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记述了始巨鳃亚目的一个新属新种祁连双列齿痹。标本产自甘肃玉门大山口上二叠统的西大沟组。Biseridens以中等大小的头骨,短的眶前区,粗大的顶骨结节和大的顶孔,形态独特的颊齿和双排齿列,有别于体型硕大,肉食习性的Eotitanosuchus。动物群的分析表明,大山口低等四足类动物群与俄罗斯上二叠统卡赞阶Ⅱ带的脊椎动物组合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重新研究了甘肃玉门含大山口动物群的地层,讨论了北祁连区二叠和三叠系划分,指出西大沟组存在误用,建议将上三叠统的西大沟组更名,将中二叠统产大山口动物群的西大沟组更名为青头山组,并将青头山剖面指定为青头山组命名剖面.  相似文献   

3.
详细记述了发现于甘肃玉门大山口上二叠统波罗蜥类的新材料。依据其齿列特征──向前倾伏的弯钩状的门齿和横宽的具旁侧单一齿尖的颊齿,将其归入BelebeyvegrandisIvacbnenko1972.这是波罗蜥类在中国的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的地层和古生物地理意义。  相似文献   

4.
详细记述了发现于甘肃玉门大山口上二叠统波罗晰类的新材料,依据其齿列特征-向前倾伏的弯钩状的门齿和横宽的具旁侧单一齿尖的颊齿,将其归入Belebey vegrandis Ivachnenko1972.这是波罗晰类在中国的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的地层和古生物地理意义。  相似文献   

5.
陕西汉中梁山地区二叠纪—早三叠世牙形刺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本文描述了陕西汉中梁山地区下二叠统茅口组、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和下三叠统底部的牙形刺共12属,20种,其中有6新种和5未定种。这一材料表明下二叠统茅口组和上二叠统吴家坪组所含的是两个不同的牙形刺动物群。同时对Anchignathodus typicalis 出现的层位有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6.
首次记述了大山口低等四足类动物群中的两栖类。其中走廊泰齿螈(Ingentidenscorridoricus gen.et sp.nov.)和祁连兄弟迟滞螈(Phratochronis qilianensis gen.et sp.nov)为石炭蜥目迟滞鳄科(Anthracosauria, Chroniosuchidae)的新成员。前者个体较大,具为数众多的犬齿状齿和齿骨表面的齿骨沟,冠状骨无齿,下颌表面纹饰蜂窝型;后者个体较小,侧生型齿,上颌仅有3个粗大的犬齿状齿。石油似卡玛螈(Anakmacops petrolicus gen.et sp.nov.)是中国二叠纪离片椎目(Temnospondyli)的唯一代表。头骨中等大小,吻部扁平,前颌孔被前颌骨和锄骨包围,内鼻孔长大,锄骨表面粗糙,内鼻孔内缘光滑。这3个新属种的发现丰富了大山口动物群的组成,进一步证实了它与俄罗斯晚二叠世脊椎动物群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蒙古南部Lugiingol剖面卢金格尔(Lugiingol)组下部发现牙形刺Mesogondolell aidahoensis,该地层应归入下二叠统空谷阶,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归入上二叠统。  相似文献   

8.
镇江地区上二叠统—下三叠统的牙形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岷君 《古生物学报》1996,35(4):430-441
详细描述了采自镇江附近11-1,11-2,79-8号等钻孔的上二叠统—下三叠统的牙形刺化石共11属28种,建立了6个牙形刺化石带,其中上二叠统1个、下三叠统5个,并以牙形刺带为基础,进行了国内外对比。  相似文献   

9.
浙江长兴早三叠世裂齿鱼类一新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发现于浙江长兴全球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下三叠统殷坑组下部的一类裂齿鱼化石--长兴副裂齿鱼(新属、新种)Paraperleidus changxingensis gen.etsp.nov.,其左、右鼻骨在中间相接,独特的前鳃盖骨形状、位置以及宽长的膜质翼耳骨等特征,可区别于其他属。  相似文献   

10.
乐平统长期以来一直径有希望成为上二叠统的国际标准,只因华南缺乏经过详细论证的乐平统底剖层序面未能实现。通过近些年的研究,梅仕龙等建立了完整的瓜德鲁普统一乐平统界线地层的牙形化石带等,促成乐平统被正式批准为上二叠统的国际标准,并使蓬莱滩剖面成为底界的最佳侯选层型剖面。笔者国反复论述Clarkina postbitteri带或C.dukouensis带之底作为乐平统底界侯选层位的优点和缺点。C.duk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3.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4.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5.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9.
20.
省沽油科叶解剖结构的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士友  于兆英 《植物研究》1992,12(2):177-184
本文对国产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4属植物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叶解剖结构特征在属间的区别较明显, 特别是瘿椒树属 Tapiscia 有着几乎与其他三属截然不同的独特性状。根据已有的孢粉学, 花、节及木材的解剖等方面的资料, 我们支持Тахтаджян(1987)将瘿椒树亚科分出而建立瘿椒树科 Tapisciaceae 的观点。瘿椒树属为我国特有属, 根据我们对采自不同产地的材料观察, 居群间的差异很小, 其可能仍为一单种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