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和结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coli)是引起人类腹泻的主要致病菌。传统生化方法在鉴定弯曲菌时存在步骤多、耗时长、通量低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弯曲菌全基因组进行序列、基因注释、耐药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以及CRISPR-Cas系统等分析,挖掘能够有效区分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的高分辨力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在基因组序列长度、GC含量、基因数量、多位点序列分型以及CRISPR-Cas系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同时,研究还发现了一段在空肠弯曲菌基因组中广泛存在的高分辨力CRISPR重复序列。这些特征可用于构建能够准确鉴别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的生物信息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湖北地区家禽空肠弯曲菌的流行状况及其分子特征,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对2013–2014年的47株禽源空肠弯曲菌湖北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研究。【方法】以空肠弯曲菌的7个管家基因aspA、glnA、gltA、glyA、pgm、tkt和uncA为目的基因,提取样本基因组后PCR扩增,测序和分析。将测序结果上传数据库进行比对,制作成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遗传进化树。【结果】分离株共有38个ST型,10个克隆群,其中最多的克隆群为ST-353CC和ST-464CC,发现2个新的等位基因编号和25个新的ST型。遗传进化树显示,不同家禽宿主中空肠弯曲菌序列型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地区和来源的空肠弯曲菌呈现出遗传多样性。【结论】本研究对湖北分离的47株禽源空肠弯曲菌进行了MLST分析,其结果显示菌株多样性较为丰富,将为我国家禽空肠弯曲菌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科学的数据。  相似文献   

3.
空肠弯曲菌是一种全球关注的人兽共患病原菌,感染后可引起人和动物多种疾病。动物模型是开展致病机理、疫苗评价和药物开发等研究的基础。空肠弯曲菌由于培养条件苛刻以及感染实验动物的疾病相似性、经济性和重复性等因素,仍缺乏良好的感染动物模型,其致病机理迄今尚不清楚。本文对已报道的空肠弯曲菌感染实验动物模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中国小型猪空肠弯曲菌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集发病小型猪标本,采用细菌学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血清学试验、PCR检测等方法进行鉴定,并对细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到1株细菌,经鉴定为空肠弯曲菌(CJp0812)。用空肠弯曲菌flaA基因特异引物对CJp0812细菌的PCR扩增为阳性,经核苷酸序列测定分析证实上述序列与空肠弯曲菌NCTC11168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NC002163)同源性高达99%。结论首次从中国小型猪中分离到了空肠弯曲菌,为进一步研究该菌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弯曲菌是世界范围内引起细菌性胃肠炎疾病的重要人兽共患病原菌,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其流行、传播、扩散的复杂性与基因组的高变异有关。全基因组测序(WGS)是一种基于基因水平的快速简便工具,可快速准确地进行物种鉴定、分析不同个体基因组间的差异、预测细菌耐药和毒力基因以及预测种群演化模型等。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全基因组测序在弯曲菌基因组学中的应用展开综述,以期为弯曲菌的流行和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2005年, 在中国四川局部地区爆发人感染猪链球菌疫情, 因其感染人数多, 病死率高引起关注, 为了确定该致病菌是否发生变异, 通过应用全基因组PCR扫描方法(WGPScaning)、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以及毒力相关基因的序列测定, 比较分别来自本次疫情中的病人和病猪、以前流行期间感染的病人分离的菌株以及网上公布的来自欧洲的猪链球菌基因组序列, 结果显示各菌株的基因组结构相似, 毒力相关基因没有差异, 所有菌株都属于ST1序列群, 说明本次引起四川疫情的菌株未发生明显的基因组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2005年, 在中国四川局部地区爆发人感染猪链球菌疫情, 因其感染人数多, 病死率高引起关注, 为了确定该致病菌是否发生变异, 通过应用全基因组PCR扫描方法(WGPScaning)、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以及毒力相关基因的序列测定, 比较分别来自本次疫情中的病人和病猪、以前流行期间感染的病人分离的菌株以及网上公布的来自欧洲的猪链球菌基因组序列, 结果显示各菌株的基因组结构相似, 毒力相关基因没有差异, 所有菌株都属于ST1序列群, 说明本次引起四川疫情的菌株未发生明显的基因组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空肠弯曲菌华东动物源分离株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空肠弯曲菌菌株间的分子特征,对不同宿主来源的空肠弯曲菌进行分子分型研究。【方法】选择空肠弯曲菌的7个看家基因gltA、aspA、glnA、glyA、pgm、tkt和uncA作为目的基因,对2006-2008年间华东地区分离的42株空肠弯曲菌样本进行PCR扩增后测序。将测序结果软件分析并上传到数据库进行比对,将结果制作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遗传进化树并进行分析。【结果】与数据库已有类型比对,发现了24个新的ST型,通过进化树得到其遗传关系。【结论】MLST方法对于研究空肠弯曲菌的菌株群体基因差异与进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应用多重PCR 反应(multiplex PCR,m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技术建立食品中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快速检测方法.