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简讯     
<正> 本文简要介绍最近国际上古脊椎动物学界的一些重要情况与活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NSW)生物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学实验室组织的Riversleigh计划(由Mike Archer领导)共有澳大利亚八个科研、教学机构的22名研究人员参加。在这一计划中,NSW的Suzanne Hand研究蝙蝠的分异、进化与生物对比。在Bitesantennary地点发现了几百个渐新世菊头蝠类的完整头骨及较罕见  相似文献   

2.
1960年下半年,在比利时的鲁汶和英国牛津分别举行了关于古脊椎动物学方面的国际学术会议。在比利时召开的学术会议名称是“低等及非特化哺乳类进化问题国际座谈会”。会议由比国皇家科学院主办、鲁汶大学教授 G.凡特勃洛克(Vendebrock)担任主席。出席的有欧洲及美洲的古脊椎动物及动物学家数十人。对有关整个哺乳类及某些重要门类(如食虫类、灵长类)起源及进化上的问题作了讨论。芝加哥大学的 E.考尔生(Colsen)还作了“中国云南三迭纪晚期哺乳类”的报告。  相似文献   

3.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1):2202-2204
《自然》:脊椎动物大脑起源研究获进展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自然》(Nature)杂志上报告称他们在橡子蠕虫(acorn worm)发现了一些调控脊椎动物大脑发育的遗传进程。异常复杂的脊椎动物大脑的起源颇有些神秘。"在进化方面,它基本上就像不知道从何处冒出来的。你在其他的动物中看不到解剖学上与它相似的东西,"芝加哥大学研究生、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学实验室(MBL)研究人员Ariel Pani说。  相似文献   

4.
<正> 继罗美尔的第三版《古脊椎动物学》(1966)之后,又一本古脊椎动物学教科书问世了.这本长达698页的巨著,内容十分浩瀚.书中收集了近20年来古脊椎动物研究中几乎全部新的重要资料,因而能相当全面地反映出目前这一学科的新进展和新趋势.和罗美尔的《古脊椎动物学》一样,该书具有坚实的动物解剖学基础,并着重讨论了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然而由于古生物新资料的大量涌现以及研究内容的深入和改革,无论在分类方法、进化理论和系统发育的探讨等方面都出现了质的飞跃.因此新的教科书与罗美尔的版本必然具有显著的差别.该书并不局限于骨骼结构,而是加上了各门类  相似文献   

5.
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体寄生虫学是一门形态学科 ,实验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实验课可以培养学员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动手能力[1] 。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 ,充实实验教学内容 ,培养和提高学员的学习和操作能力 ,已成为各学科的教学焦点。近年来 ,我们对寄生虫学实验课教学进行了改革。1 改善实验室条件2 0 0 1年 6月我校建立专门的实验室管理部门 ,并配备专职实验技术人员 ,负责形态与机能实验室的管理及仪器设备的保养与维护 ,对整个实验教学进行统筹安排。同时 ,按照对医学形态实验室的要求对实验室进行改造装修 ,每间均配置了 1台计算机 ,1台投影…  相似文献   

6.
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属无颌类脊椎动物,是现存脊椎动物中最古老、最原始的物种之一。其化石记录可以追溯到志留纪及寒武纪,有现存的"活化石"之称,它印记了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进化历史,同时作为脊椎动物的祖  相似文献   

7.
同源基因家族的拷贝数在不同物种间普遍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不同的基因得失速率引起。众所周知,基因拷贝数变异是特定物种表型创新的可能原因。本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脊椎动物主要类群并跨约6亿年进化时间的64个物种,鉴定了它们的同源基因家族,揭示了脊椎动物基因家族大小的进化模式。结果表明:在推断的存在于脊椎动物最近共同祖先的6857个基因家族中,有6712个都在至少一个种系中发生了大小的变化,而且基因家族在大多数种系中都是收缩的;其中,霍氏树懒(Choloepus hoffmanni)中有最高的基因家族收缩水平,而在斑马鱼(Danio rerio)中则相反。基于脊椎动物基因家族大小进化的高度动态性,本研究从基因家族大小变化的角度鉴定了一些可能与特定脊椎动物类群进化有关的基因组信号。结果观察到在现存真骨鱼类最近共同祖先基因组中出现了可能因全基因组复制所导致的高比例的基因家族扩增现象,随后在后裔物种中发生基因收缩事件。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了硬骨鱼特异性的orphan基因可能对这些鱼类在水生环境中的适应性进化有所贡献的证据,如在有些硬骨鱼中orphan基因与鳍、尾巴、肾脏等发育有关。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脊椎动物基因家族大小的进化,同时为理解脊椎动物基因组进化与表型多样性的联系提供了理论证据。  相似文献   

