肉细胞降解开始,并呈放射状向外逐步延伸.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不同土壤沙棘Frankia的数量分布及菌剂接种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以果实富含维生素及其它多种营养成分而引起重视,成为具有开发价值的资源植物。沙棘是优良的造林先锋树种,因根系具有和内生菌共生而结瘤固氮的能力,可向土壤输送大量氮素,从而可起保持水土,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作用。在天然条件下,沙棘易形成根瘤,说明与  相似文献   

16.
角豆树(Ceratonia siligua N.)系豆科多年生植物,广泛种植于地中海地区东南面半干旱地区。角豆是一种长形豆荚,内含果肉和种子。果肉味甜,可作为人类食物,种子胶具有工业利用价值。角豆籽胚芽的含油量较低,仅为5%,但蛋白含量却高达50%。  相似文献   

17.
黄檗的更新特点及食果实鸟类对其种子的传播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在帽儿山实验林场和哈尔滨实验林场 ,黄檗母树下没有幼苗分布 ,不能进行天然更新 ,需要靠食果实鸟类等将果实和种子传播至远离母树的其他林下。捕食黄檗果实的食果实鸟类有 9种。其中 6种是食果肉鸟类 ,吞入果实后 ,消化果肉 ,而种子完整地随粪便排出而得以传播。其余 3种是食种子鸟类 ,没有传播作用。果实在鸟类消化道内的滞留时间达 2 0~ 30min ,具有很长的潜在传播距离。将鸟类消化后的种子与完整果实和人为去果肉种子进行萌发对比实验 ,消化后种子的累计萌发率与其余二者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说明食果实鸟类的消化 (道 )过程对种子萌发没有明显影响 ,同时证明果肉对种子萌发率没有显著影响 ,果肉中不含萌发抑制物质。黄檗提供多种鸟类以食物 ,而鸟类也同时以多种肉质果植物为食物。因此食果实鸟类和肉质果植物 (包括黄檗 )之间形成了松散的互利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利用热偶湿度计(thermocouplepsychrometer)研究了野生型、GA-缺陷型和ABA-缺陷型番茄发育过程中果实种子的水分关系,发现除ABA-缺陷型种子胶囊和果肉水势变化特殊外,3种类型果实水分状况变化基本一致;在整个发育时期内.前期种子胶囊和果肉水分流向种子,中期种子水分流向种子胶囊和果肉,后期种子和果实间的水势达到平衡。鉴于种胚脱水是一种主动过程,种胚水势一直低于整个种子、种子胶囊和果肉。内源赤霉素可明显增加果实和种子的重量,但对增加种胚溶质的作用不大。由于内源脱落酸可以促使果实成熟和衰老,促进果实细胞解体,大大降低种子胶囊和果肉水势,因而抑制成熟种子在果实内萌发。  相似文献   

19.
以云南9个不同栽培区域‘哈斯’(Hass)油梨果实为试材,在同一条件下分别观测油梨果实主要内在与外观品质,分析云南不同栽培区域油梨果实主要品质差异,为探索云南油梨栽培适宜生态区域提供借鉴。结果表明:(1)油梨果实外观品质以单果重、种子重量、可食率变异系数较大,分别达到31.31%、38.09%和8.08%,并以LJ产区的油梨单果重和可食率最大;油梨果肉内在品质中以脂肪、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Vc)含量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37.57%、22.42%和17.89%,脂肪含量以BS产区最高,可溶性蛋白和Vc含量均以BN产区最高。(2)油梨果实Vc、总黄酮、脂肪含量以及单果果肉重、果实纵径等显著受到树龄和气候因子的综合影响。其中:树龄与脂肪、可溶性固形物、Vc、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单果果肉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经度与脂肪、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纬度与可溶性固形物、果肉密度、种子长度呈正相关关系,与Vc、总黄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海拔与脂肪、可溶性固形物、Vc、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年平均气温与果肉密度、单果重、单果果肉重、果实纵径呈正相关关系;年平均降雨量与...  相似文献   

20.
龙葵 Solanum nigrum L.为常用中草药,含有龙葵碱、澳洲茄碱和澳洲茄边碱等植物碱及皂苷,维生素 A、C 等成份。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龙葵组织培养在国外已有报道,近年来在原生质体培养方面也取得成功。国内尚未见有关组织培养的报道。我们用龙葵果肉诱导愈伤组织,并获得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