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鲵和山溪鲵甲状腺和肾上腺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鲵和山溪鲵都有一对甲状腺,腺体结构相似而分布位置不同。大鲵的甲状腺位于颏舌骨肌的前端背面、山溪鲵的甲状腺位于颏舌骨肌的后部外侧。二种动物的肾上腺由许多分布手肾脏腹面的一肾上腺小体组成,小体呈斑状,由类固醇分泌细胞群和嗜铬细胞群构成。另外,在大鲵的生殖系膜等处可见到肾上腺小体。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鲵及鳖不同组织LDH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聚丙烯酰胺薄层垂直板状凝胶电泳、特异性的组织化学染色及光密度薄层扫描研究的心、肝、肾、眼球、小肠、胸肌、脾脏、卵巢、胰腺、胃肌、血浆等12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酶谱。并与爬行类动物鳖不同组织的LDH同工酶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中国大鲵的胸肌、肝脏、肾脏具有LDH~(100)、LDH~(60)、LDH~(50)3种同工酶;胃肌有LDH~(100)、LDH~(70)、LDH~(60)同工酶,其它组织只有LDH~(100)、LDH~(60)2种。故按组织特异性区分,大鲵组织的LDH同工酶具有3种谱型,它们的含量及相对活力也有很大的差异。鳖的LDH同工酶迁移率比大鲵的低,是一组阴极性同工酶,其等电点比大鲵的高,但其LDH同工酶与中国大鲵的有很大的差异,且两种动物都具有LDH~(50)。  相似文献   

3.
首次报道了从影像学水平上鉴定中国大鲵性别的研究结果。采用多普勒B超,常规方法直接扫描雌雄中国大鲵腹部,并记录大鲵的精巢或卵巢的形状、内部回声。实验结果表明,雌雄中国大鲵的检测结果存在明显的差畀,在雄性中国大鲵的腹部,可检测到精巢组织;在雌性中国大鲵的腹部,可检测到为卵巢组织和卵泡。初步分析了实验结果,并认为将多普勒B超鉴定法与泄殖孔法鉴定相结合可以作为中国大鲵性别鉴定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
改变大鲵食性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道对大鲵进行驯化,其食性从摄食淡水水生动物改变的摄食海产鱼、虾。投喂海水鱼类最高饵料利用率达95.2%,饵料系统1.87-4.02。海水鱼类和淡水鱼类混喂试验表明,对海水鱼类的摄食率68.9%,淡水鱼类是60.8%。从试验得出结论:在沿海地区用低值的海产鱼类代替淡水水生动物喂养大鲵,大鲵生长快,饵料系数低,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5.
首次全面报道了中国大鲵6项生殖激素的研究结果.采用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了雌雄中国大鲵在繁殖期与非繁殖期的血清中垂体泌乳素、卵泡生成激素、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孕酮和睾酮6项生殖激素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雌雄性中国大鲵在繁殖期间与非繁殖期间的6项生殖激素检测结果没有明显的差异,对中国大鲵血清中的生殖激素与繁殖期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探讨,为中国大鲵生殖内分泌学的研究和人工繁殖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鲵的活动节律及繁殖行为描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梁刚  吴峰 《动物学杂志》2010,45(1):77-82
采用定时定点观察法,对仿生态条件下养殖的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活动节律及繁殖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大鲵活动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白天隐藏在洞穴中不活动,每天20:30时部分大鲵开始出洞活动,21:00时至次日凌晨1:00时为活动高峰期,1:00时后部分大鲵开始陆续回到洞穴,3:00时后又全部隐藏在洞穴中;大鲵的夜间活动随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变化,8~9月出洞活动的大鲵数量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大鲵尤其是雄鲵在繁殖季节表现出明显多样的繁殖行为:①推沙行为;②求偶行为,包括聚集、露头、巡视、追随、尾阴探究、亲吻、邀请和爬跨8种行为型;③冲凉行为;④护卵行为;⑤婚配行为。  相似文献   