以编码沙门氏菌的fimY基因、编码空肠弯曲菌的gyrA基因和编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rfbE基因为靶基因,选择3对引物,建立并优化了快速鉴别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多重PCR体系,扩增产物分别为284、159和499 bp,并验证了该多重PCR具有特异性.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标准菌株稀释成不同梯度,做灵敏度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很好的特异性,且灵敏度高,检测限可达到:沙门氏菌1.5 CFU/ml、空肠弯曲菌15 CFU/ml、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15 CFU/ml.在随机采集的226份冷冻鸡肉类样品中,检出了7份样品为沙门氏菌阳性、10份为空肠弯曲菌阳性、1份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阳性.研究建立的多重PCR-DHPLC方法可特异、灵敏地实现对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Glarea lozoyensis是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的产生菌,其突变菌株ATCC 74030的线粒体基因组已被报道。我们此前的研究发现诱变剂能引起该菌某些细胞核基因的突变,但诱变剂是否也能引起线粒体DNA序列的改变并不清楚。【方法】组装野生型菌株ATCC 20868的线粒体基因组,并与发表的突变型菌株ATCC 74030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比较。通过PCR验证野生和突变菌株线粒体基因组间表现差异之处,并利用正确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行新的分析。【结果】我们成功组装出野生型菌株ATCC20868的线粒体基因组,通过比较其与发表的ATCC 74030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发现存在6处单核苷酸变异位点和2处具有长度差异的区域。然而,随后的PCR验证和序列比较并没有发现2个菌株间存在这些差异。最初观察到的碱基差异是因为发表的ATCC 74030线粒体基因组存在序列错误。有趣的是,在Glarea lozoyensis的线粒体基因组中,我们发现存在3个具有内含子的t RNA基因和1个rnp B基因。同时,该菌线粒体基因组中存在多种重复序列,在其线粒体和细胞核基因组间也存在明显的DNA片段重复事件。【结论】诱变剂没有引起G.lozoyensis线粒体DNA的任何改变;发表的ATCC 74030的线粒体基因组存在序列错误。我们报道G.lozoyensis正确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并且发现该菌线粒体和细胞核基因组间频繁的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11.
空肠弯曲菌生物学特性上的一些歧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润  刘岗 《微生物学报》2000,40(5):453-458
对195例不同年龄腹泻患者的粪便、690只健康和腹泻畜禽的直肠和泄殖腔拭子及108份腹泻死亡畜禽的脏器材料进行了空肠弯曲菌培养,共分离鉴定458株弯曲菌(其中空肠弯曲菌445株、结肠弯曲菌13株),就其一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采用Lior生物学分型法进行了354株弯曲菌(空肠弯曲菌352株、结肠弯曲菌2株)的分型。虽然表明绝大多数生物学性状符合已有文献描述,但也发现在形态、培养和生理生化特性及抗菌药抗性上存有一些歧异,其中最为主要的是483%(215/445)的空肠弯曲菌和231%(3/13)的结肠弯曲菌有萘啶酮酸抗性,11%(5/445)的空肠弯曲菌和76%(1/13)的结肠弯曲菌有噻孢霉素抗性,抗菌药抗性与菌株来源有关(P<0005)。352株空肠弯曲菌生物学分型结果表明在这些动物体内生物型Ⅰ(409%)和Ⅱ(582%)占优势,同一动物体内可有该菌的2个生物型分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Glarea lozoyensis是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的产生菌,其突变菌株ATCC 74030的线粒体基因组已被报道。我们此前的研究发现诱变剂能引起该菌某些细胞核基因的突变,但诱变剂是否也能引起线粒体DNA序列的改变并不清楚。[方法] 组装野生型菌株ATCC 20868的线粒体基因组,并与发表的突变型菌株ATCC 74030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比较。通过PCR验证野生和突变菌株线粒体基因组间表现差异之处,并利用正确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行新的分析。[结果] 我们成功组装出野生型菌株ATCC 20868的线粒体基因组,通过比较其与发表的ATCC 74030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发现存在6处单核苷酸变异位点和2处具有长度差异的区域。然而,随后的PCR验证和序列比较并没有发现2个菌株间存在这些差异。最初观察到的碱基差异是因为发表的ATCC 74030线粒体基因组存在序列错误。有趣的是,在Glarea lozoyensis的线粒体基因组中,我们发现存在3个具有内含子的tRNA基因和1个rnpB基因。同时,该菌线粒体基因组中存在多种重复序列,在其线粒体和细胞核基因组间也存在明显的DNA片段重复事件。[结论] 诱变剂没有引起G. lozoyensis线粒体DNA的任何改变;发表的ATCC 74030的线粒体基因组存在序列错误。我们报道G. lozoyensis正确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并且发现该菌线粒体和细胞核基因组间频繁的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13.
禽反转录病毒与DNA病毒间的基因重组及其流行病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治中 《病毒学报》2006,22(2):150-154
自从中国香港报道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感染人以及在中国暴发的SARS确认是由一种冠状病毒引起的以来[1,2],人们开始高度关注病毒在自然界中的变异。对于大多数病毒的变异来说,一般认为是由病毒复制过程中其基因组核酸序列突变造成的。但对于一些基因组是由多个节段组  相似文献   

14.
