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雌蕊的类型"一节的教学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植物“雌蕊的类型”一节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同步进行的“二合一”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选用典型的、合适的实验材料应用电视——显微镜成像系统对其解剖观察和讲解,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在学生对“雌蕊一节”各概念和实验技能基本掌握的前提下,再辅以现场教学,则进一步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所有这些,不仅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各类雌蕊的结构组成特点,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受千百年来封建意识的影响,导致“生殖”这节课的教学活动难于顺其自然地开展。实际教学中,教师启而不发、导而不动;学生不敢积极参与进来,大有回避之心。于是有的老师采取男女生分班上课,或者男教师给男生上,女教师给女生上,也有的教师干脆把本节课变为自读课——学生找时间课下自己看。笔者认为,教师采取这样的措施会在学生的心理上有暗示——“生殖”与“黄”联系起来。与其说含糊其辞地遮遮掩掩,还不如大大方方地把这节内容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学生。本节课除了让学生理解生殖的概念,了解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精子和卵细胞…  相似文献   

3.
在“血液循环途径”一节的教学中,围绕体循环与肺循环过程构建模型,关注对模型的评价与改进,在逐步完善模型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理解、实践应用及迁移创新等学科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归纳与概括、模型与建模等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4.
"旁栏思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旁栏思考”是高中新教材新增加的小栏目,虽然它不是必学内容,但教师如果适当地加以利用,无疑会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起到积极明显的作用。试教中,我对全书48个“旁栏思考”逐一进行分析,积极进行尝试,取得较好效果。1 “旁栏思考”在设计教案与教学过程中的作用1.1 用新颖、趣味性强的“旁栏思考”导入新课 新教材许多章节的“旁栏思考”是针对本节有关的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或某些现象提出疑问。用它来导入新课,可以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本节课的教学中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绪论”中的“旁栏思考”:将一粒石子扔进水里,水面会出现…  相似文献   

5.
王建春 《生物学通报》2003,38(11):39-40
高中《生物》新教材第 6 4页“根对矿质元素吸收”一节中 ,编者改变了旧教材直接陈述事实和结论 (根对矿质元素吸收过程是交换吸附和主动运输 ;根对水分吸收和根对矿质元素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的写作方法 ,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 ,运用形式逻辑的方法 ,步步逼近、层层剥离 ,让学生在“痛苦的思维中”得出“快乐的结论”。笔者认为新教材的这种“令人心动的精彩的”写法不仅完成了旧教材“陈述事实和结论”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以知识为载体 ,渗透逻辑思维方法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推理、论证 ,从而使学生在思维品质上得到有效的训练…  相似文献   

6.
被子植物分类基础知识--"花"一节的教学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植物分类学教学实践中,多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分离的教学模式来讲解被子植物分类基础知识——“花”一节的各类术语,其效果并不是很好,表现在当学生面对具体的实物标本时常常出现不知道采用怎样的观察和解剖方法、应用什么术语对其进行描述,针对该问题,我们对“花”一节的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的编排做了一些改进,且在教学实践中使用室内室外两个课堂有机结合并在室内课堂中采用“二舍一”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北京版初中生物学课本“鸟类”一节,主要从生态学角度,讲述鸟类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单元课题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鸟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并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的训练。为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们开展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广大生物教师都在致力于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并把素质教育落实到生物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去 ,使学生不仅“学会” ,而且“会学”。教育心理学表明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由感知、思维、记忆及技能四种心理因素构成 ,对应于知识的摄取、理解、巩固及应用等基本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对学习的各环节加以指导 ,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是提高学生素质 ,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必由之路。在近几年的教学中 ,我经常注意对学生进行以下主要学法的指导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指导预习、鼓励自学在学生中 ,被动地依赖于教师的讲课而…  相似文献   

9.
高中《生物》(实验修订本)第4章第1节“植物的激素调节”一节中,蕴含丰富的科学史及经典实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把学生从单纯接受知识者转变为研究者,从一个新的角度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同时得到科学方法训练,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变经典实验为探究过程,为学生创造“知识再发现”的探究情景1.1通过实验观察引出新课题,利用学生好奇心理,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在本节课前,我提前几天准备了一些刚刚萌发的水稻种子,选出长势相同的分为3组,分别置于①、②、③、④、⑤5个黑纸盒中。①完全不透光;②单…  相似文献   