7.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我国特有的两栖动物, 由于栖息地破坏和人类过度捕杀等, 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被列为我国II类保护野生动物。为探索大鲵人工放流的有效方法, 实现野生大鲵资源增殖, 作者对2002–2008年间在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的大鲵人工放流活动与放流效果进行了评估, 并通过对放流点的隐蔽物、水质及饵料生物等生境特点的分析, 探讨影响放流成败的因素。该保护区内共在9处大鲵原栖息地进行了11次人工放流活动, 共放流各种规格大鲵995尾, 其中4次成功。成功放流的大鲵为1–4.5 kg的性成熟个体, 雌雄比在1:1和1:1.5之间, 成功放流点均有良好的后期管理措施, 如建立保护站, 补充饵料等。虽然所选择的多数放流点生境基本能满足大鲵生长和繁殖的要求, 但由于受水质、饵料或安全某一因素的制约, 野生大鲵资源增殖效果不明显, 导致放流失败。因此我们认为依据野生大鲵繁殖的生境特征标准, 科学选择放流地点, 选择性成熟的大鲵在春季放流, 并进行完善的后期跟踪保护, 可能是大鲵人工放流成功和实现资源增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旅游干扰对国家Ⅱ级保护动物——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种群数量及其饵料鱼种类、资源量的影响,对湖南省张家界市重度与轻度旅游干扰下大鲵栖息地的旅游干扰内容、饵料鱼的种类与渔获量、大鲵种群数量进行了同步调查与估算,并比较了旅游重度干扰区在旅游开发前后饵料鱼种类的差异,以及旅游重度与轻度干扰区饵料鱼种类与渔获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湖南省张家界市的大鲵栖息地共发现饵料鱼类4目10科22属25种;旅游重度干扰区现在饵料鱼的物种数大于旅游开发前,也大于轻度干扰区,但统计上无显著差别; Jaccard系数分析显示重度与轻度干扰区之间饵料鱼物种组成的相似性较小;与轻度干扰区相比,重度干扰区的渔获量较多,但大鲵种群数量较少。以上信息提示,在张家界市目前适度开发和管理模式下,旅游干扰对大鲵饵料鱼资源没有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但重度干扰区可能由于游客活动带来的噪声增加或者洞穴数的减少等其他干扰因素使大鲵种群数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大鲵精子超微结构,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开展了大鲵精子形态结构研究。结果显示:大鲵精子由头部、颈部和尾部3部分组成。精子总长216.36μm±9.93μm(n=30),头部长65.80μm±3.70μm(n=30),颈部较短,多不明显,尾部长153.52μm±3.22μm(n=30)。头部由顶体、穿孔器和细胞核组成;颈部包括核窝、近端中心粒及远端中心粒、线粒体、轴丝和轴纤维;尾部无明显分段,由轴丝、轴纤维、轴丝旁纤维和波动膜组成。大鲵精子内线粒体较少,可能与精子运动缓慢、精子活力维持时间短有关;成熟过程中精子细胞头部包围的胞质分泌物中含有一定数量的线粒体。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兴文县的大坝镇(离兴文县30km左右)与云南省毗邻,大坝镇之南有一个名为“大鲵洞”的地下阴河出口.每年山洪暴发时,会有许多幼小的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从洞口涌出.2006年1月7日,笔者曾亲自参与对大鲵洞及其大鲵的考察.每年春季从大鲵洞涌出的大鲵中,有若干比例的白化  相似文献   

11.
湖南张家界市大鲵资源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科学确定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资源状况,2006~2008年对该保护区大鲵资源的分布区域和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近年该保护区野生大鲵呈不连续点状分布,约为0.2万尾,资源量仍有衰退趋势,人工养殖资源量增加较大,约3.21万尾.需要加强野生大鲵保护管理,增加人工放流数量与效益,以逐步恢复野生大鲵资源,同时继续发展大鲵人工养殖,不断增加大鲵的资源总量.  相似文献   

12.
大鲵性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大鲵Megalobatrachus davidianus(Blanchard),俗称娃娃鱼,是我国珍贵的大型两栖动物。分布在我国中、南部各省。大鲵经济价值高,营养丰富,肉味鲜美,常作为珍馔佳肴,并是一种珍奇的观赏动物。 大鲵的天然繁殖率低,加之近年人工捕捉量大,致使部分地区出现资源日趋衰退的迹象。由于大鲵已列为我国第二类重点保护的特产动物,因此,如何保护大鲵资源和人工增殖与合理利用资源是极为重要的问题。近年来大鲵产区的有关部门开展了对这一珍贵资  相似文献   

13.
通过控制大鲵仿生态繁育池进水量模拟旅游干扰下的水质溶解氧特征,采用红外数字监控系统研究大鲵繁殖行为(产卵与护卵)及繁殖力(相对产卵量、受精率与孵化率)特点,分析它们与水质的关系,探讨旅游干扰导致的水质变化对大鲵繁殖行为及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旅游干扰下大鲵的产卵行为与繁殖力未受到显著影响,但雄鲵护卵行为中的扇尾与搅动时间显著延长,以提高水中溶解氧浓度,满足大鲵胚胎发育需求;此外,旅游干扰下受精卵的孵化时间显著延长,但孵化率未受到显著影响。雄鲵护卵行为变化与受精卵孵化时间延长可能是大鲵对旅游干扰导致的水质变化的一种主动响应。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大鲵油脂肪酸的营养价值,通过水酶法提取大鲵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粗大鲵油及其精制(脱胶、脱酸、脱臭)过程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以及精制草鱼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大鲵油的最佳条件为酶解温度60℃,pH6.5,酶添加量0.75%,酶解时间90 min。所得粗大鲵油达到SC/T 3502-2016粗鱼油二级标准。研究发现,在粗大鲵油中共检出脂肪酸20种,精制过程中脂肪酸组成基本不变,精制后大鲵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分别达74.76%和25.17%,均高于精制草鱼油中不饱和脂肪酸(61.08%)与必需脂肪酸(18.90%)的相对含量,由此可知,当前方法对大鲵油的提取较为有效,且大鲵油营养价值较草鱼油高。  相似文献   