<正>空肠弯曲菌是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体。最近已证实,空肠弯曲菌引起的感染多见于夏季,其发生率甚至多于常见的诸如沙门氏菌属和志贺氏菌属的肠道致病菌。 常规诊断方法需要2~4天才能出结果。粪便标本立即接种选择培养基(如弯曲菌血平板——Campy-BAP)上或接种含抗生素的巯基醋酸盐培养基中,中加有CO_2的37℃温箱中培育24~48小时,挑取可疑菌落作鉴别试验后才能确诊。 过去,粪便标本涂片企图用革兰氏染色法给弯曲菌性肠炎作快速诊断,但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15.
在国内外,空肠弯曲菌对人的致病性已被反复证明。从腹泻病人已大量分离出该菌。但是由于空肠弯曲菌是一种微嗜氧菌,培养需要特殊条件。因此基层开展培养工作有一定困难。为研制更适合基层使用的方法,对弯曲菌的有关生长因素作进一步探讨是非常必要的,以对该菌特性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从而以便提供研制空肠弯曲菌无血液分离培养基创造  相似文献   

16.
空肠弯曲菌的磁捕获_-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提高畜禽类食品中空肠弯曲菌的检出率和灵敏度,应用抗血清和磁性微珠首次制备弯曲菌免疫磁珠,利用弯曲菌免疫磁珠直接捕获检样中目的菌,不需要增菌培养;通过荧光PCR检测鞭毛蛋白A(flaA)基因和/或马尿酸酶(hipO)基因,首次建立空肠弯曲菌的磁捕获-荧光聚合酶链反应(IMC-FPCR)方法.IMC-FPCR法检测空肠弯曲菌方法简便易行,可在24h内完成,特异性好,检测低限达到10cfu/mL,抗干扰性强.IMC-FPCR方法可望解决非可培养状态的空肠弯曲菌检测难题,是一种适用于检验检疫、卫生防疫和农产品安全检验等领域的快速方法.  相似文献   

17.
吉兰-巴雷综合征是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主要的病理改变是周围神经组织小血管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神经纤维脱髓鞘,严重病例可继发轴索损害。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发生是由于易感人群感染病原菌后,机体针对病原菌抗原成分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与人体神经节苷脂发生交叉免疫反应;同时在多种细胞因子的协同作用下,影响神经传导功能,最终产生不同程度的髓鞘脱失,严重者可导致轴索变性。空肠弯曲菌是其中最常见的病原菌,本文就吉兰—巴雷综合征与空肠弯曲菌感染的关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构建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cheA基因插入突变株,了解CheA与空肠弯曲菌小鼠体内定植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同源重组的原理构建空肠弯曲菌cheA基因突变株,采用PCR技术检测cheA突变株的构建情况。通过基因回补试验构建cheA基因回补株。空肠弯曲菌感染小鼠,运用小鼠空肠内容物涂板计数的方法检测cheA突变株、cheA基因回补株和野生株定植小鼠能力的差异。【结果】PCR检测显示成功构建cheA基因突变株。空肠弯曲菌cheA基因突变株定植小鼠空肠的数量明显减少(P<0.05);cheA基因回补株定植小鼠空肠的数量跟野生株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cheA基因突变株及其回补株。cheA基因可能参与空肠弯曲菌在小鼠体内定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背景】2021年6月,广东省茂名市某散养户送检了一头发病仔猪,猪身上长有脓疱,四肢关节肿大,关节内可见脓液。【目的】确定引起仔猪发病的病原菌,分析其药物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对分离菌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挖掘其毒力因子和耐药基因,揭示该菌致病和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取关节脓液分离细菌;通过革兰氏染色、16S rRNA基因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鉴定细菌种类;通过溶血试验、血浆凝固酶试验和生长曲线测定,确定分离菌株的溶血活性、血浆凝固酶活性和生长特性;用小鼠感染模型评估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性;通过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挖掘分离菌株的毒力因子和耐药基因。【结果】分离菌株被鉴定为猪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yicus);该菌不溶血,无血浆凝固酶活性,在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中于37℃、120r/min条件下生长良好;小鼠感染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具有高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苯唑西林、大观霉素等7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G、红霉素等9种药物耐药;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携带多个毒力因子和耐药基因。【结论】从发病仔猪的关节脓液中分离到一株猪葡萄球菌,可用苯唑西林、大观霉素等药物防控该菌感染;解析了该菌的基因组信息,为后续深入研究该菌致病和耐药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目前已被确认是重要的肠道致病菌之一。由于本菌生活力弱,易于死亡,不好保存,在一般常用的培养基上存活时间极短约3—5天,给实际工作造成不少困难,如何保存菌种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提供一种较好的保存空肠弯曲菌的方法,作者选用了五种培养基,比较观察了18株空肠弯曲菌保存在不同条件下的存话期及变异情况,其结果表明:用1、2号培养基的培养物保存若放置4一10℃冰箱,前者经130天,后者经80天其存活率均为100%;在保存210天时,两种培养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