10.
在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中,遵循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原则,把细胞膜的知识贯穿在教材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中,以“旧”导“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分析和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并以对“学说”的探讨激发学生再创造思维的能力,更好地达到教师“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观察、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使知识和能力均衡发展,在这方面我们进行了“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节教学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材处理高中《生物》第三节细胞分裂,介绍了三种细胞分裂方式,细胞的有丝分裂是重点,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是学习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基础,在教学安排上,把“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氮循环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氮在生态系统的循环涉及一系列相当复杂的主要由微生物调节的过程,是“生物固氮”一节的教学难点之一。教师通过对构成氮循环全过程的若干环节的具体剖析.以及与碳循环的差异比较.不仅能够较好地突破难点.更能够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认识事物的深刻性,从而达成既定的隐性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高中生物学“生物与环境”一章中,“生态系统”一节内容丰富,名词概念较多,理论性较强。倘若教学不当,或从概念到概念,就很容易造成教师宣讲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以致达不到教学大纲规定的目的要求。我们通过教学实践,认识到应用发现法进行这一节的教学,收效较好。发现法是一种高水平的启发式教学法,它把传授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和培养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三者结合统一起来。在实践—讨论—总结这一过程中,使知识、技能和能  相似文献   

14.
把一堂生物课的结尾比作一场音乐会的“终曲”,无非是想使一堂生物课象音乐会一样圆满和谐。余味无穷的“终曲”,可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美妙境界。然而 ,实践中有相当部分的生物课 ,对“导语”和新课内容过程设计颇为讲究 ,对“终曲”的弹奏缺乏精心设计 ,没有充分发挥课堂结尾教学的功能。下面根据本人的教学体会 ,谈谈生物课结尾教学的几种形式。1 归纳结尾 ,提纲挈领这是指对课堂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归纳 ,使学生对整堂课能形成较为完整知识系统 ,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是课堂结尾的主要形式。例如 :在讲授“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  相似文献   

15.
“完全变态”是昆虫纲部分动物的发育特点。在初中《生物》下册第七章第二节“蜜蜂”一课中出现 ,“完全变态”发育过程的昆虫还有菜粉蝶等。怎样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完全变态”的理性知识呢 ?我们根据理性知识是由感性知识转变来的道理 ,通过课外科技活动教学来达到使学生对书本理性知识的掌握和进一步理解。通过“对菜粉蝶的生殖发育的观察”课外科技教学活动 ,加深学生对“完全变态”的深刻理解。每年 9月至 10月上旬是菜粉蝶的产卵较盛时期 ,此时可看到菜粉蝶在小白菜、甘蓝菜地的上空成对地翩翩起舞。教师应抓紧时机组织指导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16.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是“细胞结构与功能”一节的难点内容之一,也是第2章“渗透作用原理”,“根对矿质离子选择吸收”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把学生带进实验室,使用直观手段教学,不但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引起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7.
1 说教学目标根据“花的结构”这一节在本书、本章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按照《大纲》的要求 ,我认为 ,通过本节的教学 ,首先要使学生掌握花的基本结构 ,认识花的主要部分是花蕊 ;同时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还要使学生学会解剖和观察花的基本结构的方法 ;此外 ,还要培养学生爱护花草树木 ,保护自然环境的美德。上述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方面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 ;另一方面是为了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素质教育思想。2 说教学内容“花”这个器官在植物分类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教材上是这样描述的 :在被子植物的分…  相似文献   

18.
在"导、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减数分裂”一课为例,从“导、探”的准备阶段、操作阶段和巩固练习三个方面来说明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导、探”模式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求异、求新、求变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9.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应当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科学探究素材.把陈述性知识转为程序性知识,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以下是“伴性遗传”一节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设计及实施情况。教学设计思路:根据布鲁纳探究教学模式,按照“现象→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应用”的思路设计教学内容。①现象:学生自习“色盲(道尔顿症)的发现”。课前几周布置学生调查家庭色盲遗传情况,挑出几个学生家庭的系谱,学生观察、讨论。②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现象  相似文献   

20.
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生物学教学中有重要的意义。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还要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笔者就人教社高二《生物》第1册第5节“植物的矿质营养”一节,介绍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