15.
低温和超低温保存对中国大鲵成熟精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濒危有尾两栖类动物,为了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并且为中国大鲵人工辅助繁育建立一套可靠的技术,对中国大鲵的精子在0—4℃下低温短期保存和在液氮中超低温长期保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中国大鲵精子原液在常温下一般仅存活3—5h,4℃下能存活6d,0℃下存活时间可达9d。精子原液中添加Ringer氏液或Holtferter氏液,精子存活率比原液保存显著降低。在改良的超低温冻存条件下,中国大鲵精子在液氮中保存两周后解冻,精子复苏率可达10%—15%。利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冻融前后中国大鲵精子的超微结构,发现受冷冻损伤精子质膜出现膨胀、破裂;精子穿孔器和轴丝显著弯曲,甚至断裂;波动膜明显脱落或膜结构损坏;精子线粒体嵴变形。结果表明,超低温冻存导致部分中国大鲵精子超微结构发生变化而产生冻伤,进而导致精子活力、复苏率下降。研究为建立规范化的中国大鲵精液保存程序和中国大鲵规模化人工繁育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野生大鲵繁殖洞穴生态环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明野生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自然繁殖所需要的主要生态条件,给人工养殖条件下大鲵的自然繁殖提供生态学依据,对张家界国家级大鲵保护区境内野生大鲵的栖息繁殖洞穴进行生态学考察。对海拔、洞口的宽度与高度等10个生态因子进行定量观测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大鲵选择繁殖洞穴的主要因子是海拔、洞口高度、洞底组成,以及洞穴中水的透明度、pH、流速、饵料丰度7个因子。对大鲵繁殖洞穴相连河段进行调查,发现多为山溪流。对繁殖洞穴中水的溶解氧、化学耗氧量、硫化物等5项主要指标进行检测,除硫化物外,其他指标多达到国家饮用水的水质标准,可见大鲵自然繁殖对洞穴与水质的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以大鲵脑组织为材料,通过RT-PCR和RACE方法成功获得了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cDNA全长序列。该序列编码585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的特点,有4个N-糖基化位点,7个跨膜α螺旋。同源分析显示,大鲵TSHR与热带爪蟾、变色龙、人的TSHR同源性分别为70%、70%和67%。同时大鲵与其它脊椎动物TSHR在结构上存在一些差异,如缺乏前导序列、胞外部分序列缩短、没有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单位(LRRs)等,大鲵TSHR结构上的这些差异是否与其不同的生理功能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利用邻接法对部分脊椎动物TSHR氨基酸序列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有尾目大鲵为两栖动物中较早分化的一支,表明其进化地位较原始。RT-PCR组织分布分析发现,TSHR基因在大鲵的甲状腺外组织也有表达,其中性腺组织表达量最高,这可能暗示TSHR与大鲵的生殖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8.
刺鼠信号蛋白(Agouti)是哺乳动物和鸟类黑色素合成过程中的重要调控因子,影响动物的体色(毛色)。为研究Agouti在两栖动物体色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PCR技术扩增得到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的Agouti基因部分cDNA序列并进行了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进一步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大鲵Agouti基因在皮肤、肝脏等10个组织和器官中的表达情况,并检测了4种不同体色大鲵皮肤组织中Agouti基因的表达量。同时采用直接测序法,比较了不同体色大鲵Agouti基因编码区的序列差异。结果显示,大鲵Agouti基因cDNA序列长1 068 bp,开放阅读框399 bp,编码132个氨基酸残基。蛋白质同源性分析表明,大鲵Agouti蛋白具有与其他物种一致的保守Agouti结构域,其蛋白质序列与两栖爬行类序列相似性较高,与哺乳动物和鸟类相似性较低。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大鲵Agouti基因与高山倭蛙Nanorana parkeri、美国短吻鳄Alligator mississippiensis、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等物种的亲缘关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Agouti基因mRNA在大鲵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皮肤中的表达量最高。在4种不同体色大鲵皮肤组织中,黄色皮肤中的Agouti基因表达量高于其他体色。不同体色大鲵Agouti基因编码区序列一致。大鲵Agouti基因独特的序列特征及其表达的组织特异性暗示了其在两栖动物体色形成过程中可能具有与其他物种不同的调控机制。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Agouti在大鲵体色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大鲵早期胚胎发育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人工繁殖,我们先后获得4批大鲵幼苗。本文对大鲵早期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细致观察,确定了发育过程的时序,详细描述了外形特征,同时绘制出各发育时期的特征图。  相似文献   

20.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隶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两栖动物。目前在我国一些主要历史分布区掀起了一股大鲵养殖高潮,但是对当前养殖效果缺乏成熟的评价手段,因此本研究通过对陕西省汉中市和安康市两大鲵养殖场养殖的1530尾大鲵的体重和全长进行实际测量,利用SPSS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体重与全长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体重与全长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幂函数关系,其关系式为:Y=0.010X2.867。本研究的顺利完成,为今后评价大鲵的人工养殖效果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