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4种鹿科动物被毛显微形态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森林  郭海涛  薛晓明 《四川动物》2008,27(1):102-104,F0003
应用扫描电镜、偏振光显微镜及光学显微镜对黄麂、黑麂、白唇鹿和狍的背部、腹部、颈部和臀部的毛的髓质指数和鳞片花纹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麂背、臀、腹、颈等4个部位的毛髓质指数区间为60.5%~84.5%,黑麂4个部位的毛髓质指数区间为62.8%~80.2%,白唇鹿4个部位的毛髓质指数区间为60.1%~90.2%,狍4个部位的毛髓质指数区间为85.8%~93.2%.4种动物的毛鳞片花纹类型较单一,主要包括杂波型、扁平型、镶嵌型和冠状型等,其排列顺序不尽相同.用毛的显微形态学特征对4种动物进行识别具有可行性,但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2.
赤狐直针毛显微形态学特征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扫描电镜及偏振光显微镜对赤狐背部和腹部直针毛的髓质指数及鳞片花纹类型进行研究,并观察了赤狐颈部和臀部的髓质指数.结果 表明,赤狐4个部位的髓质花纹区别不显著,背部的髓质指数为61.3%,腹部的髓质指数为46.2%,颈部的髓质指数为73.3%,臀部的髓质指数为80.5%,4个部位髓质指数区间为40.9%~80.9%;鳞片花纹类型较单一,背部主要鳞片类型为杂波型,腹部主要鳞片类型为长瓣型,其次均为方瓣型,而扁平型、过渡型和冠状型在2个部位均不够显著.与同科的其他种类相比,主要鳞片的类型存在差异,可为物种的识别提供依据,但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3.
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东北虎的头部、背部和尾部针毛的表面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东北虎3个部位针毛均近似为纺锤形;3个部位针毛的3个典型节段之间在鳞片类型、鳞片排列方式、高度和密度差异及游离缘平滑度上均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和一致性.3个不同部位针毛的近根部鳞片均为扁平型;主体部分鳞片均为杂波型;近梢部鳞片均为冠...  相似文献   

4.
鼩鼱类动物多样性丰富,但因体型小、外形相似使其物种鉴定比较难。本文利用数码互动显微系统,对鼩形目鼩鼱科6 个物种背部针毛的鳞片和髓质微观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6 种鼩鼱鳞片结构类型分为花瓣型、椭圆型、斜长方型、长戟型、竹节型、草芽型、波浪型、平滑型、锯齿型9 种类型,具有种的特异性,能 够用来鉴定这6 个鼩鼱物种;而髓质结构类型多数表现为条纹型,不能单独用来鉴定物种。鼩鼱针毛的鳞片微观结构作为鼩鼱科动物的分类指标,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PCR和质粒克隆测序方法,获得了华南虎线粒体D-loop区的480bp序列和东北虎、孟加拉虎线粒体D-loop区的503bp序列;同时还获得了这三个虎亚种和金钱豹线粒体ND5基因5’端309bp的部分序列。根据D-loop序列分析,华南虎与孟加拉虎、东北虎的平均距离(p-distance)分别为0.11088和O.11087,而东北虎与孟加拉虎间的平均距离为0.00994;根据ND5序列分析,华南虎与孟加拉虎、东北虎的平均距离分别为0.11434和0.11758,而东北虎与孟加拉虎间的平均距离为0.00324。三个虎亚种的mtDNA D-loop和ND5序列比较表明,华南虎是这三个虎亚种中最为古老的亚种。  相似文献   

6.
灵猫科3种兽针毛显微结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灵猫科大灵猫、小灵猫、花面狸头部针毛显微结构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1)3种动物针毛的长度大小不同;毛髓质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2)毛鳞片在近根部和近稍部形状存在差别,主体部分等面积鳞片个数大灵猫、小灵猫与花面狸两两差别显著,而大灵猫与小灵猫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些差异有利于分辨灵猫科的3种动物.  相似文献   

7.
赤狐华南亚种与东北亚种上毛髓质指数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唐福全  张伟 《四川动物》2006,25(4):725-729
选取赤狐华南亚种和东北亚种8个部位上毛,用测试格测定上毛的髓质指数。结果表明,赤狐华南亚种和东北亚种上毛髓质指数在同一亚种的不同部位及亚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无论在总体平均值上,还是在不同亚种个体同一部位上,赤狐东北亚种上毛的髓质指数均大于华南亚种。两亚种躯干部上毛髓质指数的平均值均明显大于前肢。这种差异性表现为从前肢末端到动物体躯干部呈梯度递增,其递增梯度在两个亚种的个体中表现有同步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关于长尾姬鼠(Apodemus orestes)的分类地位,一直没有确定。有的认为它是中华姬鼠(A.draco)的一个亚种,而有的认为是一个独立的种。分别从成体长尾姬鼠、中华姬鼠和高山姬鼠(A.chevrieri)(对照)各5只的胡须、头部、背部、腹部、前肢取毛样,清洗和处理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用目镜测微尺分别测量和计算出其5个部位毛发的毛髓质指数。结果表明:长尾姬鼠与中华姬鼠5个部位及混合毛发的毛髓质指数无显著差异;二者5个部位及混合毛发的毛髓质指数与高山姬鼠均有显著差异。不支持长尾姬鼠作为一个独立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豺针毛的扫描电镜观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豺Cuon alpinus Pallas头部、背部、前肢、后肢、腹部和尾部针毛的表面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豺的6种针毛均近似为梭形;6种针毛的3个典型部位之间在鳞片类型、鳞片排列方式、高度和密度差异及游离缘平滑度上均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和一致性.6种针毛的近根部鳞片为瓣状型;主体部分鳞片为杂波型;近梢部鳞片为冠状型.这将为豺的形态学研究及物种鉴定提供一定的生物学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雪豹Uncia uncia Schreber头部、颈部、背部、前肢、后肢、腹部、尾部和体侧针毛的表面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雪豹的8种针毛均近似为梭形;8种针毛的3个典型部位之间在鳞片类型、鳞片排列方式、高度和密度差异及游离缘平滑度上均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和一致性.8种针毛的近根部鳞片为宽瓣型;主体部分鳞片为杂波型;近梢部鳞片为冠状型.这将为雪豹的形态学研究及物种鉴定提供一定的生物学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2.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3.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4.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5.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细胞壁缺陷细菌生物氧化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和  陈峥宏 《微生物学报》1998,38(5):396-399
The L-forms were induced from Staphylococcus aureus,Escherichia coli and Bacdtos cereus by β-lactam anhbiohcs and then observahons on the proPenies of oxygen requlrement sugar fermentahon and sensihve tO cyanide of the Lforms were done. The resultS were shown that the Lforms derived from the obligate aerobe or the faCultative anaerobe did not ferment sugars and were highly oxygendePendent and more sensihve tD cyedde than their Parent bacteria The metabolic achvihes which were same as the Parent bacteria of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