8.
脊椎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脊椎动物学实验的教学现状和特点,从2002年起对脊椎动物学实验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探索。通过整合实验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当地脊椎动物资源与科研、改进实验考核方法等措施,促进了学生学习动物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无脊椎动物,外热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内热脊椎动物(哺乳类和鸟类)体温调节的昼夜节律表现,列举了许多动物体温变化的资料,对教师拓宽知识面和教学参考皆有益。  相似文献   

10.
两栖动物是最早应用声讯进行雌雄识别、繁殖和防御的脊椎动物,其发声器官包括喉部器官和(或)声囊.近来的研究表明我国特有两栖动物--凹耳蛙不仅具有非常复杂的鸣叫特点,而且能发出超声音频.本文总结了有关凹耳蛙的生物学特点、无尾两栖动物发声器官的研究进展,指出凹耳蛙在无尾两栖动物发声器官的生态和进化形态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依据发育重演律的理论,比较进化程度不同的脊椎动物骨骼肌是否存在结构层次的差异。方法:选取进化程度不同的脊椎动物,如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及鱼类,选择各类有代表性并容易取材的动物,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的方法对健康的昆明白小鼠、家兔、家鸽、牛蛙、鲫鱼背部及腿部肌肉横切面进行观察。结果:昆明白小鼠、家兔、家鸽、牛蛙、鲫鱼的骨骼肌都有相类似的层次结构,即每块骨骼肌由数个肌束构成,骨骼肌外被肌外膜,肌束由肌束膜包绕,每个肌束又由众多肌纤维构成,肌纤维由肌内膜包绕。骨骼肌的层次结构与动物的进化程度和实验取材部位无关。结论:表明进化程度不同的脊椎动物骨骼肌的进化程度相近。表明骨骼肌的3层结构并非在脊椎动物阶段进化完成的。  相似文献   

12.
人类Y染色体长臂异染色质区与鱼类基因组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椎动物有一些共同特征,这些共有性状都是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保留下来的,因而极具保守性.这种进化上性状的保守性反映了它们的基因组结构存在一定的保守性.人类和硬骨鱼类在进化地位上相差甚远,正因如此,它们基因组之间的保守结构才真实代表了脊椎动物进化的最本质特征.因此,以斑马鱼( Dario rerio )和河豚等鱼类模式物种与人类之间直接开展比较基因组研究是近年来的国际学术探讨热点之一(Amores et al .,1998; Meyer et al .,1998).  相似文献   

13.
脊椎动物的出现是动物进化历史上一次质的飞跃.由于所有的脊椎动物在其胚胎发育中都呈现连续的解剖学特征,因此过去很多学者都根据现存脊椎动物的形态特征和在其发育过程中的解剖学特征假想原始脊椎动物,并推导其进化过程和起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通过对脊椎动物和与之亲缘关系接近的物种之间进行基因家族、染色体结构分析,可以对脊椎动物进化提供很多线索和证据.更多的研究表明,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很可能发生过整体基因组的复制, 基因和/或基因组的复制可能是引起脊椎动物形体结构复杂性增加的根本原因.因此,基因和基因组的复制正在成为生物进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但这两种复制方式中哪一种是产生动物形体结构和功能复杂性增加最重要的原因尚有争论.  相似文献   

14.
脊椎动物性别决定模式一直是进化生物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它对个体发育和自然种群性比组成都具有深刻的影响。性别决定模式根据主要成因可分为基因依赖型性别决定(GSD)和环境依赖型性别决定(ESD)2大类,其中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TSD)又是ESD中的主要性别决定模式。多数羊膜类脊椎动物具有稳定的GSD模式,而爬行动物的性别决定模式则丰富多样,即使是亲缘关系很近的物种也具有不同的模式。研究者们以爬行动物为模型动物开展了许多关于脊椎动物性别决定方面的工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爬行动物TSD的最新研究进展,回顾了温度和性激素对TSD爬行类动物的影响及其进化适应意义,以及气候变化与TSD爬行类的关系,并提出了今后爬行动物TSD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楚张卿  罗玮  夏云 《四川动物》2022,(4):462-472
性染色体进化及性别决定机制是脊椎动物进化研究的热点,近些年更是提出了性别组学的概念。脊椎动物各类群的性别决定机制呈现出多种形式,尤其是具有年青性染色体系统的类群的演化模式更为多样。由于年青性染色体在核型形态上差异不大,传统的研究方法难以识别,因此本文从细胞遗传学方法、性染色体上的DNA序列/RNA序列及其表达、蛋白质表达等多个维度阐述了年青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系统的鉴定方法。在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对性别决定系统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从而形成性别组学,并最终解答性别决定的方式多样性及其背后的进化动力和分子途径。  相似文献   

16.
西德的Antoine等新发现摇蚊(Chironomus thummi thummi)的血红蛋白基因没有内含子。脊椎动物的红蛋白基因及血红蛋白基因,在同一位置上都有二个内含子,这是自脊椎动物诞生以来,在几亿年进化期间,被稳定地保留下来的。豆科植物也存在与血红蛋白类似的豆血红蛋白,它的基因有3个内含子,其中二个与脊椎动物的非常相似。这可解释为,在远古时期珠蛋白基因是有3个内含子的,其中一个在进化中消失了。摇蚊有12种血红蛋白,其氨基酸顺序与脊椎动物血红蛋白的β链约有16%的氨基酸一致。这与人肌红蛋白和八目鳗珠蛋白的一致度(19%)几乎相同。toine等分析了摇蚊珠蛋白基因中的4个(A、B、c  相似文献   

17.
此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尔市开克市召开的古脊椎动物学会第53届年会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李传夔研究员当选为该会的荣誉会员。李传夔是继我国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家杨钟健(已故)和周明镇之后第三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这项荣誉是终身的。古脊椎动物学会共有三十名荣誉会员,除我国的周明镇和李传资研究员之外,其余二十八名均为欧美各国的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家及对该学科有卓越贡献的人。古脊椎动物学会在颁发这一荣誉给李传勇时,高度评价了他在哺乳动物险齿类进化的理论研究中取得的优秀成果、对中国古脊椎动物学…  相似文献   

18.
科技消息     
西德的Antoine等新发现摇蚊(Chironomus thummithummi)的血红蛋白基因没有内含子。脊椎动物的肌红蛋白基因及血红蛋白基因,在同一位置上都有二个内含子,这是自脊椎动物诞生以来,在几亿年进化期间,被稳定地保留下来的。豆科植物也存在与血红蛋白类似的豆血红蛋白,它的基因有3个内含子,其中二个与脊椎动物的非常相似。这可解释为,在远古时期珠蛋白基因是有3个内含子的,其中一个在进化中消失了。摇蚊有12种血红蛋白,其氨基酸顺序与脊椎动物血红蛋白的β链约有16%的氨基酸一致。这与人肌红蛋白和八目鳗珠蛋白的一致度(19%)几乎相同。toine等分析了摇蚊珠蛋白基因中的4个(A、B、C  相似文献   

19.
Toll样受体是高等脊椎动物(包含无颌类到哺乳类)先天性免疫防卫系统中的必要元件,它们负责识别病原微生物,并最终引起宿主动物体内的免疫应答反应。通过研究TLR家族基因的遗传多样性是如何被保留和维持的,有利于了解动物免疫系统在病原微生物选择压力下的适应性进化。第2代测序技术的发展为TLR基因的分子进化模式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介绍TLR家族基因的结构及功能,着重于该受体基因在高等脊椎动物中的进化模式,从而揭示TLR家族基因在脊椎动物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适应性进化中的重要性,并进一步阐明宿主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模式。  相似文献   

20.
无颌类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岑杰  黄惠芳  马飞  刘欣  李庆伟 《遗传》2008,30(1):13-19
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起源与进化问题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 以七鳃鳗为代表的无颌类脊椎动物, 被普遍认为处在进化出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边缘。因此, 研究无颌类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的机制, 对揭示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起源与进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 无颌类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高等脊椎动物特有的适应性免疫特征, 并发现了一些在结构或功能上与高等脊椎动物免疫相关基因同源的免疫因子。文章就近年来对无颌类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起源与进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